初中語文《勇氣》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一)品析活動
1、瀏覽課文
要求:邊讀邊圈出描寫法國婦女的句子。
思考:從全文看,為什么描寫法國婦女的筆墨并不多,卻很感人?
2、討論交流
明確:神態:她長得并不漂亮,雖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的眼光卻善良而鎮定。(第一次)
滿臉蒼白,淚眼模糊(第二次)
語言:哦,當然啦。(第一次)
哦,當然啦。快!(第二次)
動作: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第一次)
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第二次)
作者對法國婦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課文對人物的描寫著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卻躍然紙上。當美國傘兵問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來時,她的回答十分簡單而干脆:“哦,當然啦。”而且“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僅僅十幾個字就把法國婦女在危急時刻鎮定勇敢的精神表現出來了。法國婦女的丈夫剛剛被敵人殺死,這時美國傘兵又一次來到她家請求庇護,她又一次面臨生死的考驗,可是她“很快打開了門。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說明她已傷心至極。但她此時一點也沒有猶豫,甚至“沒有向她丈夫的尸體看上一眼”,就立即答應了美國兵的請求,語言同樣是那樣簡潔有力。其實她的語言越是簡潔,就越能顯出她的勇敢堅強。她的行動同樣快捷:“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她一點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危險,可見她勇氣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環境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神態、語言、動作,以簡勝繁地描寫,把這位法國婦女刻畫得光彩照人。
3、活動策略
(1)誦讀、感受、比較、交流。
(2)默讀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簡勝繁外,本文在敘述方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篇小說在敘述故事、安排情節方面顯得非常獨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稱,寫一次午餐會上遇到美國傘兵,聽他講述自己的經歷,故事的主體部分則采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述。結尾又轉回第一人稱敘述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使小說有一種紀實風格,顯得真實。這樣寫還另有深意,就是追求一種質樸無華、冷靜與深沉的風格。通觀全文,作者用語平靜,沒有太多的渲染、議論,而是把故事“本色”地呈現給讀者,讓讀者直接去感受。既然故事本身具有強烈的震撼力,一切雕琢、渲染反倒顯得多余和做作了。同樣將主要人物置于暗處,而將次要人物美國傘兵置于強光之下。但法國婦女的光彩絲毫不因著墨不多而黯淡,而美國傘兵雖然占了小說的大部分篇幅,也只是起到陪襯作用,不能與法國婦女平分秋色。作者的這種敘述方式恰恰符合藝術的.辯證法。正如 魯迅先生所言:“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作詩”,“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
活動策略:可以引導學生做些比較。這樣探究,會有閱讀上的意義,也有寫作上的意義,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表達力。
2、將軍為什么說那位法國婦女“是一個幸福的女人”?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幸福的理解。
明確:一個人如果能像法國婦女那樣,有信仰、為正義事業敢于犧牲,使人覺得永遠可以信賴,那么,他當然就是幸福的人。這是一種高尚的幸福觀。
在戰爭中有了不怕強敵、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是與每一個英勇的戰士同在的,是取得勝利的保證。“那位法國婦女的勇氣呢,是經常同你在一起,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是說:一個人如果具備了法國婦女那種敢于為正義而犧牲的勇氣,在需要付出犧牲的時候,便不會做出退縮、怯懦等使人丟臉的事來。
活動策略:引導學生抓住將軍所說的“那位法國婦女的勇氣呢,是經常同你在一起,永遠不會讓你丟臉的”這句話來理解。學生對這種幸福觀只要有所認識,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可以,不必強求一律。
(三)總結活動
1、活動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1)主題方面:作者通過塑造法國婦女的形象,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2)技巧方面:本文在敘述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2、規范結論
(1)主題:兇殘和暴力嚇不倒人民,非正義的戰爭終究會失敗。
(2)技巧:白描的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稱交替使用的敘述。
(四)遷移活動
以“幸福”為話題,開展一次演講活動。
板書設計
勇氣
〔美〕狄斯尼
第一次 第二次
神態:眼光卻善良而鎮定 滿臉蒼白,淚眼模糊
語言:哦,當然啦。 哦,當然啦。快!
動作: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 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
白描手法:以簡勝繁
【初中語文《勇氣》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月跡》第二課時教案04-19
《觀潮》第二課時教案04-19
《臺階》教案(第二課時)05-16
《離騷》第二課時教案02-02
《孔乙己》第二課時教案08-26
初中語文《社戲》課時教學設計04-25
《我為你驕傲》第二課時教案04-22
《養花》優秀教案(第二課時)05-02
《夏午》第二課時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