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綴、幽”等11個生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9個詞語。
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3、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描寫丁香結的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語句。
2、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難點)
一、復習引入,初讀“丁香結”
1、直接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這篇課文。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丁香花的美,這節課我們聚焦丁香結,看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整體感知,再讀課文,回顧丁香結這部分作者都寫了些什么呢?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古人為什么發明了丁香結這樣的說法?
為什么說丁香結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呢?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問題: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
二、朗讀理解,讀懂“丁香結”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1、請你觀察課文插圖,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狀,你有什么發現?
2、欣賞古代服飾,再結合古代服飾中女子衣服上的盤花扣,你又有什么發現?
原來,丁香花苞,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恰如盤花扣,正是丁香結啊!
(二)了解象征
1、品讀文中詩句,這些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釋義:蕉心緊裹未展,丁香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釋義:青鳥無法傳遞遠方思念的人的音訊,那綿綿的春雨中綻開的丁香花蕾讓我想起凝結的愁怨。
2、拓讀鏈接詩句,不僅這幾句詩,我們還會讀到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陸龜蒙《丁香》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馮延巳《醉花間》
可見,自古以來,丁香結都有愁怨難解的象征意義。
(三)領悟思考
從古至今,有關丁香結的詩句被傳承著,丁香結的意象被繼承著,人的生命、情感有許多的共通之處。正如作者所寫“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對丁香結卻有了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聯系上下文,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預設:學習壓力很大考試中失利與朋友發生爭吵
聯系生活實際,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鳴?既然“結”是難免的,我們何不積極面對?如果生活總是一帆風順,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面對“結”,解開“結”,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練筆,延讀“丁香結”
1、同學們,《丁香結》原文還有一個結尾,讀讀“小文成后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2、默讀課文,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你的心中此時有什么想說的嗎?請批注在課文結尾處。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基于單元人文主題,以第一課為起點,導入第二課,體現上掛下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優美語句,感受丁香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不足,難以全面、準確地回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這個課后問題。我引導學生課前質疑,梳理主問題,同時,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整體把握。此環節,抓住關鍵點,找準著力點,從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從和諧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兩個角度品味語言,欣賞丁香之美。通過再現經典語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過渡到“丁香結”。引導學生讀懂“丁香結”意象的文化內涵,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讀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內涵,解決了學生的人生經歷尚不豐富,對文章中“丁香結”引發的人生思考體會不深的問題。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 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
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鐘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三、詞語:
綴
窺
幽雅
渾濁
笨拙
單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
潔白無瑕
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
本義: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征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么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二首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樓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欲望還休
孤寂無聊;
女子與戀人不能相會的愁緒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云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
月如鉤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愁”
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花可愛的情態。
2、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象這幅畫面,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一詞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照耀”一詞寫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輝暈出。寫出了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和慰藉,啟發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避免重復,使行文富于變化。
修辭手法上:
積雪是借喻
(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
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
瑩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來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業設計
體會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選擇一種你熟悉的花,寫一個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選擇自己真正觀察過的,例如:紫藤蘿、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宗璞。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重視導入部分的設計。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倒入至關重要,而且在設計導入環節的時候我始終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的導入環節的時候,從植物的象征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征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征著堅貞不屈。那么丁香結又象征著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來,而且提出的問題又是學生們認真讀課文就能夠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極力高度集中的,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語文,本身姓“語”。因此讀是必不可少的。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語感,感悟學習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疒不是漫無目的的,放羊式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后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么?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給課文分段。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賞)花。
④后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⑤品讀課文的后三個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是在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邊讀邊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朗讀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夠達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要求。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點句短的朗讀時從來不會忽視朗讀指導這一環節。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后,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以下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的不細致。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2《丁香結》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丁香結》09-07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2-14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22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09-07
湘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試題及答案09-05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