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大意。
3、梳理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玩具,導入新課
1、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構造的?怎么玩?
(學生說,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2、看來同學們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會玩的,有的同學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樣,真是動腦筋的孩子。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件玩具,(板書:竹節人)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什么玩具呀?(學生大聲讀課題)你見過這種玩具嗎?玩過這樣的玩具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玩具。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指導:
出示:
生字:豁 凜 疙 瘩 棍 悟 裁 籌 橡 雕 跺 頹 沮 趴 屜
①誰能說一說自己識記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師評價,重點指導:
凜:左面兩點水,右面是“稟”,不要把“稟”寫得太長。
疙瘩:都是“疒”旁,這兩個字組成一個連綿詞。
裁:讀cái,注意與“栽”區分開。
籌:上下結構,上面是竹字頭,下面一個“壽”字。
出示: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鏖戰 沮喪 悻悻
①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詞語的,結合課文說出詞語的意思。
②教師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③評價,指導:
出示: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藝比別人高出一截。
鏖戰:激烈的戰斗。
沮喪: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憤怒失落的樣子。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確課文圍繞竹節人寫了哪些內容?
(1)根據課文,完成屏幕上的練習題。
出示:
A、根據下列劃分標準,寫出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表示)
1—4,5—19,20—29
B、課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學生匯報完成情況,教師指導:
A、課文主要敘述了三部分內容
1—4制作竹節人
5—19斗竹節人
20—29老師也喜歡斗竹節人
B、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點不一樣,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會不一樣。有的同學對制作竹節人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們也想著自己動手做這種玩具呢!有的同學對斗竹節人部分印象最深,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還有的對老師玩竹節人這種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們喜歡這個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能激情呢!
(三)快速讀課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三、讀詞語,書寫生字
1、認真讀一讀自己畫出的詞語,同位相互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2、在田字格紙上練習書寫生字,寫完后同位評點。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嘗試用跳讀的方式瀏覽,捕捉符合自己閱讀需要的關鍵信息。
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
3、能運用學到的對話描寫的方法,嘗試進行對話描寫。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相片》一文,本文的作者是(生答)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孫犁被稱為“寫對話的巧匠”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他的對話描寫,看看到底巧在哪里?
二、嘗試探究,例中學知
請大家用跳讀的方式瀏覽全文,找出作者的對話描寫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中?
生瀏覽尋找
誰愿意為我們大家讀一讀這部分對話呢,在他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作者在進行人物對話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呢?
生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交流作者用到的描寫方法。
(一)神態描寫
請大家讀一讀這些段落,用筆勾畫出文中對人物神態描寫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呢?在書中相應位置做簡單批注。
學生自學,做批注。
小組長組織組內交流,匯總本組意見。
全班交流展示,邊展示邊進行演繹讀練習。
師:大家可真會讀書,能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點及情感,這得益于作者在人物對話中運用了的神態描寫。
(二)動作描寫
除了神態描寫,作者還加入了對話時的動作描寫,趕快找一找描寫動作的詞語讀一讀吧!體會一下這些詞語有什么作用?
生自讀批注,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動作的詞語,它們有什么作用?
小結:作者在人物對話中加入了恰當的神態、動作描寫,形象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體現了人物的情感,這是個妙法,怪不得稱孫犁為“寫對話的巧匠”呢?
(三)提示語
除了這些描寫的加入,作者的對話還巧在哪里呢?請大家再次用跳讀瀏覽的方式,看看在對話的表現形式上有哪些特點?
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教師引導:
“這相片照得不像”,這句話是誰說的?你從哪里知道的?
像這樣的詞語告訴了讀者話是誰說的,我們稱它為“提示語”。那就請大家趕快勾畫出對話中的提示語,并仔細觀察他們的位置及標點符號的變化,記錄下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人物的布置,感知提示語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標點符號也不相同。
(四)課堂小結
通過《相片》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如何讓對話更豐富呢?我們可以加入恰當的神態、動作描寫,再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語,來展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體現人物情感。
三、以文帶文,實踐感悟。
請大家讀一讀《金錢的魔力》這篇短文,完成短文后面的問題。
讀文:
用 畫出文章對話中的提示語及有關的人物語言,讀一讀,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四、課堂練筆,遷移運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對話。請大家以對話為主要形式,任選生活中的一個精彩鏡頭,如:老師與你的一次談心、家長對你的告誡、考試過后同學們的議論等等,回想他們說話時的表情、動作、語言,用筆記錄下當時的情境,記得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格特征。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24個生字,綠線內的1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漂泊”、“銷聲匿跡”兩個詞造句。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注意文章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
3、通過對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了解,懂得去保護野生動物。
4、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課文中提到“八國聯定入侵,麋鹿慘遭厄運”對學生講,事件的時間比較久遠,可以充分地搜集這方面的資料來理解“八國聯軍”入侵不僅對中國人民來說是種災難,對麋鹿來說,也是一種厄運。
2、課文中形象生動地引用歷史知識,要讓學生在讀書中進一步體會。
教學用具:
掛圖,小黑板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哪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2)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讓我們一起認識它。(板書課題)
2、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①畫出生字,邊讀課文邊認,注意讀準字音。②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2)檢查自學效果。
①出示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悄然無聲遁入雌鹿跋涉每胎撰文
殺戮公爵別墅烏邦寺已逾千頭
顛沛流離輕紗《封神榜》棕紅色飼養
選自銷聲匿跡例外慘遭厄運厘米
②了解下列詞意掌握情況。
灘涂遁入沼澤跋涉傳奇厄運銷聲匿跡
a.學生可以借助字典講意思。
b.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
③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寫麋鹿的,寫了哪些方面;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關于麋鹿的經歷的,寫了哪些事。
②討論分段。
一(1)二(2~4)三(5~7)
3、書寫指導
(1)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和結構。
①對于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窄右寬。
②對于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包住中間的字,結構要松緊和適。
2、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課文可以分幾段,各寫了什么?
2、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①觀察課文中第二幅圖,默讀課文,想想:這段課文可以分為幾層?各寫了什么內容?
(三層,第一層(2)概括介紹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層(3)具體描述麋鹿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第三層(4)介紹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②理解第一層內容。
a.指名讀。
b.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c.“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③理解第二層內容。
第一層已經為我們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為什么作者還要接下去寫第二層呢?
a.指名讀。
b.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c.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d.除了介紹麋鹿外形,還介紹了什么?
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聯系嗎?為什么?
f.討論。
有了第一層的介紹,我們已經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二層再寫是不是有點多余?為什么?
(第一層是概括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而第二層則是具體的介紹。這樣就使讀者對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第二層介紹麋鹿外形的同時也介紹了它的生活習性,讓讀者認識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
g.引導體會。
④理解第三層內容。
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懷孕期超過九個半月,比其它鹿類長;二是它每胎僅產一仔)
(2)學習第三段。
①指讀課文。
②出示“傳奇”,齊讀。
理解“傳奇”:經歷離奇,不同尋常。
③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3、配樂朗讀二、三段。
第三課時
1、復習導入
簡單說說麋鹿的外形和傳奇的經歷。
2、精讀訓練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
(2)畫出描寫麋鹿在黃海灘灘涂自由活動的句子,結合第一幅圖說說對在晨霧中活動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土地廣闊,氣候溫和,林茂草豐)
(4)通過對課文二、三段的學習,我們對麋鹿已經全面充分地了解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課堂練習
(1)祟課后第5題。
(2)交流復述方法。
①結合插圖,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幾個部分的特點介紹它的體形及生活習性。
②參照“麋鹿的傳奇經歷”表介紹。
③要學習講解員講解的神情和語氣。
4、練習復述
板書:
11麋鹿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頸聯、頷聯詩句的意思。
2、感受紅軍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解疑,釋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5課,認真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七律·長征”。
2、引導學生帶著不同的感受讀課題(請幾個學生讀課題)。提醒學生讀課題時注意:課題“七律”后有一個間隔號,要作適當的停頓。齊讀課題。
3、讀題后,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指名回答)
4、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
5、過渡: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我想今天同學們的進步不僅在于依據課題質疑問難,更在于通過搜集材料解決了自己的疑惑。
課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期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毛主席回顧紅軍戰士經歷的千山萬水,心潮澎湃、詩思縱橫,揮筆寫下了一首氣魄雄偉的壯麗詩篇,這就是《七律長征》。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長征的親歷者毛澤東一起走進他的“七律·長征”。
二、初讀,讀順詩文。
1、引導學生聽詩朗誦錄音,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詩的停頓。
2、學生自讀詩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師引導學生同桌間合作讀詩,并注意互相點評。
4、指導學生讀生詞。
課件出示:五嶺、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
5、把詞語送到詩句中再讀。
6、齊讀整首詩。
三、再讀,理解詩文。
1、告訴學生,把詩讀正確、通順了是讀詩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把詩讀懂。人常說:文有文心,詩有詩眼。請學生靜心默讀這首詩,找出詩中哪一句能概括整首詩的意思。
2、課件出示整首詩,隨學生的回答把第一句變紅(板書:遠征難、只等閑)
3、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句詩的意思。
4、紅軍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經歷的萬水千山)
5、在這首詩中,作者寫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山名和水名)
6、學生交流(五嶺、烏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7、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了18座山,24條河。經歷這么多的山水,詩人為什么只選這幾座山、幾條河呢?猜猜看。
四、品讀,讀出詩情。
(一)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師引:這幾座山,這幾條河是長征途中最難翻越的,讓我們首先把目光聚集到五嶺山和烏蒙山。自由地讀讀這一句詩,看看你從這句詩中的什么地方看出翻越五嶺和烏蒙山的艱難呢?
2、出示“五嶺”圖,這就是一座連著一座山的五嶺山。
3、指導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眼前的五嶺。(連綿不斷、蜿蜒……)
4、詩人用的是哪一個詞?(逶迤)
5、引導學生理解“逶迤”就是以上同學們交流的“連綿不斷”的意思。告訴學生五嶺的長度,讓學生更深入理解“逶迤”的意思,體會翻越的“難”。
6、出示“烏蒙”圖,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眼前的烏蒙山。詩人用的又是哪一個詞?
7、結合烏蒙山的概況,讓學生深入理解“磅礴”的意思,再次體會翻越的“難”。指導學生把翻越五嶺、烏蒙的難讀出來,并作簡單評價。(課件出示: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8、再讀上句,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五嶺、烏蒙山的樣子,換位體會翻越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其中的“難”。(引導學生說出“難”)
9、引導學生想象紅軍在翻越五嶺和烏蒙的途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引導學生說出沒有吃的、穿的、敵人的圍追堵截……)
10、在紅軍的眼里,難以翻越的五嶺和烏蒙是怎樣的?(師相機出示課件“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1、讓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12、讓學生理解在紅軍的眼里,五嶺只不過是翻騰著細小的波浪,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的眼里只不過是腳下滾動的泥丸(手指板書“只等閑”),體會“只等閑”的含義。指導學生把“只等閑”的感覺讀出來。
13、引導學生畫圖感受逶迤的五嶺與細小的波浪,磅礴的烏蒙與滾動的泥丸這種強烈對比,并再次讀這句詩。(課件出示:“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變紅色)
14、根據學生的回答,讓生體會紅軍的英勇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并讓學生反復品讀該句。
15、引導學生感受紅軍是一群無畏、樂觀的戰士,帶著體會再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課件出示這句)
(二)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讓生讀詩句。(課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2、把“暖”、“寒”變成紅色,提問“暖”和“寒”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師過渡:1935年5月,紅軍來到了天險大渡河,河對岸敵人重兵把守,身后幾十萬追兵即將趕到,而通道瀘定橋上的橋板早已被敵人抽掉,幾剩下13根寒光閃閃的鐵鏈,在這千鈞一發之際,22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同敵人展開了一場奪橋之戰。(播放飛奪瀘定橋視頻)
4、讓學生回答看過激烈戰斗場面后心里的感想,指導學生意識到心里的感受就是“寒”的意思。
5、反復引讀:
師引:這是浸染戰士鮮血的一句詩呀——生齊讀。
師引: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詩——生齊讀。
師引: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詩——生齊讀。
6、引導學生體會:1935年,紅軍來到了金沙江南岸,他們成功運用調虎離山之計,結果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在敵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過了金沙江,此時此刻,戰士心里有怎樣的感受。指明那種感受就是“暖”的意思。
7、反復品讀這句詩。(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分別讀)
8、總結:引導學生體會,任何困難,紅軍戰士只把它們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再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課件出示這句)
(三)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讓學生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讓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3、引導學生讀出紅軍經歷無數的艱險、只要翻過岷山后就迎來長征勝利,心里喜悅的感受。讀出欣喜、高興感覺。
4、營造氛圍,引導學生反復讀此句,讀出紅軍喜悅的感受。(課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5、引讀:我想對著高山說: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我想對著江河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我想對著萬水千山說: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總結,升華詩情。
1、師引:長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長征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它讓千山低首,萬水頌歌。
讓學生全體起立,懷著崇敬的心情讀這首詩。(課件出示整首詩)
2、師引:長征壯舉世人嘆,長征精神永流傳!讓我們踏上長征之路,一同去感受紅軍戰士的天地英雄氣。(播放過雪山草地視頻)
3、師引:“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這就是我們的紅軍戰士,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敬禮!
師升華詩情,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鼓勵學生在人生的長征路上勇敢、無畏、樂觀。
師引:最后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大家,“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下課!
六、作業
搜集毛澤東的其它詩詞來讀一讀。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懂得:接觸社會,有目的查閱資料是獲取材料的重要來源。
2.練習按所提出的問題和所的卡片資料及自己在閱讀和參觀訪問時所獲取的新鮮資料,介紹某種事物的方法。
3.借助練習,“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摘抄、制作、運用資料卡片的方法。
教學重點:
按順序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
教學難點:
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
蘋果是許多人都喜愛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稱世界四大水果,盡管如此,蘋果的種植史、生存條件、栽種地域和營養功效等人們往往知之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的資料,結合我們的參觀訪問以及到圖書館查到的資料,以(蘋果家族)為題寫一,來向人們介紹一下我們都愛吃的蘋果。(板書:蘋果家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這一次練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們本次習作可從哪幾方面去寫?
(3)課文對完成本次習作有何具體要求?
2.討論交流。
[討論第(2)題時相機板書:蘋果的常見品種、蘋果的栽培史、蘋果的生存條件、蘋果的栽種區域、蘋果的營養功效]
過渡談話:以上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學習我對本次習作練習的目的、內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這還不夠,同學們對的內容掌握得可能還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學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張卡片回答了習作練習中提出哪一個問題?
4.討論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們在課前參觀訪問、查找資料中獲取了哪些資料?它回答了練習中提出的哪一個問題?
2.交流討論,并逐一分類補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確寫法
1.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以(蘋果家族)為題,按所提問的順序介紹蘋果。
2.交流習作內容。
(1)分小組互相練說。
(2)指名說。
(3)評議(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資料,并提示學生要注意運用過渡語句)
3.獨立。
4.評議修改,布置學生以習作為藍本,準備做蘋果展銷會上的小推銷員。
板書設計:
習作3
常見品種
栽培史
蘋果家族生存條件
栽種區域
營養功效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3、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寫第五小節。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揭題。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許多愛國將領、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是介紹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板書課題:鄭成功)
2、聽說過鄭成功嗎?學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鄭成功》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他的那些事跡呢?
2、檢查生字詞。
⑴讀準字音。
殘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許鐵甲艦街頭巷尾融洽酋長
⑵注意字型。指導寫“街頭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讀課文。
⑷概括課文重要內容。
想一想,這一課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主要記敘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建設海軍,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大力發展生產,建設臺灣的歷史事件。
⑸根據提示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了課文,你能說說鄭成功的主要功業是什么嗎?(一是收復臺灣,二是建設臺灣)
那么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兩件事情。(課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寫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第七至八自然段寫了鄭成功是怎么建設臺灣的。)
三、學習課文第1-3小節。
1、指名讀,思考:第1-3小節主要寫什么?(臺灣人民痛恨侵略者,鄭成功決心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2、默讀,思考:那些詞句寫出了臺灣人民對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詞句寫出了鄭成功決心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強占、殘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絕不允許)
3、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了,想象一下鄭成功“慷慨激昂”說話的樣子,有感情朗讀鄭成功的語言。
4、分角色朗讀第1-3小節。
四、作業布置:
1、讀抄詞語。
2、練讀課文。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此次練筆,引發學生學會感受生活中的情感,認識抓住細節的重要性,并將其表達出來。
2.引導學生感受真情,珍視友誼。
3.通過討論、比較、互評等形式,在民主交流的氣氛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細節,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搜集以友情為主題的文章、詩歌;準備自己與朋友的合影。
一、歌曲導入
聆聽歌曲《永遠的朋友》
同學們,這首歌好聽嗎?好在哪里?
(教師以友情為重點,引導學生的發言,使學生把握這次習作的重點。)
二、抓住感人瞬間,暢談友情故事
你閱讀過哪些歌頌友情的詩文?文章或詩歌中最能打動你的是什么?
你與朋友之間發生過哪些感人的故事?講一講你和朋友之間的真情往事。
找幾個學生講述他們的故事,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找出“感人瞬間”——細節。請學生比較細節描寫對表現友情的重要作用。
教師: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感人細節進行描寫,就能打動讀者,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
三、自主擬題,完成習作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和朋友之間發生的最感人的故事,以“歌頌友情”為主題,自主擬題,完成習作。
第二課時
準備:學生互相閱讀習作,在優秀習作后打“A”。
一、佳作共賞
學生推薦出得“A”較多的習作,由作者朗讀,師生共同欣賞。
教師:成功的習作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認真聽作者朗讀,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
1.故事情節
2.細節描寫
3.方法
4.修辭方法
如果同學們發現寫得好的地方,可以立即叫“停”,現場點評,大家說一說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如果你發現有的地方可以改得更好,也可以及時提出來,我們大家幫助他一起改——因為我們都是朋友。
二、自悟自改
運用“佳作共勉”環節收獲的知識修改自己的。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一、教學要求
1、認識、會寫“啃、聊、嘮、濾、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可以想象與可以聽見的聲音,善于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4、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傾聽,體會并掌握設問開頭引領段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聲音和可以聽見的聲音。
2、學會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音和圖片)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出示詞語:傾聽
2、說說“傾聽”的意思。
3、板書課題,導入新課學習:學會傾聽
(二)初讀課文,感受內容
1、輕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詞并認讀
頃刻 啃骨頭 聊天 奔馳 嘮叨 過濾 聆聽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 皿-血 嘈-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幾類聲音。請用筆劃下來。
2、課文中多處用了一種方法引領開頭,你認為這是一種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問。給人以親切交流的感覺,讓人從心底感到自然、和諧)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感受來。
4、“聰明的人”和“沒有感覺的人”是怎樣對待“聽”的,畫出相關的句子。
5、你從聲音的游戲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理解課文,想象聲音之美。
1、讀課文1-3自然段,談談你最喜歡哪種聲音,為什么?(引導學生感受,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形容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體會聲音的美,并張開想象的翅膀,展現畫面的美。)
2、帶著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讀自已認為最美的部分。
3、用換詞法理解“頃刻”。
4、體會雪花滿足而溫柔的感覺是什么。面對這種境界你想說些什么?你認為美嗎?
(品讀: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燈的面頰,憐愛的淚水奪眶而出……)
5、想象這三種聲音會是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聽得見的聲音。
1、默讀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聽得見的聲音?畫出課文中的動詞。
(吹掀啃撥唱吵啄打落掃搖沖開關……)
2、你從聲音里感受到喜、怒、哀、樂了嗎?
3、將這些聲音進行分類。再讀一讀,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結:是啊,我們什么都聽得見。我們在聲音的世界里,漸漸成長。)
(三)重點理解如何過濾聲音,學會選擇和思考。
1、自由讀,學習10-13自然段。
2、說說“聰明人”和“沒有感覺的人”各是怎樣對待“聽”的?理解什么是“過濾”,什么是“聲音的過濾”。
3、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過濾”聲音的?
4、小結:在聲音的世界里,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看、用心聽、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聲音,學會聆聽。
1、多媒體展示,傾聽各種聲音的美妙,比較各種聲音,讓學生學會聽辨,并寫出相應的擬聲詞。
2、聽一首曲子,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
3、聽一段話,感受心靈之聲。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升華:聲音無處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種美妙的聲音便在你耳邊
縈繞,在你心間流淌。學會傾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很美,來自心靈的聲音更美。同學們,你聽得見嗎?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聽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奧運賽場上運動員額頭的汗水,你聽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號上天,你聽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想象的聲音 美
學會傾聽 現實的聲音 趣 世界在歡笑
過渡的聲音 妙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寫的。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主要著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后,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靜。
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于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如,將雨來時由遠而近、逐漸清晰的聲音比作“無字的歌謠”,將雨至時雨絲飄灑在山林的聲音比作“優雅的小曲”,將雨過時雨珠滴落的聲音比作“一場山雨的余韻”,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不同時段的山雨所表現出的不同的特點,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韻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本文是略讀課文,選編意圖一是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富積累;三是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課標表述】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表達的效果。
體會課文“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能借助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段的意思,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品味優美的語言,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重點難點】
1.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2.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評價方案】
1.評價目標1;(見評價單第一題)檢驗學習目標中“正確讀寫生詞”的達成度 2.評價目標2;(見評價單第二題)檢驗學習目標中“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的達成度。
3.評價目標3。(見評價單第三題)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的達成度。【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1、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濕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們喜歡下雨嗎?(多個學生說)
2、看來大家對雨有著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一場奇妙的雨——山雨(板書)
3、齊讀課題。
欣賞了這場雨,也許你對雨會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落實目標1)
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走進這場山雨,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主要介紹了山雨的哪些方面?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提醒讀準字音,理解生詞(課件): 水淋淋(lín)、啼囀(zhuàn)、傾吐(tù)、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組競賽朗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3.提出疑難之處。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落實目標2、3)
1.自讀感悟。帶著“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并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后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賞析語言、體味情感都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落實。
(1)(課件出示雨來景象)請看!你能用文中的語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嗎?學生朗讀一段。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詞突然、讀體會)讓我們一起用讀書聲請出山雨,讓他悄然無聲地來到、讓大家都無法發覺。(學生讀)
(2)感悟雨聲的美妙、神奇:(感悟山雨的音韻美。)
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已經感受到了山雨飄然而至,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雨中,你可以去聽聽山雨的聲音,也可以去欣賞雨中的顏色,通過朗讀把你聽到的聲音或者欣賞到的顏色美美地展現出來。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里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后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a.請一組學生讀,其余的孩子邊聽邊感受。
師: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著我現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著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稍停)孩子們,閉上眼睛,和老師一起來幻想吧!
b.師配樂范讀,生邊聽邊想象。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畫面。
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貼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對山雨的熱愛融進了字里行間。d.生帶著感受齊讀。
①“沙啦啦,沙啦啦……”這是實實在在的雨聲。
②“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和“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給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這句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神奇、美妙,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
⑵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大自然琴技高超,讓我們聆聽到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山雨樂章。自然還是位美術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它所描繪的山林色彩。
a.(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讀。
b.學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對哪種顏色印象最深。
師:(點課件)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引讀)瞧,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綠得——,這清新的綠仿佛在——流進——流進——
①“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是實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②“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因為作者發自內心地喜愛這綠色,所以講“流進我的心胸”。
③(課件):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綠色之美,印證課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記憶宛若一張干燥的宣紙,這綠,隨著絲絲縷縷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⑶感情朗讀,加深理解:誰能把優美動聽的雨聲、雨色變成朗讀聲來告訴大家?
①自己練習,邊讀邊體會。
②抽生配樂朗讀聲,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⑷不知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過后,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呢?趕快去讀讀吧!。
①鳥。歌聲為什么那么動聽?它會唱些什么呢?誰能用輕松愉快的朗讀把小鳥的歌聲引出來?(讀后點課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歡的孩子,一起讀一讀吧!
②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落實目標2、3)1.試背賽背課文。
2.交流學生教師收集的其他寫“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 ⑴小組交流學生收集的材料。
⑵集體欣賞: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宏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出示朱自清的《春》片段 3.寫話: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雨后的丁冬聲給山林留下余韻,而你們的朗讀在老師的心中也留下了余韻。如果你就是這圖畫中的一個孩子,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聽到如此動聽的聲音,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
板書:
2山雨
雨來
雨中 音韻美 用心傾聽 喜愛 色彩美 細致觀察 雨后
2《山雨》評價單
一、基礎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輕盈: 啼囀: 余韻: 2.選擇正確的讀音。
濕潤(rùn yùn)傾吐(qiōnɡ qīnɡ)屏息(bǐnɡ pínɡ)幾乎(jī jǐ)彈奏(tián diàn)調色(diào tiáo)
二、內容梳理
1.《山雨》一課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先后從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方面寫雨中的景色,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山雨的__________之情。
2.文中有一個四字詞語“__________”寫出了山雨到來的悄悄,它和“__________”一詞的意思很相近。
3.課文中,作者先說“陽光下,山林的色彩__________”,接著說在雨中,所有的色彩“__________。”通過這種__________的寫法,突出強調了“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的意思。
三、理解感悟
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1.這段文字出自課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作者將“巖石、樹葉、綠草”聯想成“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__________”,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__________”,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雨的__________美。
3.用“~~”畫出文中用了排比修辭法的部分。4.讀這段文字中,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
2.了解方位詞在空間說明順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學習根據不同的任務,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4.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激發他們民族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
2.了解方位詞在空間說明順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學習根據不同的任務,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多媒體呈現教材中的故宮圖片:1.平面圖2.平面示意圖)
同學們,我們剛剛看到的就是明清兩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宮,美國的奧巴馬總統訪華時就游覽過故宮。故宮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如果你有去參觀,肯定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它規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統一。特別是那些珍藏著的無數稀世珍寶,更和其建筑藝術一樣聞名于世,每個參觀者從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華靡費,并為古代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
二、整體感知,明確任務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為介紹故宮為我們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據不同的任務,確定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出示:
任務一: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
任務二:選擇一兩個景點,游故宮的時候為家人做講解。
三、溫馨提示,指導方法
1.畫圖提示:畫出有關的方位詞,理清游覽路線,畫好故宮博物院路線圖。
(板書:故宮博物館參觀路線圖)
⑴交代行蹤的詞:“從……往里……,沿著……穿過……到……”
“走進……”“進了……就到……”“從……出……就到……”
⑵方位詞語:“北面”“中心”“中軸線上”“后面”“往北”……
2.景點講解:(板書:景點介紹)
(1)根據課文和圖片分組介紹一兩處景物。(外觀、內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來介紹;語言優美,說明準確,有自己的創意。
四、匯報評價,點撥指導。
(一)檢查指導任務
1、參觀路線圖
①指名說一說參觀路線圖怎么畫?(參觀路線是怎樣的?)
②師生評價,教師指導:
(1)只看參觀的路線,我們的著眼點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詞或表示行蹤的詞語上,可以用筆圈畫出各處景點,再通過說明語言確定出具體方位,就可以繪制出參觀路線圖了。
(2)閱讀《材料三》明確參觀時按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板書:由南向北)
出示:
_→端門→午門→漢白玉橋→太和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廣場→前朝(三大殿、文華殿、武英殿)→內廷(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2.檢查指導任務
(二)介紹一兩處景物
1.檢查提問:你想選取哪兩處景物來介紹呢?你想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呢?
2.課文重點介紹了哪個宮殿?(太和殿)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
(學生小組討論,指名匯報,教師指導)
出示:
A.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的殿堂),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
C.位置和功用(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
D.重建
(講解時,適時板書:太和殿臺基外觀內裝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代表性。
4.請大家閱讀《材料二》,這也是一段與太和殿有關的材料,閱讀后,提取相關信息補充到解說材料中去。
5.你知道該按照怎樣的順序,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太和殿呢?(學生自由說,可以從臺基——外觀、內部——位置和功用的順序,也可以是其他順序。)
五、合作探究,課堂小結。
(一)分組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匯報,評價,指導。
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故宮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宮博物院的哪些特征來寫?請迅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證明。
A.規模宏大壯麗: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
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十寬的護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
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有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風流云……
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桂,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一,有行龍、開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化美。
C.布局統一:
紫禁城(東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門;
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
三大殿建筑都處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
紫禁城前后兩大建筑群“基本一樣”。
(二)課堂總結
1.北京故宮博物院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本文詳略得當地選擇了材料,合理安排說明順序,用簡短的篇幅,鮮明地介紹出了規模宏大、結構精美、布局統一的故宮博物館。學習本文,我們要明確介紹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還要學習運用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物的方法,學以致用,把握方位詞語。
2.我們根據不同的任務有重點地閱讀材料。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設計:重慶市高新區實驗一小胡敏
評改:重慶市高新區石新路小學周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明白菲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情感。
教學準備: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為大瀑布舉行葬禮,而且是由一位總統親自主持,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你可能對此感到奇怪,學習了課文,我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一)分組學習、討論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頭填空的方式進行歸納。如:
(在洲的與兩國的交界處,有一條河,河上有一條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無節制的開發和利用,這條大瀑布面臨,1986年9月,當時的巴西總統,親自為這條瀑布主持了一個葬禮。)
4.提出不懂的問題。
[評:先感悟,后概括,再質疑,環環相扣,遵循了語文學習的原則,弘揚了學生的個性。]
(二)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內容
1.課文是怎么描寫以前的大瀑布和現在的大瀑布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生瀏覽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師:(課件出示)是這幾句吧,咱們一起讀讀。
2.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兩幅畫面?
[評:由文本產生聯想,思維是想象的翅膀,只有讀懂讀透,理解到了,才能根據文字展開合理想象,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同學們很會想象,如果能看著大瀑布咆哮而下,雄偉壯觀的景象,那該多好哇!想看嗎?請看大屏幕,(放課件)請你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盡可能地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生自由說)
4.說得真好,現在請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課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說)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讓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課文,要通過你們的感情朗讀,感動同伴,感動老師。
5.巴西總統是如何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這次行動的重大意義何在?(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注意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總統,會在葬禮上演講什么?請生準備,進行現場演講。
[評: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激情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通過自己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評: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只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只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只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只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
四、總結、擴展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個曾經給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帶來驕傲與歡樂的大瀑布,由于人們的肆意破壞而逐漸枯竭,而巴西總統的行動,也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責任心,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五、課堂作業
談談觀察到的周圍環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為此做些什么?
附:板書設計
大瀑布的葬禮
為什么舉行保護大自然保護地球
[評與思:該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教材,借用文本習得語言,讓生在品讀語言中領悟語感,實踐語言中習得語感。遵循了課堂不應該是一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音、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重視了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于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注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么?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么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么?(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松)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么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系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并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啟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啟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
2.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3.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二)能力訓練點
1.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二)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系。主要是在反復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突破難點。
(三)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后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復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并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誠意:真心。
絕口:因回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擋,抵抗。
推辭:謙讓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虧。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3)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點撥。
4.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不足。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6.學習第一個小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一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歸納整理:
(起因: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
經過:藺相如機智勇敢斗秦王。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機智勇敢。)
7.看圖講述,訓練表達。
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1,發揮想象,說說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歸趙的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故事能力。進一步了解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的人。
8.小結:
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個故事。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
(1)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擴展:藺相如機智勇敢、做到了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大夫,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課下請同學們預習“澠池之會”。
(五)課堂練習
簡要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個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間的聯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1)“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根據第一個故事,說說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過渡: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么,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1)學習第二個小故事。
按照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
自學提綱:
①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討論、交流、整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趙王,要趙王鼓瑟,并且叫人記錄下來。
經過:藺相如針鋒相對地逼秦王擊缶,維護了趙國尊嚴。
結果:秦王沒占到便宜,只好放趙王回國,相如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
②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a.畫出人物言行。
(語言:“請您為趙王擊缶。”;“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行動: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為趙王擊缶,叫人記錄下來。)
b.思考: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秦王讓趙王為他擊缶,并且讓人記錄下來,這實際上是秦王侮辱趙王,貶低了趙國的地位,所以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為了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逼秦王為趙王擊缶。表現了藺相如為了國家的榮譽、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秦王擊缶后,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廉頗大將軍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只好放趙王回去。)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小結過渡:在澠池會上,藺相如機智勇敢、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藺相如維護了趙國、趙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很不服氣,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上去的,而且職位還在自己之上,于是將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個小故事。
(2)學習第三個小故事。
①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畫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討論、交流、點撥:
①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生矛盾。
經過:藺相如處處回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②分析藺相如的語言、行動:
(語言:“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表現出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行動:“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③再讀藺相如的語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燈片,閱讀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a.藺相如這樣說,是不是自我吹噓?為什么?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不是自我吹噓,因為這是在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他的情況下說的。)
b.這段話包括幾層意思?
(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藺相如回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另一層意思是說將相和與不和對國家安危的重大關系: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
c.“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說得對嗎?文中什么地方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
(說得對。從澠池會見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說明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
分析廉頗的語言、行動:
①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語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反映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點。)
(行動: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反映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幻燈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象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學生可以展開合理想象、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討論、交流、點撥:
(因為廉頗聽到了藺相如說的話,知道了藺相如處處回避他,并非膽怯,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自己卻居功自傲,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真不應該,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說明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總結、擴展
1.通過學習,你了解到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藺相如有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喜歡誰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說明理由。)
2.思考: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詳細說出因果聯系;愛國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課堂練習
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個故事間聯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二)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點撥,突破難點、解決疑慮:
(1)分角色朗讀全課,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表現了藺相如、廉頗的什么品質?
(表現了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兩人愛國的好品質。)
(2)課文的三個小故事敘述了誰和誰的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這些矛盾可以歸納為哪兩種矛盾?
(討論、交流、點撥:敘述了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敵我矛盾;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是個人矛盾。)
(3)貫穿兩種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誰?(藺相如)藺相如在這兩個不同的矛盾面前分別采取了怎樣不同的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點撥:對秦國敵我矛盾采取堅決斗爭、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對同廉頗的內部矛盾采取顧全大局、求和、團結的解決辦法。)
(4)三個小故事間有什么聯系?
(討論、交流、點撥:師:三個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藺相如有完璧歸趙之功,才會有澠池之會的隨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后是果。師:而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奇功卻是廉頗與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負荊請罪”是果,前兩件事均是因。)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個故事是因果關系。第一自然段是下面三個故事的總的起因,如果沒有這個原因,也就不會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而最后藺相如忍辱退讓,廉頗受感化,負荊請罪,主要是由于他們看到了大敵當前,有共同抗秦的愛國之心,這是促成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2.回顧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記敘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現了藺相如機智勇敢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廉頗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改過的精神,贊揚了將相愛國的好品質。)
(三)總結、擴展
本文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使讀者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下請同學們自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學習將相團結一致、全力合作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布置作業
1.形近字組詞:
2.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根據將相的高尚品質來談感想,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都能向將相學習,以班級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那么,我們一定會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成為真正的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贊頌豆腐的,體會本課所表達的對豆腐的贊美之意。
4.認識課文在說明事物特點的同時,表達贊美之意的寫法,練習運用這種方法來寫一段話。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了解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為學習課文積累感性的知識。
2.制作相關課件。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共有11個,其中“椿”“脂”是翹舌音,“佐”“臊”是平舌音。“脂肪”一詞的讀音容易讀錯,要注意糾正。要求會寫的字中,“腐”在與 “豆”字組成詞語的.時候讀輕聲,它是半包圍結構,不能寫成上下結構;“燙”字是上下結構,下半部分是“火”字,不要寫成“大”字;“脂”“肪”這兩個字都是“月字旁”,注意與“指”“訪”“防”的區別;“孕”字上半部分是一個“乃”字,不要寫成“女”字;“鈣”字的最后一筆是豎折折鉤,不要再多加一筆。
2.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是以贊頌豆腐為表達基調的,所以,不論是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還是講它的歷史與發展,不論是介紹與它有關的文化,還是講有著高超豆腐烹飪技術的麻婆,字里行間透出的是發自內心的贊美,流露出的是掩飾不住的自豪。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要重視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感受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篇課文對于豆腐的介紹說明較多,但是,諺語、成語以及排比句式的恰當運用,突出了語言的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學習表達。
3.閱讀教學
引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要關注下面幾個問題:
(1)理清課文的思路,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贊頌豆腐的。引導學生閱讀第2至第6自然段,概括出每一段的內容,總結出課文是從5個方面來具體贊頌豆腐的。
(2)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怎樣把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的。課文圍繞豆腐的特點來贊美豆腐,要引導學生注意到課文不僅概括地講豆腐的特點,而且善于列舉生活中的事例進一步說明,并且表達出贊頌的思想感情。例如,第2自然段,開始先概括地講了豆腐可以和各種鮮艷的顏色、奇異的香味相配合做成各種菜肴,接著列舉生活中事例作具體說明,這樣表達不但自然而且真實,而且源于生活的事例令人信服。結尾一句巧妙的比喻,更突出了對百嘗不厭的豆腐的喜愛與贊美。課文的第3自然段講的是豆腐的科學價值。指導學生閱讀這一段的時候,可以結合第2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來了解這一段的內容和表達方面的特點。學習這兩段課文,還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討論這兩部分內容課文的異同,從而認識到表達上的特點。
(3)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體會“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們的‘中國豆腐’”這一觀點。理解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認識豆腐是平民的,因為它是大眾化的食品;但它并不平凡,它能與許多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菜肴;它以極高的營養價值,成為老幼皆宜的食品;豆腐的歷史與文化淵源更體現出它的不平凡,我們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豆腐卻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深受歡迎。這些都是豆腐的不平凡之處。
以下詞語供理解課文時參考: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想方設法:想盡辦法。
遐邇:遠近。
孤苦無依:孤獨凄苦,無依無靠。
4.活動提示
(1)思考與交流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贊頌豆腐的?”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內容,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默讀課文,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安排小組內交流,也可以安排在班級交流。學生在交流的時候,一方面要關注問題的正確與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結尾說:‘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們的‘中國豆腐’!’在課文中找一找,作者列舉了哪些實例來說明這一觀點的?”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認識課文在表達方面的特點。運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豆腐的特點,并融入對豆腐的贊美之情,這就是本文表達方面的特點。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具體的事例,再體會它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具體的事例有:豆腐可以和各種食品配成佳肴;豆腐是“植物肉”;豆腐最早是平民百姓的食品;豆腐在中國是貧苦、老實和勤勞的象征;麻婆豆腐的發明者是中國的普通百姓。豆腐的不平凡之處,可參看“閱讀教學(3)”的提示。
“討論:認真閱讀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在表達內容與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這個練習是引導學生精讀課文,認識課文表達上的特點。這兩個自然段在表達方法上有相同之處。都是先概括出豆腐的特點,然后用具體的事例來具體說明。
(2)拓展與運用
“有句諺語叫‘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大夫開藥方’,你能搜集蘿卜或姜的相關資料,再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說明這則諺語嗎?”這是學習本文第3自然段的寫法,進行片斷練習。要完成這個練習,首先要搜集關于蘿卜和姜的資料,再根據“不用大夫開藥方”一句篩選材料。完成片斷練習的時候,可以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開層次提出要求,一部分可以仿說(仿寫),完全仿照課文的敘述樣式來說(寫),一部分基礎比較好的可以選擇其他構段形式來說(寫)。
“請你展開調查,了解與豆腐有關的菜名、菜肴以及做法,體會‘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豆腐’。”這是一個調查的內容,如果是在學習課文之前請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理解“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如果課后請學生搜集材料,要適當安排交流的時間,進一步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百嘗不厭’一詞中的‘嘗’可以換成‘看’或‘聽’,組成另外一個詞語。你換一換,并用它寫一句話。”這是寫話練習,“百嘗不厭”可以換成“百看不厭”“百聽不厭”,用“百看不厭”造句時,可以引導學生選擇美麗的景色、美好的畫卷、優秀經典的書籍或影片等,用“百聽不厭”造句時,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優美的音樂,神奇而富于變化的、充滿感情的、能喚起自己美好回憶的童話、故事、傳說、英雄或模范人物的事跡等。
(3)積累
這里安排了兩方面的積累內容,一是積累詞語,抄寫這些詞語是鞏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教師要注意指導,在書寫正確的基礎上,還要要求書寫美觀。二是積累句子。這兩句話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辭方法來寫的,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
5.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由于學生年齡和經歷,對豆腐食品的歷史以及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可能會有局限,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教師要適當補充一些與之相關的資料,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對豆腐的贊美之情。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3課的課題,齊讀。P121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有20xx來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同時在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引導學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4.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披掛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三)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作者通過描寫它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事例,品味當中的細節描寫,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在書中寫一寫,就能體會到它內心的情感,讀懂它的心。
(四)討論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
(1)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從“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引導學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艱難。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沉”字的深層含義,體會嘎羧奮力挖掘墓坑的內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3.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4.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5.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抓事例品細節悟情感
披掛象鞍神態壯士
重回戰場動作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11個生字,理解并積累詞語。
2.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村民與嘎羧之間的真摯情感。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練筆。
4.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鞏固。
二、指導復述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講述。
三、品讀相關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間的真摯情感,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四、學習抓住神態動作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五、指導寫字,積累詞語。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六年級的語文上冊教案03-08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01
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六》教案02-20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八》教案03-05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七》教案03-17
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五》教案03-08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案04-27
《窮人》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4-27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