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2.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領會并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事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難點: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們都在愛的海洋里成長,最關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這些有血緣關系、關系親密、給了你無限關懷幫助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親人”。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故事,相信大家會喜歡。(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反饋、交流
妮 nī 耗 hào
封鎖暫時打糕 情誼 混進 爭吵 大嫂 阻擊戰 搗米謠 偵察員 雪中送炭
3.指名讀課文
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連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了解背景,感知大意
4.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中的“親人”指的是誰?為什么會稱她們為親人?
生:親人是指包括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在內的朝鮮人民。
5.了解背景
師:之所以稱之為親人,是和歷史背景有關系的,誰在課下收集到了相關的資料,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四、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昨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再見了,親人》中中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今天讓我們再來細細品味。
二、品析課文
出示中心話題:從哪可以看出中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認真讀課文,畫出關鍵語句,把你的體會和感受寫在旁邊。
1.自讀課文;2.小組交流;3.共同品析
預設點:
1.大娘
A.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
“幾夜沒合眼”大娘辛苦的為志愿軍洗補衣服,沒有怨言,對待志愿軍就像對待孩子一般。
B.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朝鮮大娘在志愿軍戰士戰斗了三天三夜,已經餓到極點的情況下,冒著炮火穿過硝煙,給戰士送打糕吃,說明大娘對待志愿軍就像親人。大娘冒著生命危險給志愿軍送打糕,可是回來時還沒走到村子,就累得昏倒了,說明她的身體很虛弱,但她不顧自己的虛弱,堅持給志愿軍送打糕。
C.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為了救護受傷志愿軍,失去唯一的親人。“唯一” 隱含著大娘付出的代價是多大呀。大娘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救護志愿者,對待沒有血緣關系的志愿軍比親人還要親,多么了不起。
D.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感嘆句)
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設問句)
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反問句)
這三種不同的句式,表現出大娘和志愿軍母子般的深情,分手時依依不舍的情景。帶著體會到的情感讀一讀。
1.小金花
“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了。同志們傷心的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淚了呢?”
“噩耗”“同歸于盡”看出媽媽的死對小金花的打擊很大,最親的`人去世是誰都難以承受的。
“跺”“抽動”“狠狠”看出小金花是那樣堅強,失去親人的痛苦轉化成對敵人的滿腔仇恨。這樣一個剛強的孩子,媽媽犧牲時沒有哭,但與志愿軍分別時卻哭了;可見小金花與志愿軍之間有親密的情感。這樣一個平時很愛唱歌的孩子,在送別志愿軍時難過得連歌也唱不起來了。這種對敵人的“恨”與對志愿軍的“愛”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說明了朝鮮的孩子們與志愿軍叔叔的親密感情。
帶著體會到的情感讀一讀。
2.大嫂
“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的血泊里……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會中國人民的友誼?”
大嫂為了給志愿軍挖野菜而失去雙腿,可見大嫂對志愿軍的一片深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本段中用反問的語氣強調肯定了大嫂對人民對志愿軍戰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么?
這代價是為志愿軍失去了雙腿。
師:大娘和小金花為志愿軍失去了親人,大嫂為志愿軍失去了雙腿;這沉重的代價足以證明她們和志愿軍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所以題目中才出現了“再見了,親人”的字眼。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意打動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再來體會著讀一讀。
3.“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為什么稱“親人”“親愛的土地”?
朝鮮人民關心愛護志愿軍,甚至為他們獻出生命,所以稱為“親人”。在朝鮮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經并肩戰斗。這片土地上,不僅灑下了朝鮮人民的鮮血,而且灑下了志愿軍的鮮血,所以叫“親愛的土地”。
正因為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是鮮血凝成的,所以說“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三、拓展
師:既然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是“親人”當志愿軍回國的時候,為什么來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
生:來送行的不只是三個人,好多朝鮮人民都來送行,只不過作者只寫了三個人。
師:作者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
生:因為大娘、小金花、大嫂是典型人物,通過她們三個最能突出朝鮮人民和中國志愿軍的深情厚誼。也可以看到朝鮮人民都是很熱愛中國志愿軍的。
師:作者重點寫三個人,概括了全體。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學會選擇典型的事例典型的人物來寫,這樣才能更加突出中心。
師:朝鮮人民就要和志愿軍分別了,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分別的情景么?(依依不舍、依依惜別、難舍難分)
師: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讓志愿軍難以忘懷,更令我們感動不已。
四、作業:
1.把這個動人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2.你還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寫在小本本上。
掃清字詞障礙,有助于理解文章。
理清文章脈絡,因本文故事離學生生活較遠,必須讓學生了解相應歷史背景,從而深刻理解文中情感。
明確中心話題,把握情感線索。
不同的句式,能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學生掌握各種表達手法。
學習文章的選材和寫作手法。指導學生寫作抓典型事例和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教案】相關文章: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養花 》教案04-28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整冊教案04-28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全冊02-20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樓蘭的憂郁》教案04-28
冀教版《柳樹》教案12-18
六年級下冊冀教版《風箏》教案10-15
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12-18
《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