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下冊《馬》教案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積累詞句,體會文章的精美之處。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和擬人化的描寫方法。
3、體會作者對野生馬的贊美和對家養馬的同情。
重點:
理解作者對待兩種不同狀態的馬的態度。
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能力。
教學思路:布豐的這篇散文簡直可以說精美得空前絕后。因為對于馬,我認為,不可能有第二個人比布豐寫得更好。(梁曉聲語)這篇寫馬的文章,無論是語言還是寫法無不體現出這篇文章的精美。所以,圍繞著這篇文章的美,作了這樣的思路安排:
朗讀——整體把握; 跳讀——把握情感; 品讀——欣賞美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具體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馬的圖片。
2、說說有關馬的成語或詩句。
今天我們走近布豐筆下的馬。板書 —— 馬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積累字詞。
3、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三、跳讀課文,把握情感
1、作者寫了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可以說是各有特色。那么,你欣賞哪一種?并說說理由。
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我欣賞或我喜歡 (家馬/野馬)因為
示例:我欣賞野馬,因為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到拘束,又沒有節制;因不受羈勒而感到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顧。
同學自由發言。
2、小結,兩種馬都有優點。家馬具有勇毅善良的品質,野馬具有美質、美貌和美德的特性。
除了贊美,老師卻讀出另一種感覺來,大家讀第二自然段。這一段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大家說說看。(悲哀、同情等)
為什么作者更傾向于贊美野馬,同情被奴役的家馬呢?
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一種情感呢?
這和布豐的人文情懷是分不開的。
3、介紹布豐。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史》頭三冊出版以后,由于它用進化論和唯物主義解釋了世界的起源,清除了宗教迷信和無知妄說。被巴黎大學神學院斥責為“離經叛道”,險遭“宗教制裁”。
布豐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的的繼承者,宣揚者。在他所描繪的世界圖景里,上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決定于上帝,而是決定于人的雙手。他在《自然史》中對動物的描繪,不是用完全客觀的態度去介紹這些動物,而是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布豐贊美馬,不僅贊美其自然美、靈性美,還要贊美其“人格美”。布豐將人類的美德賦予筆下的馬,然而絕不給它們加上人類的陋習和惡念。所以布豐同情馴馬的品格,然而卻贊美野馬的精神。布豐通過人性化的眼光,將動物擬人化,反映了他的社會政治觀點,表現了他對封建專制主義的不滿,對人文自由的渴望。
4、小結: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話“不自由,毋寧死”,是對自由權利的捍衛。
5、插入美文
如果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我知道是野馬就難免會被獅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馬那一種自由之后,我認野馬不幸落入獅口的那一種命。
……
做不成野馬,做戰馬也行。
不能如野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戰馬似的豪邁地死。
——梁曉聲《如果我為馬》
四、品讀課文,體味美文
1、這是一篇介紹馬的小品文,也是篇一片文質兼美的散文。你感受到文章的美了嗎?請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并說說理由。
示例:
它們行走著,它們奔馳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到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于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蕩、蹦跳,采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它們……
用排比的句式描寫了自然狀態下的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等等。
2、學生交流討論
3、自由發言
4、小結:
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發現好的文章往往是語言、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同時我也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和發現美的心靈。祝愿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尋求到對美的發現。
五、作業
1、積累有關馬的成語、俗語以及詩句。
2、收集有關名馬的故事。比如“千里馬”、“的盧馬”的故事等,和同學課外交流。
【初一語文下冊《馬》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馬》教案02-24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9-24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15篇)09-26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15篇09-25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馬》02-16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精選15篇09-27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馬》教案03-01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教案02-20
初一語文下冊教案集錦15篇09-27
初二下冊語文《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