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羚羊木雕教案
教學設想: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親情”與“友情”的矛盾也時有發生。《羚羊木雕》所寫的家庭故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這一家庭糾紛矛盾重重,懸念跌宕,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課文中充滿了是是非非的矛盾沖突,矛盾該如何解決呢?在這一點上,正符合浙江衛視的欄目——人生AB劇的欄目特色。我決定以《羚羊木雕》的為內容做一期人生AB劇的節目,學生、家長作為節目的參與者參與其中。
我讓學生自編自導,把查問木雕部分改編成一個家庭情景劇。在學生的表演劇情中,不僅形象的展現了人物性格,而且把家庭的矛盾也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可借助同學的形象的表演結合課文分析人物性格,從而掌握人物的描寫方法。面對矛盾沖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自由的討論、辯論,并把課堂向家長開放,讓家長走進課堂,適時的讓家長設身處地的談感受,這樣觸到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心弦,讓孩子和家長在課堂上交流,有了心靈的碰撞,從而真正達到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如果教師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給學生廣闊的天地,給學生抒發真情的天空,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的全過程,就可以充分地展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而這正是課堂三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容易被忽略或教學難度較大的地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理解、辨別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讀能力,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贊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領悟并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學會生存。
過程與方法:通過表演,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分清是非,能與他人共處。
課時:一課時xx [xia]
課前準備:
學生:
1、課前預習課文,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能讀、能寫、能運用,并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要求學生熟悉課文中的人物,作好分角色朗讀的準備。自己選好合作伙伴根據“查問木雕”內容編排課本劇。
教師:
1、對學生作好分角色朗讀指導:
①對課文整體感知。
②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③處理好語速、語氣、語調的輕重、緩急。
2、要求學生課前先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和編排課本劇。
課堂實錄[節錄]
一、演
師:嗨,朋友們好!歡迎做客人生AB劇場,今天我帶給大家討論的話題是由一只名貴的羚羊木雕引發的一個家庭故事。要了解這個故事的始末,請大家打開書把故事讀完并思考: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生:我把爸爸送給我的一只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我的好朋友萬芳,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氣,逼迫我找萬芳要會了木雕,我對朋友反悔了,非常傷心。
生: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萬芳、萬芳媽媽。
師:只因一只名貴的木雕送給了朋友,于是,“家”這個寧靜而溫馨的港灣有了起伏的波瀾,家庭成員之間有了分歧。那么,他們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來欣賞一段根據故事《羚羊木雕》改編的家庭情景劇,再次走進這個家庭,進一步認識這些家庭成員。在欣賞這段情景劇之前,我誠懇的邀請在座的各位朋友作為我們的評委,看看我們的小演員能否形象的演出人物的語氣、動作、神態、心理。
學生表演查問木雕部分
(以人生AB劇的畫面作為背景,以趙傳的歌曲《是一只小小鳥》作為背景音樂渲染氣氛。“我”的扮演者楊柳依同學非常投入,進入了角色,演完時以泣不成聲,博得了觀眾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二、評
師:我們的演員感情非常投入,大家現在互相交流,說說他們哪方面表演和出色?
生:我覺得演“我”的楊柳依演得好。她在語氣的處理上用顫抖的語言表現其傷心。
師:書上有類似的話嗎?
眾生:有,在第8自然段,“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眾生齊讀)
生:楊柳依在表演時一動不動,一直低著頭,書上也是這樣寫的。通過神態、動作突出了“我”的害怕。
生:我認為媽媽的扮演者劉姝伶演得好。她在說:“送給誰了?告訴我。”時把手搭在楊柳依的肩膀上。這一動作突出了媽媽要回羚羊的態度堅決。
生:劉姝伶在說話時眼睛緊盯著楊柳依,把媽媽的神態表現出來了,從中能看出媽媽是一個極其嚴厲的人。在第4自然段也是這樣寫的。
生:“我”推開媽媽的動作和好的表現了“我”當時的痛苦、無奈和傷心。
生:原來動作、神態都能很好的刻畫人物的心理。
師:非常棒!你能從中找出規律。那心理描寫還可借助什么來表現?
生:景物描寫。在第36自然段用月亮的冷來烘托“我”向萬芳要回木雕后的哀傷和無助。
生:我還發現通過“我”說話的語氣、神態、動作表現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小省地說”、“一動不動,低頭不敢看她”、“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推開媽媽冒魚沖出門等真實的再現了“我”由害怕、委屈、無奈、痛苦、傷心的心路歷程。(眾生掌聲熱烈)
師:你是一個善于總結、動腦筋的人,大家的掌聲就是證明。
生:我覺得演爸爸的語速還要慢些,書上強調了爸爸聲音一直很平靜。但要帶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師:你能為大家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讀)
師:朋友們能借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來評價他們的演技,可以看出你們對人物的刻畫方法有較深的了解。請大家按照這種方法分角色朗讀萬芳和她媽媽的對話。
(學生讀,并由學生點評)
師:通過剛才大家的演讀,明白了要分析人物形象應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眾生說,師板書),誰愿意到黑板上把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寫到黑板上?
(學生演板,師生共同整理)
板書:人物性格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重財輕義 重義輕財
媽媽:嚴厲 固執 “我”:害怕、委屈、傷心
爸爸:圓滑、世故萬芳:仗義
萬芳的'媽媽:武斷潑辣
三、論
師:從人物的性格分析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大人除奶奶外都是重財輕義的人,“我”在媽媽的逼迫之下,“我”既無奈又傷心,只有找萬芳把羚羊木雕要回來了。那羚羊木雕到底該不該要回來?同意要回的朋友選A,請坐到左邊,不同意要回的朋友選B,請坐到右邊。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換位)
師:好,大家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現在請各位針對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
生:我認為應該要回。這是爸爸送給我的禮物,寄托了爸爸對我的愛,我怎能把爸爸的愛隨便送人呢?這是對爸爸的極不尊重。(掌聲)
生:我反對,我很看重和萬芳的友誼,我就會把我認為最有價值的禮物送給她,無論東西貴賤。這也表明我把友情、親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生:但你得顧及爸爸的感受啊。你不要回會傷害爸爸的愛。
生:我認為不該要回,東西送出去了又去要回是不講信用的行為。做人要講信用,孔子: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掌聲)
生:你難道沒有看到媽媽的態度極為堅決?即使我不去要,媽媽也會去,這樣對朋友會是更大的傷害,也會傷了雙方大人的和氣。
生:應該要回。小孩子互贈禮物是可以的,但要看是什么東西,羚羊這么珍貴的東西送給朋友不合適。
生:我認為只要是真心朋友沒有什么不可以送。
生:那么如果是你的全部家產,你還愿意相送嗎?
生:如果是真心朋友,就是送全部家產我也樂意!
生:什么都可以送,那你什么也沒有呢?
生:那我就把“心”送給朋友,真心實意對待自己的朋友。
生:應該要回,“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有心意就行,難道友誼一定要用金錢去衡量嗎?如果這樣,我寧愿孤獨一生!(長時間熱烈地鼓掌!)
生:就算你們什么都可以送,也得跟大人商量一下,你們這樣做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生:我們已經長大了,做事也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和自由,難道什么事都必須同父母商量嗎?
生:鼓掌!
生:“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我們怎能對父母的勸告置之不理呢”?
生(同學們):靜悄悄的,大家若有所思——
師:朋友們剛才的辨論精彩極了!連我也被你們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大家的見解令我吃驚、使我震奮!你們的辯論道出了友情的可貴。是啊,朋友是憂傷日子里的一股春風,輕輕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快樂日子里的一把吉他,盡情為你彈奏生活的愉悅。你們還積累了哪些有關友誼的名言。
生: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
師:從剛才的名言中可看出友誼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感,但親情也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那這件事情怎樣處理才能既不傷害友情又不影響親情呢?
生:和爸爸媽媽講友誼的重要。
生:先和父母商量,得到他們許可再送。
生:如果父母不聽自己的意見,可請老師來幫忙說服。(生笑,鼓掌)
生:多理解,多和父母溝通。
師:你們的主意都不錯。想不想聽聽父母的真實想法。
眾生:想(好奇又興奮)
師:掌聲有請我們的神秘嘉賓。(介紹6位同學的父母)
師:(采訪學生張吉的媽媽)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你家,你該如何處理?
張吉的媽媽:如果沒有了解這故事之前,我很可能會像故事中的媽媽那樣做,聽了孩子們的心聲之后,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孩子們對友誼的珍視。東西已經送了,也就算了,逼孩子不僅會傷害他們,也會讓孩子成為言而無信的人,這會給他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木雕的價值比起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其價值要小得多。事后,我會告訴他以后做什么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和父母商量,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掌聲)
師:張吉,你有這樣通情達理的媽媽,你多幸福!以后做事多和媽媽商量,媽媽會理解你的。
生(張吉):謝謝媽媽。
師:(采訪學生郭偉明的媽媽):請問郭媽媽,你認為應當怎樣教育孩子?
郭偉明的媽媽:我聽了孩子們的心聲后,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和孩子溝通,對孩子好的方面要加以肯定,對不好的方面加以引導,督促其改正,對待孩子應以辨證的觀點來看。如果父母會給孩子自由,我們的孩子會長出飛翔的翅膀,如果父母會給孩子美好的心靈他們才會有快樂的天地!
生(郭偉明):有這樣的好媽媽,我的羽翼會日漸豐滿,飛得更高,謝謝媽媽。
師: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對孩子的理解與寬容。讓我們把掌聲再次送給這些偉大的父母。
(掌聲)
四、憶
師:趁著這個機會,把你們生活中遇到的類似與“我”的經歷告訴大家,有話對父母說嗎?大膽的說出來。
生:(說生活的傷心事,其中楊柳依同學說到動情處,傷心的哭了,更加激發了同學的情感。同學紛紛道出自己的心理話。)
生:爸爸媽媽,別只看重分數,我會壓得喘不過氣。
生:爸爸媽媽,我以后遇事一定會和你多商量,多溝通。
生:爸爸媽媽,別老把工作上的氣往我身上發。
師:爸爸就在這,你和爸爸說。
家長:對不起,以后爸爸改正。
生:謝謝爸爸,我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請爸爸原諒。
五、說
師:故事中的父母重金錢而輕情義,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的友誼之花是啊,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都漸漸長大了,做事情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我們已經開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終還是我們最忠實的監護人,我們也要設身處地為父母想想,想想他們的感受,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學會去理解父母、他人,學會和父母、他人共處,學會生活。請圍繞“理解”說一句長短不一的最美的話。
生:理解是友誼的橋梁一座。
生:理解是雨后的彩虹,折射出美麗的光環。
生:理解是家庭和諧的紐帶。
師:是啊,理解是心靈的渠道,獲得了多少珍貴的友誼;理解是心靈的鑰匙,打開了多少封閉的心扉。節目結束后,大家可讀讀這些文章:讀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你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讀舒婷的《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你會學會朋友之間的溝通;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會和老師生交流。
教師小結:朋友們,又到了我們該說再見的時候了。但是,如何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如何走出教育的誤區的話題卻遠遠沒有結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交流,學會理解,這樣我們生長的大家庭定能奏響和諧的主旋律!謝謝大家的參與,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借用人生AB劇的欄目的節目形式為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人物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并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同時讓學生領悟并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學會生存。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下面是我的教學反思:
優點:
一、情景劇營造氛圍,注重了濃郁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問題一直是一個“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教學目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本人在這一節課中驚喜地發現,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千呼萬喚之后終于跚跚而來,我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去感受這道風景的美麗,不論是情景劇的表演、分角色朗讀,還是集體辯論。課堂向家長開放,使課堂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家長的發言,讓孩子聆聽到了最真實的聲音。豐富的情感、明朗的態度、令人深思的價值觀,伴隨著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發言,匯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進學生的心田,也流進我的心田。整堂課,感受到的是心在跳動,情感在流淌。
二、加強互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培養
在整堂課中,教師一直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孩子和家長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在這些互動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說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情景劇、分角色朗讀、辯論、和家長的對話讓學生的情緒高漲,參與性和互動性被充分激發起來。
例如學生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夠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到感染,由學生結合文本點評,把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融合其中。
辯論的引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點燃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辯論過程中雙方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使整個活動高潮迭起,不時引來陣陣喝彩。
講到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其寫法;談到友誼,讓學生說出有關友誼的名言警句;說道理解、溝通,讓學生圍繞理解、溝通說一句最美的話或富有哲理性的話。這些都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形式創新,課堂開放,寓教于樂
在教學形式上,突破了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把文本內容融入人生AB劇的節目形式中,不
僅使文本內容富有時代氣息,也為學生營造了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家長的參與,讓教學過程向家長開放;辯論的引入,讓教學問題開放。在這種情景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而且個性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天堂,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才能擁有一方明凈的天空,只有這樣新課標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只有這樣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春風才能吹綠祖國各地,我們才能用雙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陽,當然,這也為我以后的語文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我堅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股清泉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奔涌而出!
不足:
總的來說,這堂課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這節課遺憾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過于重視過程的水到渠成,使得課堂結構不夠緊湊,有些文本內容給忽視了;有時后,不能從學生的發言中及時發現問題,還欠一定的教學機智。在學生點評表演情況后,讓表演的學生談談自己對文本的情感處理會更好些。在讓學生作出選擇換好座位后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討論交流的時間。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提高。
【七年級上冊語文羚羊木雕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語文《羚羊木雕》教案12-08
《羚羊木雕》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01
七年級上冊人教語文《羚羊木雕》教案12-09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羚羊木雕》教案11-15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羚羊木雕》教案11-09
七年級語文教案《羚羊木雕》03-20
七年級語文《羚羊木雕》的教案11-07
初一語文《羚羊木雕》教案12-07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