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1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新編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敘事散文。本單元以“親情”為話題,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意在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懷念》是一篇充滿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表現了母愛的無私、深沉與寬容,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自己生活經歷、情感變化的回顧與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達了對母愛遲到的領悟,也表明自己在母愛的感召下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學情分析】
描寫母愛的文章不勝枚舉,濃濃親情總能喚醒學生心底溫柔的情愫。學生受閱歷的影響,容易淺層次地閱讀母愛,無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愛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感念之情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教學過程】
見教案
【教學反思】
這樣秋風瑟瑟的日子,是最適合上《秋天的懷念》的。只是史鐵生懷念的是母親和人生,而現在的我,反思的則是這堂剛剛謝幕的課。
自我評價:
一、抓住文本特質,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
語文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征。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展現了母愛的.深沉與厚重,表達了自己對母愛的頓悟及對人生新的思考,從而樂觀堅強地迎接人生的風雨。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學生對于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生字學習、初讀感悟、理清脈絡、研讀細節、資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堂課以三個教學板塊為主:指導品析,讀出母愛的細節;合作探究,悟出“好好兒活”的深意;體驗感悟,寫出自己的思考。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現有的閱讀水平為支點,設計了三個層面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一步步走進文本深處。第一個層面是在讓學生品析文中感人的細節描寫,并將之與朗讀指導結合在一起,體會母愛的深沉無私,突破教學重、難點;第二層面是讓學生合作探究文中景物描寫的深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入理解“好好兒活”的內涵;第三個層面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對話自己或母親,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三、讀品結合,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王榮生教授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其主要標志是教學內容正確并使學生獲得有益的啟示。”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閱讀層面,將體會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習得閱讀方法。此外,我通過對資料鏈接和遷移拓展引導學生樹立堅強樂觀的信念,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挫折,從新的角度思考愛和人生,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悟,讀品結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洋溢的情感及文字背后的深意。最后學以致用的片段寫作讓學生跳出文本,體驗和感悟自己身邊被日漸
忽視的母愛
教學反思
1、對話還可以更充分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與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生與生之間的對話較多,而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不夠充分和透徹,比如對母愛的頓悟及反省有時未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2、預設還可以更全面
《秋天的懷念》作為一篇經典散文,值得精講的地方很多,且學生受閱讀水平和閱歷的影響,對文本的質疑和解讀也不同。在教學中,我對文本的預設還不夠充分和全面,翻轉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課堂的生成點還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課堂重建
1、努力地實現平等對話
提升自己解讀文本的能力與素養,多角度立體化地解讀人物,提高文本解讀的深度、厚度、溫度,與學生、教科書編者與文本之間實行真正的平等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共鳴。
2、努力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精彩的生成源于全面而充分的預設。在教學中,要提高自己對課堂的駕馭和應變能力,抓住課堂的生成點,讓課堂在生成中變得靈動而有活力,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即生長。感謝史鐵生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機會,又讓我經歷了一次歷練與生長。我也要像爛漫的菊花一樣,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頑強地生長,努力地綻放!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2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等七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是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回憶性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生前在自己癱瘓時的幾件小事,用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我們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
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在把握母愛這一主旨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七年級學生能在閱讀中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此我設計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本文寫作背景以及作家史鐵生;學習本課生字詞,正確讀寫“癱瘓、暴怒、沉寂”等;掌握回憶性散文的寫作;理解關鍵句子“好好活”等。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如何用細節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有感情地朗讀,探究三次看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學會熱愛生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單元目標要求重視朗讀,把握文章感情基調,注意語氣、節奏的變化;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從母親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來感悟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好好活”等的關鍵詞句,并聯系現實生活,感悟人間真情,學會“好好活”。
四、說教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怎樣去學習。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法
3、點撥法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此,我準備采用以下學法:)
1、總結歸納法
2、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35分鐘):
(為實現我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我準備用1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鐘)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課導入的環節十分重要。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老師在正式講課之前先請大家大聲地朗讀《合歡樹》中的這段文字,并說說讀懂了什么?
(師生共同探討出這是作者懷念母親的句子,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導入本課——《秋天的懷念》,接下來,我將繼續要求學生:)
1、齊讀生字詞,如癱瘓、暴怒、沉寂、侍弄…教師糾正字詞讀音。
2、自主舉手介紹作者史鐵生,以及寫作背景,教師適當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基礎上,進入整體感知環節:)
通讀全文,找出三次看花的句子?
(這一問題,只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通過以上三次看花的尋找,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和作者的大致的`情感變化,進入深入研讀環節。)
(三)三次看花,深入研讀(22分鐘)
1、初次看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三次看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時各有側重,以避免授課方式重復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
初次看花,側重于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1) 小組分段朗讀,討論回答:第一次提到看花時,“我”是什么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和心態?母親是什么樣的表現?她為什么想讓我去北海看花?
從而師生共同探討出:(板書)
對比: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暴怒無常(板書)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母親默默鼓勵
(通過直觀的對比,學生明白母愛是無私,偉大的。為接下來突破教學重點奠定基礎:)
2、二看菊花,細節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花,側重于從細節描寫方面的分析,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默讀全文,小組討論:從課文哪些細節描寫的句段看出母親的細心,母愛的細膩?
教師適當點撥,進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a)“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么要擋在窗前?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b)“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由于兒子癱瘓,怕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這是一位心細如發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的母親,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不僅是偉大無私的,更是細膩的。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
(突破部分教學重點,第三次看花,側重于對文章最后一段的探討,把握全文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
快速瀏覽全文,仔細閱讀最后一段,小組討論回答:與第一次相比較,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說說“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什么促使了這種變化?教師適當點撥,共同歸納出:
a) 第一次時,“我”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第三次時,對花的描寫,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是母愛促使了“我”的這一轉變。
老師范讀全文,小組討論回答:找出表現“我”心懷愧疚,同時又懷念母親的句子?思考“好好活”是怎樣活?
b) “我”生病暴怒無常,悲觀絕望,母親生病默默承受病痛,默默鼓勵兒子,“我”感到愧疚和自責;但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懷念起母親而決定,決定和妹妹“好好兒活”,實現了“重生”。
(基本突破教學重難點,為拓寬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完全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環節:)
(四)再讀作者、拓展延伸(3分鐘)
1、師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向學生明確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
2、向學生介紹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告訴學生和史鐵生相比,作為健康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活”,學會熱愛生活。
(完全突破教學重難點:)
(五)應用知識,作業布置(2分鐘)
(開放性的作業布置可以更好的應用新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推薦課外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思考“好好活”在其間的表現。
2、根據本課的學習,回顧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的生活細節,寫一篇回憶性散文,字數不限,要求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思路及關鍵處處理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關于課題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文章語言樸素真切,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三維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的無私、偉大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三)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關注,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
悟人生之道。
2.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
(二)學法:
1.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藝術,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為五個環節。(課件)
(一)課外引讀,激情導入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讓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 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通過第一遍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在這篇文章中,“好好兒活”出現了兩次(板書),體現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本文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兒活”這句話,層層深入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1.理解兩次看花,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兒)
這一層次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兒倆兒好好兒活”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為什么幾次三番要帶兒子去看花?適時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資料,幫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同時指導學生體會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從而體會母愛。
2.指導閱讀賞菊部分,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倆兒)
先指導學生讀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母親非要兒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再讀這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近期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倆兒要好好活”的內涵。
3.升華感情色彩,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們)
回過頭來再看課題,讓學生思考《秋天的懷念》中懷念的究竟是什么?跳出文本,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好好兒活”的社會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四)總結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準備通過“談感受,送名言,悟母愛”三個環節來進行。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送給學生泰戈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課件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同時深入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突出偉大而崇高的母愛,并且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部分的教學,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課后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余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四、說關鍵處處理
(一)教學第一層次感知“娘兒倆要好好兒活”的含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抓住關鍵詞“忍”字,指導學生理解,突破重難點。在我拒絕了母親看花的要求,并說:“我活著有什么勁?”的時候,母親是怎么做的?
引出句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抓住三個動詞“撲”“抓”“忍”,先讓學生體會到母親要“撲”滅兒子想死的心,“抓”住兒子活下去的欲望,再是對“忍”的品味。
這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么?(課件)然后緊緊圍繞“忍”,牽一發動全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體會意思,每體會到一層就把體會到的意思 “送進去”讀出來。一次一次的讀,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過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兒活”的含義。這樣,母親的“苦上加苦”,“苦口婆心”與“良苦用心”不僅送進了兒子的心里,更送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最后提問:這“忍”中透著的是看不見的愛,那么“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 “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使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精讀課文第二層次,探究“我倆兒”的好好活。在這個環節中,我指導閱讀兄妹倆賞菊部分,通過對景色的感受,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里——“要好好兒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才是好好兒活嗎?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讓學生借著菊花的“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著的各種滋味,進行個性理解,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讀這句話。
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 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我們來默讀他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用《病隙碎筆》中的話,告訴學生,作者對 “好好兒活”的理解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學文本走向課外讀物,把學生引向更豐富、更寬闊的天地。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 —— (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三)指導朗讀: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先指導學生自己讀,然后指名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教師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母親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不久就要離開人世,可是,當他看到深愛的兒子正因為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悲觀厭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的時候,她怎么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怎能扔下自己深愛的兒女?此時,她心里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著母親的心痛,帶著母親的悲傷,帶著母親的不舍,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對《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一點淺顯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4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越是細細品味,我們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殘疾而忽視母親病痛的追悔,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氣與信心。作者以其凝重的筆觸,通過回憶母親細致入微的照顧,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謳歌了偉大母愛,并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同時也帶給人們無限的思考和人生的啟示。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七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此階段的學生記憶力加強,抽象思維能力有所發展,具有良好的閱讀基礎,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情感熱烈而易矛盾,求知欲較強,意志力發展尚不穩定,這需要教師更好地進行引導,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
3.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領會文章的表達特色。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和朗讀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基于此,在開課之初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播放秋季風景圖創設情境提問導入: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一幅幅秋季美景你們鄉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美麗的秋天里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秋天的懷念》。
(二)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會以檢查預習方式介紹文章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其次,我會播放音頻,學生跟隨音樂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課文題目為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誰?文中都寫了那幾件事情,用原文中的話概括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概括得出:懷念的是母親,寫了四件事,分別是:我雙腿癱瘓,母親安慰我;母親重病纏身,瞞著我;為看菊花,央求我;臨終囑托,牽掛我。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后,再次提問:21歲,正是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沒有了雙腿的史鐵生心里非常痛苦,請同學們找找課文中敘述作者心里痛苦的句子,談談你感受到什么?學生朗讀后會找到以下幾個句子:
①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地墻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然后我會概括總結得出:從這兩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絕望,因此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作者此刻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面對如此痛苦的兒子,母親又是怎么勸他的呢?大家找找課文中的句子,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怎樣母親形象?學生瀏覽文章后會找到這句話: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會總結學生答案:母親“撲過來”,勸慰我“好好兒活”,通過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位堅強而感人的母親形象,母親此時忍住的不僅是兒子輕生的痛苦,同時也是自己身患重病的痛苦。
3.接著為了進一步感受母親的.偉大形象,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體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小組合作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照顧與關愛?學生經過小組合作學習找到一下幾個句子:
(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這句話說明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母親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來到我身邊,眼圈紅紅地,是因為看到兒子這般模樣,心疼而哭了。依然看著我,目光始終陪伴著我,讓內心孤獨的我并不孤獨。
(2)那天我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一個“擋”字將母親唯恐我會因看到窗外落葉而觸景傷情的心理刻畫地真切感人。央求我去看菊花,這是母親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絕,說明母親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想讓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從“憔悴”,又看出了,母親已經病入膏肓,但她還是沒有放棄讓我好好活下去念頭。
4.為了進一步感受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把握文章的創作特色,我進一步并提問:在母親病重時,仍然忍住病痛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女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而多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回憶母親時內心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整篇文章在創作上有什么特色?指定學生回答,結合學生回答,和我的引導總結:這是一個無私寬容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同時隨著作者年紀的增長,當作者再次回憶起母親時,內心除了懷念就是深深的愧疚。作家用凝重的筆觸通過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5.最后,為了學習文章揭示的主題和人生哲理,我會提出下列問題:文中多次母親提起要去看菊花,在最后一段也著意寫北海的菊花,用意是什么?學生朗讀思考后,我會引導學生總結答案為:一方面是母親帶我看菊花,這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既寫出了秋天的美,也寫了母愛的美,寫出了母親希望“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樣堅強!另一方面菊花的淡雅高潔,正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也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又是對母親的緬懷。最后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以情感回憶為入口談話: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了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母親和我”的故事。學生自主回答,教師總結:母愛是無私的,在感受到偉大母愛的同時,請多給母親一點愛與關懷,那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讓母親時刻感受兒女的關心。愿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最后,我會引導學生進行共同總結:這篇文章作者通過抓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對母親動作,語言,心理的刻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寬容的母親給作者重燃生命的勇氣與信心,感動了一位又一位讀者。并將作業設置為:下課后請同學們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式,選擇一位你生活中對你重要的一位親人來描寫,字數不限,下節課一起交流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5
一、說教材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通過咀嚼語言來感悟情感,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
二、說學情
我覺得本文比較適合七年級學生進行學習、閱讀。這篇散文比較短小,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能通過有效閱讀達到“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的要求。
七年級是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能夠引導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無私,體悟對生命的珍愛之情。因此,對
三、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抓住教材中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味人物內心情感。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感悟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而學生對于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誦讀教學法,提問法,開放式討論法。
2、學法
本節課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前預習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法推動學生思考,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讀出感受,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重點的詞句來分析細節描寫,通過討論探究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學設備: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有一位詩人叫做孟郊,他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游子吟》,同學們會背誦嗎?(齊聲背誦《游子吟》)
在唐代詩壇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詩人,可是他的這首《游子吟》卻人人傳誦,因為這首詩歌頌了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母愛。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表現母愛的散文:《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自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
完成課前思考題: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2、 激發情感:
在自讀的基礎上,指明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配樂(世上只有媽媽好)朗讀,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欲望 。
回答課前思考題:那花——菊花
那人——母親
那段經歷——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么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又起著什么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后就會找到答案
3、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3次
1)、第一次:母親要帶我去,我不答應
2)、第二次:母親要帶我去,我答應了,母親不能同去
3)、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
(三)、自由研讀,真情感知
1、默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母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么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品味語言
1、找一找
這篇文章老師讀后深受感動,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并于小組討論為什么受感動。
2、說一說
我看有些同學已經劃好了,誰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1)、教師示范:喜歡某句,給人什么感覺,描寫手法是。。。
(復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2)、學生討論
明確:如:⑴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默默承受、忍耐著我的粗暴無理)
⑵“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多次要帶我去看花,母親希望看花能讓我熱愛生活,心情愉快一些,不再絕望。用心良苦的母愛)
⑶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親愛花,她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可是為了我,沒有精力和心情再養花)
⑷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撲,抓,兩個動作,體現了母親想讓我離開絕望,讓我必須好好活下去。)
⑸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擋”,擋住的不是落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
⑹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能讓孩子出去散散心,母親非常高興,希望我開心和快樂。)
⑺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覺得自己粗心,對自己說的話很敏感,怕兒子傷心)
⑻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母親臨終時仍掛念著孩子)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么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說說你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么?
(2)、由末段的花,你聯想到什么?
(四)、小結歸納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五)、課后作業
我們同學理解了史鐵生,其實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對于一個雙腿癱瘓的殘疾人,我們本來也許是充滿同情,但我們對史鐵生卻是充滿了敬重,因為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人生的道路很漫長,當苦難和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好好活,更應該用這份好好活的心態,去關愛我們的親人和朋友。課后,我向同學們推薦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如《我與地壇》,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六)、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那花——菊花 1
那人——母親 線索:看花 2
那段經歷——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3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精段閱讀法、資料助讀法
一、導入
同學們熱不熱?(熱),是不是很想快點到秋天,那樣就涼快了?
我們都知道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情懷,同學們你喜歡秋天的什么景物?
著名的作家史鐵生最喜歡秋天的菊,更對秋天產生了懷念之情,那今天讓我們共同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史鐵生雙腿癱瘓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年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2、誦讀課文,初析文章
讓學生細讀一遍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確:深沉、略帶傷感、“我”:不耐煩、暴躁,母親:央求、親切。
3、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品味課文。
(1)你覺得“我”是一個什么脾氣的人?(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2)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為什那么暴躁,是天生的嗎?誰一直陪伴著我?
(3)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知道母親愛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幾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親,我)
(4)作者前后生活態度有什么改變?(用文中語句回答)是誰促進了作者生活態度有了那么大的轉變,以至于直接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母親)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第二課時)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對文本細節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應該是滲透著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表演相結合。)
第一次賞花(精析第一節)
首先,師邊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邊逐句分析人物性格。
其次,找出重點分析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動作)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著。
母親:躲出去聽我的動靜進來撲過來抓住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著我暴躁的脾氣,忍受著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動作、神態)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著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第二次賞花
1、母親為什么“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
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么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復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結合兩次賞花體味情感。
(1)我對母親情感的變化。
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為母親著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2)、母親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為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么不舍、牽掛和惦記。
第三次賞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艷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托。
四、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
思考:文章題目為什么叫“秋天的懷念”,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明確: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懷念母親堅毅的性格;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7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是以親情為主題的,一個“情”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的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與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本課的教學我綜合運用了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賞析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
2、合作交流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感恩情懷。
3、積極思考,探尋“好好兒活”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描寫來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感恩情懷。教學難點為:學習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時間是兩個課時,今天我所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課文所寫內容屬于作者的'親身經歷,在介紹作者的同時也就交待了課文的創作背景。因此我就設計了通過介紹作者來導入新課的方式。在中國的文壇上,有一位“硬漢”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鐵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史鐵生,從他所寫的這篇文章《秋天的懷念》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全文,整體把握
1、我準備了本篇課文的配樂朗讀錄音,先讓學生聽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問題,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回答。因為本篇課文作者是以“看菊花”為線索來寫,我在本課時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為線索來分析文章內容與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回答。
文中幾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簡要敘述。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第一次(第1段):母親是怎么說的?“我”什么態度?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母親: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
第二次(第3段):
母親:“北海的菊花開了,
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么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這一個問題,只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通過以上三看菊花的敘述,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情節與作者的感情變化,下面就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環節。
(三)三看菊花見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研讀賞析時是各有側重的,以避免授課方式重復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對第一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1、一看菊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問題:第一次看菊花時,“我”是什么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與心態?母親是什么樣的表現?她為什么想讓“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緒上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四周的墻壁。
心態上悲觀絕望:“不,
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兒!”
母親: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眼邊兒紅紅的;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好好兒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母親不愿看到兒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讓兒子走出去,走出這個壓抑的空間,走出心理上陰影。
總結: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脾氣暴躁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
,母親默默鼓勵
通過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母親在自身患病的情況下,對兒子的暴怒無常依然能夠理解并寬容,并堅強地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她對病痛的艱難忍受,對兒子的寬容理解、堅強鼓勵,都源于她對兒子的愛,
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2、二看菊花,細微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側重于從細節描寫方面來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問題:從本段中找一找,你能從哪些地方發現母親愛得細心,愛得細膩?
學生在瀏覽、討論后,會指出以下細節描寫的地方,然后師生共同明確: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么要擋在窗前?
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2)“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
由于兒子癱瘓,怕“跑”“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
總結:這是一位心細如發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是細膩的。
(3)這樣的一位細心的母親,怎么會讓“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呢?
討論后明確:這樣一位細心的母親,愛花的母親,她怎么會漠視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無力。母親病得那樣厲害,
還要為兒子日夜操勞,她柔弱的肩膀實在無力承受這么多啊!可她還是將自己的病痛隱瞞,唯恐自己的病情會給兒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點兒的負擔,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啊!
3、三看菊花,“生”之后悟真情
第三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中,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對應教學目標設計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第三次看菊花時,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仔細閱讀最后一段,與第1段相比較,說說作者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什么促使了這種變化?
第一次時,作者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可以從動作與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來。例如:
“望著望著天上……四周的墻壁。”“我狠命地捶打……我可活什么勁兒!”
第三次時,“黃色的花淡雅……好好兒活”,對花的描寫,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撿拾起了生活的信心,決定與妹妹一起“好好兒活”。
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是母愛促使了這一轉變。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寫母親病痛的句子或表現“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討論一下:
示例:
A、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睡不了覺。
B、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已經病成那樣。
“我”在生病時只顧自己的感受,忽略了母親的身體狀況;母親卻忍受著病痛與心痛鼓勵兒子,這怎能不讓“我”感到愧疚與自責呢?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讓“我”徹底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與懦弱,也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動力與信心。
(四)總結
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
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位偉大無私的、堅強的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與關愛,也深情地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
(五)作業
推薦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
六、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一看菊花
二看菊花
三看菊花
“我”:
“不,
我不去”
“什么時候”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母親:
聽說北海……去走走
北海的……去看看吧
母愛:
偉大、無私、細膩
“我”:懷念愧疚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12課,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感悟母親的良苦用心包含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思路
(一)上課之前,老師請學生們欣賞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歌曲《母親》。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然后抓住母愛是一堆細節,導入新課。
(二)了解兒子絕望的心境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母愛,我以領讀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史鐵生絕望的心境中,為更好地品味母愛做鋪墊。
(三)感悟母親偉大的愛
這部分教學是重點,在此階段,我圍繞“從哪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母愛?”讓學生去文中找、圈、畫,然后抓住母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幾個重點句子去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讓學生明白,愛就是一個個平凡的動作,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堆細節。
(四)升華主題悟人生
抓住描寫菊花的語句,引導學生品悟母親“好好兒活”的內涵。
(五)拓展延伸
出示史鐵生的成就,讓學生品味母愛的偉大!再播放歌曲《母親》感受母愛,贊美母愛。同時引導學生走進史鐵生的作品,拓展學生閱讀。
四、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形象,又突出了中心:是堅強、無私、偉大的母親用自己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愛心感召了絕望中的兒子,讓兒子走出了絕望,好好兒活!
五、教后反思
(一)在這節課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他們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我主要采用接讀、 自由讀、誦讀、指名讀、配樂讀等讀書方法,如體會語句: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抓住“撲”“抓”“忍”三個表示母親動作的詞,先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我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此時的母親身患絕癥,已病入膏肓,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此時,她心里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啊!”“可母親沒有你們說的那么精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那萬箭穿心的“忍”哪!所有語言都化作了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好好兒活”! 真是意味深長啊!”,在我的激情描述下,讓學生再來讀這句話。我相信通過我的引導,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書不是講懂的,而是讀懂!
(二 )營造有利個性充分發展的情感氛圍,形成共鳴。“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由于經歷和情感的差異,使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來自己分析,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在他們談自己的理解時,我雖然也有引導,但同時又尊重了他們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們從中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
(三)評價產生激勵,評價創造情境。課堂上,我始終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對話氛圍。當學生發言時,我并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膽發言,繼而努力、迅速地掌握發言者見解中的關鍵點進行評價,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評價不僅及時,而且形式多樣。在評價的方式上,除了采用傳統的語言鼓勵外,我還采用了掌聲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可能是我預設的問題有點難度,讓學生望而卻步,以至于課堂發言還不夠積極。
(四)用情境來烘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氣氛。在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了現代技術的作用,多次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為課堂創設了良好的氣氛。上課伊始,《母親》的旋律在教室中響起,讓學生能盡早地走進情境中,在音樂中,品味母親廣博深沉的愛。課堂上,理解母親臨死前的那些自然段時,我用悲傷的音樂《殤》作襯托,深深地打動師生的心弦。
總之,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嘗試運用的一些教學方法,還不夠成熟。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懷念的對象有很多,這篇課文是懷念誰呢?(母親),為什么懷念母親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來體會一下偉大的母愛。(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分小組自學
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3、聯系實際(可以是親身體會到的,也可以是收聽、收看到的)說說自己的收獲。
三、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交流討論:
1、母親重病纏身,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我”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怎樣?(母親帶著重病的身體,最終沒能滿足我而死去。)
2、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在我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無常時,母親耐心地安慰我;為了讓“我”散心,母親又想方設法幫我去北海;在臨終前,還在念叨生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3、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只有無盡的思念纏繞心中。)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子深情。
四、課文內容的拓展
1、平時生活中父母是如何關懷我們的?我們又是如何回報父母的?
2、教師歸納小結,教育學生父母撫養我們不容易,應報答父母的恩情。
五、總結全文
讓學生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說說作者想對母親說的話。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10
【課題】:
秋天的懷念
【課型】:
閱讀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領悟文中蘊含著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重難點關鍵】:
讀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內容】:
一、揭示課題
課文導入: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所以在中外文學史上,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篇非常經典的作品《秋天的懷念》,作家是史鐵生。
二、分小組自學
多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3、聯系實際(可以是親身體會到的,也可以是收聽、收看到的)說說自己的收獲。
三、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交流討論:
1、母親重病纏身,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我”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怎樣?(母親帶著重病的身體,最終沒能滿足我而死去。)
2、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在我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無常時,母親耐心地安慰我;為了讓“我”散心,母親又想方設法幫我去北海;在臨終前,還在念叨生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3、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只有無盡的思念纏繞心中。)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子深情。
四、課文內容的拓展,讀寫結合
1、平時生活中父母是如何關懷我們的?我們又是如何回報父母的?
2、學了這篇課文,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么?
3、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媽媽寫一封信。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
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秋天里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二、預習課文
自學要求與步驟(一定按照要求做喲!)
1.朗讀課文,注意標畫、識記文章中的重要字詞。
2.讀熟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注意語速平緩、口齒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
3.再讀課文,能夠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自學檢測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癱瘓侍弄憔悴絮叨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沉寂:訣別:侍弄
(3)簡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作者記敘了自己雙腳癱瘓后,母親強忍著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關懷愛護病殘兒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無限懷念。
三、讀課文,體會復雜的情感: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12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后,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并把簡單的體會批注在書旁。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盡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同學們剛才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讀,互評后再讀。
四、討論交流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么意思?學生讀書,聯系上下文后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著,“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么呢?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11
懷念母親課文05-17
《懷念母親》課文原文09-21
人教版七年級上《秋天的懷念》課文05-19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課文講義10-14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教案(精選8篇)04-28
關于《秋天的懷念》教案(精選15篇)09-22
《秋天的懷念》教學教案(精選12篇)09-20
《秋天的雨》課文09-28
秋天的雨課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