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夸父精神的可貴,感受神話傳說的神奇。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聽故事吧?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學一個神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師板書)
2、指名讀,正音。
3、你對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 虞淵 伏身 渭河
瀚海 頹然 拋出 咕嘟
雄心壯志 奉獻精神
追求光明 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寫寫感受。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里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夸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寫夸父為了解渴。
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復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說什么?
六、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3、寫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揭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永恒主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什么態度?將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想想: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寫喜歡的自然段又是哪些自然段?
2、反饋交流
過渡:為什么作者會討厭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3、學習1-3段
a、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行。
過渡: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嗎?
4、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中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魅力與情懷?
b、相機點撥并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敬佩地讀)難怪作者會這樣的贊嘆道:(讀第九段。)
B、作者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
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在這一一地說出來,今天放學回到家,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住: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板書設計
16、母雞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突出特點)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
2、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課本插圖和有關事例,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一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我們學到了關于寫字、讀書、寫日記等方法,為我們以后養成習慣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最后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指導看圖,領會內容
(一)指導觀察第一頁
1、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是會時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師補充
第一幅:在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參觀古代的天文儀器。同學門看到這臺儀器,一定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貼著宇宙中星體的照片,希望大家長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奧秘。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簡介莫泊桑。
2、談話導入:像莫泊桑這樣的大作家,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樣拜師學習寫作的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師的經過。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師的結果。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莫泊桑為什么要拜師?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莫泊從小就熱愛寫作?(酷愛、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對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樣?(焦急萬分)
4、簡介福樓拜。
5、用自己的話說說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6、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2。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講讀第二段
1、教師范讀。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樓拜家中求教的情況)
3、福樓拜每次都說了些什么?所說的話中哪句話最關鍵?默讀課文后回答。
1)朗讀第一句:“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
①福樓拜是針對什么說這句話的?
②從他直截了當地說,可以看出福樓拜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福樓拜認為必須怎樣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讀第二句:“怎么會沒有什么好寫呢?”
①福樓拜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
②莫泊是怎樣的心情?
③指導朗讀福樓拜講的這句話,想象福樓拜那娓娓道來的樣子,對“滔滔不絕”加深感悟。
④指導分角色朗讀,結合幻燈片,將師生對話的情景再現出來。
3)朗讀第三句話:“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①為什么說這句話在這段中最關鍵?下面的哪些話分別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②這些再次說明福樓拜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③對福樓拜的教誨,莫泊桑有什么反應?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④指導朗讀。
4、小結:課文寫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共寫了他三次求教的情況,著重寫了師生二人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看出什么?
(一是師生二人一個善教一個勤學的特點,二是寫好作品必須從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2、齊讀,進一步體會莫泊桑的勤奮好學。
四、討論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你打算今后怎樣向莫泊桑學習?
請學生上臺各抒已見,師適當表揚鼓勵。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4。
2、朗讀課文。
附板書:
莫泊桑拜師
莫泊桑福樓拜
焦急萬分虛心求教功夫還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練習
一無所獲再次求教怎么沒有什么好寫呢?
全神貫注堅持觀察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特點
↓↓
勤學善教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懂詩歌,體會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2、理解詩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節意思。
3、引導學生模仿第二節續寫詩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寫作的興趣。
4、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能讀懂詩歌,理解第三小節意思。
2、引導學生模仿寫詩句。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個人的時光》配樂曲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激趣談話:有人說,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飽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說,生活是一幅畫,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同學們,你認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2、學生談對生活的理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的畫面,看看這些畫反映的都是一種怎樣的生活?
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相機提問:這幾幅圖畫的是什么?分別介紹圖意。
3、介紹作者
師:是呀,生活是多么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有一位詩人寫了這樣一首關于生活的詩《生活是多么廣闊》。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寫下了這首詩《生活是多么廣闊》。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詩。
(二)初讀詩歌
1、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說生活是多么廣闊?)同學們,你們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樣的廣闊?生活是怎樣的豐富多彩?我們來仔細讀讀這首詩。
2、小組內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詞互相交流。
3、詩人在第一小節中說:“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那么,廣闊的不僅僅是海洋,還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誰能仿造課文第一小節說一說?指兩名學生說。
4、齊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詩人用什么詞語來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廣闊、芬芳)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小節?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樣的廣闊呢?我們來學習第二小節。
(三)再讀詩歌(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閱讀教學)
1、學習第二小節
(1)分小組自由讀第二小節。
(2)出示多媒體課件,請一小組同學有感情讀第二小節。
(3)同學們,生活還可以怎樣的廣闊呢?詩人生活在戰爭的年代,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又應當有怎樣廣闊的生活呢?想想,我們在課外做些什么呢?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呢?
我們也來學習當一當小詩人,寫一寫反映自己生活的詩句。
(4)學生自己嘗試寫詩。
(5)小組成員共同創作詩歌。
(6)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引語: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交換一個蘋果你還是得到一個蘋果,可是交換一個快樂你就會得到兩個快樂。你愿意做這樣的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快樂的生活抒發出來,和大家分享,好嗎?
(師生評議)(設計亮點:小組成員共同創作詩歌讓小組成員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快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然后推薦代表交流展示,又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結:你們都說得真好,看,我們的生活也是多么豐富,多么廣闊。生活的廣闊蘊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小節。
2、學習第三小節。
(1)課件出示第三小節,指名有感情朗讀。
(2)小組內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a、小組內交流討論。
b、班上匯報。
(3)創設情境朗讀第三小節:請你告訴老師說——請你對著同桌熱情地說——
請你撫著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語地說——
最后請你大聲地對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說——
老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快樂嗎?激動嗎?所以(齊讀最后小節)
(情境朗讀讓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補充時代背景: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何其芳先生當時在寫這首詩時,中國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局勢下嗎?本詩寫于1942年,詩人身處延安,當時抗戰的炮聲在中國大地上轟響,由于國民黨長期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政策,當時延安的各種物資嚴重匱乏,所有機關、學校的物質生活都相當艱難困苦。住的是窯洞,伙食標準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錢油、兩錢鹽。主食主要是小米飯,基本上沒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難得吃上一次,幾乎頓頓是鹽水煮土豆、白菜湯或南瓜湯。每個月有一兩次饅頭或肉丁燴面條,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這樣艱苦,物質極為匱乏的情況下,而解放區的天空卻一片湛藍,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窯洞門口,望見山底下浮著白霧,空氣中帶著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變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開放,山底下工人們打石頭的聲音飄蕩在山谷里,詩人并沒有畏難情緒,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透著熱情沖動,反而覺得生活是那樣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廣闊”的激昂詩句,原因是什么呢?詩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旺盛的生命活力。當時詩人還有感而發,他一口氣寫了兩首,其中一首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生活是多么廣闊》,還有一首就是《我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說:他是新中國的百靈。有人說: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說:他是一位自覺的藝術家。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樂曲《三個人的時光》,請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師:如果說讀書是和文字對話,那么朗讀就是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回到那熱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們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溫詩人那蕩滌我們心靈,鼓舞我們生活力量的動人華章吧。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這篇課文吧。
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跟隨詩人一起體驗了生活的快樂,真不簡單,我們用眼睛攝像,用心靈感悟,用嘴巴訴說,平凡的日子不平凡,這就是感悟生活快樂的真諦所在。同時,這節課我們也過了把當詩人的癮。其實,寫詩和作文一樣,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師根據平時的寫作積累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小竅門,我把它毫無保留地送給大家。(課件出示:1、生活是習作的源泉;2、要表達出真情實感。)
(四)課外閱讀推薦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設計亮點:課外拓展是語文學習的又一渠道。小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閱讀量還很不夠,我們教師應該在每篇課文學完后進行有意識地激勵,補充課外讀物,這樣來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復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朱紅色校門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里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系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里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當當的聲音,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系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于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布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熏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贊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
“長廊”指什么?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么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么,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么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跡……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布置作業
1.復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后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知識技能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了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目標:
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導入課題:同學們,晏子的能言善辯,使我們體會到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劇本。從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語言的機智巧妙。(板書:半截蠟燭)學生齊讀課題。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4、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注意這幾個方面:
(1)課文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是對話的形式。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于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并能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
3、說說讀劇本和讀課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從劇本里讀懂這個故事的?
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回答,教學重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覺和體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不一定能明確的說出)讀劇本更要聯系上下文,聯系具體的情景。
三、深入閱讀,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半截蠟燭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想象體驗:半截蠟燭被點燃了,正在一點點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國鬼子發現,那會怎樣呢?
想象的空間很大,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德國鬼子對伯諾德一家的迫害;
(2)德國鬼子對地下活動的破壞等。
對學生的想象要有引導,要求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嘗試朗讀“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4、在這樣的情況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嘗試朗讀“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火吧。”
5、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嘗試朗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6、自由組合成小組,嘗試表演這段故事。
四、內化形象,感悟語言
1、閉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腦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寫一寫。
2、交流每個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說一說,你的印象來自于課文中的那些詞句,有感情的朗讀。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說說課文和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各有什么特點。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等詞語。
2、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5、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1、琥珀形成過程課件。
2、搜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1、揭題,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2、認識琥珀。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學生自學生字。
(2)匯報自學情況。
你可以介紹自己記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學們注意某個生字的讀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讀,并互相糾正。
(4)全班齊讀。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后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
3、小組內討論交流。
4、集體交流。(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敘述琥珀的發現→描寫了琥珀的形態)
三、學習琥珀樣子部分。
1、圖文對照,認識琥珀的樣子。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2)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語句。
(3)請大家自由讀這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寫了什么?(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感情齊讀。
3、課文中所寫的內容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確:課文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有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些內容是呈現在科學家眼前實實在在的事物,課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作者推測、想象的部分。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聽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一塊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琥珀,同學們提的問題還有一個沒有解決: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一)快速閱讀課文,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條件。
1、描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是哪些自然段?
2、認真閱讀這部分內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3、學生匯報、交流。
(1)夏天,陽光強烈。
(2)老松樹
(3)蒼蠅、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繼續滴下來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現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5、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①“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后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寫出了小蒼蠅的快樂勁兒)
②“忽然有個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事情發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語句幽默,讓人感覺兩只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
(三)了解松脂球變為化石所需要的條件。
講得真好。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條件。
1、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在哪一課學到過?《黃河象》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2、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3、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這部分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如果說不出)師出示有關句子。(請你讀有關的句子。)“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四)課件展示琥珀形成的過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據。
1、引導學生閱讀13-18自然段,討論想象的依據。
四、了解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動腦筋:《黃河象》這篇課文的敘述順序是:先講_________,再講_________,最后講_________。《琥珀》這篇課文,作者是先講_________,再講_________,最后講_________。
五、當解說員。
這一個罕見的琥珀現在就放在博物館里,老師昨天上網,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我想:假如我們班有同學被招聘上了,那該有多棒啊!同學們想試試嗎?
1、(出示)招聘廣告:
天宇博物館招聘優秀解說員,應聘內容:以“琥珀”為題材,運用優美語言,按一定順序向參觀者解說琥珀。
學生練習。
匯報。
2、假如你是館長,你會招聘誰?(頒發聘書)
六、拓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加以理解并積累。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女媧創造人類的過程。
(3)閱讀課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理解字詞的意思。
(2)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條理,了解女媧創造人類的過程。
(3)個性理解,互動交流,暢談讀文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女媧為人類作出的貢獻。
(2)感受人的可愛與生動,感悟世界因人而精彩,因人而充滿生氣,懂得要珍惜生命。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讀懂內容,了解女媧造人的過程。
2、難點:體會女媧為人類所作的貢獻,感受人的可愛與生動,給世界帶來了精彩與生機。
3、關鍵:自學為主,自讀自悟,整體把握,品析細節。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體會女蝸為人類作出的貢獻。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摘錄文中關鍵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1、教師導言:據說,普羅米修斯被稱為“人類的大恩人”,除了因為他偷取火種,造福人類,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人類的創造者。而在我們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創造人類的天神則是女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女媧造人的故事。
2、教師板書課題:女媧造人。
3、認識人物:學生根據課外閱讀經歷,談談對女媧的認識。
4、教師適當小結,引導對課題質疑:是的,傳說中,女媧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廣大。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她被稱為人類的始母,因為傳說中,人類就是她一手創造的。那么,看了“女媧造人”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學生自由根據課題質疑,教師適當加以梳理、板書。
(1)女媧為什么造人?
(2)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3)女媧造出來的人是什么樣的?
……
6、教師小結導讀:讓我們帶上問題去閱讀,到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學解疑,把握內容
1、教師出示自學提綱,引導獨立閱讀及合作交流。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詞,多讀讀認認,加以理解。
(3)思考剛才質疑的問題,小組交流,討論解疑。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認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并進行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解疑。
4、自學反饋,全班互動。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正確理解。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叢生的景象。
神通廣大:指本領特別高明,有著無所不能的力量。
生氣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滿勃勃生機。
靈機一動:指心思靈巧,稍動腦筋。
綿延不絕:延續不斷,文中指世代相傳。
(3)針對質疑,逐題解疑,感知故事內容。
①女媧為什么造人?
(因為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人類,不夠生氣蓬勃)
a.天地開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可是單單沒有人類。
b.有一天,女媧行走在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著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兒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c.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么為什么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上三個句子,了解女媧造人的原因)
②女媧是怎樣造人的?
(女媧先是用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放到地面時,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來,女媧給他取名為“人”。為了讓人布滿大地,女媧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來,女媧想出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到一個泥潭里,攪成了渾黃的泥漿,然后提起枯藤,向四處揮灑。只見泥點濺落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小人兒。藤條不停地揮灑,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最后,為了讓人類能綿延不絕,女媧把人分為男女,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后代,至此,人類就世代延續下來了)
(結合學生的介紹,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14、17自然段內容,了解女蝸造人的過程)
③女媧造出來的人是什么樣的?
(女媧造出來的人聰明而美麗,他們能說會走,喊女媧為“媽媽”,他們的身體雖然小,但相貌和舉止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他們分為男女,可以自己創造后代)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了解女媧所造之人的特點)
(4)動手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寫的是女媧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寫的是女媧造人的過程。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5~13自然段):寫女媧用黃泥揉捏成人。
第二層(第14~15自然段):寫女媧用枯藤攪泥漿揮灑成人。
第三層(第16~17自然段):寫女媧將人分為男女,自創后代。
(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天地開辟以后,大地上沒有人類,女媧為了大地生氣蓬勃起來,決定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她先是用黃泥摻水揉捏成人,由于工作太久,她疲倦不堪。后來她想出好辦法,用枯藤攪泥漿向四處揮灑,泥點都變成了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最后,為了讓人類綿延不絕,女媧將他們分為男女,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后代,世代延續)
三、暢談感受.體會寫法
1、集體交流閱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引導品析文中重要細節。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序交流)
(1)對女媧的認識——聰明仁愛、富有智慧。
(2)對寫法的體會——想象豐富,刻畫細致。
①全文充滿了豐富的想象,這些想象以現實為基礎,又充滿了神奇色彩,表達了人們對人類起源的探究熱情,以及對人——這一聰明美麗的生物的自我贊嘆。
②文中通過對女媧心理、動作、神態等細節的細致刻畫,表現了女媧的智慧與仁愛。
③生動有趣的情節、通俗自然的語言、神奇豐富的想象,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入勝。
2、結合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相關段落或語句。
(作為高年級語文教學,除了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要啟發學生深入品析語言。而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教材處理上不能面面俱到,應該有所取舍,長文短教,抓住文中重、難點之處,集中力量,在學生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理解與感受,在思維的碰撞中,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提升認識,了解作品的內容與寫法,從中受到熏陶,并可學得表達方法,為創作奠基)
四、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女媧心懷仁愛,用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創造了人類,并使人類世代相傳,綿延不絕。有了人類這種聰明而美麗的生物,大地變得生氣蓬勃起來。神話傳說中的女媧真是人類的好母親啊!
2、學生介紹課前搜集或閱讀的有關女媧的其他故事,進一步認識女媧,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興趣。
如:女媧曾教給人們婚姻。
如:女媧為人類造了一種交笙簧的樂器。
如:女媧冒險補天為人類消除災難。
……
五、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四字詞語,加以積累。
2、向家人講述《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5*女媧造人
用黃泥摻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攪泥漿揮灑成人聰明仁愛富有智慧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要全面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了解《閱微草堂筆記》等文化典籍。
教學重點:
閱讀河中撈石獸的故事,懂得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教學難點:
河中石獸到上游去的原因。
教學準備:
收集紀曉蘭及《閱微草堂筆記》的相關資料。
教學內容
一、激趣引題
1假如你往水中扔一塊小石子,你猜石子會往哪里沖?
2如果是幾千斤重的一對石獸沉入水中,十幾年后會沖向哪里呢?
3揭示課題:水中石獸真會向上游嗎?
1交流:水往低處流,一般水中物往下游沖。
2發表種.種猜測,并說說一定的理由。
通過設置情景提問,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欲望,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二、閱讀故事,明白道理
1大家也許知道紀曉蘭,但不一定知道《閱微草堂筆記》,在這本書的卷十六《姑妄聽之》就記載了水中石獸的故事。
2挑選一組同學上前演示水中石獸向上游去的過程。
3紀曉蘭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敘這個故事是為了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4但后人對這個故事的看法怎樣?
5那么這個故事到底可信嗎?
6小結: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讓事實說話。
1閱讀水中石獸的故事,理解:水中石獸為什么向上游去?
2四人小組通過畫圖、做實驗等方法理解水中石獸向上游去的原理。
3交流: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得很,我們思考問題決不可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
4交流:相信懷疑
5閱讀發生在云南的一件事,思考:這個故事又說明什么?
通過閱讀水中石獸往上游的故事,使學生懂得思考問題決不能依靠推理來妄加猜測,要根據事實分析情況,以求得正確答案。
三、聯系生活,布置作業
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往往喜歡憑老經驗,憑習慣來推理事物,而造成判斷失誤的也不少。
1交流生活中親身經歷或耳聞的事例。
2課后作業:(1)閱讀《河中石獸》原文;(2)我國有許多古語,說的也是“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個道理,試找出3——5例。
使學生能夠聯系生活,能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懂得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威脅、彌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斂”等詞語。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相互交流最感動的地方。
3.運用學習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體會紅軍戰士團結友愛、勇于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運用學習方法,通過品讀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通過查閱資料、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如“顴”字的讀音是“quán”;“彌”字的讀音是“mí”,不是“ní”。
2.閱讀理解
主要采用朗讀、默讀、概括、圈畫、想象等學習方法,并查找資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去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3.表達運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長,我想對您說……”的形式寫話;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紅軍故事娓娓道來,一顆紅星亮閃閃
1.視頻導入。
同學們,關于紅軍長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有關紅軍過草地的故事。(課件出示紅軍過草地的圖片并配上背景音樂)
課件出示:
遠遠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綠色的海洋,不見山丘樹木,沒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邊。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沒。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變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準備的青稞麥炒面,需要用水煮著吃,沒有水,干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般戰士準備的干糧,兩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饑餓和疾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許多同志沒有在戰場上倒下去,卻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金色的魚鉤》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偉大的老班長。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用多重感官參與課堂,讓學生輕松地感知畫面,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塊二文本故事初次讀,班長形象眼前現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讀準字音,理解不懂的詞語。
2.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
顴(quán)骨威脅喜出望外收斂彌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檢查學生讀準字音。
“顴”字讀“quán”。
4.借助查閱資料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詞語。
5.快速瀏覽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指名學生概括,全班同學補充:課文敘述了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并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組合作學習。
按照故事的發展,試著用小標題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7.學生匯報結果。教師板書。(板書:接受任務護送病號壯烈犧牲永遠懷念)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從自由朗讀課文開始,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再到要求掌握課文中字詞的正確讀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理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板塊三文章描寫細細品,紅軍精神心中立
1.學習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課件出示: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老班長的任務是什么?
畫出文中對老班長外貌描寫的句子,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瀏覽課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尋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讀完之后,小組交流。
③全班匯報,重點交流老班長外貌描寫的句子,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了皺紋。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
①指名讀外貌描寫部分。
②提示:重點從“背有點兒駝”“布滿了皺紋”等描寫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預設:快四十歲,卻顯得蒼老,可以看出老班長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人。
2.合作學習第二部分。
(1)小組合作學習:在護送病號的途中,老班長是怎樣做的?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寫上批注。
(2)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里,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
預設1:班長因為沒有吃的感到憂慮,所以他整夜合不攏眼。
預設2:從“喜出望外”可以看出發現了魚,對班長來說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
(3)指導朗讀:分男女生讀。
(4)小結:抓住關鍵詞體會老班長的心情。
(5)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作批注,再讀一讀。
①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②這里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③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老班長的可貴精神。
3.學習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長的高尚品質。
(1)快要走出草地時,老班長怎么樣了?
(2)老班長奄奄一息,卻為什么不喝魚湯呢?
課件出示:
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學生交流。(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找——圈——議——悟”的學習向導,深入文本,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有讀有思,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
板塊四“金色魚鉤”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傳
1.學習第四部分。
(1)老班長永遠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魚鉤。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課件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2)為什么說這個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小組討論交流,師生共同探討。
這句話表面上是在寫魚鉤,實際上是在寫老班長,他親手做的魚鉤挽救了三個戰士的生命,他那舍己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課后收集有關紅軍的故事。
(2)寫寫你想說的話。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現在拿起你的筆,寫下你想對老班長或其他人說的話吧。
課件出示:
老班長,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抒發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長,我想對您說……”這樣的寫話形式結束課文,不僅升華主題,也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文敘述了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并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學中主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讓學生查閱資料,在課文導入時也別出心裁,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用多重感官參與課堂,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
2.帶著問題閱讀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篇幅較長,不過好在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快速閱讀課文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訓練,所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有讀有思,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并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于思考;朗讀,助于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于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采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后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任務:
1、學習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等詞語。
2、帶著自己的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
3、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無奈惋惜和不虛度此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自習
1、 揭題
⑴、 板書課題: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寫漏掉了一點)
⑵、 圍繞文題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傾聽配樂誦讀,要求: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凡是書上你認為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2、課文主要將什么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詞語:“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
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2、 自己讀一遍。
3、 指名讀
4、 有不同想法嗎?
5、 (特別指出:旋轉的轉,改變方向的時候讀
6、 zhuǎn。讀zhuàn而圍著一點,可以組成什么詞?)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詞語的方法:猜詞法、查字典等)
8、 “蒸”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書寫)學生練寫,注意姿勢。
9、 指名屏幕上的讀句子。糾正全班齊讀。
10、 “確乎”可以換成哪個詞?(提示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語句寫出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呢?
2、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令你深受啟發的句子,找到這樣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3、 指名談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同學們非常了不起,能從課文中看出這么多道道來,而且也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讓你感受到的時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
五、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以第一段為例,指導讀書方法。(出示句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誰讀懂了什么?
⑵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抓關鍵詞語,交流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⑶師生互動,讀議結合。帶著體會有感情的朗讀文段。
⑷回顧、總結品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
3、 遷移運用,自主閱讀
⑴學生默讀2—5自然段,選擇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細讀并批注。
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中體會感情,讀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⑶朗讀句段。
六、總結收獲,布置作業
1、總結本課學習收獲
今天學得非常出色,也給老師帶來很多啟發,我們更感慨時光流逝,讓我們共同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2、提出問題,為進一步研讀做準備。
3、布置課后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
⑶選擇下面的一個內容寫一寫。
l 按照課后的第三題要求寫幾句話。
l 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感受。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朱自清的資料和他寫得的其他散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荷塘月色》《背影》《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警句、詩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在我國現代文學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贊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2.課前搜集資料,你對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3.朱自清先生不僅是一位詩人、學者,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師,他為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稱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讀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⑴注意“涔、潸”的讀音。⑵引導理解“徘徊、蒸融、挪移、頭涔涔、淚潸潸、赤裸裸”等詞語的含義。
3.出示文中的疊詞“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讀詞后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注意這些疊詞的作用。
4.指生朗讀自己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
5.默讀課文,思考:初讀課文,你讀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學生讀書后全班交流初讀后的感受。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1.談話過渡:作為一篇傳世佳作,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文中語句飽含哲理、耐人尋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賞、品味、感悟、思考這優美的語言。請大家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在旁邊標注上你的感受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標畫下來的句子,讀給大家,然后談自己的感受或喜歡的原因。學生可能標畫出以下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的要點如下。
⑴學習體會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a.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b.本段最后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4個問句,作者在問誰?可以理解為作者可能在問自己,也可能是在問你、問他,問我們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在用問句表達心里的疑惑,他或許并不想讓誰回答,而是想以發問的方式告訴人們無論對誰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c.理解四個追問時,可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無奈)在學生感悟后,要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進去朗讀課文。
②可適時補充臺灣作家林清玄《與時間賽跑》一文中,父子倆的對話。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教師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的變化,以引發學生的共鳴。
③指導學生朗讀:當你感受到了這些,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觸呢?
⑵學習體會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是:a.“八千多個日子”是指作者從1898年出生到寫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個日子。b.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大海”,這樣描寫使本來無形的時間變得有形。c.“溜”“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可以理解為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可以體會到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為,不禁流淚落汗。由此可見作者是十分在意時間的,因為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逝,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才會用一日一日的計算時間。
②指導朗讀:a.要讀出惋惜、留戀、自責之情。b.教師可適時范讀,讀后請學生評價,教師可聯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好本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體會第三自然段
⑴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
學生以讀代答――“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⑵體會寫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寫出了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很快的從身邊“溜走”的。②作者通過生活具體的小事情“吃飯、洗手、睡覺、沉默”等,賦予時間以生命,十分生動具體的描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一點一滴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逝的。
⑶導讀出時間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師小結: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把時間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來寫,才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而且來去匆匆。
二、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飯的時候過去了。那么,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后,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過渡)面對“逃去如飛”的時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連串的問題傾瀉筆端。
三、試答追問,延伸拓展
1.學習體會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⑵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才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聯系朱自清寫作本文時的年齡和一生的成就感受體會)
四、交流名言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學生朗讀。
五、拓展思路,深化認識
1.讀書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寫到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可是燕子還是去年的燕子,楊柳還是去年的楊柳,桃花還是去年的桃花嗎?(燕子已經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楊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楊柳,桃花當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對于世間萬物來說,時光都是一樣的公平,一樣的一去不復返。)2.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附:1.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我問著。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在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爸爸說。
2.朱自清簡介(略)
3.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略)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
(2)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1)
1、小聲讀一讀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變革舊的法規,推行新法,爭取國家富強)
2、推行新法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從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對重重困難。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了一個取信于老百姓的好辦法,那就是(師生一齊:南門立木,并板書)那么,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態度呢?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2)
1、自由讀4~12自然段,回答。
先說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回答時可結合課后第三題的前兩個小題進行分析)
了我們誠信是為人之本,是立國之基。(師生看板書進行總結)
板書:
冥思苦想
順應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門立木南門立木
誠信是為人之本、立國之基
言而有信
作業:
1、商鞅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鞏固復習本課生字、詞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樣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教學準備:
演示南門立木的道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上節課我們學了《南門立木》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課,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嗎?
二、新課
(二)在復習的基礎上回答:
1、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說話算話、非常好)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演示《商鞅南門立木》。在演示中體會讀
2、四人小組練讀,師巡回輔導
3、全班交流,評議讀
4、分角色讀
5、齊讀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寫字
2、讀寫詞語,除了讀寫課后要求的2個詞語,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3、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作業:
修改自己的練筆,辦一期“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習作展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02
六年級下冊語文樂園教案04-27
六年級語文下冊《養花》教案04-01
六年級語文下冊《琥珀》教案05-06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03-04
六年級下冊語文經典教案范文03-31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教案03-17
六年級語文下冊小屋教案03-17
六年級語文下冊《青花》教案02-26
六年級語文下冊故宮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