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難點。“山”、“海”的象征意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 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學設想】
1、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欣賞配樂朗誦為引子,通 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1、“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2、 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疑。
〖媒體設計〗
第一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海》。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點字詞。
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1) 詩中的“海”和“山”蘊含著什么意思?
詩的第一節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海”和“山”。 第二節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和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總之詩歌意蘊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解說:以上探究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2) 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第一節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節情感變化為堅定──渴望──充滿信心、樂觀。
3、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試模仿例子,從語氣、語調、重音、停頓、感情等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朗讀設計,編寫朗讀腳本,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淋漓盡致地演義出來。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提示: “是”字重讀,句子呈升調。要讀出充滿疑惑和向往的語氣。
(2)、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應重讀,要讀出肯定的語氣,突出實現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堅定。
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看來這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在山的那邊》選自 ,作者 。
2、解釋詞語:
隱秘 癡想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了嗎?為什么?
(明確:詩中并沒明確說出理想實現了沒有,只是在詩尾用向大家發出號召的方式提出:經過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的觀點。因為這首詩的主旨并不在于實現理想的結果,而至于過程,是要贊美那種為實現理想努力奮斗并鍥而不舍的精神。
2.提煉詩的中心思想
( 明確:本詩通過寫一個耽于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贊揚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為實現理想努力奮斗并鍥而不舍的精神,并號召大家學習這種精神,發揚這種精神。
建議:最好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中心思想,教師給予引導就可以了。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探究討論:詩中的“海”與“山”蘊涵著什么意思?(分小組討論,因為詩的中心思想已明確,學生只要用腦一想就能得出結論,所以這個題學生自己討論就可以了,教師不必要講解)
( 明確:海是少年的夢想,理想(自己總結)信念,想望(詩中的詞)山是少年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一個個小的目標。
2.詩句“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中“鐵青著臉”是寫山的顏色嗎?
( 明確:不是寫山的顏色,是擬人的手法。把山比擬成人,是修辭方法的一種。擬人--定義:是把事物模擬做人來寫的修辭方式。
作用: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建議:讓學生舉例子,教師點撥
四、、體驗與反思(四人小組討論后發言)
(1)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看你面對困難時怎樣對待,怎樣克服困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感想。
(2)小結(師)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海”.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提示: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過一座座大山,經歷無數險阻之后,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這時的心情會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之后寫下這段話,找幾個代表學生在班里交流一下,答案并不唯一,目的在于開拓思路,發揮想象。
六、、布置作業:
學習本文,你又重新樹立了怎樣的理想?你將怎樣為實現理想而奮斗?課后寫一篇練筆,要有感而發。
七、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努力奮斗
爬過了山 看到了海
克服困難 實現理想
八、課后反思:這篇課文我們勝利的完成了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大家的課堂表現也非常積極,大部分的同學都在主動學習,這是我們這堂課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后我們的學習都像今天這樣令人滿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并啟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二、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三、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五、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并朗讀課文補充資料:“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云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著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列表:
云的種類
形狀
位置
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云交云,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試著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云識天氣嗎?
七、布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八、教學反思: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 《山居秋暝》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 《絕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 《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練寫,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 mì ) 蒞臨( lì ) 吝嗇(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獷(guǎng ) 干澀(sè )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 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贊美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后的情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間接抒發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21cnjy.com
2、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的時節,給人安靜與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凈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濕潤、明亮與溫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并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
1、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為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教學總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它還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了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鑒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后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并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于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于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后,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才剛剛開始,對于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鑒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象。了解到自己存在著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詩歌思鄉情感;
2分析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把握詩人復雜的心理活動;
3領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樂觀積極的進取精神。
一、導入
講《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學們注意到“甘露寺”,這座寺廟坐落在某座山上,這座山,可以說是三國山,充滿著英雄豪氣,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這座山叫做“北固山”,這座山,還成就了一位詩人,他就是王灣。
王灣是唐代詩人,他流傳至今最有名的詩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傳這首詩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樣的詩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題解
同學們看題目,北固山我們知道是一座山名,這個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詞一次兩次呢,還是說是“僅次”呢還是“次品”的次呢?)我們還知道哪些題目中飽含景點的古詩詞啊?(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這里的望、登都是作動詞解釋,所以,次也可能是動詞解釋,看注釋,對,是動詞“停靠”的意思。
解了題目,我們進入詩歌的內容。請同學們對照注釋,讀懂詩歌的內容。有不懂的請做好記錄。
同學們,遇到難題了嗎?請提出來。
(請學生回答,老師輔助)
并補充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三、朗讀
1憑印象初讀:請同學們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體會。
同學們讀完了,你能說說你剛才讀的時候,是用怎么樣的情感去朗讀的?并說說原因。
2教師范讀:老師也想以朗誦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請同學們聽聽,給老師點評點評。(教師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語氣語速停頓重音等等)
學生點評:1節奏韻律 2情感表達
3教師指導:既然大家都覺得老師讀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竅門告訴大家。
4領會后再讀:同學們琢磨了幾分鐘,一定有所收獲了吧!不如來展示展示,誰愿意?
4全班齊讀: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
四、分析
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到了詩人的濃濃的思鄉之情,這種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激發出來的呢?作者傳達的是單一的鄉愁嗎?我們對詩歌進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聯和頷聯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
作者乘著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詩人為什么要寫他的道路還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潮涌漲,江水浩淼,兩岸之間的水面顯得很寬闊。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著。清代的王夫之贊這句“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覺得它寫出了什么樣的大景?
提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置身在青山綠水中,眼見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詩人此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愉快,舒暢
請帶著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2、品味頸聯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么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為何這般匆匆啊?
請帶著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要深沉舒緩。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請聽老師讀,注意聲調、重音。強調生,入。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
提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朗讀時聲調可高一些。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為徹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詩人此時的內心活動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著這種思念朗讀,語調要憂傷一點。
3.品味尾聯:
請北歸的大雁捎個信吧!
齊讀最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么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么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后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么。
提示:詩人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鄉愁,是歸意。
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男女重讀,男略高,女低
五、小結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傳,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動人的不僅僅是他深深的思鄉之情,還有他樂觀積極的情緒,每當我們處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氣餒,想想王灣告訴我們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下課。
六、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首聯:羈旅
頷聯: 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寓情于景, 景中含理
頸聯:理
尾聯:情
【教學總結】
這節課為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師:上節課我們劃分了文章層次,明確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個詞來贊譽濟南,是哪個詞呢?
生:寶地
師:既然說是寶地,都體現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
師:濟南真可算是處處是寶地,是美景。今天我們重點分析描寫山的這幾段。來看看這些美景是如何通過語言展現的。我們可以分析具體語言,來把握景物特點,體悟作者情感。老師先來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一段文字寫了濟南的老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老城帶有生命的意味,寫出了濟南城安適、秀美的睡態,有著溫暖、恬靜、適宜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從這段中,同學們能不能再找出某個詞語、某句話,看看濟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學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詞語的一個方面)
生:“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師:搖籃的形態是怎樣的?(邊緣起伏舒緩,四面高一些,中間平坦舒適)搖籃給你什么感覺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適、柔軟、溫暖。
師:常常說,母親把嬰兒抱入搖籃里呵護照料,文章中說一圈小山把濟南城放在搖籃里,那濟南城能夠感受到小山給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來可再引導,小山像母親一樣,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愛、慈愛、慈善可親。(板書)
師: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師:小山形態秀美,不得不說是出奇的,是塊難得的寶地。誰能夠再找一句?
生:“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書:修辭,擬人)
師:哪個詞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聲地說,小山好像在和濟南城低聲細語。
師:為什么要低聲呢?大聲說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還在“安適地睡著”,小山不忍打擾,只是像哼唱搖籃曲一樣“低聲地說”。
師:對,濟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寧沉靜、溫暖舒適。同學們再想想,“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除了是對躺在搖籃里的濟南城說的,還是對誰說的?
生:對生活在城里的人們。
師:是這樣的,那大家說,生活在這樣的冬天里,人們心里感覺怎么樣?
生:熱乎乎的、不著急、好像馬上能到春天了。
師:沒錯,在小山的搖籃里,濟南的冬天是溫暖安適的,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潛藏著朦朧的春意,所以人們才會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作者這樣寫,也使得寫景畫面靈動起來了。
師:如果只是陽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說明濟南是個寶地?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寫薄雪覆蓋下的山,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是哪個詞?
生:最妙的。
師:找的很準。雪,在冬天是最尋常可見的,作者卻說最妙。文章中的哪處描寫讓你感覺到小雪的妙處呢?試分析(3分鐘討論)
生:“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師:樹間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雪的形態比成盤在頭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貼切生動。
師:小雪連樹尖兒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樹頭發上戴著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樹有意挑選這樣一朵花似的,顯出雪的什么特點呢?
生:小雪、精巧、可愛、靈動。
師:對,從色彩上來講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蒼翠了。
師: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愛、驚嘆。
師: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景物之間,色彩的相互映襯(板書:色彩映襯),濟南的雪一點也沒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襯托,矮松反而顯得越發青黑了。
師:來看看,接下來雪又呈現出哪些姿態和顏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寫出了山脈上雪的白色、銀色。
師:雪霽晴巒,與什么交相輝映呢?
生:與藍天交相輝映。
師:還有哪句?
生:“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帶水紋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擬人。
師:為什么“穿”字可以判斷出擬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動作,山和雪都不會真正地穿。
師:說得對,把人的特征、動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這是一處擬人。那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又是什么呢?
生:本體是一道兒白、一道兒黃,喻體是帶水紋的花衣。
師:本體中,白色無疑是雪的顏色,那暗黃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顏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蓋著的白雪比成了帶水紋的花衣。
師:大家看過水紋的形狀嗎?為什么“看著看著”水紋會動呢?給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
生:因為雪不厚,被風吹散了。
生:因為雪會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顯露出來了。
師:沒錯,這些都是“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勢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聯想一下水的波紋形狀。(可簡單畫圖)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帶水紋的花衣。
師:是這樣的,作者由一處山雪看到另一處山雪,看著看著,隨著視線的跳躍,整體上就成了帶水紋的花衣,而且好像會掀動一樣,看見山的肌膚。這樣寫,靜態的寫就好像動起來一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呢?
生:化靜為動。(板書)
師:靜中有動,白雪覆蓋下的山呈現出一種動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這樣寫雪,就顯得氣韻生動。
生:“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雪在夕陽照射下的色彩變化,像害羞一樣。
師:既然是擬人,擬作一個什么人更合適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容易害羞,臉紅的顏色微微發粉。因為雪純凈無暇,小孩子的內心也單純。
師:少女臉頰緋紅,好像害羞一樣,面對雪這樣一種姿態,作者會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喜愛,山雪非常可愛,情態可掬。
師:咱們再一起看看,這一段結尾說“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發了作者的某種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愛。
師:作者的語氣似乎有點祈求老天爺,就是下小雪吧。那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氣,下大雪承受不住。
師: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層雪,為山著想,為山考慮,這是一種什么情感?
生:擔憂、憐惜。
師:對,作者有幸在濟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陽,細品山間小雪,作者對這塊寶地是心存珍惜喜愛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師:帶著欣喜感激之情,請同學們集體朗讀這一段,感受美麗的雪景。
師:文章的第四段很簡短,寫到了濟南城外村莊的景象,看一看哪個詞語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畫。這是一處比喻。
師:水墨畫里畫了什么?
生:山坡、村莊、雪。
師:這幾處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黃色。
師:請大家想象,一張水墨畫,暗黃色的宣紙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黑色與白色潑墨點染在上面,這樣的水墨畫有什么特點呢?
生:古樸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書)
師:對,還不是一般的古樸淡雅,作者帶著推測、商量的語氣和讀者親切交談,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視如珍寶,愛不釋手。
師:這一段里還有那個字眼吸引你?
生:臥。
師:臥這個動作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適、寧靜、親近自然。(不是橫,不是重重的壓,村莊和房頂沒有抗拒雪)
師:精準地用詞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臥字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雪的輕盈、村莊的安寧祥和。(板書:精準用詞)
師: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在欣賞完濟南的山、雪、村莊之后,作者又把我們領到了水邊。說一說這一段展現了哪些景物。
生:綠萍、水藻、垂柳。
師:作者寫這幾處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生:綠。
師:作者極力描寫綠萍、水藻的綠,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長一樣,綠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陽里充滿生機與活力。
師:對,這就是積蓄在水中的綠的.精神,接下來又寫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個影,說明水怎么樣?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書)。
師:和水藻的綠相比對呢?
生:是色彩的映襯。
師:映襯之后,大概是為了突出什么吧?
生:寫水藻和綠萍的綠,是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師:這是映襯的作用,寫水中植物的綠,就是為了寫水的清澈透亮。這里面還寫出了水的一種特點,是什么?
生:不忍得凍上。
師:為什么不忍的凍呢?
生:因為被那股綠的精神所感染了。
師:有道理,還可以想想,為什么不忍得凍,這一句從修辭上來講是什么?
生:擬人。
師:擬人的修辭,事物就會具備人的動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對水邊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憐愛,水好像能和岸邊的垂柳對話,讓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變得活潑歡快,有生命力。
師:藍水晶怎么理解?追隨作者的視線,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藍水晶呢?
生:天空。
師:天空藍汪汪的,藍的發亮,像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有怎樣的特點?
生:空靈的、明凈、純凈的。(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愛。
師:藍水晶也是很貴重的,視如珍寶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樣,包著紅屋頂、黃草色,包著濟南城,那作者擁有這樣一塊藍水晶,心晴是怎樣的?
生:珍愛、驚奇、贊賞。
師:讓我們懷著這些美好的情感朗讀文章第五段。
師:本文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里的氣候,濟南的山、雪、水,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精準的用詞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襯來加以展現。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誰能夠總結一下,作者帶著怎樣的感情,創設了這樣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愛、熱愛、贊賞、憐惜。(結合某處語句)
板書:
氣候——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慈善
寶地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動人
城外遠山——古樸淡雅
水——澄清空靈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寫作手法:色彩映襯、化靜為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聽、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濃濃的親情。
2、探究、品味,了解文章多樣的美。
3、增強感恩意識,珍愛親情。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難點
喚醒感恩意識,激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情境熏陶法;聽、說、讀、寫訓練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問答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為媽媽洗腳”廣告片)
疲憊的媽媽仍不辭辛苦地為母親洗腳,稚氣的兒子也端來了一盆水,潑潑灑灑蹣跚走來,一聲“媽媽洗腳”感動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細節,一次又一次為我們演繹著深沉的愛。散文《散步》,質樸地展現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樣感動著你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散步》。
二、正音、釋詞
嫩芽 ( nèn ) 熬( áo )
霎時 ( shà ) 分歧 ( qí )
拆散 ( chāi ) 水波粼粼 ( lín )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分歧:(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
三、整體感知
聽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明確:“和美”。
四、朗讀、探究
1、朗讀課文1-4段:
(1)、問題探究一:“我”決定出來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設想:第2自然段說“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假設你是文中的“我”,你準備怎樣勸說呢?(要求以兒子的口吻,結合課文內容來說。)
(3)、問題探究二:第4段寫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確:景物: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感悟: 蓬勃的生機,珍愛生命。
2、輕聲朗讀5-7段,思考下列問題:
A、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決的?
C、結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給文中的哪一個?為什么?
3、讀第8自然段,說說你的理解。
A、齊聲朗讀
B、問題探究:
(1)、課文最后一句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為何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那么仔細?
明確:“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寫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態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
明確: “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 , 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 。
五、美點尋蹤
由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導入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請同學們以“我認為……很美,例如……寫出了(表現了、抒發了等)……”的句式來說一說。(可以從詞、句、景、情、寫作手法等方面來談)
明確:人性美、意境美、語言美等。
六、課文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興的旅行。
七、抒寫親情
看到這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的場面,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
請寫一段50字左右的溫馨短語,表達你對父母或其他親人的感念之情。
1、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幾人朗讀自己所寫的溫馨短語。
八、布置作業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節日來臨時,別忘了給親人送上溫馨的祝福。
最后,在低音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聲中和教師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這句話中結束教學。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于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書寫規范、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七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集合七篇03-10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3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七篇03-08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10篇03-0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9篇03-03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7篇02-2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五篇02-26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匯總七篇03-02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寓言》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