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掃清文字障礙;能歡快而有節奏的朗讀全文,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作者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討論、賞析語言等手段,培養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通過朗讀指導,訓練朗讀能力,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步驟。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春天無限熱愛的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習慣,形成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1、整體感知語言美,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
2、學會賞析本文語言的方法。
學習難點:
通過產生聯想,學會賞析本文語言。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據課文內容,可知此文的體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③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并造句。
①醞釀——
造句:
②花枝招展——
造句:
3.選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C.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4.括號里選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鬧飛)著。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濕潤朗潤)起來了。
④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________(襯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靜寂靜)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寫課文。
①描寫春花色彩鮮艷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春雨細密、閃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辭知識:請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A.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靜默著。()
F.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檢查一下你的理解能力:請寫出下面詞意所對應的詞語。
(1)高興的樣子。()
(2)明朗潤澤。()
(3)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4)黃色的光圈。()
(5)一年的計劃在春季考慮安排。()
4.積累精彩的句子,你會越來越有才華。請看下面的空,你會填嗎?
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作者圍繞一個“春”字,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一個內容寫得最詳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請帶著感情讀第一段,體會這一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哪些詞語最典型?
有何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3——7自然段“繪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仔細體會作者的感情。
5.體會最后“贊春”部分,分析其表達上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準確地把握作者寫“春”的總體思路嗎?請寫在下面。
2.文中描繪的圖的先后順序可以調換嗎?請說出理由。
五、達標檢測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睡(shuì)醒賽(sài)跑蝴蝶(dié)捉迷藏(cáng)
B胳膊(bo)撫摸(mō)應和(hé)鳥巢(cháo)
C醞釀(niàng)薄(báo)煙黃暈(yùn)抖擻(sǒu)
D蓑(suō)笠散(sǎn)落潤(rùn)濕眨(zhǎ)眼
2.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和()()薄()()散()()
3.修辭方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
A.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B.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C.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歌喉。
D.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閱讀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問題。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抓住了春天里花的特點。
(2)文中的“鬧”字用得好,下面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
B.寫出蜜蜂之多,場面之大。
C.襯托花朵繁盛和盛開的花兒的甜香。
D.“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說野花“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因為()
A.野花多,讓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B.野花多,而且有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
C.陽光照射下,明麗的花會反光,就使人產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覺。
D.野花的顏色明麗、豐富,再有陽光的照射。
5.閱讀現代文,完成文后練習。
生命的選擇
雷抒雁
〈1〉在我住的這一棟樓的前邊,是一片開闊的空地。這片向陽的地方,從早晨太陽一升起,地上便紅地毯一般,鋪滿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陽被西邊的高樓遮擋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陽光。
〈2〉多好的一塊空地。花工們便將這里設計成一座小小的花園,四周栽種上一些秋季會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纖草,擁圍著一個圓圓的花壇。種些什么呢?見花工們細細地松軟著花壇的濕土,人們猜測著。自然是薔薇①了,花工們說。
〈3〉不多日子,油黑的薔薇葉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黃土;似乎這期間,不過一陣、兩陣小雨,人們一如既往匆匆走過那花壇,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驚奇地喊了一聲:“多好的玫瑰!”
〈4〉人們好像一下子被那花驚醒了。紅的、黃的、粉的,一時間各色玫瑰,竟相綻放開來,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麗的花朵裝點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樂趣。大人、孩子,過路時總會留住腳步,欣賞一番。大樓里常年不曾搭話的鄰居,此時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話題。堅硬的生活,頓時變得柔軟多了。
〈5〉人們夸獎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說太陽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過,誰也說不清是花朵選擇了太陽,還是太陽選擇了花朵。
〈6〉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們,到樓后去看看,說那里也有花。
〈7〉樓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陽光,結結實實被這樓房遮掩著,而且還有一些高大的槐樹,枝丫互相勾扯著,地上是永遠的潮濕和陰涼,甚至還有一些灰塵和垃圾被風卷到那里。春天,當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獨樓后骯臟的殘雪還遲遲不肯化開。那里怎么會有花呢?
〈8〉拗不過孩子的拉扯,就到樓后看看去吧!這時已是傍晚,朦朦朧朧的月光下,人們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綻放的花朵。粗粗的、長長的花朵,挺在碩大的綠葉上,倒像是插了滿頭玉簪、銀簪的古代仕女。莊重里透著一些羞怯,沒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開得雪白,單純而圣潔,讓人燥熱的心頭有被一股清涼清涼的水灑洗過一般舒坦。
〈9〉第二天,趕快去問花工,回答說:“那是白玉簪,性喜陰涼潮濕,花開得高潔得很哩。”
〈10〉于是,這棟樓美麗了。樓前,陽光下,姹紫嫣紅;樓后,月光下,潔白如雪。隨即,也就有人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寬!有陽光,就去做玫瑰,開得熱烈、大方些;沒有陽光,也別怨天尤人,白花照樣可愛。
〈11〉對了!這才是生命的選擇。生命的偉大也正在于這選擇的正確。
注:①薔薇:這里指薔薇科。薔薇科中有桃、蘋果和玫瑰、月季等許多著名的果樹和花木。
(1)從文中找出兩個能分別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點的詞語,再說說這兩種花各自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生長綻放的。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根據第〈10〉段劃線句,從三個方面說說這棟樓“美麗”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請你說說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第〈8〉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主要從色彩、形態、氣質以及人們的感受這四個方面,對白玉簪花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B.本段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態美和內在的氣質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夠美化環境,具有供人觀賞的價值,而且能夠消除天氣燥熱,具有清爽怡人的價值。
D.“粗粗”、“長長”、“碩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現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6.小作文
寫一段文字,表現大自然的美好。角度自選。字數在300字以上。
一、積累運用
1.略2.略3.C
4.鬧逼朗潤烘托安靜
5.①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②像中毛,像花針,像細絲
二、自主探究
1.A.擬人B.擬人C.擬人D.比喻、排比E.擬人
3.(1)欣欣然(2)朗潤(3)醞釀(4)黃暈(5)一年之計在于春
4.A.側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B.“春花圖”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圖”中明寫春雨暗寫風的句子
密密地斜織著
D.“春風圖”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
E.描寫春雨的全景圖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提示: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繪春”寫得最詳細。因為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依次寫了草、花、風、雨、人,通過寫這些景物的特點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提示:這一段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來的喜悅。疊用“盼望著”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兩個“了”似乎讓人感到了東風,聽到了東風的腳步,形象生動表現了作者那種喜悅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畫了一幅春醒圖。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形象地描繪了萬物經過漫長的嚴冬后,蒙受了春的溫暖、滋潤得以復蘇的神態。讀后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4.提示:第3段描繪了一幅“春草圖”,寫出了草的嫩、綠、多。
第4段描繪了一幅“春花圖”?
第5段描繪了一幅“春風圖”,作者運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寫出了風的柔和和給人帶來的愉快。
第6段描繪了一幅“春雨圖”,寫出了春雨的潤澤。
7段描繪了一幅“迎春圖”,由景及人,頌揚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5.提示:這部分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贊美春天,貼切而富有表現力。它從三個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剛到人間的“新”的特點,又漂亮又活潑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強”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靈活現地寫出來了,深化了文章主題。
四、拓展延伸
1.盼春(總寫)——繪春(分寫)——贊春(總寫)
2.不能,它們在時間上有著一定的先后順序,由花草到天氣到人更符合邏輯。
五、達標檢測
1.B2.略3.D4.(1)繁多(2)C(3)B5.(1)答案:姹紫嫣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在松軟的花壇濕土中生長潔白如雪(雪白白花花)在沒有陽光,潮濕、陰涼、骯臟的環境中生長
(2)答案(要點):①(空間)樓前樓后開滿鮮花②時間(白天晚上都有花開)③色彩(色彩紛呈)(3)答案(要點):①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都不怨天尤人②努力奮發向上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4)答案:C6.略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尚:還。
輒:當即。可:肯、同意。舍:拋棄。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當于“嗎”,表疑問。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合課文注釋進行翻譯,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期行》行文簡潔,故事情節緊湊,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尋味。)
(《乘船》行文簡潔,故事情節完整,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總結:
通過本文兩個小故事的學習,我們主要學到了什么?
布置作業。
圍繞對課文中所闡明的主旨——“誠信”,聯系社會現實,結合生活實際以“誠信”為題材寫一段話。
課堂檢測:
《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世說新語》是由組織編寫的。(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驟(俄而:)
⑵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可擬:)
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詠雪》中兩個比喻哪個更好?(4分)
4、《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4分)
5、"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4分)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4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4分)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釋詞:(4分)
日中:()舍去:()
無禮:()引之:()
10、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4分)
11、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門后,友人會怎樣?(4分)
答案:
1、劉義慶
2、⑴俄而:不久,一會兒⑵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丟下,舍棄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4、"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5、略
6、略
7、元方,語言和行為
8、守信用、講禮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沒有禮貌;拉元方
10、"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1、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
13、略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神話文本的特點。
2.發現句子的特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
3.認讀積累古詩,拓展運用。
【過程與方法】
結合課文中人物對話,對照課文進行練習,加深對神話文本特點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好習慣。
2.學習自主識字。
3.加強對古詩詞的積累,豐富知識儲備。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神話文本的特點。
難點
感受神話故事中句子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花的名稱。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自由讀文中出現的三段話,想想這組對話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2.指名朗讀。說說獲取了什么信息?
3.同桌、小組交流各自的發現。
4.聯系自己平時閱讀的情況,把好的讀書經驗向同學們介紹。
5.教師向學生推薦有關神話故事。
二、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詞語。
2.同桌之間互相讀。
3.指名讀,讀準生字的音。
4.齊讀。
5.理解詞語意思,積累并運用這些詞語。
三、詞句段運用
(一)說說下面的詞語讓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1.自由讀文中的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詞語,集體正音。
3.再讀詞語,邊讀邊思考這些成語的意思,并在小組里講講由這個詞語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4.全班交流。
5.總結:流傳千古的成語中,能看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讓我們把這些詞語背下來,多日積月累些詞語。
(二)讀下面的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
1.老師范讀,領讀。
2.學生齊讀。
3.同桌交流、討論這三個句子神奇的地方。
4.組內交流,然后各組推行代表在全班匯報。
5.學生代表匯報,師生評議。
6.指名談談從課外書中讀到的感到神奇的句子。
四、日積月累
1.各自輕聲讀“日積月累”中的古詩,把其中的生字拼讀正確,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小組齊讀——大聲自由讀。
3.品味古詩的意思,并且試著讀出感情。
4.指名再讀詩句,師生評議。
5.練習背誦,指句背誦。
6.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詩句。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
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3.嘗試學習創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內涵的童話故事。
4.掌握續寫的寫作要領,學會續寫作文。
重點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
1.學習運用豐富的想像、夸張和擬人的手法。
2.理解童話是幻想和現實巧妙結合的兒童文學樣式。
3.童話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攜()手嫉()妒對峙()
踽踽()獨行溫馨()淙淙()
潺潺()花團錦簇()
2.老師范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于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夸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范讀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并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并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么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眾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眾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么?
(明確:都是為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后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余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
基于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瀏覽課文
瀏覽要求與策略:
①瀏覽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畫出描寫駱駝的句子。
②思考:駱駝是以怎樣的形象出場的?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2.討論交流
①初登場時駱駝的形象
明確:描寫特點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偉
不大喊大叫謙虛
只默默地走踏實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這樣寫其實更能突出駱駝的高大,這說明駱駝是帶傷上陣的。作者告訴我們,它去年冬天“為了送一位旅客”,“凍壞了一條腿”,這無疑增加了駱駝尋寶的困難。這里還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在鸚鵡的眼里,駱駝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尋寶”。駱駝正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傻勁”,瘸著腿,忍著痛,不顧路途遙遠,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②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明確:作者著重寫了駱駝通過“夾扁谷”時的艱辛:
【這里可品析的點頗多,可通過小組討論并交流補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讀比較
1.為什么駱駝能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呢?請學生齊聲誦讀第11段“這是一頭身姿雄偉的駱駝。……只是默默地走著。”
明確:三個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駱駝“忍饑耐渴”、負重致遠的特點,也寫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難的原因,字里行間充滿著對駱駝的贊頌之情。
2.其他動物在尋寶的路上表現如何?為什么有這些表現?
明確:①“火燒火燎”地去尋寶,一路吵吵鬧鬧、一片混亂的樣子。
②遇到困難,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錢豹和大灰狼。
(動物的這些表現源于他們尋寶的動機,可以說它們是各懷私心走上尋寶之路的。這些描寫都從反面有力地襯托了駱駝的形象。)
三、朗讀體悟
朗讀第14段,想象這段景物描寫的畫面,體悟歷經磨難而今“柳暗花明”的勝利者的心情。
四、領悟深意
◎思考:駱駝有沒有找到寶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寶貝?
明確:在駱駝眼里這些才是真正的寶貝,因為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變成綠洲。駱駝尋寶的動機比其他動物崇高許多,作者這樣寫立意十分明顯,即通過駱駝的舉動來告訴讀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寶貝。
五、提高升華
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討論:怎樣對待財富?如何
獲取財富?(允許同學暢所欲言,鼓勵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觀念和合作“雙贏”的現代觀念,都是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
六、總結活動
1.活動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通過駱駝尋寶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規范結論
主題:描寫了一個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駱駝的形象,頌揚了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
突出的寫作技巧:襯托手法。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干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征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說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二)課內閱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于食物,我遇到了與喂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么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只蟈蟈正在啄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斗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于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4、文章并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著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拓展閱讀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里的情況,將在后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鉆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里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后,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里,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于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厘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著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了解一下。
(5)產卵后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里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里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里。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著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后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里出來,猶如從玩偶盒里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于何種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么?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并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達標檢測
(一)D
(二)課內閱讀
1、描寫;外形特征;喜愛之情。
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
3、不能去掉,因為這里是猜測“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么科學的依據,帶著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欲望。
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
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征、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閱讀。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致,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
2、打比方;生動說明(文藝性說明);生動地說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
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后說明就不準確了。
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后”“產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
5、如
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了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征,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說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
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
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四,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五,教學過程:
A、三分鐘演講
B、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C、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D、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E、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G、指導背誦
H、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1min)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散步)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12min)
問題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先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時間?——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點?——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第四、散步中發生了什么?(課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誰來解決分歧?——我
第七、為什么我來解決?——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決呢?——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以短。我說:“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選擇的呢?——最后,我們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穩穩地走了過去。
第十、為什么選擇了小路?——母親改變了主意。
好,下面根據上面的回答,讓一位同學概括一下,迅速組織語言,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明確: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我們在概括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師明確:時間是初春,地點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兒子和母親,我們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問題二:課文的題目是《散步》,他們為什么去散步呢?
師引導:文中說,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應該讓母親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關愛,如果把母親一個人留在家里,母親會覺得很孤單。一家人一起散步,會讓母親感受到家的溫暖。
生2:文中說,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說明母親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來,希望出去走走。
師引導:春天總算來了,“總算”說明了什么。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讀指導:“太遲、太遲了”、“挺不住”、“總算”、“熬”)
師明確: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親也熬過了一個嚴冬,出去走走還可以喚醒母親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為什么要寫散步這件這么簡單的事呢,它究竟表達了人間的什么情感?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與他的創作背景,思考以上問題。
(三)作者與創作背景。(2min)
莫懷威: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現任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園落日》等。本文創作于1985年,創作的契機在于作者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乎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而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在追求對外開放、大力提高經濟水平時代所丟掉的,發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作者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么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作者想通過此文呼吁人們撿回失落的親情,多關心自己的親人。那么下面讓我們細讀文章,體味文章的親情。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體味親情(14min)
教師:剛才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么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說說文中的“我”這個人怎么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于“我”:[5分鐘]
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于我的母親:[4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五).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板書:小事情表現大主題)。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其實,在我們經過的平寫出凡日子里,都蘊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轉瞬即逝一幕幕將永遠留在我們心底久久回味,從而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家人,更珍惜親情,珍愛生命。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8
教材解讀:
《白鵝》是著名漫畫家,作家豐子愷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繪了一只白鵝,從剛抱回家開始,就給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繼而又通過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致刻畫了這一特征。文章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設計理念:
努力做到“求真、求實、倡簡”,注重三維目標的整體融合,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體會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并重視語文實踐應用,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充分發揮“導”與“學”的功能,讓學生在師生共建的自主、互動的情景中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學習抓住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時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觀察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直奔重點
1、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大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鵝的特點,真的不錯。其實,文中有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白鵝是一個怎樣的動物,你知道詩哪句話嗎?
3、學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指名讀,齊讀。(板書:高傲)
4、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白鵝的高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用課文中的話說一說。“白鵝的高傲,要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板書:叫聲,步態,吃相)
(2)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聯系上下文體會一下。
(3)小結:這是個過渡句,不經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還引出了下文“鵝的叫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表達自然,條理清楚。
二、自主閱讀,感受高傲
課文就是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請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在你感受深的詞句上畫記號。
三、互動交流,品讀高傲。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隨機調整教學流程,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點語句。
1、品讀叫聲的高傲,
(1)指名讀句子,談理解。(板書:嚴肅鄭重,厲聲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鵝也會說話,你們猜猜他會說什么?
(3)練習朗讀句子,讀出鵝叫聲的高傲。
(4)小結:正因為鵝的勇敢盡職,它的高傲才顯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說:“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齊讀)
2、品讀步態的高傲
(1)指名讀句子,交流:白鵝走路有什么特點?
(板書:傲慢從容,大模大樣)
(2)你認為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白鵝走路的特點的?
(3)指導朗讀
①見過凈角出場沒有,凈角就是京劇里的花臉(教師表演凈角走路)
②想象鵝就在你的眼前踏著這樣的步,讀出它的高傲(指名讀,評價)
(4)小結:你們看,這鵝連走路的樣子都那么高傲,難怪豐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齊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3、品讀吃相的高傲
(1)作者說:“鵝吃飯,常常使我發笑。”鵝的吃相怎么會高傲得使人發笑呢?請大家默讀5—7自然段,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畫出來,想想為什么喜歡,然后再續讀。
(2)說說你喜歡哪些描寫?為什么?
四、體會情感,總結寫法
1、學了這篇課文,你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2、作者這么喜歡這只白鵝,為什么還要說它鵝老爺,架子十足,高傲,厲聲呵斥,傲慢從容,三眼一板?,
3、小結:作者用這些似乎有貶義的詞語寫白鵝的個性,更讓我們感覺到作者對鵝的喜愛,這種運用反語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4、文中除了用這種寫法來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外,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引導學習發現擬人,對比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又很多有趣,生動的語段,同學們可以積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同時,也可以觀察椅子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采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篇觀察日記。等學完這組課文之后,我們要比一比,看誰寫的小動物能靈活靈現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板書設計:
姿態:伸長頸子,左顧右盼
步態:從容傲然
白鵝——高傲可愛
叫聲:厲聲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鑒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夾敘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1)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常回家看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說說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節: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說過,家,是一只船,是避風的港灣,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溫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閱讀提示:(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2)思考:課文向我們講了何事?何人?何景?(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什么?(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贊,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請學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齊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代詩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
導言:同學們,每到周五,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將來你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在遙遠的異地工作生活,最容易產生一種什么感情?
(思鄉之情)
“游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么,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
是啊!游子思鄉,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愁寄托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復手法(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竹石》。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兩首古詩的異同。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背誦《馬詩》《石灰吟》。
2.學習《竹石》。
出示一組竹子的圖片:你積累了哪些描寫竹子的古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和竹子有關。(課件出示古詩)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題寫的。(板書課題:竹石)
3.教師范讀。
提醒學生聽清字音,感受節奏。
(二)依法學詩,檢查反饋
1.回顧方法。
自讀詩句→理解詩意(借助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等)→體會詩境(結合相關資料)說詩意→讀詩悟情。
2.依法自學《竹石》。
(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重點部分指導:
(1)借助課文插圖,抓住“破巖”“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想象竹子面對惡劣環境的堅定態勢,從中感受在巖石中生長的竹子不屈不撓的精神。
(2)補充詩人生平,了解詩人的坎坷經歷,體會詩人與竹子同樣經受著“東西南北風”的“千磨萬擊”,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堅定意志。
資料補充:《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畫,更是一首堅定的詩。作者鄭燮,他的詩、書、畫世稱“三絕”,他擅長畫蘭和竹,為“揚州八怪”之一。
(三)拓展閱讀
導語:請同學們讀一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這首《題竹石畫(其二)》。
1.結合注釋和譯文了解詩意。聯系《竹石》,想一想: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2.小結:詩中寫的是竹,而要表達的是自己的情感。像這樣借助他物來表達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對比閱讀,感受表達特點
1.再讀《古詩三首》,完成下表,看看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文章標題
代表性的景物
表達方法
情感
《馬詩》
大漠燕山馬
托物言志
懷才不遇報效祖國
《石灰吟》
石灰巖烈火
托物言志
堅強不屈潔身自好
《竹石》
竹
借物喻人
立場堅定決不動搖
2.思考這三首詩的表達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
3.小結:在《古詩三首》中,三位詩人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雖然三首詩中描寫的景物各不相同,但詩人通過細致觀察,均借助景物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每首詩前兩句都以寫景為主,后兩句以抒情為主。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明自己的志向,表達巧妙,也更富有感染力。
三、板書設計
竹石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著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快速閱讀課文,x分鐘。
(三)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x分鐘。
提問: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內容?
2、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3、百草園對于作者來講有什么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四)分組討論:
為什么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么樂趣?
(五)用自己的話來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干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六)提問: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墻跟一帶,捕鳥。
為什么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么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七)小結: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著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著,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八)快速閱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板書:學堂。
(九)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于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致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
(十)下面我們再一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十一)下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文章寫得非常美,我們大家找一個值得你學習的句子,模仿它寫一段話。
(十二)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欲強等)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么魯迅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搜集關于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后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x周。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2、積累名言,從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說。
4、了解民間傳統傳唱藝術,熱愛民間健康的藝術式樣。
二、教學重、難點
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語文七色光七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自學提示:或者合作完成練習。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含討論)。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
3、說說自己對這三個名人的了解。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名言。互相學習。
(三)知識窗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2、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征文與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小說?這叫什么小說?這樣的小說有什么特點?
(四)開心一刻
自讀這段快板,說說你在什么時候聽過這樣的快板。你喜歡嗎?為什么?讀出這段快板的感覺與韻味,你會讀嗎?用課件補充民間傳唱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五)當堂作業基礎練習
1、寫出下列詞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得快。第二組同學自己完成。
2、讀兩組句子,體會每組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
3、仿寫句子。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描寫喜怒哀樂的一種心情。
(六)、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08-26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春》教案02-26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04-24
《秋天》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4-22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03-01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夏感》教案02-23
初中語文《貓》教案10-10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綠色蟈蟈》教案02-28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社戲》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