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了解故事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2.認真分析人物的語言,注意體會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學會生字、新詞,積累有關詞語。
教學重點
學習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難點
用心體會人物語言,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晏子使楚
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
晏子:名嬰,號平仲。
使:出使(動詞)。
楚:楚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說說每段大意。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詞意:國勢敝國枳安居樂業
3.答疑。
三、閱讀分析
1.閱讀思考:
①楚王譏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門旁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鉆進去。在這種情況下,晏子是怎樣對待的?結果怎樣?
②當楚王譏笑齊國沒有人才,所以派晏子這樣的人出使楚國時,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的?結果怎樣?
③楚王譏笑齊國人做強盜,沒有出息時,晏子又是怎樣駁斥楚王的?結果怎樣?
2.討論、匯報。
3.重點思考:晏子是怎樣戰勝楚王的?
4.小結:
晏子出使楚國,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
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篇2
【設計思想】
《晏子使楚》屬于淺易文言文,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基礎,所以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培養他們自讀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重視課文的讀。讀分三個步驟:一為誦讀,注意讀的節奏,讀順暢,解決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二為譯讀,掌握重點文言詞語、句子、翻譯,復述課文。三為品讀,主要是分角色讀,注意語氣,讀出感情,在此基礎上感悟人物形象,并能根據人物形象,適當補充一些細節。翻譯文言文,無非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字詞,二是句子。讓學生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時,要注意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將單音詞譯為雙音詞,比較古今詞義的不同,識別通假字,了解詞類的活用等。如果將文言詞語用現代漢語逐個對譯不能通暢時,還要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點。本文“事核而言練”,人物語言生動傳神,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從而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感悟人物形象:晏子不卑不亢、沉著冷靜、機智善辯,楚王自作聰明、傲慢無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加入一些合理的細節想像,以豐富人物形象。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讓學生認識到晏子出使楚國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知識目標:了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識記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3、能力目標:能夠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晏子的不卑不亢、機智沉著,楚王的自作聰明、傲慢無禮。引導學生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點。
教學難點: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自學、討論。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流傳著許多機智善辯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誰能講一個機智善辯的故事?
生講,師評議。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我國古人機智善辯的故事-《晏子使楚》。
二、誦讀課文。
1、一讀,讀準字音。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做到讀音準確、吐字清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感知。
學生活動:
(1)默讀或輕聲讀一遍課文。
(2)標出不認識的生字。(教師板書列出生字:晏(yàn)縛(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
(3)生齊讀兩遍生字。
2、二讀,注意正確的朗讀節奏、停頓。教師提示:感受文章簡約、優美的節奏;朗讀時的停頓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劃分。
示例: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者/曷為者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學生活動:
(1)生默讀。
(2)指定學生朗讀。
師糾正、評議。
3、三讀,做到朗讀流暢,盡量讀出語氣、語調,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
三、譯讀課文。
1、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時,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字詞,二是句子。字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將單音詞譯為雙音詞。如課文開頭一句中的“將使楚”,譯為“將要出使楚國”。(2)古今詞義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講,現代漢語中已不使用這樣的義項。(3)識別通假字。如“縛者何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還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點,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如“何為者也”,如果是現代漢語語序就是“為何者也”,翻譯時應注意調整。讓學生把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和幾個不同于現代漢語特點的文言句式整理出來。
(說明:這幾項任務工作量較大,可采用分組負責的辦法,將全班同學分為五個學習小組。一組整理通假字;二、三組整理古今異義詞,其中一組負責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組負責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組負責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組負責整理第一段的,一組負責整理第二段的。)
學生活動:
(1)分組默讀、整理。
(2)學生組內討論。
(3)由學生回答或到黑板上板書出來。
示例:
通假字:曷——何熙——嬉
古今異義詞:方(古:將要今:方形)對(古:對上說的話或回答今:正確)為(古:相當于“于”今:作為;做)坐(古:犯罪今:坐下)避席(古:離開座位今:避:躲開;席:席子)徒(古:只今:徒弟)其實(古:它們的果實今:實際上)得無(古:莫非今:得:得到;無:沒有。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得無”的用法)病(古:辱今:疾病)
特殊文言句式:
判斷句:晏嬰,齊之習辭者也。(肯定判決)
圣人非所與熙也。(否定判斷)
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何以也”,“何為者也”,“何坐”,“吏二縛一人詣王”等,翻譯時要注意調整語序。
(說明:教師可作適當調整,或增或刪,不必出現名詞術語,如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
2、生分組,邊讀邊把課文口頭翻譯一遍,組內交流。
3、讓一名學生把故事講一遍,可加入一些細節和合理的想像。
師評價,對學生加入的較為精彩的細節應予以肯定。
四、品讀課文
1、讓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準備分角色朗讀。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解說、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個角色,其他同學準備評議。
3、讓學生評議。哪位同學讀得較好,哪位同學讀得還有待改進,讀得好的同學讀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讀得不夠好的同學沒有讀出人物的什么特點。可再讓其他同學讀,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
在朗讀楚王手下的對話時,應讓學生體會到楚王手下為討得楚王歡心,積極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動與興奮的心態,應設計一種諂媚的語氣;對楚王,應設計一種盛氣凌人、傲慢無禮的語氣;對晏子,應設計一種沉著冷靜,不卑不亢的語氣。根據學生讀的語氣,教師總結出人物形象的特點。
板書:
晏子:沉著冷靜、不卑不亢、機智善辯
楚王: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4、師引導。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可在人物對話時適當加一些描寫,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時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語氣,可以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點。(教師提示:如“王視晏子曰”,添加一些細節,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楚王肯定是幸災樂禍的心理,可以這樣添加:楚王聽后,按捺不住內心的竊喜,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節奏地敲打著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驚訝地說。)
生分組,自選一處,對楚王、晏子、楚王手下進行描述,相臨的組最好所選不雷同。然后自由討論、交流。
生交流,師評議。
(示例:(1)晏子早就對楚王進行察言觀色,看到楚王偷偷地瞟了自己一眼,知道楚王不懷好意。當楚王把矛頭指向整個齊國人善盜時,晏子的思想正在激烈地斗爭著:這明明是對我們齊國的污蔑,可自己又無法證明這個人不是齊國人。想到這次出使的任務,自己又不能失禮,怎么辦?晏子突然想到有關橘樹和枳樹的故事,心頭豁然一亮,有了主意。于是晏子慢慢地站起身來,從容地離開座位,向眾人掃視了一眼,神色平靜,不慌不忙地說道。
(2)楚王聽后,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鼻子上沁出密密的汗珠,下意識地玩弄著手里的酒杯,干笑了幾聲說道。)
5、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感情,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6、教師小結:晏子的機智善辯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同學們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類似的故事,讀后我們會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以加強我們自身的修養。
布置作業:把課文改寫成500字左右的一個小故事。
附:板書設計:
誦讀
通假字
譯讀古今異義詞
特殊文言句式
品讀語氣晏子:沉著冷靜不卑不亢機智善辯
感情楚王:盛氣凌人傲慢無禮
資料采擷:
1、機智善辯的故事。
(1)歌德在一條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時,迎面走來一位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揚起頭,傲慢地說:“我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歌德閃到一旁,微微一笑,說:“我正好相反。”
(2)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秘密建了一處潛艇基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聽有關的消息,羅斯福壓低了聲音說:“你能保守秘密嗎?”好朋友肯定地點了點頭。羅斯福俯在好友耳邊,小聲說:“你能,我也能。”
2、劉勰曾稱晏子一書“事核而言練”(《文心雕龍、諸子》)。此則短文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全文描寫了楚王與晏子的問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練,論辯雙方的神態、辯詞的鋒芒,皆表現得準確而生動。特別是人物語言的`運用,頗符合人物的身份。全文楚王的話并不多,且多為設問的口氣:“齊無人耶?”“然子何為盜乎?”“齊人固善盜乎?”短短幾問,便把楚王傲慢無禮的神態傳達得活靈活現。“寡人反取病焉。”又把他奚落人反被人奚落的尬尷面孔呈現于紙上。而晏子的反詰,句句千金,充分表現了他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以及善于與敵周旋的外交才干。話不在多,傳神則靈,此則短文再次說明了這一道理。(高若海)(說明:這段文字評論的是《晏子故事兩篇》,不只是本文)
——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鑒賞辭典》
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歷史故事的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2、能根據意思寫出并積累成語。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學習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繼續提高默讀能力。
5、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教學重點、難點:
邊讀邊思,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過程。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通過理解,揭示課題。
1、簡介晏子。古時候有個人名叫晏嬰,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們差不多高,他是齊國的大夫,也就是宰相,這個人啊,很有才干,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
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他的名字。(板書:晏子)“晏”字上邊寫個“日”字頭,下面寫個“安”字,這是一個生字,請大家一起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晏子的故事。
3、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板書:使楚)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3、學生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問題,深入學習。
1、出示問題: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最氣憤?什么地方讓你最佩服?默讀課文,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2、大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第一次智斗: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①理解: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挖狗洞讓晏子入城,來侮辱晏子,進而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將計就計,要楚王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此次,晏子未見楚王,就給了楚王一次迎頭痛擊。
②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①理解:楚王尋找借口,諷刺晏子無能,齊國無人。面對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國,表面上似乎是為自己的無能難為情,實際上正是在這不動聲色的裝模作樣中,回擊了楚國,讓楚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見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沒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時,晏子也作了很好的應對。
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對晏子不動聲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擊,他無言以對,“楚王只好陪著笑”他其實是裝作聽不出晏子話里的話,以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嘲笑齊國的人做賊沒出息。表面上態度并不尖銳,實際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認輸,又想出了新花樣,這種笑,居心更加險惡。
③感情朗讀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動地點明了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致使好人變成盜賊。楚王不僅沒有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②感情朗讀第三次斗智。
(說明:這一環節,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體會出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同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總結全文,學做演員。
1、齊讀課文最后一節。
2、用“不敢不”造句。
3、過渡: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讓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們藐視楚王,更佩服晏子,齊讀課文最后一節。我們是否可以演演這個歷史故事呢?
出示劇幕:
第一幕
時間:春秋末期
地點:楚國城門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門衛兵
畫外音: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晏子來到楚國城下,只見城門關著,在城門旁開了一個小洞──。
晏子: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須多說,快請吧!
晏子: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接待晏子的人:(憤怒地瞪著晏子)你,你,竟敢如此無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個子!(后一句沒敢大聲說,但充滿了輕蔑的語氣)
晏子:唉,誰讓我訪問狗國呢,只好從狗洞里鉆過去了。(說著假裝要走進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稟報大王。(一士兵跑下,一會又跑回來)
士兵:大王有令,城門大開,迎接齊國使臣!
(兩個士兵打開大門,晏子大搖大擺走進城門,臉上掛著一抹勝利的微笑)
4、分小組練習表演。
5、大組交流。
五、小結。
師:晏子依靠嚴密的邏輯思維,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駁倒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他不愧為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業。
模仿第一幕的寫法,編編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請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書設計: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滿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駁
教學效果反饋:
三次智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的交流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會出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具有邏輯、具有哲理。教學內容多,應安排2課時完成。
不足之處:我班學生思維不活躍,表達能力差,教學進程緩慢,課堂氣氛很沉悶。
【小學六年級語文《晏子使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課文01-18
初二語文晏子使楚教案10-02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2-18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課文原文03-26
晏子使楚04-22
晏子使楚初二語文教案09-22
語文《晏子使楚》課文原文01-17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教后反思06-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晏子使楚》08-30
小學語文課《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