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教案設計
《懷念母親》寫的是季羨林老先生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的懷念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懷念母親》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習基礎也較為扎實,學習習慣良好,課堂上也能夠踴躍發言,有一定的課外積累。再加上孩子們已經有了學習的方法,對于掌握找詞找句、圈圈點點劃劃的理解感悟方法,也能夠入情入境的朗讀與理解。
但是,《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與學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遠,對于作者都母親和祖國的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他們年齡小,閱歷少,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表達自己感受能力較差。這是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所以,新課前,我以“走近季羨林”為題介紹了季羨林的成長過程,還給學生讀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寫本文出現的生字,學寫“真摯、避免、凄涼、寢不安席、頻入夢來、朦朧、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并能根據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點詞句,從純真樸實的語言中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3、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學習體會關鍵詞句,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讀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敬意與真摯愛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日記和散文,體會季羨林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其愛國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季羨林成長過程文字資料、《賦得永久悔》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1、創設情境
孩子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母親,多么神圣的呼喚,多么圣潔的字眼,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嗎?
(預設:孩子們暢所欲言,認真傾聽)
2、揭示課題
孩子們,在我們的以上中,母親是最偉大的、至高無上的。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文章里,更酣暢淋漓地體現著對母親的愛意和敬意!看老師書寫課題:懷念母親
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
季羨林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我們曾經學過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樹》、《自己的花是開給別人看的》,他生于1911年,1935年到德國哥廷根留學,1945年回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被譽為“國學大師”。
出示:季羨林季老的成長經歷資料,讓孩子們閱讀,初步了解大師。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導入,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母親的情感,喚醒了學生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為學生在下一步的揭示課題埋下伏筆。此外,季老的成長經歷,為孩子們空白的頭腦注入有形的資料,增強直觀感受及對下節課課文學習中的感受、理解、體驗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節號,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這兩位母親指的是誰?
(預設:1、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讀文。2、生答:“我對這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或“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3、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從而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大大降低聽課的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己邏輯思維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學習字詞。
1、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準備與同學討論。
2、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師重點指導:“真摯、避免、凄涼、寢不安席、頻入夢來、朦朧、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設計意圖】字詞的學習,是孩子學習的積淀。運用自學、合作、交流的方法學習,有助于孩子們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四、勾出關鍵,補充資料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等。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寢不安席,頻來入夢的意思,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國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課時)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句閱讀,適時導入補充資料,為孩子的學習指明方向。同時,為孩子們閱讀課文、探究課文、感悟課文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朗讀全文,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在讀中增強探究的欲望。
五、作業布置:熟讀全文,質疑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回顧中心
(預設:學生自由讀文,勾畫中心句段,認真閱讀)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有助于喚醒孩子們的記憶,讓孩子們獲得成功的感受體驗。讓孩子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抓重點句,品讀悟情
(一)品讀感悟思母之情
1、快速瀏覽,把作者懷念生母的有關語句畫出來。
2、指名說說都畫了哪些句子。
3、重點研讀,體會感情。
(1)幻燈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這段話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痛苦?你覺得真正讓作者感到痛苦的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愿望?為什么說他的愿望沒能實現呢?你能聯系上下文或是你之前預習搜索到相關的資料理解一下嗎?(指名說)
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作者的感情嗎?(悔恨,他為什么悔,又為何恨?)
出示文字資料①: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里,家里的日子是怎么過的,我說不清楚,只記得是吃得很壞很壞,我從見過母親笑,她好像一輩子都沒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人間的苦難,笑容從何而來?
讀了這則資料,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文字資料②:我暗暗地下定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
讀了這則資料,你明白了什么?
師:這就是作者在大學時的愿望,當作者即將畢業,即將有能力彌補對母親的虧欠時,母親卻這樣永遠永遠地走了,孩子還沒來得及盡一點兒孝,沒來得及讓苦命的母親享受一點兒人間的幸福,她就這么走,臨死前連兒子的最后一面都沒見著,兒子怎么能不悔恨不痛哭,怎么能不抱恨終身呢?(這段話寫出了“我”失去母親之后的傷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過這些描寫寫出了“我”對母親的深情。)
指導朗讀: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悔恨之情把這段話讀一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2)幻燈出示:“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看著她神情,作者為什么想哭?他可能會想到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是指什么?)
(指名說,他可能會到什么?)
出示相關資料: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么也不會放他走的!”
師:孩子們,是啊!簡短的一句話不知包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倚在門前,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人世。
此時此刻作者看著房東沮喪的神情,他想到了他母親,想到他的母親也曾經像房東太太一樣等著他,也曾經懷著同樣的心情等著盼著兒子回來啊!所以說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一樣的思念和牽掛著自己的兒子,一樣望眼欲穿地等著兒子回來!(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3)幻燈出示:“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這段話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下的?為什么作者會看不清母親的面影呢?)
問:你記得母親清晰的面容嗎?(生:記得)那為什么作者會記不清母親的面貌呢?
出示文字資料① :“由于作者六歲時便隨叔父在濟南讀私塾,并且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并不深。”
出示文字資料②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個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整整八年沒有見,此時的母親容顏如何?白發增添了幾許?還能知道嗎?不能了!而留給自己的,卻只有那長長的恨。
師:由于作者留在母親的身邊并不多,加上母親臨死前作者也沒能見到母親的最后一面,盡管作者很努力地去回想母親的樣子,但由于對母親生前樣子記憶不深,所以淚光中只能幻想母親模糊的面影。母親走了,連一個清晰的面容都不留給他,你說這能不讓作者感到悲痛和遺憾嗎?
指導感情朗讀句子。
4、配樂朗讀。
師:學到這里,同學們都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深深的愧疚和悔恨之情,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帶著這種感情把這幾段話讀一讀。(齊讀)
5、播放歌曲,升華情感。
師:孩子們,是啊!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無論她身體是否健全,無論她是否一字不識,也無論她長得多么丑陋,她們都有共同的一點:那就是永遠地愛和牽掛著孩子。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千千萬萬首歌頌母親的歌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6、總結,拓展閱讀。
同學們,母親走了,留給作者的是永遠的愧疚和悔恨,回去后有時間讀讀作者的作品《永久的悔》,相信會給你更多的感觸,那么在這里老師想要對同學們說,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辛苦,一樣的愛和牽掛著我們,那么就讓我們從現在起好好學習,以良好的成績來回報自己的母親。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運用拓展資料法,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創設音樂情境,及品讀、感悟重點句子,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感悟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深深的愧疚和悔恨及對生母的懷念的情感。
(二)品讀感悟思國之情
1、導入: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2、探究文本,感悟內涵
(1)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①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②常人覺得凄涼,可能是因為什么事?
③季老感到凄涼是因為什么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象說話:
如,因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有點凄涼。
④既然這思念是“凄涼”的, 季為什么又說這凄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設計想象說話: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這凄涼是甜蜜的。
⑤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后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3、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2)讀著讀著,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你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你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
(4)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對關鍵詞句的把握不僅理解了詞語,而且理解了作者的心境,還達到讀與悟的融合。讓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聯系實際進行想像,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鳴,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突破難點。
三、回顧首尾,學習寫法
1、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明確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方法。
2、課文運用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表達出了作者真摯的情感,使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學習運用。
(預設:學生齊讀,在觀察、傾聽中明確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教材是個例子,教會學生寫作。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你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有什么話要說嗎?請寫一寫。
2、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對生母和祖國的熱愛呢?
(預設:學生表情凝重,陷入思考,下筆成文。)
【設計意圖】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升華情感。
附:板書設計
生身母親
懷念母親 真摯的愛慕 崇高的敬意
祖國母親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一目了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總結】
對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很難深入體會作者這份真摯的情感。怎樣縮短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情感距離呢?我經過再三思考,多方查閱資料。決定從三個角度尋找突破口:
一、從題目入手,抓住情感主線。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抓住“懷念”一詞問學生:“懷念什么意思?與思念、想念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初步明確作者對母親的想念與思念是深切的沉痛的。再問學生:“這里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一下子引入文章寫作背景,讓學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主線,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二、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借助問題:“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別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并通過交流感受,逐漸感受到季羨林對母親的愧疚和對祖國的眷戀。
三、補充資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上,隨著學生的學習,我適時插入季老先生《賦得永久的悔》的幾個片段,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原因,并讓學生反復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我結合課文內容,介紹了季羨林留學德國的一些經歷,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復雜心情;通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
上完這節課,同學們都被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深深地感動了,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教案設計08-1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06-06
《懷念母親》語文說課稿03-10
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教案02-23
六年級語文懷念母親課文03-26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教案設計08-21
《懷念母親》語文教學反思01-07
懷念母親語文教學反思04-04
人教版小學語文《懷念母親》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