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么?(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后發奮寫作。現為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作者為什么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么?)
這里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著,仿佛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里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里。后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于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么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么樣?你從哪里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說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親活得――多苦啊!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
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么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盡量說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著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愿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為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里,他是怎么說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么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么,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么?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么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為怎樣才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么?她為什么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征著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么樣了嗎?
(后來,由于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后來,又患了尿毒癥,最后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盡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么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么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
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后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才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著,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愿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烏有 骸骨 幽雅 嘆服 海枯石爛 潛行”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體會詩歌的節奏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會快速默讀評析探究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 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和結構特點。
難點:詩歌的音樂美
教法學法指導:誦讀法 聯想法
教 學 程 序 與 策 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左右后就滅絕了,而恐龍滅絕6000萬年后地球上才開始出現最原始的人類,那我們今天又怎么知道我們看到的是恐龍,而恐龍確實是長得這樣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化石”。 是呀,我們的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恢復了億萬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對下列字詞的掌握情況: 裹(guǒ)藏 骸(hái)骨 潛(qián)行 軀殼(ké) 猛犸(mǎ) 悄(qiǎo )然 檔(dàng)案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 ③稱贊而且佩服。(嘆服) ④(草木)青翠茂盛。(蔥蘢) 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海枯石爛) ⑥指太陽星星的位置發生變化。比喻時間流逝。 (日轉星移 ) 2、朗讀詩歌。 教師: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音和諧,音樂性強,并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參考:(1)師生共同探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理,整體感受。第1、2節 應以疑問并略帶遐想的語氣朗讀,引發讀者的想象和思考;第3、4、5、6 節是詩歌的主體 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 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 由衷的嘆服。第7節用陳述的語 氣為第2節作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贊 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2)可采取讓學生示范讀、個別讀、集體讀等方式。 (3)可讓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感受。
三、理解課文 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 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出化石,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贊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了解生物的進化。
請你說說詩的第一、 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記載了生物進化的過程。“化石”就是證明。遠古的世界上生活著原始動物,最早出現的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古脊椎動物——魚,以后又在此基礎上進化而來了其他動物,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動物、哺乳動物等。由原始植被進化而來的原始森林覆蓋了陸地的絕大部分,那是一個蔥蘢的、生機勃勃的世界。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布置作業
上網搜索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回家網上收看電影《恐龍時代》《侏羅紀公園》或查閱相關圖書資料,了解更多古代生物的知識。寫一篇介紹古生物的短文,三百字左右。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并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學習重點:誦讀課文,多角度拓展思維。
學習難點: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知識鏈接】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此人愛好文學,喜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部記述魏晉時期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在內容上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2.謝道韞(349—409)“詠絮之才”的起源,魏晉時期的才女。她自幼聰識有才辯。是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謂是出身于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
【課前預習】(高效課堂從預習開始)
1.給加點字注音:
俄而( ) 雪驟( ) 差( )可擬 ( ) 無奕( )女
2.參考注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內集 兒女 俄而 雪驟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3.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詠雪》選自 ,作者 , 朝 家。該書是 小說的代表作。
4.熟讀全文。
學習過程:
【呈現目標 明確任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并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合作預習 問題導向】
美美地讀(從讀中感受)
1.聽范讀:聽字音、節奏和情感。
2.組員朗讀展示。
認真地譯(從譯中探究)
小組合作,結合課前預習中的重點詞語翻譯全文。
細細地品(從品中領悟)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下列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2.文中將雪比喻為“ ”和“ ”(用課文原句回答),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我認為 一句更好,因為 。
3.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4.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我喜歡 ,因為 。
【生問師答 定向釋疑】(學則須疑)
提問向導:從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等角度提問,提出小組不懂的問題,向老師質疑。
【盤點收獲 拓展提升】
1.請說出一句有關描寫雪的詩句: 。
2.課堂小結:
【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仔細點、動動腦,相信你一定會有不錯的成績!)
閱讀《詠雪》,完成一至三題。
一、解釋詞語:(每詞8分)
1.內集:? 2.兒女:?
3.俄而:? 4. 差可擬:?
5.未若:?
二、翻譯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紛紛何所似: ?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 《山居秋暝》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 《絕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 《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練寫,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 mì ) 蒞臨( lì ) 吝嗇(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獷(guǎng ) 干澀(sè )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 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贊美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后的情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間接抒發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21cnjy.com
2、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的時節,給人安靜與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凈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濕潤、明亮與溫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并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
1、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為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教學總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它還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了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鑒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后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并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于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于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后,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才剛剛開始,對于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鑒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象。了解到自己存在著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復習導引
(一)復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復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復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干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于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為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后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么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為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后說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后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了解散文詩的特點,了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復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并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后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為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于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咨詢、追問或采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采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征求家長意見,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表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于課后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并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后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5篇】相關文章: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6篇03-10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10篇03-09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九篇03-07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8篇03-06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3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篇03-06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篇03-06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五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