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并為實現自己的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點 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著力將課文表現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了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重在品味和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點。教學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符合新課改的精神。閱讀過程注重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易于接受;問題的設置,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前后貫通,相互照應,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得到鮮明的體現。本教案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表達能力,且兼顧了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的綜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詩歌思鄉情感;
2分析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把握詩人復雜的心理活動;
3領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樂觀積極的進取精神。
一、導入
講《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學們注意到“甘露寺”,這座寺廟坐落在某座山上,這座山,可以說是三國山,充滿著英雄豪氣,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這座山叫做“北固山”,這座山,還成就了一位詩人,他就是王灣。
王灣是唐代詩人,他流傳至今最有名的詩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傳這首詩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樣的詩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題解
同學們看題目,北固山我們知道是一座山名,這個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詞一次兩次呢,還是說是“僅次”呢還是“次品”的次呢?)我們還知道哪些題目中飽含景點的古詩詞啊?(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這里的望、登都是作動詞解釋,所以,次也可能是動詞解釋,看注釋,對,是動詞“停靠”的意思。
解了題目,我們進入詩歌的內容。請同學們對照注釋,讀懂詩歌的內容。有不懂的請做好記錄。
同學們,遇到難題了嗎?請提出來。
(請學生回答,老師輔助)
并補充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三、朗讀
1憑印象初讀:請同學們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體會。
同學們讀完了,你能說說你剛才讀的時候,是用怎么樣的情感去朗讀的?并說說原因。
2教師范讀:老師也想以朗誦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請同學們聽聽,給老師點評點評。(教師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語氣語速停頓重音等等)
學生點評:1節奏韻律 2情感表達
3教師指導:既然大家都覺得老師讀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竅門告訴大家。
4領會后再讀:同學們琢磨了幾分鐘,一定有所收獲了吧!不如來展示展示,誰愿意?
4全班齊讀: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
四、分析
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到了詩人的濃濃的思鄉之情,這種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激發出來的呢?作者傳達的是單一的鄉愁嗎?我們對詩歌進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聯和頷聯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
作者乘著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詩人為什么要寫他的道路還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潮涌漲,江水浩淼,兩岸之間的水面顯得很寬闊。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著。清代的王夫之贊這句“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覺得它寫出了什么樣的大景?
提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置身在青山綠水中,眼見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詩人此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愉快,舒暢
請帶著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2、品味頸聯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么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為何這般匆匆啊?
請帶著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要深沉舒緩。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請聽老師讀,注意聲調、重音。強調生,入。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
提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朗讀時聲調可高一些。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為徹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詩人此時的內心活動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著這種思念朗讀,語調要憂傷一點。
3.品味尾聯:
請北歸的大雁捎個信吧!
齊讀最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么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么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后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么。
提示:詩人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鄉愁,是歸意。
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男女重讀,男略高,女低
五、小結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傳,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動人的不僅僅是他深深的思鄉之情,還有他樂觀積極的情緒,每當我們處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氣餒,想想王灣告訴我們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下課。
六、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首聯:羈旅
頷聯: 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寓情于景, 景中含理
頸聯:理
尾聯:情
【教學總結】
這節課為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復習導引
(一)復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復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復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干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于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為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后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么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為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后說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后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了解散文詩的特點,了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復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并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后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為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于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咨詢、追問或采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采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征求家長意見,了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表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于課后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并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后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么?(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后發奮寫作。現為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作者為什么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么?)
這里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著,仿佛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里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里。后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于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么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么樣?你從哪里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說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親活得――多苦啊!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
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么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盡量說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著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愿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為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里,他是怎么說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么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么,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么?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么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為怎樣才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么?她為什么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征著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么樣了嗎?
(后來,由于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后來,又患了尿毒癥,最后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盡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么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么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
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后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才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著,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愿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文言注釋能力。
4.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全文。 2.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蘊。
教學時數:4課時。
學習方法: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
預習導學:
1、搜集關于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
1、提問關于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 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于《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范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反復誦讀
4、總結三個通假字:
A B 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會大意,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注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三句講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為: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為:______
總結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
翻譯本則( )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4、第四則:罔:______ 殆:______
翻譯本則( )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容帶給我們什么思考?對于我們學習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理解20xx多年前的圣人之語經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后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后五則內容。
1、第六則:賢: 齊: 內: 自省:
翻譯:( )
2、第七則:三: 行: 焉: 其:
善者: 從: 改之:
翻譯:( )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 )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 弘: 毅: 仁以為己任: 已:
翻譯( )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嗎?
4、第九則:歲寒: 然: 后凋:
翻譯:(
5、第十則:以: 行: 其: 欲: 加: 于:
翻譯:( )
這一則的成語是( )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后五則哪幾則是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于思想品德修養的( )
哪幾則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
7、當堂背誦這后五則。看看哪位同學背的最快。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說( )乎 三省( )吾身 傳( )不習乎
誨( )汝( )知之乎 不知為( )不知 是知( )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接。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慍(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任重而道遠(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后已(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
(2)為: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仁以為己任( )
(3)焉:見賢思齊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構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嗎?②……也。→……是……。
3、當堂背誦這十則并當堂默寫。《論語》作為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應當為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現《論語》的經典之處,發現《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為什么?(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最大?(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師:上節課我們劃分了文章層次,明確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個詞來贊譽濟南,是哪個詞呢?
生:寶地
師:既然說是寶地,都體現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
師:濟南真可算是處處是寶地,是美景。今天我們重點分析描寫山的這幾段。來看看這些美景是如何通過語言展現的。我們可以分析具體語言,來把握景物特點,體悟作者情感。老師先來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一段文字寫了濟南的老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老城帶有生命的意味,寫出了濟南城安適、秀美的睡態,有著溫暖、恬靜、適宜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從這段中,同學們能不能再找出某個詞語、某句話,看看濟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學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詞語的一個方面)
生:“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師:搖籃的形態是怎樣的?(邊緣起伏舒緩,四面高一些,中間平坦舒適)搖籃給你什么感覺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適、柔軟、溫暖。
師:常常說,母親把嬰兒抱入搖籃里呵護照料,文章中說一圈小山把濟南城放在搖籃里,那濟南城能夠感受到小山給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來可再引導,小山像母親一樣,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愛、慈愛、慈善可親。(板書)
師: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師:小山形態秀美,不得不說是出奇的,是塊難得的寶地。誰能夠再找一句?
生:“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書:修辭,擬人)
師:哪個詞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聲地說,小山好像在和濟南城低聲細語。
師:為什么要低聲呢?大聲說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還在“安適地睡著”,小山不忍打擾,只是像哼唱搖籃曲一樣“低聲地說”。
師:對,濟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寧沉靜、溫暖舒適。同學們再想想,“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除了是對躺在搖籃里的濟南城說的,還是對誰說的?
生:對生活在城里的人們。
師:是這樣的,那大家說,生活在這樣的冬天里,人們心里感覺怎么樣?
生:熱乎乎的、不著急、好像馬上能到春天了。
師:沒錯,在小山的搖籃里,濟南的冬天是溫暖安適的,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潛藏著朦朧的春意,所以人們才會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作者這樣寫,也使得寫景畫面靈動起來了。
師:如果只是陽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說明濟南是個寶地?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寫薄雪覆蓋下的山,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是哪個詞?
生:最妙的。
師:找的很準。雪,在冬天是最尋常可見的,作者卻說最妙。文章中的哪處描寫讓你感覺到小雪的妙處呢?試分析(3分鐘討論)
生:“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師:樹間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雪的形態比成盤在頭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貼切生動。
師:小雪連樹尖兒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樹頭發上戴著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樹有意挑選這樣一朵花似的,顯出雪的什么特點呢?
生:小雪、精巧、可愛、靈動。
師:對,從色彩上來講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蒼翠了。
師: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愛、驚嘆。
師: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景物之間,色彩的相互映襯(板書:色彩映襯),濟南的雪一點也沒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襯托,矮松反而顯得越發青黑了。
師:來看看,接下來雪又呈現出哪些姿態和顏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寫出了山脈上雪的白色、銀色。
師:雪霽晴巒,與什么交相輝映呢?
生:與藍天交相輝映。
師:還有哪句?
生:“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帶水紋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擬人。
師:為什么“穿”字可以判斷出擬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動作,山和雪都不會真正地穿。
師:說得對,把人的特征、動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這是一處擬人。那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又是什么呢?
生:本體是一道兒白、一道兒黃,喻體是帶水紋的花衣。
師:本體中,白色無疑是雪的顏色,那暗黃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顏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蓋著的白雪比成了帶水紋的花衣。
師:大家看過水紋的形狀嗎?為什么“看著看著”水紋會動呢?給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
生:因為雪不厚,被風吹散了。
生:因為雪會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顯露出來了。
師:沒錯,這些都是“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勢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聯想一下水的波紋形狀。(可簡單畫圖)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帶水紋的花衣。
師:是這樣的,作者由一處山雪看到另一處山雪,看著看著,隨著視線的跳躍,整體上就成了帶水紋的花衣,而且好像會掀動一樣,看見山的肌膚。這樣寫,靜態的寫就好像動起來一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呢?
生:化靜為動。(板書)
師:靜中有動,白雪覆蓋下的山呈現出一種動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這樣寫雪,就顯得氣韻生動。
生:“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雪在夕陽照射下的色彩變化,像害羞一樣。
師:既然是擬人,擬作一個什么人更合適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容易害羞,臉紅的顏色微微發粉。因為雪純凈無暇,小孩子的內心也單純。
師:少女臉頰緋紅,好像害羞一樣,面對雪這樣一種姿態,作者會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喜愛,山雪非常可愛,情態可掬。
師:咱們再一起看看,這一段結尾說“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發了作者的某種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愛。
師:作者的語氣似乎有點祈求老天爺,就是下小雪吧。那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氣,下大雪承受不住。
師: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層雪,為山著想,為山考慮,這是一種什么情感?
生:擔憂、憐惜。
師:對,作者有幸在濟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陽,細品山間小雪,作者對這塊寶地是心存珍惜喜愛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師:帶著欣喜感激之情,請同學們集體朗讀這一段,感受美麗的雪景。
師:文章的第四段很簡短,寫到了濟南城外村莊的景象,看一看哪個詞語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畫。這是一處比喻。
師:水墨畫里畫了什么?
生:山坡、村莊、雪。
師:這幾處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黃色。
師:請大家想象,一張水墨畫,暗黃色的宣紙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黑色與白色潑墨點染在上面,這樣的水墨畫有什么特點呢?
生:古樸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書)
師:對,還不是一般的古樸淡雅,作者帶著推測、商量的語氣和讀者親切交談,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視如珍寶,愛不釋手。
師:這一段里還有那個字眼吸引你?
生:臥。
師:臥這個動作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適、寧靜、親近自然。(不是橫,不是重重的壓,村莊和房頂沒有抗拒雪)
師:精準地用詞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臥字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雪的輕盈、村莊的安寧祥和。(板書:精準用詞)
師: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在欣賞完濟南的山、雪、村莊之后,作者又把我們領到了水邊。說一說這一段展現了哪些景物。
生:綠萍、水藻、垂柳。
師:作者寫這幾處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生:綠。
師:作者極力描寫綠萍、水藻的綠,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長一樣,綠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陽里充滿生機與活力。
師:對,這就是積蓄在水中的綠的精神,接下來又寫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個影,說明水怎么樣?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書)。
師:和水藻的綠相比對呢?
生:是色彩的映襯。
師:映襯之后,大概是為了突出什么吧?
生:寫水藻和綠萍的綠,是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師:這是映襯的作用,寫水中植物的綠,就是為了寫水的清澈透亮。這里面還寫出了水的一種特點,是什么?
生:不忍得凍上。
師:為什么不忍的凍呢?
生:因為被那股綠的精神所感染了。
師:有道理,還可以想想,為什么不忍得凍,這一句從修辭上來講是什么?
生:擬人。
師:擬人的修辭,事物就會具備人的動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對水邊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憐愛,水好像能和岸邊的垂柳對話,讓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變得活潑歡快,有生命力。
師:藍水晶怎么理解?追隨作者的視線,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藍水晶呢?
生:天空。
師:天空藍汪汪的,藍的發亮,像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有怎樣的特點?
生:空靈的、明凈、純凈的。(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愛。
師:藍水晶也是很貴重的,視如珍寶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樣,包著紅屋頂、黃草色,包著濟南城,那作者擁有這樣一塊藍水晶,心晴是怎樣的?
生:珍愛、驚奇、贊賞。
師:讓我們懷著這些美好的情感朗讀文章第五段。
師:本文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里的氣候,濟南的山、雪、水,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精準的用詞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襯來加以展現。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誰能夠總結一下,作者帶著怎樣的感情,創設了這樣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愛、熱愛、贊賞、憐惜。(結合某處語句)
板書:
氣候——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慈善
寶地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動人
城外遠山——古樸淡雅
水——澄清空靈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寫作手法:色彩映襯、化靜為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熱愛生命和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教學過程:
導入:神話動畫片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袁珂,神話學家。
關于神話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復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于神話的論述。
放《女媧造人》動畫片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關于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編七篇03-02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3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匯編6篇03-09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匯編5篇03-08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編9篇03-0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編九篇03-0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編7篇02-2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七篇03-06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總七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