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
《唯一的聽眾》是西師版六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下面是西師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為大家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 自主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地書寫。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 抄寫描寫生動傳神的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小提琴演奏的影像資料。
學生:課前欣賞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
一、導入課文,聚焦重點
繼續學習《唯一的聽眾》。如何學習這篇文章呢?(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神等)
二、細讀課文,感受真誠
1. 默讀課文,把文中描寫老教授的語句勾畫下來,并進行簡單批注和交流。
2. 第一次交談:讀句子 “一位瘦削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她雙眼平靜地望著我”,并體會其意思。(面對這難聽的琴聲,老婦人沒有受到影響。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她有修養……)“平靜”的神態給了“我”怎樣的力量?(繼續練下去的勇氣)
“是我打擾了你嗎?”(這句話告訴“我”難聽的琴聲沒有打擾她;從“滿頭銀絲”、“格外晶瑩”可以看出她待人和藹可親。)
“你一定拉得很好”(這句話給了“我”肯定、鼓勵,讓“我”沒有負擔,大膽練習),思考:老婦人說這話時表情怎樣?語氣怎樣?心里會想什么?
“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 就在每天早晨。”(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她主動要求做聽眾,關愛“我”,支持“我”,同時也告訴“我”要天天練習。)
再讀,你感受到什么? (鼓勵,期待,堅定,用心良苦)
3. 第二次交談:“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從未有過的感覺。”(對比讀,指名讀,體會老教授的真誠)
4. 第三次交談:在老人的鼓勵下,“我”刻苦練習,拉的曲子越來越動聽,老教授竟然對“我”說,“我”的琴聲給她帶來了快樂和幸福。
再讀這句話,說說自己的體會。(“我”的進步;“我”堅持不懈、刻苦練習的精神;以“我”的進步為快樂幸福;體會到老人的真誠無私……)
5. 當“我”從妹妹的話中得知,老婦人不僅不是聾子,而且還是最有聲望的教授,又是首席小提琴手時,“我”被震撼了,感動了,“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老人與“我”素昧平生,卻給“我”了信心,使“我”的技藝提高,讓“我”感受到老人的真誠和無私,讓“我”看到了老人那寬廣的胸懷;老人對“我”的幫助很巧妙,是在不知不覺中督促著“我”,讓“我”感受到老人的偉大)從“安詳”、“微笑”中體會到什么?(表揚“我”,鼓勵“我”,用投入的欣賞,說明“我”進步了,使“我”信心十足)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體會到什么?(“我”進步了,但仍然需要努力,再攀高峰。)
再讀對話體會“我”與老人之間的`默契。
三、精讀課文,理解“秘密”
出示句子:“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這兩個“秘密”有什么不同,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四、回顧全文,升華情感
1. 老教授使原本失去信心的“我”愛上了小提琴,小提琴成了“我”難以割舍的愛好。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但“我”總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這是為什么?
2. 學完課文,我們仍然能夠清清楚楚地看到老教授那慈祥、和藹、真誠的面容,為什么老教授的形象會給我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 小夜曲:一種黃昏或夜間在室外獨唱或獨奏的歌曲或器樂曲。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一種愛情歌曲。其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常為青年人徘徊于戀人窗前時所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另外還有一種供樂隊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調輕快活潑,始于十八世紀末,常為上流社會達官顯貴餐宴時助興而用。
★ 小提琴:弦樂器,琴身由木材制成,琴弦則由純鋼制成。它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厘米左右。小提琴是四根弦的樂器,通過琴弦振動發聲。現代的小提琴源于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弦琴。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制作的。
【六年級語文下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12-19
《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12-19
六年級語文《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04-23
六年級語文上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03-31
唯一的聽眾06-17
六年級語文上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范文04-27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唯一的聽眾》教案設計05-07
《唯一的聽眾》語文教學反思01-10
語文《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