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范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1
所謂讀寫整合就是平時上一篇課文時尋找到能進行的讀寫結合訓練點,也就是利用課文這個語言載體,從課文本身的內容出發,設計與課文有密切聯系的“寫”的訓練內容,將閱讀、寫作、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中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教學思想。
本單元我們學過一篇《別了,我愛的中國》課文,講述的是一位愛國人士鄭振鐸在一九二七年離開祖國去法國求更好的經驗,更好真理來報效祖國的.內容。由于寫作跳離現在時間較遠。在閱讀之前,請同學閱讀課文注釋,了解作者寫作時代背景。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文,結構清晰。極其讓就我們五年級即將畢業學生模仿。它無論從抒情美文角度,還是從課文的結構角度,學生都可以借鑒的。尤其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借景抒情部分,我要充分利用它的寫作結構讓學生模仿。于是我出了《再見了,我親愛的母校》這個命題作文。
在習作前,幫助學生列提綱:
一、離別母校的場景:看到、聽到、感受(略)
二、回憶在母校的成長經歷(詳寫)
1、借景抒情(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等體現愛校)
2、具體事例(同學間的友情、團結、互助、比賽等)
三、心中所想、決心、誓言等(略)
在借景抒情這部分指導學生不要為寫景而寫景,要寫校園的景物,真實、自然、貼切,不能讓人有突兀的感覺。在指導學生寫具體事例中,啟發他們寫自己的生活,最好是三到五年級的印象特別深的,最好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景和事例有一定聯系的,這樣情景交融,增強了可讀性,學生們自己在交流中,也有一定鑒賞能力,通過反復修改,他們自己也覺得在寫作上有長足的進步。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如果每篇課文都認真設計與課文有密切聯系的“寫”的訓練內容,將閱讀、寫作、思維訓練有機的起來,從而達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中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會表達,不僅是口頭,還運用語言文字的書面表達,久而久之,他們一定會“青出于藍,勝于藍”,不是嗎?只要有利于學生讀寫水平的提高,各種教學方法都可為我所用。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2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中心句在文中出現了三次,對于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的掌握是關鍵。
作者在文中的描述的自己離國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條理清楚,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深深的愛國之情對于當下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在教學本課的一開始,我就向學生介紹了作者與及作者寫此文章的時代背景,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基調把握得就很好。
這一篇課文呈現著兩篇線索,一條是明線,鄭振鐸告別祖國,告別親人的.線索,另一條則是暗線,鄭振鐸對祖國的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的情感線索,隨著告別親人,船離開海岸,作者的愛國情懷也隨著越來越濃烈地呈現了出來,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的三個相同的句子“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
課堂上我引領著同學們去字里行間(“漸漸”“漸漸”“暫別、誓言”等等)感受作者的情懷惜別——仇恨——留戀和贊美(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即第第二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出國的目的以及報國的強烈愿望和堅定決心(升華凝聚為第三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
通過讓孩子們對字詞的咀嚼品味,感覺效果顯著,學生很快較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3
《別了,我愛的中國》選自鄭振鐸散文集《海燕》中的《離別》篇。它描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作者被迫離別祖國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抒發了自己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和為建立新中國而戰斗的堅強決心,以“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這一中心句貫穿全文,把作者熱烈而深沉的感情凝聚其中。在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內容,深刻體會作者情感。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這一中心句,分別出現在三個段落中。在每段的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個中心句,扣住課文后面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自由讀課文第一段。
思考:船漸漸地離岸了,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他的感情怎樣?先讓學生劃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出現在句首,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對親友依依惜別的感情。
二、輕聲讀課文第二段。
思考:船慢慢地向前駛著,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的感情怎樣?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問題,獨立理解,接著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最后進行感情朗讀。船慢慢地向前駛著,作者看到了帝國主義的軍艦,接著是一片祖國美好的土地和水域。他觸目傷情,觸景感懷。他想到國家的主權正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犯,心愛的祖國正受到敵人的`踐踏。此時此刻,作者再也忍不住,從心底里發出呼喚:“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這句話充滿了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
三、默讀課文第三段。
思考:作者為什么離開中國?他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我首先引導學生用課文的詞句回答問題,初步理解基本內容。然后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采用多種朗讀的形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為什么不忍離開中國而去,更不忍在這個大時代中放棄自己應做的工作而去?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許多親愛的勇士正在用他們的血和汗建造著新的中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真是一個罪人”?是“罪人”嗎?“終將”是什么意思?“暫別”怎么理解?把兩個“終將”和兩個“暫別”聯系起來看,作者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你怎么理解作者的希望和誓言?……學生圍繞問題,閱讀課文,達到“以問促讀”的目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教師對疑難之處,進行點撥,盡量讓學生在讀中解難,在讀中釋疑。然后,通過引讀、范讀、指名讀、集體朗讀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 4
抓中心句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時教學的主線索。課文三次出現"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這一中心句。這三句話分別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怎樣才能讀好這三句話呢?教師不是憑空指導,而是放在具體的段落中,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對語盲文字的理解,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惜別情;戀國情、報國心。教師有感情地導語來創設情境,學生的感情.層層推進,表情朗讀一次比一次更好地讀出了強烈的愛國情。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正確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深刻地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主要的是使學生真正懂得作者的愛國之情一層比一層強烈。
推敲關鍵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如"許多親愛的'勇士正在用他們的血和汗建造著新的中國,正在以滿腔熱情工作著,戰斗著"。句中的"血"和"汗"各指什么?從字面上理解"血"指"鮮血","汗"指"汗水"。反詰法追問,勇士們為什么要付出血和汗呢?學生聯系上下文悟到"血"和"汗"實際指"付出生命"和"辛勤的勞動"。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圍繞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三個容量大的問題。
1.第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惜別情你們從哪些詞句看出?為什么?
2.作者沿途看到哪些景物?作者看到了帝國主義的軍艦和祖國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這兩個問題設計,第一個是演繹型的問題,第二個是歸納型的問題。一個是概括到具體,一個是具體到概括,培養了學生的篩選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作者說自已是一個罪人,你們說是嗎?作者不是罪人,你們從哪些語句可看出?為什么?這個問題的設計,教師利用學生認識的反差,使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不是一個罪人,而是一個愛國志士,同時將未知問題的探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排除了過去情節分析的舊套,有效地進行了語盲文字訓練。
【六年級下語文《別了,我愛的中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09-11
六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優秀】09-11
六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優)09-12
一下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3-25
三下語文教學反思12-28
三下語文教學反思12-14
七下語文教學反思06-08
《別了語文課》教學設計06-23
六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6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