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教案計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
2、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繪的畫面。
3.品讀體會課文,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抒發情感的方法。
4、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
2、品讀體會課文,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抒發情感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者
1.組織交流作者的資料
(板書課題及作者)王昌齡的詩歌創作。王昌齡工七絕,堪與李白爭勝。清人葉燮《原詩》云:“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齡的詩歌有邊塞詩,宮怨、閨情詩,送別詩等。其邊塞詩講究立意構思,風格蒼涼悲壯,清剛勁健,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宮怨、閨情詩善于細節描寫、心理刻劃和藝術概括。總體來看,王昌齡的詩意境高遠而情致深長,語言婉曲含蓄,風格偏于清逸明麗,纏綿婉轉。
2.教師出示幻燈片
二、練習朗讀古詩
1.組間巡視,隨機指導。
2.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匯報(指名讀、同桌間合作讀、齊讀)
三、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1.組織學生通過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古詩的意思。
2.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主要講的是什么?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作者怎樣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的?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
《從軍行》組詩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深摯感情。這首小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系。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采用了層層深入、反復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齡善于運用層層深入的手法,反復渲染環境氣氛,為突出主題而服務。詩歌由背景寫到人物,由所見寫到所聞,由外在行動寫到內心世界,層轉層深。正如陸時雍所言:“昌齡作絕句往往襞積其意,故覺其情之深長,而辭之飽決也。法不與眾同。
四、指導品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著讀一讀
1.學生有感情讀課文
2.個人讀-自愿讀-齊讀
五、指導學生背誦
1、學生默背,準備參加比賽
2、全班一齊背誦
六.課外延伸
教師用幻燈出示,組織學生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組織學生背誦《從軍行》。
二、學習新課
1.導語:出聲地讀一讀古詩《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看一看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組織學生匯報針對這首古詩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師相映出示幻燈)
2.組織學生體會著讀一讀
3.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意
4.你們還有哪些地方講不通。
潤州:州名,在今江蘇鎮江市。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
事鼓鼙:從事軍務。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潤州。楚:古代楚國,現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師幻燈出示有關典故的資料
6.小組內討論詩的大意
7.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情激昂、充滿豪情)
8.組織學生背誦。
三、課外延伸(出示幻燈片)
四、作業
預習下一課(自學生字、讀通古詩、查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