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老人對海鷗和海鷗對老人兩方面的描寫,用幾幅動人的畫面,抓住細節,傳達出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和震撼人心的親人般的情誼。很多學生養過小動物,對于動物富有靈性的表現有一定的體驗積累,同時還學習過幾篇反映人與動物深厚情誼的文章,如《珍珠鳥》等,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加上本文結構清晰、語言淺顯、感情真摯,這些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但由于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想讓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達到能令學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難度。
處于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對于那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邊讀邊想,提出問題;讀文章,想畫面;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表達效果等,要在本課教學中更加注重鞏固和熟練運用。教師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鷗真情。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展現老人與海鷗深情的畫面,抓住海鷗的'外在表現體會海鷗的內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達方式。
3、懂得動物也是有靈性的,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醞釀人鷗親情。
1、齊讀課題,從課題入手,初步認識到老人與海鷗的特殊關系,為后文的學習營造“意想不到”的氛圍。
2、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悟人鷗親情。
1、人與動物的故事讀過很多,但老人與海鷗的故事還是帶給了我們一份與眾不同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走進課文,默讀1——13自然段,用橫線畫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學后交流。
3、為什么海鷗和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表現,唯獨和這位老人這么親密。再次默讀這幾段,看看老人的哪些舉動打動了海鷗的心,用波浪線畫下來,并且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讀思考,圈畫批注。
5、交流重點語句。
預設一: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歐送餐,跟海鷗相伴。
(1)指導學生在讀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詞語,感悟老人生活節儉,但卻數十年如一日來喂海鷗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師補充介紹喂鷗老人生活拮據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那份與眾不同的愛。
(3)小結:老人無私的付出,一定打動了海鷗的心。
預設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1)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最令自己心動的細節,體會老人對海鷗無微不至的照顧。
(2)也許打動海鷗心靈的還有老人的這份細心。正是這份細心的呵護,才換來了海鷗的信任,也才有了這樣一幅頗富詩意的畫面。指導朗讀“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讀出老人與海鷗默契、和諧的美。
預設三: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理解“親昵”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有誰親昵地跟你說過話。
(3)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也用這樣的語氣、語言對海鷗們說說話。
(4)小結:這親昵的語言里全是關愛,海鷗怎能不被打動呢?
6、師小結:在老人眼里,海鷗還僅僅只是鳥嗎?
(三)讀寫結合,體悟人鷗親情。
1、師動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導學生畫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鷗不能像人一樣說話,它們把自己的心里話都化成了動作,找出文中海鷗的語言。
3、老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動作后面海鷗的語言,體會海鷗悲痛、不舍的心情。
4、動筆將海鷗想對老人所說的話寫下來,讀給老人聽。
(四)總結全文,引發人生思索。
1、故事學到這兒,還覺得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嗎?
2、送給學生本文作者鄧啟耀的話——“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像親人一樣
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渤、戴、褐、泳、漆、嘛、溶”7個生字。
2、朗讀課文,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顏色富于變化。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4、學習課文的表達特點。
過程與方法
1、以讀為主,抓住情感變化,整體把握內容,理清思路。
2、結合精彩語段,引導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通過理解課文、朗讀課文體會和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變化。
教學難點:
結合精彩語段,引導發現表達特點,領悟不同表達方法的不同表達效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釋題激趣創設語境
說到海水的顏色,你們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藍色”,而作者正是對這司空見慣的命題提出了質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顏色?作者最后又得出什么結論?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海的顏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的情況。
(1)聽寫字詞。
渤海、北戴河、黃褐色、游泳、漆黑、溶化
(2)組內批改,交流反饋,師指導書寫。
B生組織批改,A生指導觀察,C、D生練習發言。
①“漆”的“漆”和“膝蓋”的“膝”區分開。
②“戴”字要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寫;“漆”字的右下部不要寫成“水”。
注意區分“融化”和“溶化”:融化是固體(如冰、雪等)受熱變軟或化為流體的過程;溶化指固體在液體中溶解的過程。
(3)生練字本上練習書寫“漆”“戴”。
(4)齊讀詞語。
2、默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質疑部分?
3、交流反饋。
師:請同學們讀第一部分:你讀到了什么?(引出四個問題)
生:海是什么顏色的?什么藍?怎樣的藍?一定是藍色嗎?
師:當你看到這一個個問號時,你想干什么呢?(引出這一個個問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的閱讀興趣,使我們迫不及待地往下希望一探究竟)
三、順學指導直奔重點
1、現在,咱們就來讀一讀課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觀察到的海的顏色吧!
2、出示閱讀要求。
3、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地方的海?
4、邊讀邊勾畫寫這些海的顏色的詞句及作者的感受。
5、看看哪里的海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簡單寫一寫你的感受。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指名代表完成表格,師巡視指導。C、D生嘗試讀文,A生組織討論,B生總結發言。
6、老師發現很多同學讀書都非常認真,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現在把你們的學習成果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吧!
7、指名小組代表交流,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注意:起來交流的同學要求先說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讀一讀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最后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
預設回答
渤海
生:渤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讀第4自然段。)
渤海平時基本上是草綠色,陰雨天又是灰蒙蒙的,淺海處還是黃褐色,真是變幻莫測。
師:多么神奇的渤海呀!它的顏色居然還會變呢!對于渤海的顏色誰還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嗎?
生:陰雨天海天相接,仿佛天與海連為一體,那是多么壯觀哪!
師:此時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海天一色。
生:風浪特別大時,上面是白色浪花,下面是黃褐色的.海。色彩那么分明,多么惹人喜愛。
師:多么親切、自然的顏色啊!
師:渤海的顏色真是千變萬化!為什么淺海處是黃褐色呢?課文是怎么寫的? 教師引讀:大屏幕出示因為??因為??因為??因為??
師:作者怎么知道這么多原因的?
生:作者去過、見過。
師:你怎么知道作者去過?
生:因為第4自然段第一句話,作者就說了“例如在渤海灣,我就沒有獲得過藍海的感受”。這說明作者到過渤海。
師:此時此刻你還會說海是藍色的嗎?
生:不會。
師:難怪作者會說“例如在渤海灣,我就沒有獲得過藍海的感受”。那渤海到底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生:渤海的顏色令人覺得溫暖,親切,隨和,讓人愿意接近。
師:為什么渤海的顏色會令作者覺得溫暖,親切,隨和呢?
(引出因為“草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讓人覺得親切。因為淺海處是黃褐色,黃褐色讓人覺得溫暖。)
師:是啊,渤海那么溫暖,親切,隨和,就像親人撫摸著我們,就像朋友等待著我們,讓人愿意接近。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第5自然段?
課堂小結
還有還有哪里的海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下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后習題
1、形近字組詞。(考察對生字的掌握)
2、根據課文內容填表。(理解課文內容)
例
地點
海的顏色
“我”的感受
渤海灣
3、讀句子,回答問題。
例: “只是游到深處的時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游幾根亂草在水中浮動,不由得讓人汗毛倒豎。”這一句運用了 的表達方法,同時還寫出了作者的感受是 。這樣寫的好處是 。(體會表達效果。)>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讀記“惡作劇、奇妙無比、不拘一格、年過花甲”等新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從哪幾個方面闡述索溪峪的“野”。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教學重難點
1.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2.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表達的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索溪峪的“野”。
2.“索溪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張家界的一條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據字形來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來,根據字形揣摩字義真是個不錯的方法呢。)
二 讀課文,解疑惑
1.我們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為什么說索溪峪是“野”的,看誰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課文。
2.學生質疑解疑。
“野”的本來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
由此引導學生明白“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修飾的。
3.那么,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動物及人。)
三 精讀課文,談“野”論“野”
1.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野”的句子。
2.比較品評,感悟山“野”。
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而是千峰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氣長舒。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學說到其中一句,建議將其他兩句話一起出示研讀,引導比較、體會。
(2)借助圖片理解“斷壁懸崖、千峰萬仞、綿亙蜿蜒、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等的意思,引導學生分別感受索溪峪的山的驚險之美、磅礴之美、變化之美。
(3)選擇其中一句,自由讀,指名讀,老師隨機點撥與引導;老師引讀,學生跟讀。
3.領悟寫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實際上,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么樣子的?(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為什么讀課文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導學生體會表達效果)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4.體會動物的“野”。
(1)讀課文第4自然段,找出體現“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談談體會。(野性十足的猴子驚得游客慌不擇路。)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出“野”趣來。
5.體會人的“野”。
(1)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變得“野”了。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能看出這一點?(返璞歸真。)
(2)大致理解“返璞歸真”的意思。
(3)再讀這一自然段,看看游客們“真”在何處,“野”在哪里。
四 再讀全文,探“野”品“野”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索溪峪的“野”。
2.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積累“網”和“救”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根據提示把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和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經過,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4 了解網絡傳遞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救援人員的真情、愛心使蘇珊在短時間內得救。
教學過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課題:
1 學習“網”字。
● 出示象形字:網猜猜象形字,說出理由
●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畫來表達事物,演變到小篆字的筆畫更漂亮,而新宋體更簡潔,這里的撇點撇點就像網里縱橫交錯的網格,古時候,人們用網來捕魚,這就是漁網。
出示:漁網注意漁網的漁是有三點水的
2 聯系生活積累“網”字組成的賜予。
● 線織成的網?你還看到過什么?
● 出示:網兜球網蜘蛛網
3 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網
4 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5 揭示課題
● 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
板書:網上呼救
6 理解“呼救”的意思
● 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互聯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 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嗎?
板書:救援得救
2 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指名回答1:板書蘇珊
三、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 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 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
● 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
●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蘇珊。
四、研讀課文,感受互聯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麥克無意中收到了蘇珊在網上的呼救,
● 出示:一天下午,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學生讀句)
● 他是如何進行救援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將近六點六點十分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網的什么特點?
● 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 再次配合讀,感受網絡的快捷。
五、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填空說一說(同座互說):
一天下午,()男孩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
將近六點,麥克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來自()的女孩蘇珊的呼救。
六點十分,麥克撥通了()的電話。那里的工作人員一邊和()聯系,一邊向麥克詢問蘇珊的'詳細地址。
十分鐘后,()和()取得了聯系。
六點三十分,()的蘇珊得救了。
2、集體交流。
● 從填寫的內容中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師隨機點撥:芬蘭的有關方面應該哪方面?——板書: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指導讀好——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兩個長詞語。
3、聽錄音,補充麥克與美國救援中心聯系的對話錄音。
● 我們來聽聽麥克是怎樣和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聯系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邊……一邊……”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救援人員的愛心。
● 我們來看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讀第五節
引讀:美國緊急救援中心一邊……一邊……。
你從一邊一邊中看出些什么?
(為什么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做呢?為什么要兩件事情同時做呢?)
(老師問,讓學生自己談讀了這句后的感受)
再讀句。
板書:熱心
● 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的5-8節
出示:挺住!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讀句體會麥克給予蘇珊的鼓勵。
試著用一邊……一邊……完成練習
并列句式“一邊……一邊……”是本課中知識技能學習的要點,但學習離不開文本,作者用這樣的句式是為了幫助他表達時間的緊迫,人們抓緊一分一秒去挽救蘇珊的生命。所以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 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 遷移練習,感受芬蘭有關方面的愛心救援。
●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呢?以錄音為例,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 引讀:因為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有關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組織了救援。在這么多人熱心人的幫助下,蘇珊得救了!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引讀全文,感受人間的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網絡的神奇魅力。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國男孩麥克收到了來自芬蘭女孩蘇珊的呼救……,蘇珊選擇網上呼救是因為當時……,接到呼救信號后,麥克立即行動,你們聽,六點十分……,麥克在網上詢問蘇珊的時候,蘇珊已經快支持不住了,麥克鼓勵蘇珊……,是眾人的關心,熱情相助給了蘇珊力量,她用盡最后的力氣打出了地址。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蘇珊最終得救不僅借助于網絡傳遞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們給予她的愛心,關切、鼓勵讓她的生命有了希望.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5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二三段。
2.理解皮埃爾的心理活動。
3.體會文中兩次“抽搐”的不同意思。
二、課時重難點:
體會皮埃爾的心理活動,掌握文中“抽搐”的不同意思。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聽寫。
抽搐泡沫猝不及防聲嘶力竭
耗盡須臾風景如畫謝天謝地
二、精讀第二段。
1.自由讀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2.文中寫了皮埃爾的幾次心理活動?勾畫出內容,讀一讀。
(1)在意識到海底將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時,皮埃爾首先想到了什么?
(2)他這樣做了嗎?為什么?
(現在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信息。)
(3)觀看海嘯錄象,想象海難爆發時的情況,理解“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確切知曉這場海難即將發生的人”的含義。
(4)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好“不,我不能走”,抓住皮埃爾的責任心和勇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找出兩個“抽搐”,并聯系上下文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前者指手腳的生理反映,后者指心理狀態,很著急,輪船還沒收到信號,妻子快要死了,心理很痛苦,傷心。)
4.皮埃爾知道輪船已經收到信號后,為什么不打“請救救我們”的燈語?你認為他這樣做法對嗎?
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1)因為在這一海域,海嘯隨時都會發生,不愿累及別人。
(2)想和亡妻克勒松在一起。
(3)擔心打出“請救救我們”,會影響別人逃生。
(4)心中只想著拯救別人而忘記自己的危險處境。
三、學習第三段。
1.指讀第七自然段。
2.從“謝天謝地”、“安息”等詞語中體會皮埃爾得知事情結果后的心情。(欣慰)
四、全文,鞏固提高。
在海嘯這樣的.天災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而皮埃爾在生死之時做出的抉擇,令人感到一個靈魂的偉大,震撼著我們,令世人敬佩!
五、作業設計:
1.閱讀課文,熟記內容,嘗試復述。
2.完成課文后習題4,寫出兩個“抽搐”的含義。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六、板書設計: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皮埃爾離開留下傳遞信息
(船長)求救放棄陪伴妻子
有責任舍己為人將生死置之度外
我的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6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7~~13自然段。
3、了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的襯托作用,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白課文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煉,對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1、板書課題:21、爺爺的蘆笛
2、課文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孩子來到海邊,在爺爺的小閘屋度過一個暴風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這寂靜是怎樣的一次不平常的經理,它給這個孩子帶來什么收獲,請同學們在朗讀過程中留心。
二、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詞語的意思。
翱翔婉轉蒙朧溫潤溫馨驅趕
3、想想上述兩個問題。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2、指名說說新詞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飛翔。
婉轉:聲音高低起伏很動聽。
溫潤:溫暖濕潤。
驅趕:趕走。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么?
2、指名說分段情況及段意。
一(1):寫強強對爺爺小閘屋的美好回憶。
二(2~~6):寫強強在小閘屋里過夜,狂風巨浪襲擊了小閘屋。
三(11~~13):寫強強經受了考驗,懂得了爺爺說的“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
3、分段朗讀課文。
4、試說課文主要內容。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第一、二段
1、自由讀這兩段,想想你能從中讀懂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指名說讀懂了什么。
3、指名說不懂的句子。通過朗讀,相互啟發解決疑難。
4、指導朗讀。
(1)練讀。
(2)指名讀,評價。
(3)聽錄音輕聲跟讀。
過渡:看到了海邊美麗的景色,聽到了爺爺清脆的笛音,有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這是否就是強強此行的收獲呢?
三、精讀第三、四段
1、自由輕聲讀這兩段,想一想:“放心吧,爺爺,我不怕”與“悠揚的蘆笛聲將他的恐懼軀干得一干二凈”這兩句話分別出現在什么地方?這樣寫,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說。
3、默讀這兩段,用“~~~~”畫出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用“——”畫出能表現強強心情的句子。
4、指名讀有關句子。
5、出示:
環境
(1)大海不知什么時候變得狂怒起來,四濺的浪花和水珠噴灑到窗戶上。狂吼的海風搖撼著小屋。
(2)又是一個大浪摔打在窗戶上,幾乎把玻璃打碎。
(3)“嘩——嘩——”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剛要開門,“呼”的一聲,一陣強風把門吹開了,強風裹挾進來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濕漉漉的。
心理
(1)強強裹緊被子,縮成一團。
(2)強強嚇得鉆進被窩,連大氣也不敢透。
(3)強強焦急起來,他想:“爺爺呢?爺爺在哪兒?”應該把爺爺找回來。
(4)門外伸手不見五指,強強縮回腳,又鉆進被窩。
自由讀,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用關聯詞語填空:
環境太兇險了,強強感到害怕、緊張。
環境兇險,強強最終能戰勝了自我,變得勇敢起來。
討論:強強為什么最終能戰勝自我,變得勇敢起來?
四、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5。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讀一讀你所喜歡的描寫自然環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繼續精讀第三、四段
1、默讀課文,畫出你仍然不懂的語句。
2、指名說。
3、指導朗讀。
(1)練讀。
(2)指名讀,評議。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指導背誦。
三、有感請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背誦第7~~13自然段。
板書
21、爺爺的蘆笛
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長不結實
(只有經受風雨,接受鍛煉,才能健康成長。)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詩大意,領悟全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閱讀本課,初步掌握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古人的思想情懷,提高文化修養,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
《過故人莊》的閱讀。指導古詩的一般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個板塊:選點突破
一、快樂起跑
導言: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就是繼承和發展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提高文化素質,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遠,繼承古代燦爛文化,重點應是誦讀、背默、積累。難點是閱讀及鑒賞古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打開這扇古代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欣賞顆顆璀璨明珠的風采。
二、預習考查
順暢朗讀五首詩,考查字音。 強調:荒穢 huì 草木長zháng 雞黍shǔ 郭外斜xiá 開軒xuān 場圃pǔ 重chóng陽 迷mí人眼 啄zhuó春泥 沒mò馬蹄 白沙堤dī 花木成畦qí 排闥tà 雞豚tún 山重chóng水復 乘chéng月 拄zhǔ仗 叩kòu門 點撥2:選點《過》詩,整體感知。
①《過故人莊》作者是誰,哪朝人,選自哪本書? 明確: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陽集》
②《過故人莊》一詩從詩題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確:詩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里做客時對田園情趣的感受。過:訪問;故人:朋友;莊:村莊。
③投影村莊、青山、綠樹的簡筆畫,結合全詩內容聯想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還來”——喜愛
三、指導節奏
節奏常識
點撥
1、古詩五言句按音節劃分一般是:2/2/1。例如:綠樹/村邊/合。
2、有破讀現象時,要按意義劃分。例如:故人/具/雞黍。 訓練:按音節兼顧意義的方法對《過》詩進行節奏劃分,并說明理由。 明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強調:古詩節奏劃分的標準是音節兼顧意義的。所以,懂字詞,說譯文是正確劃分古詩節奏的關鍵。
書讀百遍
點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要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考查:選2—3名背誦。
四、熟讀體會
點撥1: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用四個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書:明確:邀“我”作客——山村風光——把酒閑談——重陽還過(訪問)
點撥2:語言美表現在敘述與描寫相結合,判斷哪些是敘述句,哪些是描寫句,從情味的角度談好在哪里? 明確: 敘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準備好美味飯菜,請我到村居的農家做客。情味:“具雞黍”、“邀我”——真摯的感情、愉悅的情趣敘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近處,綠樹環抱著村莊;遠處,城外青山連綿不斷。 情味:“綠樹”、“青山”——清幽恬靜的氣氛 描寫: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③軒窗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地,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們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情味:“面”、“話”——令人陶醉的風味。
④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還來”——融洽的感情、喜愛的情趣。 描寫: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點撥3: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閑適恬淡(景美情美,樂在其中,令人陶醉) 強調:析文句、品字詞,是領悟作者情感的關鍵。
五、品詩意境,創設情境,感悟情懷
播放喜悅基調的古曲,老師同時飽含深情地誦讀,學生閉目聯想和想象美好田園畫面。
點撥1: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看見了什么? 明確: 我看見了:青青的山,綠綠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燦燦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場,郁郁蔥蔥的菜地;村民們在田間辛勤地勞動著;孩子們在捉迷藏、放牛
點撥2: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聽見了什么? 明確: 我聽見了:雞在叫:“喔!” “喔!”; 鴨在叫:“嘎!” “嘎!” 詩人與朋友舉杯談農事,互相祝福
點撥3: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聞到了什么? 明確: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氣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點撥4: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感受到什么樣的情? 明確:朋友的熱情,詩人與朋友之間純樸的友情,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激情。 板書:熱情 友情 激情
討論意境是指詩人寫景敘事要表現的情懷,品讀詩的意境的角度是什么? 強調:透過詩,你仿佛看、聽、聞、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經驗去想象詩人的經驗,就會品味出詩的意境。
第二個板塊:指導學法
點撥:通過《過故人莊》的學習,請你談一談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 明確:(附板書,用投影打出) 讀一遍,正字音; 讀二遍,懂字詞; 讀三遍,說譯文; 讀四遍,明節奏; 讀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達作用,作者想寫什么。) 讀六遍,品字詞;(關鍵詞語用得好在哪里。) 讀七遍,作想象;(看、聽、聞、觸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達什么情感。) 讀八遍,會背誦。
家庭作業
以詩的內容為素材,融入合理、豐富的想象,以《過故人莊》為題,繪風景畫一幅。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夸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別人玩“斗竹節人”游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童年》音頻、微課《快樂的童年》、童年玩過的玩具圖片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童年》音頻)師伴隨著音樂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們想不想知道范錫林的童年玩過什么玩具?范錫林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他非常聰明,就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竹節人的玩具。你瞧,(課件出示竹節人的圖片)這就是竹節人,你們玩過嗎?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看,范錫林和小伙伴們是怎么玩的吧!生齊讀課題:《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并標注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風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竇(dóu)爾敦(dūn)儼(yǎn)然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豁、凜、雕、磕、跺、頹”。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結構,注意“害”“谷”,相互要結合緊湊。
“凜”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雕”是左右結構,左右書寫時要緊湊一些。
“磕”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邊要小一點。
“跺”是左右結構,右邊是“朵”,注意正確寫法。
“頹”是左右結構,左邊下“幾”最后一筆是提,右邊的“頁”要瘦一點最后一筆是點。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威風凜凜 叱咤風云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赫赫偉績 津津有味 全神貫注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游戲鞏固字詞。
a.“貼字”游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游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里,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我們都迷上了斗竹節人”展開了描寫,仔細閱讀全文,標注段落,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小時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們”全都迷上了玩竹節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紹竹節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節人給“我”打童年帶來的快樂。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敘述了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我”和同桌在辦公室外看到,從沮喪到心滿意足的情感變化。
3.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師總結:《竹節人》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和小伙伴們制作竹節人、斗竹節人、迷上
竹節人和老師沒收竹節人,我和同桌想從老師那里拿回竹節人,結果卻看到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心滿意足。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復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復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生:回憶課文內容并復述。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夸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閱讀目的 閱讀方法 關注內容
學習“竹節人”的制作指南
學習“竹節人”游戲描寫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作者寫“竹節人”制作指南時,可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如何制作“竹節人”的步驟內容。
②作者寫教別人玩這種玩具“斗竹節人”游戲時,可采用仔細閱讀和反復閱讀的方法,關注“斗竹節人”游戲入迷的細節描寫,體會傳統玩具“斗竹節人”游戲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③作者在寫老師沒收“竹節人”玩具后的故事時,可采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分析。
學生交流:開篇直接點題“我”小的時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時間我們迷上“斗竹節人”的游戲。
(2)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呢?
學生交流:這樣開篇直接點出主題來寫,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19自然段。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制作的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學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筆竿鋸成寸把長一截……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里掉下去了。”
學生通過“像”“黃河長江”兩個關鍵詞說出: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考張的修辭。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桌子上的裂縫比喻成“黃河長江”生動形象的寫出豁口很大,也表現出課桌的破舊,語言幽默詼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細閱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生交流:作者運用五個感嘆號。
師: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仿佛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斗竹節人的投入、癡迷和喜愛。)
(4)反復閱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攢著”“跺腳拍手”“咋咋呼呼”來分析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引導談出方法: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側面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烘托出我們“斗竹節人”的入迷,表現出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師:采用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來反復朗讀,讀出“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聲音表現出我們的入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閱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師的行為?
師: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沒收后自己玩竹節人了。我覺得竹節人得到老師的青睞,讓我們感到自豪,同時也能感受到與老師志趣相近、心靈契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老師童心未泯,活潑親切的形象。(意思對即可)
三、開展活動,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快樂的童年》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么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學習上 生活中 話語里 心理上
句式練習:學習上對我的細心引導……
生活中對我的親切關懷……
話語里對我的鼓勵支持……
心理上我對老師的感激……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1.推薦閱讀:《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錫林獲兒童文學優秀獎的作品。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修辭和描寫等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范、整潔、大方。
五、板書設計
竹節人
制作:一截長的 八截短的
玩法(樂趣):破課桌——古戰場 下課時——上課時
故事:沒收 全神貫注
教學反思:
1.讓學生搜集童年玩過的玩具和資料圖片,回憶美好的童年。運用《童年》音頻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運用微課導學,再次回憶每個學生的童年趣事,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談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明白如果有一個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實施,可以寫倡議書。
2.讓學生能根據現實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會用正確的格式書寫倡議書。
3.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寫倡議書的格式和寫清楚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教學難點
寫出目的性明確、針對性可行性強、語言準確、短小精悍的倡議書,所提倡議要合理、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做一份社會調查,通過查找資料、訪問以及結合所學課文內容的感受等形式弄清楚存在的問題。
教師準備:
搜集有關資料、寫一篇倡議書例文。
教學設計:
一、激興趣,引課題
1.播放幻燈片,激發興趣。同學們(師出示【課件2】關于環保的圖片)圖片看完了,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預設:
生:現在的水資源嚴重缺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嚴重缺水,那些孩子們真可憐,我們要保護水資源,從現在開始節約用水。現在的環境污染太嚴重了。霧霾帶給人們的疾病困擾很厲害,我們要多植樹造林……
引起學生對環保的關注。
2.談話導入課題
同學們,剛剛你們說的那些想法、點子,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共同關注,為缺水地區、疾病重災區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板書:學寫倡議書)
二、讀內容,明要求
1、翻開書本,閱讀習作內容。
2、學生自由讀習作內容,概括本次習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學生把自己對習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歸納要點:【課件3】
(1)倡議書的格式要正確。
(2)倡議書要寫清楚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的辦法。
三、拓思路,想問題
1.同學們,在課前,我建議大家找一找身邊存在的環境被破壞,被污染的現象,你們能不能說說,都發現了哪些問題?
2.根據調查報告,生交流反饋。
例如:生活中,人們浪費水,水資源被農藥等化學用品污染。浪費電,不隨手關燈,無人看電視還一直開著等。空氣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濫用,汽車尾氣的過量排放等。學校中,亂扔果皮紙屑,浪費紙張等問題 。
3.巧設對立面,解決疑難點
(1)師根據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張,生反駁,引發對立。
學生們說節約用水,老師可以說: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家花著錢呢,浪費不浪費和別人沒有關系……
(2)師生之間在爭辯中尋求參考答案::倡議書不僅僅只滿足個人需求,而且應該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板書:存在的問題 產生的原因)
(3)這么多的不環保現象,浪費現象,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解決呢?
(生說出一些建議,教師適當引導看建議是否合理,幫忙梳理。)
師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議要求:合理、具體(板書:解決的辦法——合理、具體)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課件4】師出示一份有問題的倡議書。
2.生再次回顧習作內容,明確格式。【課件5:格式要求】
(1)題目:在第一行中間寫上“XXX倡議書”幾個字。
(2)稱號:倡議的對象。
(3)正文:寫清倡議的事項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寫上提出建議的團隊名稱或個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對應署名位置)寫上提出倡議的'日期。(板書:格式 要規范正確)
3.【課件6】師出示正確格式的倡議書,再次引發學生注意格式。
五、談收獲,留作業
1.說一說,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
2.寫一份倡議書,根據現實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議,格式要正確要規范,根據倡議的對象,將倡議書發布在合適的地方。
板書設計:
學寫倡議書
存在的問題
產生的原因
解決的辦法——合理、具體
格式 要規范正確
教學反思:
這一次習作前讓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查找關于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大氣資源、土壤資源等遭受嚴重破壞或遭受污染的資料,二是開展到校園、社區、公園、街道、學校周邊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動,了解周圍存在哪些污染現象。在交流資料時,學生身受感染,心靈受到震憾。因此,絕大多數同學都定準了自己提出倡議的對象,定好了倡議的主題。很多同學向自己的父母提出《關于節約用水的倡議》,向同學們提出了《關于保護學校環境衛生的倡議》等等。這些倡議指出問題時描述生動,感情真摯,而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建議的內容清晰,準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面細致,建議的態度委婉,讓人容易接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0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以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為總目標,正確把握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本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來學習課文。教學中我設計了“品讀奇跡——感受環境——品析老人”三個層次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挖掘,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和綠色山林的視頻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自學課文。
2.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狀況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質疑,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圖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相機介紹: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片,對比引導學生反思這里的一些地方現在已經不同了,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詩如畫的山林。)
3.引發質疑:這樣的改變簡直就是一個奇跡,看到這樣的奇跡,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跡?)
4.導入: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梁衡走進晉西北,在課文《青山不老》中尋找答案。(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感受兩幅不同的圖畫,旨在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問題的積極性。
二、自由讀文,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提示:
(1)用較快的速度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
(2)誰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創造的?(找出相關的段落用筆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主讀文,結合自學提示展開自學。
3.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提示,明確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檢測自學,突破字詞
1.抽生讀詞語:
肆虐盤踞險惡綠洲治理勁挺蕩漾領悟宏偉歸宿如臂如股風雨同舟三番五次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圖片用重點詞語概括。
2.引導學生聯系上面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交流學習生詞和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深入解析課文奠定基礎。
四、以文入情,品讀“奇跡”
1.過渡: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著大山。那么,這位老人究竟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指名學生匯報:
(1)出示: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①引導學生想象:一畝約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間教室五十平方米,三千七百畝相當于幾個我們教室那么大?四萬九千多個。可見有多大啊!從老人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的感受?
②這么浩大的工程,老人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多么令人敬佩啊!圖片帶著這種“了不起”的感情,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老人創造的這一奇跡呢?
①出示: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②這景色美嗎?這個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你的腦海里浮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③指導朗讀: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讀此段?(贊美、欣喜)齊讀。
④出示句子: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⑤是啊,這是一片美麗、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青山。這還是一片怎樣的青山?(堅強、勇敢、生命力頑強。)
⑥齊讀,讀出勇敢、堅強的語氣。
⑦小結:是啊,這不僅是一片美麗的青山,更是守住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們生存希望的青山!
設計意圖:充分讓學生來感悟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特別注意在學生感悟后的悟讀深化,實現學生與文本的直接交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讓學生感受“奇跡”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感悟、朗讀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再讀課文,感受“環境”
過渡: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了解大環境。
(1)讓學生聯系課文,結合注釋,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課件出示:“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讓學生想象:如果當時你在這情景中,你會有怎樣的感受?(這真是讓人感到恐懼。)
(4)這位瘦小的老人,在如此險惡的地方,竟創造了這塊綠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啊!
2.學習第3自然段,了解小環境。
(1)院子里的小環境是怎樣的?
(2)盡管老人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斗者相繼離世,這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是什么支撐老人在這里植樹造林、守候一生呢?
(3)出示:“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大小兩個環境,對比綠意盎然的山林景觀,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深刻地感受老人綠化山林、改造山溝所取得的成績,對奇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課文回顧,品析老人
1.作者對老人有什么看法呢?從文中找出來,齊讀課文第6、7自然段。
2.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生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3.“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另一種東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創造的這片綠洲,實際上還包含著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4.“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5.人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系全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是啊,老人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6.“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還有什么是不會老的?
7.同學們,這位老人十五年如一日地植樹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學到這里,相信大家又有很多的話想對這位老爺爺說吧,趕快拿起筆來寫寫吧!
課件出示:我想( )地對這位老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著這片樹林,我想大聲地告訴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積蓄了一節課的情感在這里噴薄而出,深深的敬意、信誓旦旦的承諾……相信會源源不斷地涌出。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七、拓展總結,升華感受
圖片引導學生反思: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
老人的生命與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豐碑;老人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日月是他的獎章,有這樣的精神,青山還會老嗎?(不會。)齊讀最后一句話:青山是不會老的。
設計意圖:在深入理解老人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信念,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話,起到升華情感的作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青山不老”的含義是什么?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2.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跡?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的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3.重視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熱愛海島、改造海島的高尚品德。
3、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難點: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誦讀愛國名言
同學們,請看屏幕,老師送給大家一組名言,請你們用心的朗讀,會有新的發現。
提問:誰來說說你的發現?你很會發現問題。請同學坐好坐直,眼前想象著飄揚的國旗,一起大聲的讀,齊。
是啊,熱愛祖國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剛剛學習了兩篇關于愛國的文章,是什么?課文中的詹天佑和季羨林是如何愛國的呢?那么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人很愛國呢?
今天,我們就隨著一名邊防戰士去海島上看看那里戰士們是用什么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檢查預習單
課文大家都預習了吧,請拿出自主預習單,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提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學生交流后,出示屏幕。
讀了課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點屏幕
你最大的疑問是什么?(預設1為什么題目叫《彩色的翅膀》?2、小高為什么要把昆蟲帶入寶石島?3、寶石島在哪里,它什么樣子?4、條件如此艱苦,戰士們為什么還愿意待在那里?5、第一個西瓜為什么來之不易?
我們先來研究“小高為什么要把昆蟲帶入寶石島?”這個問題,誰來說明原因。課文中又是怎么說的呢?快速找一找。
出示—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誰再來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出什么?
看來寶石島很艱苦,快速默讀課文,你還能從文中哪些詞句中能感受來?找到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
除了課文中的內容,誰還搜集了寶石島的資料,起來交流一下。請看屏幕,老師也搜集了關于寶石島的資料,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
三、研讀課文
面對這么艱苦的海島,戰士們有沒有抱怨?有沒有退縮?為了把海島建設的更加美麗,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找出相關的句子并畫下來,寫出自己的體會。
學生交流。
① 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建島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提問:“海島田”是什么?寶石島屬于珊瑚島礁(由珊瑚礁沉積形成的島嶼),不適宜種植蔬菜,戰士們帶土上島和艦艇運土上島,壘出一塊塊可以種植莊稼的田地,就叫海島田。
看到戰士們壘出一塊塊“海島田”,你想說什么?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話。
看到戰士們為自己種植的蔬菜、小樹澆水,你又會說什么?帶著你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接著交流,戰士們又做了什么呢?
③今年瓜秧開了花,他們仔仔細細地給每一朵雌花都進行了人工授粉。
為什么要人工授粉呢?因為島上沒有蜜蜂、昆蟲,不能傳播花粉,不人工授粉就結不了西瓜。戰士們最希望的是什么?寶石島能結出大西瓜,寶石島能變得更加美麗。我們一起像戰士們一樣用心的讀讀這句話。
戰士們的`用心換來的是大片的西瓜嗎?一陣暴雨過后,西瓜怎么樣了?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呢?好,繼續交流。
④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著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都不敢馬虎。
怎樣才能照顧好一個小嬰兒,誰來說說?
(比如無微不至,不敢出一點錯誤。)
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還會遇到怎樣的惡劣天氣,戰士們會怎樣做呢?
當島上嚴重干旱時,戰士們————————。
當海上刮起臺風時,戰士們————————。
當———————,戰士們————————。
你來讀出戰士對小瓜無微不至的愛。指導讀
繼續交流。
在戰士們的精心呵護下,奇跡終于出現了,在沒有昆蟲的小島上終于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出示13段。)戰士們要共同分享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你來讀,其他同學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場景?戰士們在說些什么呢?
我們平時吃西瓜是怎樣吃的?而戰士們呢?課文中是怎么寫的?誰來讀讀,從這些動詞中你能體會出什么?這西瓜來之不易。
請你讀出戰士們的激動心情,請你帶著自豪的心情讀讀。
你來用喜悅的心情讀讀吧。
我們一起加上動作來讀讀。
戰士們收獲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別提心里多美了。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能突出戰士們動人之舉呢?我們繼續交流。
①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體會:戰士小高,自己的東西不重要,紙箱子裝的昆蟲很重要,可見他很愛島。
體會2:船很不穩定,小高怕箱子的昆蟲飛了,帶不到島上就沒法給西瓜傳播花粉了,所以他緊緊的抱著。
同學們,你們想,島上在沒有昆蟲的情況下,竟然結了一個大西瓜。如果有了一箱子昆蟲,島上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因此,小高笑嘻嘻地說:“一起讀。
誰能把這句話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是啊,這些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們一樣,愛祖國的海島,愿意在這里安居樂業。
學完了課文,你想
板書:愛島 愛國
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發現什么了?題目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又一次出現,起到點題的作用。
(五)升華
本文贊美了戰士們熱愛海島、扎身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可題目不是偉大的海島戰士,而是《彩色的翅膀》,這是為什么?說下你的想法。
(彩色的翅膀兩層含義:一是以彩色的翅膀代替小昆蟲,強調這些小昆蟲在改造海島所起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戰士豐富多彩,充滿理想的生活。)
課后小結
同學們,正是因為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護海島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島,建設海島,保衛著海島,這里的天更藍,這里的水更美,這里的人更歡!我們堅信,可敬的邊防戰士建設海島的美好愿望一定會迎著朝陽,乘著彩色的翅膀,綻放奇異的光彩!
課后習題
作業:
必做:本課小語。
選做:學了課文后,想想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加熱愛煙臺?寫下來。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2
學情分析
對于這篇語句優美,情感炙熱抒情散文,學生一定會有朗讀的興趣,完全能夠通過朗讀,捕捉到作者對白樺林眷戀以及對看林人的崇敬贊美之情。只是,學生對白樺林和看林人沒有什么具體的認識,教學時可以通過補充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解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感動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崇敬與熱愛。
2、學習看林人胸懷崇高理想,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3、自主質疑,合作交流,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語,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句。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學了《白樺林的低語》,從課文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白樺林,現在還想去看看那美麗的景色嗎?(想),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二、復習舊知識,加強鞏固
Media show:圖片+音樂+老師的范讀第3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師:同學們,白樺林的確非常美麗,作者渴望再一次回到大森林中去,僅僅是因為這美景嗎?(不是)
還有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你能從文中找一句話來回答嗎?
預設:“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
“你”指誰?(看林人),一直說明什么?(每時每刻都在懷念)
板書:看林人
(2)課件:
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作者為什么一直懷念著看林人?
學習導航:
1、自讀課文第2-7自然段,從文中劃出體會深刻的語句,找出關鍵詞,并在旁邊作批注。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理解課文。
3、在全班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讀中感悟(先總后分)
1、預設:“林業工人那顆純潔的心,卻永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回到課文中,具體從哪些詞句體現出來的?
分:
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著煙癮)
資料插入:
1987年5月6日-6月2日,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森林火災,火燒面積101萬公頃,其中有林區面積近70%,燒毀貯木場和林場的木材80多萬立方米,受災群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
每年,春秋兩季,大興安嶺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火災,防火形勢非常嚴峻,所以,大興安嶺絕不容許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②“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守林人為了森林,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嚴格控制酒量,絕不多喝一口)
資料插入:
大興安嶺冬季漫長而寒冷,一年中積雪期長達七個月之久,最冷時氣溫可降至攝氏零下45度左右。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這一小瓶酒可以給你驅寒,可以幫你取暖,但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你給自己規定-------(生)“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③“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了自己的雙眼,心系森林)
插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金粟米,但你為了森林,把這一切都拋之腦后,都無睱顧及,雙眼隨時都注意四周---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④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你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有人偷代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守林人,為了森林,寧愿讓自己無聊,也不愿去收聽歌曲,因為聽歌曲就沒辦法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偷林人就會乘虛而入!)
師:同學們,在森林里工作的人就僅僅受這些苦嗎?他還會遇到哪些困擾呢?哪些危險呢?
小結:同學們,森林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吸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還要受到蚊蟲的叮咬,野獸的侵襲。孩子們,看林人具有什么樣的高尚品質?
板書: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師:為了大森林,他愿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偉大啊?此時此刻,你愿意把你最感動的地方讀一讀嗎?(配樂抽生單個讀1-3個)
師:讀得真好!老師從你們的讀中體會到了你對看林人是多么地敬佩,多么地贊美啊!
孩子們,我們來設想一下:
假如沒有了這些看林人,后果將會怎么樣?
生談。
師:正如你們所說:(課件提示)
(師)假如沒有這些看林人,(生)火災頻繁發生,大量的樹木被濫砍濫伐,鳥兒也失去了家園,飛不上藍天;森林面積銳減,隨之帶來的是水土流失,沙漠面積增大,各種物種滅絕,大自然正向人類發出警示!
師:是啊,沒有看林人,大森林也將不復存在了,為了真誠地感謝看林人,我們再讀一讀第五自然段,那讓人感動的語句。板書:感激
課件:
為了堅守崗位,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
為了堅守崗位,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
為了堅守崗位,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
為了堅守崗位,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
小結: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真實地折射出看林人那顆純潔的`心,正如一根杠桿,雖然很小,但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2、學習第6自然段
師:沒有煙抽,沒有酒喝,沒有書看,沒有歌聽的日子,如果讓我們來過,堅持一年也還行,那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長呢?這樣的日子可真難熬啊!
我問他:“寂寞嗎?”他是怎么回答的?請自己讀一讀第6自然段。你能抓住這段文字里的最主要的那個字來回答嗎?
生:笑
師:笑說明什么?生:他熱愛工作,以苦為樂。
師:一個“笑”字,酸甜苦辣,人生五味盡含其中,一個“笑”字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從他爽朗豪邁的笑聲中,我們聽到了責任,感到了希望。他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具有以苦為樂的精神,怎么來以苦為樂呢?
生:你教我以……
你教我以……
你對我說:“森林是大地的綠毯,我們要把這厚厚的綠毯,一直鋪到北京城的邊上!”這是森林人對工作的熱愛,這是看林人堅定的信念,這是看林人豪邁的誓言。
“尊敬的守林人啊,讓我再聽聽這美好的祝愿吧!”
女生讀“森林……”
“勇敢的看林人啊,讓我再聽聽這豪邁的誓言吧!”
男生讀“森林……”
師:森林是大地的綠毯,這厚厚的綠毯,不僅會一直鋪到北京城邊上,還會鋪到……
師:是啊,愿這綠毯,早一日鋪到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世界每一個角落!正因為這豪邁的誓言,所以……(回讀第一自然段)
正是由于看林人的默默奉獻,堅守崗位,樂觀豪邁,才獻給了我們這份寶貴的禮物。
課件陪圖朗讀第3自然段:
師:低吟淺唱是什么意思?你能從書上找到和低吟淺唱意思差不多的詞語嗎?他們悄悄地會說些什么呢?
師:我們再來讀一遍題目,(生讀)白樺林的低語
師:那高高的山崗,那塔亭般的瞭望樓,那濃濃的綠浪,如此美景,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召喚!
課件:
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師: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回答。
課件:
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教學總結】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課文歌頌了看林人長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無聞,甘為守護白樺林而犧牲青春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感覺效果不錯,現在小結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難點。在授課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5—7自然段,特別是5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勾畫、批注,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詞語“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等等,并在旁邊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學結果。指導學生歸納出看林人的品德: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嚴控酒量。為了森林,不聽歌曲,為了森林,甘于寂寞,甘于犧性。
二、恰當應用媒體輔助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信賴。在本課教學中我恰當應用多媒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媒體使用一方面是用來出示一些重點句子、段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提供憑借,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出示一些補白練習、延伸內容幫助學生擴充資源,更好的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后我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白樺林的`美景,并配樂朗讀1——4段,激發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激情、對看林人奉獻精神的體會。
三、補白填空,加深理解。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教師在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合理地補充、開發教材,這是新課程標準給予我們教師的權利,也是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本節課的級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教材設置了一些補白填空,收效不錯。如在在討論“白樺林在低語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看林人啊,謝謝你長年累月地守護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一個學生認為看林人和白樺林長期相處,他們已經成為了朋友,所以她認為白樺林會說:“朋友,因為你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沒有受到人類的傷害。”
四、注重朗讀,豐富語感。本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只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體會感情、才能升華感情,所以在授課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有學生自讀、賽讀、教師范讀、配樂朗讀等,教師深情并茂的范讀能起到以情激情的功效。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領會漢字的文化內涵,確定中心意思練習寫作。
2.注意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或選擇不同的事例來寫。
3.學習寫文章前先列提綱的方法。
教學重點
注意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的方面或選擇不同的事例來寫。
教學難點
選擇的材料要能夠表達中心意思。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觀察漢字,領悟內涵
1. 【出示課件2】
甜 樂 淚 暖 悔 望
迷 妙 變 忙 尋 讓
2.教師講解引導: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每個漢字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看到一個字,我們就可以想到漢字的意義,想到由這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想到與這個漢字或詞語有關的事情等。同學們看一下屏幕上的漢字,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個,和同學交流一下,說一說你對這個漢字文化內涵的理解。
3.檢查指導。
【出示課件3】
例:甜
(1)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甜食,糖是甜的。
(2)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種感覺,如甜蜜的生活,甜言蜜語等。
(3)還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組成的詞語:酸甜苦辣、憶苦思甜、苦盡甜來……
二、確定中心,列出提綱
1.從屏幕上出示的漢字中,選擇一個感受最深的漢字寫一篇習作。首先根據漢字的文化內涵確定自己要寫的中心意思。
2.根據中心意思,先列提綱,確定出自己選擇的事例或哪幾個方面。
3.提綱示例:【出示課件4】
題目:甜
示例:1.爺爺為我做的排骨米飯。
2.媽媽給我買來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醫院守著我,給我講故事。
三、交流提綱,互提建議
1.把寫好的提綱和同學交換,請同學讀一讀。
2.看看同學的.提綱,選擇的材料是不是能夠表達中心意思,提出合理的建議。
3.根據同學合理的建議做修改。
四、獨立思考,認真寫作
1.根據修改后的提綱寫作文。
2.注意重點部分一定要寫詳細、具體。
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將學到的寫作方法直接運用到寫作中去。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就是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學會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這次習作要求學生從漢字的文化內涵出發,確定中心意思,然后選取合適的材料寫一篇習作。這個要求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吻合的,一脈相承。
教學中,我注意了指導,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果以習作例文做例子,列出選材的提綱,然后再讓學生列提綱,可能實效性更強。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2.學習掌握“譜、萊”等9個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層次。
2.范讀課文,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說起月光,你一定會想起許多優美的詩句,回憶起許多與月光有關的故事或傳說。這一課我們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誕生的。【出示課件1:課題】(板書課題:月光曲)這篇課文很美,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自學課文,讀后提問
(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不是,是一個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什么的傳說?(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么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
4.結合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件2】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5.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三、理解結構,引導分段
1.這一自然段最后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哪些段落寫了這個傳說?
3.那么課文可以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于《月光曲》的傳說。
4.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范讀課文第二大段。
四、讀后提問,分清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后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貝多芬彈第一首和第二首為根據,分成兩層。
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層:第2—6自然段
第二層:第7—10自然段
五、進入情境,體會內心
讀講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出示【課件4:相關圖片】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請同學們聯想。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后,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著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1)男女生分角色讀。
(2)讀后指導:
那有多好啊!這句話要把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彈琴的心情讀出來。(板書:聆聽談話)
誰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出示【課件5】
男的( )地說
一個姑娘( )地說
同桌對讀。
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貝多芬來到小茅屋的窗外聽屋里的談話。
6.聽到這里,貝多芬可能會怎么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里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么窮,票價又那么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里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書:同情)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吧,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因為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后指導。
指點(結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么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解釋:純熟就是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出示【課件6】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么熟練,感情表現得這么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后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么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出示【課件7】
( )貝多芬走近( )茅屋,給一位( )( )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2.總結課文、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前后銜接,進入新課
1.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動,那么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即興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層。(學生自學)
二、感受情境,享受藝術
1.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鋼琴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出示【課件8】(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思加在一起是清幽、幽靜,都有寂靜的含義。但清幽有秀麗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2.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學生各自準備,同桌兩人對話。)
出示【課件9】例話: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3.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么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4.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學生自學。)
5.學生讀寫實的部分:出示【課件10】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容上講是連貫的。
6.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板書:好像……仿佛……)
7.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幾個畫面。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升起來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著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8.用簡易畫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在我們也仿佛來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自己也看到了課文上的`一幅幅畫面。老師輕聲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我們也好像看到了大海,還看到了什么?你們說,老師畫。
(2)第一幅畫面: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為什么要畫在海平線上?(理解水天相接)
邊作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
指導想象畫面: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仿佛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板書:月亮升起)
(3)第二幅畫面。
敘述:貝多芬繼續彈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板書:月亮升高)
微云是小云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云又是什么樣的,你們說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見右圖)(板書:微波粼粼)
這時貝多芬的琴聲,一定比開始時怎么樣?(再回到插圖,進一步把學生帶入情境)
(4)第三幅畫面:
描述: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卷起巨浪 波濤洶涌)
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知道?結合學生回答作畫: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涌向岸邊(見右圖)
指點:可見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種歡樂的,令人激動的情景。
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9.描述性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廣闊自由的天地呀!
10.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出示課件11】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指點: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在哪里?(恬靜的臉上。)
解釋恬靜:盲姑娘臉上是恬靜的,表示心里很舒適的,很安逸的。這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板書:月光照耀)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快樂得入迷了,時間比較長,程度比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出示【課件12】指導讀: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里運用重復,強調看到得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11.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想部分。
12.照應前文指點;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13.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也很激動?(飛奔)。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所以課文用《月光曲》做題目,是很有道理的。
三、滿懷深情,激情描述
1.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哥哥或者妹妹,與貝多芬先生之間發生了這么一段故事,現在,貝多芬回旅館了,你的心情怎樣?
2.創造性描述:
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時,當時他可能怎么寫?怎么想?請你寫一段話描述。
(板書:創作《月光曲》 感動)
出示【課件13】要求:
1.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了什么景象,學習在寫事中加入聯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聯想的內容。
學生描述。
總結:
學習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于《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能聯系現實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
3、使學生受到感染,心靈得到凈化。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聯系現實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
教學準備:
狄更斯頭像
一、談話導入
1、板書“擠”,談自己在生活中聽過、看過或親身做過的“擠”的現象,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2、板書“別”“啦”,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你對狄更斯了解多少?
2、媒體演示:狄更斯的頭像。
3、你認為狄更斯是一個怎樣的人?挖掘課程資源,使學生對狄更斯有所了解,產生敬佩之感。
4、你們能把這首詩歌讀正確、流利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朗讀詩歌。
5、說說你們解決了什么問題。小組匯報:解決的問題,朗讀詩歌。
三、細讀課文
1、提出細讀課文的要求,并對課文做出批注。
2、說說自己的體會、看法、收獲。這是本課的重點環節。讀文、悟文、聯系生活要有機的融于這個過程中。
3、能把這首詩背誦下來嗎?嘗試背誦。
四、談話結束
1、結合板書總結。
2、齊讀(或背誦)詩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讀或背誦詩歌,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