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1
【學習目標】
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速讀課文,能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學習重難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資料準備】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食物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一知識。
2、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3、說明對象:一看標題;二看首尾總結句;三看反復出現的詞句。(說明對象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5、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作引用、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等等。(其中前五種常用)
6、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簡明、科學。
7、常見結構方式: 總—分—總;總—分;分—總。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回顧《化石吟》的主要內容,檢查背誦情況。
預習檢測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預zhào ________ ②輕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紗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點zhuì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巒( ) ②彌( )漫 ③月暈( )
④霎間( ) ⑤勻稱( ) ⑥弧( )形
3.釋義: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征兆:
出示目標
活動設計
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內容。
1、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說明云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天上的云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1層:(2-5)寫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
第2層:(6)寫云的光彩和天氣的關系。
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當堂小結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指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可以看云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文章中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的方法,由現象到本質有序地展開說明。
課堂檢測
1、《看云識天氣》,作者_______ ,是一篇_______,文章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____________,主要運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
2、閱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號前一組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省略號后兩個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這句話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3)本段運用了 、 和 修辭手法。
(4)本段文字在結構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課后練習
完成練習冊“基礎演練”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二次備課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2
學習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意義。
2、以列表分類的方式感知全文。(重點)
3、品味精彩語段,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難點)
4、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學法指導:
題目告訴了我們作者說明的話題。首先請仔細閱讀課文,找出作者對“云的類型和云的色彩”的認識,并想想他是怎樣來描寫云和天氣的關系(順序與方法);其次,選擇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讀,感受一下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最后,選擇其中一些經典句和諺語做做資料卡片,積累寫作素材。特別要注意的是,讀書時要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可對文中的某些現象提出質疑或作一些探討補充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1)峰巒(luán):山峰和山巒。
(2)一霎間(shà):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3)預兆(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4)輕盈(yíng):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5)勻稱chè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6)朦朧不清:模糊不清。
(7)陰森;形容(地方、氣氛、臉色等)陰沉可怕。本課指天氣陰沉,氣氛可怕。
(8)絲絲縷縷(lǚ):一絲絲,一條條。縷,量詞,用于細的東西。
(9)綾紗;泛指稀而薄的織品。本課比喻云彩稀薄。
(10)崩塌tā;崩裂而倒塌。
(11)彌mí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12)征兆zhào:即將出現的跡象。
(13)千姿百態: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
(14)變化無常:沒有規律地出現新的狀況。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簡介作者。
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文章《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作者朱泳燚(yì),當代科普作家。
(二)檢查預習,解決生字詞。
(三)說明文知識小解
1、定義: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說明文的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3、說明文的分類
①、以說明對象為標準可劃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②、以表達方式為標準可劃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4、說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5、說明的方法常見的有九種: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摹狀貌
(四)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討論并歸納: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一層(第2—5段):根據天空中云的形態、位置、薄厚來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二層(第6段):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瀏覽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闡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這句話?
明確: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人員用來標志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用在這里形象地說明了云和天氣的緊密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2)、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什么,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明確:第2段那一句
3.文章依次介紹了那些云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預示著什么樣的天氣?(填表)
云的種類簡表(一)
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云的種類簡表(二)
云名形態變化位置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烏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說明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5.提問:文章介紹這八種云,按照什么順序?
明確: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的云。
(五)小結
本文運用分類說明的方法,對八種云、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說明它們與天氣的關系。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動形象地介紹天上的云和光彩。
二、導入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直接了當地說明事物,不描寫,不夸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運用描寫、擬人、夸張等手法,使事物說明得形象、生動、具體,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本文用大量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云和光彩,這是值得我們揣摩和學習的。
三、探究質疑:
1.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云的“姿態萬千”?
討論并歸納: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之多,姿態萬千。
2.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云的“變化無常”?
討論并歸納: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云的變化無常。
3.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把云分為兩類。“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預兆”。“象征”與“預兆”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象征”這里指薄云的出現往往天氣晴朗;“預兆”則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陰雨風雪還未到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所以兩個詞不能互換。
4.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說明得恰如其分。表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5.探究質疑: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
討論并歸納:
(1)卷云:“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卷云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云:“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說明卷積云的'形態。
(3)積云:“像棉花團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說明積云的形態。
(4)高積云:“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說明高積云的形態。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說清了四種薄云各自的形態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6.探究質疑:課文第4~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云?(討論并歸納:)
(1)卷層云:“卷云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地描摹卷層云的產生。
(2)高層云:“卷層云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陰……隔著云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通過比喻,動態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3)雨層云:“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動態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4)積雨云:“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描摹了積雨云的形成和形態。“積雨云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形象地動態描摹積雨云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說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7.探究質疑: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說說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明出現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說,出現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晚霞,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說明光彩與天氣的關系,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四.小結: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系展開說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3、4、5段的“綱,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文章采用生動說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靜態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說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與天氣的有關諺語。(附有關天氣的諺語供參考:)
(1)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2)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臨。
(3)云絞云,雨淋淋
(4)亂云天頂變,風雨定不少。
(5)滿天飛亂云,雨水下不停。
(6)云起掃帚云,三天雨淋淋。
(7)夏云低而黑,悶熱必打雷。
(8)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
(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
(10)日出不耀眼,一兩天就下雨。
(11)接落日云底紅,明天曬死老蝦公。
(12)日出日落胭脂紅,不雨也會風。
(13)日出燒半邊,大小不要六
(14)朝霞暮霞無水煮茶。
(15)烏云遮天黃云現,不過兩天雨出現。
(16)日暈雨凄凄,月暈草頭飛。
(17)月華出現,兩天后雨。
(18)月光生毛,有雨在明朝。
(19)東虹風,西虹雨。
(20)海水翻騰天出虹,狂風暴雨臺風臨。
(21)斷虹早現,風雨即現。
三、完成《導學導練》的練習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比喻的妙處。
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3、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2、培養學生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關于天氣狀況的諺語及自然現象
【教學方法】
比較法、研討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風云變幻,氣象萬千。天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天氣的變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許多諺語正說明了云與天氣的關系。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看來云是天氣的“招牌”的確不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作者的解讀吧。
二、整體感知
1、自由閱讀課文,劃出本文的過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給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云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天上的云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2、云有哪些形態和光彩呢?它們分別有什么特征以及分別預示著怎樣的天氣狀況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類別特征天氣情況
云的形態晴卷云像羽毛,像綾紗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
卷積云像鱗波它不會帶來雨雪
積云像棉花團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高積云像羊群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
陰卷層云仿佛白色綢幕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高層云像毛玻璃它預示著將要下雨或下雪
雨雨層云布滿天空雨雪就開始下降
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馬上就會下暴雨
云的光彩暈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3、自然拓展
過渡:云真是變化多端,很奇妙。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現,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你發現或聽說過嗎?它們預示著怎樣的天氣呢?
明確:燕子低飛,要下雨。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蜻蜓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4、質疑設懸
通過剛才的學習,以及同學們對諺語和自然現象的收集,我們發現只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細小的事物,都會發現它蘊藏著的獨特的魅力。但當我們需要將它們描述出來,又怎樣才能做到精彩、生動、有趣呢?那我們下節課再來品讀。
第二課時
一、承上課時導入
二、品味語言
1、用一個詞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
優美
2、生動優美的語言主要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體現的`呢?試在文中找出來并舉例說明。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5)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三、解析方法
1、手法的運用是為了將語言變得生動優美,那為了將事物說明得更加清楚,還得講究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類別等等。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并說說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時商店的標志,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比喻準確。)
②卷云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云。
(將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潔白的紗”,說明其輕盈、潔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積云比喻成“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形象地說明了卷積云的特點。)
打比方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
(2)分類別
根據云的不同特點,把云分成不同種類,這樣使說明條理更清晰,更明確。
(3)作比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同時,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說明變得非常生動形象。
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耐心思考。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細心思考,一樣可以從小事情中發現大道理來。
【板書設計】
云是天氣的“招牌”總形象打比方
云與天氣的關系分生動分類別
看云識天氣的意義總準確作比較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峰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彌漫、征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理解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寫法,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是無常難測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是靠什么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看云),的確,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這些諺語,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看云識天氣的經驗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它將告訴我們如何解讀這大自然的文字,天氣的“招牌”——飄浮的云彩(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并結合注釋和字詞典疏解
投影顯示:
(1)注音:
峰巒(luán)一霎(shà)間點綴(zhuì
綾紗(líng)彌漫(mí)暈(yūn)頭轉向
月暈(yùn)崩塌(bēngtā)
(2)釋義:
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征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語詞是什么?它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云和識天氣的關系)
(2)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文章從云的形態、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3)文中第2段看云識天氣的經驗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態和天氣關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么?后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往往”“常常”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云層分為“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4)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具體細致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云的“姿態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群”,狀其形態,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感;“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的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5)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總說-----分說-------總說
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三、具體研討第3~6段
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投影顯示薄云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致描繪,仔細觀察云的形態變化,展開豐富的聯想,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思考:(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態變化、特征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
晴天云簡表
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
卷云像羽毛、像綾紗、
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積云像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
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
傍晚消散兩千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
高積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狀排列勻稱兩千米左右較薄天晴
(2)第3段采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那么現象是什么?本質又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說明云的形態是現象,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
(3)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平實說明: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3、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為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綢,像長虹,……)
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了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
文中出現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教師適當補充,并做些解釋,如:
(1)“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
(3)“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4)“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
(5)“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6)“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四、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1)經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一定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出現了高層云,(一定有時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下雪
(3)烏云彌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一定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4)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有(相當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光彩,(判斷推斷推測)天氣的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1)常常 (2)往往 (3)有時 (4)一定
(5)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后的句序寫在后面的方格內
①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③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⑤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正確句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②①⑥⑤③⑦④)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1)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
(2)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 )
(3)華環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
(4)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 )
(5)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云……還有一種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積云……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云( )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下定義 (2)擬人 (3)分類別 (4)引用 (5)擬人 分類別 作詮釋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清晨,天上飄著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漸漸聚集起了層層陰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細雨輕風拂面,使人略感涼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氣:晴轉多云,午后有小雨,風力1~2級。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云和天氣關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看云識天氣,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正如課文所言它畢竟有一定限度,現代科技的發展對天氣的準確預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昔日神話中的雷電神、風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為科技改寫著大自然的歷史
六、布置作業
1、閱讀文段,完成習題
投影顯示: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云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出一道彩色光環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紫外紅,而光環剛好相反,是外紫內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為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統計,在1980年中就曾出現1052次“暈”,“暈”后兩天內出現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占80%
③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當“暈”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內(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會出現風或雨;當“暈”的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
④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了解并利用它來觀測風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從哪兩個方面說明暈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過5個字)
(2)人們對“暈”的興趣主要因為,文中“____”與它相呼應
(3)本文段依次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4)從語言風格看,本文主要是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鮮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 美麗的暈環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3)作比較 舉例子 分類別 列數字
(4)平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不但使人們對各種云的認識豁然清楚,而且顯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為我們的習作提供了借鑒的實例。說明文運用比喻有別于敘事寫景文中的比喻,簡言之,是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教學反思:
這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能識別云,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這一節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而這堂課的另一個環節是通過比較閱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本篇課文借助修辭手法,運用描寫等表達方式使語言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同時通過仿句訓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到提高。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5
一、教材依據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7課。
二、設計思想
1、《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舊課文,過去常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但這套新教材第一、二冊并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因此,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而應以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為主。
2、學生地處鄉鎮,這對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尤有實際意義。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課文中關于云和天氣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鞏固復習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五、教學難點
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天氣知識的了解。
六、教學準備
提前兩周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試著根據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看誰判斷得準確;上網查找或者到圖書館查閱,或者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搜集一些關于天氣的諺語,分類積累,并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七、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大家都聽說過“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這十萬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樣知道有大霧天氣呢?小說里的孔明故弄玄虛了一番,其實他真正知道有大霧天氣的是通過觀天象,即類似于我們今天的“看云識天氣”。那么,怎樣看云識天氣呢?
2、檢查預習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簡要談談自己對天氣的觀察和感受。
(2)積累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峰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彌漫 征兆
四字雅詞: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白云朵朵 陽光燦爛 烏云密布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群峰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3、整體感知
⑴學生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后,簡要概括全文主要說了什么內容?用課文中的原話說說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什么?
(方法指導:默讀時要做到口不動、手不動、頭不動,眼球則要轉動。)
⑵跳讀課文,設計一種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學生可自行設計表格,也可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然后教師總結:先把云分成兩大類,按照云的形態可分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氣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為暈、華、虹、霞四種。)
⑶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云的圖片,并結合課本的圖片,加深學生對云的名稱的理解。
請大家任選一種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要求:
(1)充分利用描寫云及光彩的語言材料。
(2)讓別人知道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狀況。(學生介紹時,教師出示各種云及光彩的圖片)
(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將聽、說、讀相結合。培養學生更加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云。)
介紹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小組合作交流,后課堂交流,同一組同學點評。(形成一個高潮)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這就是我——積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積云變化而來,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成了我。我有時惡作劇,還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大家認識我了嗎?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說的就是我——霞。我很美麗,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現,你知道嗎?當太陽照到天空,云層變成了紅色,我就又穿上美麗的紅衣裳?)
師: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4、合作探究、重點研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⑴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提示: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是概述,先總說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的云。第2段是第3、4、5段的“綱”:“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3、4、5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第6段開始寫“云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具體到一段
文字中,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如第3段,把“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與天氣的關系。
⑵品味語言
a、本文雖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請以“文章語言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性的話。
美點示例: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因為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對詞、句、段落進行了品味)
本文的語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因為它運用了八個比喻,準確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了天上的云"姿態萬千"的動態特點。
師小結:
a、采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b、生動的詞語。
例如: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描寫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等描繪積雨云的發展變化。
b、學生齊讀課文第一段,仿照這段的語言特點進行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
造句:
①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②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先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方法的句子,體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再重點學習課文第1段的語言,并仿照示例造句。)
師小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能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解說得生動活潑,主要是因為他在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文章借助修辭手法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描寫等方式說明了云和天氣的關系,語言生動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說、寫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學生學會賞析評價,學以致用。)
5、拓展延伸
課文第6段引用了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并交流自己在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天氣的諺語,并簡單解釋其含義,說出搜集的方法。
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燕子低飛,要下雨。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蜻蜓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師:我還知道一種古老的鹽巴占卜術,將鹽巴丟到火中,發出劈啪聲的預示好天氣,可以遠行;而沒有聲音的就象征天氣變壞、風雨將至,鹽巴警告人們應該呆在家中,等風雨過去再出門遠行。(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積累資料和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精神。)
6、課堂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的思路清晰,很有條理。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恰當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對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7、布置作業
1、搜集更多的看云識天氣的諺語,分類整理。
2、用生動的語言(包含比喻修辭),說明一種你感興趣的天氣現象。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6
教學目標:
① 快速閱讀課文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了解。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查 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峰巒( ) 一霎( )間 綾 ( )紗 彌( )漫 月暈( ) 絲絲縷縷( ) 勻稱(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崩塌: 彌漫: 千姿百態:
變化無常:
3.自己收集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
二.研討學習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 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征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1.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二)學生快速朗 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云名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三)整體感知課文,思考
a.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同學們討論后完成下表:
晴天云彩簡表
雨雪冰雹云成變化簡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 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b.質疑:文章介紹這八種云,按照什么順序?
c.本 文主要介紹了哪些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四人一組討論,完成下列表格: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華
虹
霞
e.探究質疑: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有什么好處?
教師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 ,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三、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段等。
布置作業: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鞏固:檢查預習的情況。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7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了解氣象知識, 學會看云識天氣。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難點:
1、了解氣象知識,學會看云識天氣。
2、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的了解。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收集有關云的諺語
3、云名稱卡片。
4、云與天氣關系簡表(10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那么用逆向思維反過來思考就成了“天氣一般都能預測”。確實,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能夠預測天氣了,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經驗總結成了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諺語并做個游戲——找朋友。我這里有諺語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經分到了你們手上。我們就來找一找諺語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組:天上鉤鉤云 地下雨淋淋
師:請手里拿著這句諺語的同學到第一組就坐。
第二組:早上烏云蓋 無雨也風來
第三組:朝霞不出門 這個簡單,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第四組:烏云接日頭 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組:有雨山戴帽
生:無雨云攔腰
第六組: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師:請到第六組就坐。
師:(分學習小組) 好,現在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請①②號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③號同學補充;
④號同學為組長,組織好合作學習;
⑤號同學負責記錄下小組討論的內容,給發言的同學參考。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請認真完成。
師:我們看到古人是那么聰明,已經能將天氣情況編成簡單的諺語。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們也來看云識天氣。(補充:課題2)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那么多的實踐經驗,但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老師。是什么?
生: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五分鐘準備)
2、研讀課文,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光彩?在文中畫出來。(搶答)(出示課件3)
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暈、華、虹、霞。
3、這些云和光彩各有什么特征呢?現在請小組長上臺來任選其中的兩種,小組合作完成簡表里相關的內容。(4分鐘準備)
4、現在,請各小組根據所選的兩種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出示課件4)。
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先小組活動,五分鐘完成。)
答案參考:
我是“雨層云”,我又矮又胖,穿著暗灰色的外衣,太陽、月亮見了我都要躲藏起來,我在天空出現時就表示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了。連綿不斷的雨雪就要來臨。
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生: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聽了那么多云和光彩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很清楚了。請你判斷一下圖上分別是什么云? (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層圖)象征晴天的是哪幾種云?有什么特點?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幾種云? 有什么特點? 云上的光彩又有什么特點呢?預示怎樣的天氣?
三、我是小小預報員:
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云圖來預報天氣。提示:確定云的種類;說明它所預示的天氣;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在開始。 現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
江西的上空出現了一片雨層云,雨層云……(介紹雨層云的.特點),那里馬上就要下雨,請出門的朋友帶好雨具。
海南島上空偶而飄著幾多積云,晴空萬里,氣溫23——27°C。人體舒適指數:2級,氣溫適宜。穿衣指數:3級,長袖襯衣。旅游指數:4級,適合外出游玩。
四、課外拓展:
聽了那么多介紹,我們發現天上的云真是變化多端,非常奇妙啊。它離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氣預測者。但善于觀察的人一定會發現,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也可以預示天氣。你發現過嗎?它們預示了什么天氣?
燕子低飛,要下雨。
雞遲遲不愿入籠,是下雨的預兆。
蜻蜓低飛要下雨。
螞蟻搬家預示將要下大雨。
蜘蛛張網補網兆天晴
我們除了可以看云識天氣, 還可以看天象.風向.物象識天氣呢.
看物象識天氣: 看天象識天氣:
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
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 先雷后刮風,有雨也不兇。
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風識天氣:
常刮西北風,近日天氣晴。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雨后刮東風,未來雨不停。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 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狂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五、課堂小結
有這么多可以預示天氣的現象,你們想過其中有什么科學依據嗎?或者有沒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這些現象真的準確嗎?為什么能預示天氣?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都在課堂上解決,下課后,學習小組可以繼續活動,相互協作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節課上“細心觀察、專注思考”的學習方法繼續用下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事物,發現它的獨特之處,并用最精彩的話將其記錄下來。我們到時來看看誰的發現最新鮮、描寫最生動有趣。
板書設計:
17 看云識天氣
說明文
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怎 卷云 卷積云 高 輕 薄
樣 積云 高積云 (晴)
看
云 卷層云 高層云 低 密 厚
識 雨層云 積雨云 ( 雨雪冰雹)
天
氣 暈 華 虹 霞 (陰晴風雪)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8
教學目的:
學習科技說明文
教學重點:
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遷移寫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大家都聽說過“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這十萬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樣知道有大霧天氣呢?小說里的孔明故弄玄虛了一番,其實他真正知道有大霧天氣的是通過觀天象,即類似于我們今天的“看云識天氣”。
二、明確學習目標:精讀一段 自學全篇 習得一法
三、指出學習方法:教師導讀 自主探究 遷移寫作
四、朗讀全篇。
1.說一說文中寫天氣狀況的四字短語或有關天氣現象的民間諺語。
2.劃出全文的結構圖①/②③④⑤⑥/⑦
五、精讀一段。
1.齊讀第①段,總說云的形態和變化特征的短語分別是?
2.試找出這一段的所包含的美點或特點,各舉例說明。
結構美;修辭美;形象美;句式美……
3.點出全文說明中心的一句話是?
4.提煉一種句式,并用這個句式說一段話。
六、自主學習。
學生自己閱讀總結后面段落的主要內容:列舉八種云、四種云彩及其所帶來的天氣狀況
七、根據自己從這篇文章所學得的有關知識,學寫短文。
1.出示題目及要求:《看 識 》;用各種的`說明方法。
2.提示:服裝與個性,發型與性格,房間的布置與生活習慣等
3.教師出示下水文:看動物識天氣
角度:從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三個方面行文。
4.學生寫作。
5.學生當堂誦讀,老師指導評價。
七、總結。從現象到事物的本質:云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
八、課堂練習設計。
1.說寫練習。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②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2.閱讀第1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文段中最能揭示云特征的那句話是?
②文段中最能揭示云與天氣關系的一句話是?
③文段中與八個“像”和一個省略號相互應的短語是?
④文段中與“變化無常”相照的詞語有?
⑤本段主要的說明方法是?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九、板書設計
精讀一段 自學全篇 習得一法
教師導讀 自主探究 遷移寫作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3、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4、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云,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內容說明: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云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云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云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后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觀察各種云的形態,從而導入課文。
二、學生自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2、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3、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并自動分小組討論。
a、全文主要說了什么內容?請簡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后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基本思路是先總說
云的作用,再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其中有兩小層:云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最后是總說,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三、合作探究
1、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參照課后練習自行設計表格,在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并在閱讀中思考:
a、共有幾種類型的云?
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了?
學生做完這個練習后,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后,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氣的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3、合作探究
a、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b、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贊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四、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云特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4、根據課文舉例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單一例即可)。
5、舉例說明看云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小結:
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c、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云;
d、雨層云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e、論述有理即可。
五、美文欣賞
1、學生看大屏幕,討論發言。
2、說話練習
六、拓展訓練
1、請同學們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天氣的諺語,與同學們交流。
2、做課外練習。
七、總結:
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板書設計:
一(1)關系密切總層次清晰二(2—6)云識天氣分思路明確三(7)意義、局限總一目了然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根據云的變化,較為準確的判斷天氣狀況,掌握一些地理知識;能準確分析比喻句,了解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體會其形象生動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云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天氣變化,關注大自然,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環境、社會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瀏覽課文,能準確搜集到云的變化與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在引導學生“看云識天氣”的過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識,又能上出語文味。
【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入題
師:閑暇的時候,你們會做哪些事來自娛自樂呢?
(生可能會出現的回答:體育運動;玩電腦游戲;逛街;看電視,等等。)
師:我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那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也少有玩具,很多時候,是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抬頭看天上的云,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千變萬化啊!有時像人,有時像動物,有時候還像是一棵棵的樹。就這么坐著看云的變化,能看上好半天,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你們有和我一樣的經歷和感受嗎?
(生可能答有,也可能答沒有,后者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引:小時候,并不知道這變化多端的云與自然界的陰晴、風雨、電閃雷鳴休戚相關。(面向回答有時也看云的同學,你們也可能跟我一樣,只是純粹的欣賞吧?)那么,今天,讓我們抬起頭來,去觀察天上的云,做一個氣象預報者,如何?(此處,可先打出幾幅云的圖片資料,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二、快速瀏覽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幾種云?請按先后順序在文中劃出來
參考答案: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根據云的光彩)暈、華、虹、霞。
三、鎖定細讀范圍(3~6段)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他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晴天云簡表
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云像羽毛響綾紗,絲絲綠綠的漂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積云像水面上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高積云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2000米左右較薄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進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高晴轉陰高層云卷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雨雪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暈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晴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陽照者對面的云彩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四、出示圖片,根據所學的知識判斷天氣狀況(分析課本前的插圖)
例:第一幅圖片表明是積云,標志是:云的形狀像團團棉花,預示天氣晴好。
第二幅圖片表明是高積云,標志是:扁球狀的,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像羊群,預示天氣晴好。
第三幅圖片表明是卷云,標志是:像羽毛響綾紗,絲絲綠綠的漂浮著,預示天氣晴好。
第四幅圖片表明是晚霞,標志是:從黑黑的云幕上可知(判斷晚霞的一個最直接的辦法是根據觀察的時間便知道是朝霞還是晚霞。)預示最近幾天天氣晴朗(晚霞行千里。)
五、探究交流
課文開頭,就點出了天上的云的特點: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為了突出云的這一特點,作者用了很多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事物加以比喻,請你把這些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并用你喜歡的形式展示各種云的形態特點。(自讀建議:可以背一背,把你讀到的感興趣的句子儲存在你的記憶庫中;可以畫一畫,把你讀到的感興趣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可以說一說,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等等。)
(設計這道題目的目的:“新課標”第二部分的階段性目標中講到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的時候,第5點明確指出:對課文的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第8點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看云識天氣》雖然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篇科普讀物,但這篇文章中卻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而這一修辭手法也是文學作品常常運用的。所以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通過這樣個性化的閱讀,加深對說明對象的印象,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達到品味語言的目的。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圖是讓這篇極像是普及地理知識的課文回歸到語文課堂上來。)
(對這道題目,因為學生有多種形式的解讀,所以教師的應變應隨學生的反應而相機行事。有一點必須明確,教師熱情洋溢的表揚,由衷的贊美,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能使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他們的回答將會綻現出智慧的光芒和鮮明的個性。)
六、從網上下載有關“云”的精美圖片,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片,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比喻句的形式,描述云的形狀及色彩
七、作業
課外搜集關于天氣的諺語,分類積累。(比一比,看誰積累得多。)
【七年級語文第22課《看云識天氣》教師教案】相關文章:
看云識天氣06-10
七年級語文教案《看云識天氣》06-08
看云識天氣的諺語02-22
《看云識天氣》語文教學反思03-06
最新看云識天氣的諺語08-29
看云識天氣經典諺語大全08-09
《看云識天氣》的教學設計03-13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看云識天氣》6篇06-09
七年級語文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03-25
《看云識天氣》語文教學反思集錦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