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嘗試疏通課文,了解故事內容并簡要表述。
2、掌握閱讀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做到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3、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并學會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教學重點
創設“辯斗”的對話形式,指導有感隋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教學難點
1、理解詞句意思,做到準確斷詞斷句。
2、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并嘗試活用文本語言進行“辯斗”,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文,激發欲望
1、同學們,在科學課上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是在早上,還是中午、傍晚,太陽離我們都是一樣遠。就是這樣一個今天看起來很簡單的科學知識,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卻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爭論太陽遠近的這篇課文——《兩小兒辯日》。(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句子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讀,教師相機指導。
3、以前我們講過,要讀好文言文,特別要注意恰當的停頓。(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頓符號。師范讀,學生嘗試讀出句中的停頓,盡量做到有節奏、有韻律。)
[設計意圖:在本篇文言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讀文言文的方法,所以教學時要充分給足學生自讀的時間,在停頓上給予一定的指導,確保目標的落實。]
三、二讀課文,理解字詞,感知內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讀好,我們還要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2、學生交流學習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嘗試理解,實在不會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教學的生成點:
(1)“車蓋”和“盤盂”誰大,能否用手勢比畫?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含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的意思。(板書這兩個詞)
(2)“滄滄涼涼”和“探湯”是形容什么的?請你用一個詞語形容夏天的天氣,用一個詞語形容秋天的天氣。說說你的理由。指導中差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含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的意思。(板書這兩個詞)
(3)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話文一句一譯地說。)
[設計意圖:抓住四個詞語進行檢查,使得字詞教學扎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帶動關鍵句子意思的疏通與檢查,讓學生明白“遠近”與這四個詞語的關系。]
四、三讀課文,聚焦“辯斗”,讀懂內容
1、剛才我們讀了課文,并且大部分同學都能準確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你們說說,兩個小孩在爭論什么?
2、分別指名讀出兩個小孩的.觀點,分別說出他們的觀點是什么意思。(根據回答先后板書“近、遠”和“遠、近”)
3、兩個小孩都有道理嗎?(分別指名讀出孩子的理由)
4、雖然都是一個太陽,但是兩個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觀點也不一樣。兩個小孩誰也不肯認輸,用課文中的詞語就叫——辯斗。
5、“辯斗”是什么意思?請問這里的“斗”是含有“打斗”的意思,還是含有“斗嘴”的意思?
6、請同學們將小孩的觀點與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復讀,做到熟讀成誦。(此處可以采用引讀法,一部分學生讀前半部分,一部分學生讀后半部分。)
7、請兩位同學上臺來“辯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8、教師扮演小孩和學生一起“辯斗”。
預設教學過程:
師: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問句的讀法)
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搖頭動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汝錯矣!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動)
生:汝錯矣!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9、同桌“辯斗”。
[設計意圖:緊扣“辯斗”一詞,和學生讀中辨,辯中讀,讀讀辨辯,亦讀亦辯。學生不僅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精練,還能背誦這篇古文中的主要句段了。]
五、續補話語,領悟中心
1、兩個小孩爭論不止,孔子贊成誰呢?(讀:孔孔子不能決也。)
2、“孔子不能決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當時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兩個小孩是怎么說的?(讀句子:孰為汝多知乎?)
4、“孰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兩個小孩的笑聲中含有什么?(指導朗讀這句話)
5、你們覺得孔子聽了后會生氣嗎?他會怎么說?(可以用孔子的話,也可以用現代語言來續補。)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學而時習之……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后習題。
3、搜集關于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名言警句
或: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他也說過許多精辟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二、師引入文章
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
三、解題
(一) 師: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兩小兒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
(三) 根據題目,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四) 師梳理一下問題,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
四、解文
(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朗讀,匯報)
(一)了解兩小兒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畫。
3、 反饋。
4、 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下面的注釋理解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 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二)了解兩個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師: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 找句子。
3、 反饋。
4、 師:你們能根據下面的注釋說說這一段話的意思嗎?生分四人小組學習。
5、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6、 你對這兩個孩子的辯論有什么評價、看法呢?生應了解到兩個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辯論的精神。(自以為有道理)
(三) 誦讀
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
(四) 你們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總結歸納:
1、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2、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五)深入了解孔子,樹立孔子形象。
1、師:孔子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么樣了呢?
2、生反饋:孔子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孔子的知識又很多呢?
3、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么想?
4、生: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師:總結。學無止境。
五、背誦這個故事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3
教學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課時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學習本文的生字,讀準字音;第二課時重點分析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標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 (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 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 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 (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2、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并達到熟讀成誦、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3、激發學生學習和欣賞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問題。 2、搜集孔子有關資料。
(教師)1、設計與課文內容有關的cai課件。 2、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1、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出示孔子畫像)
師:同學們看,他是誰?
生:這位是孔子爺爺。
師:下面我們來聽聽有關孔子爺爺的介紹。 (聽錄音介紹)
師:介紹聽完了,告訴老師,你對孔子還了解多少?
生: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還有一句名言:“誨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真好,連孔子說的話你都記得。誰再來說說?
生:孔子自幼好學,熟讀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
師:說得真精彩,你是位愛讀書的孩子。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孔子的文章《兩小兒辯日》。(板書課題,提醒學生“辯”中間是個言字旁。)
師:在課題中,“辯”是什么意思?
生:“辯”在課題中是辯論、爭論的意思。課題的意思是:兩個小孩在爭辯太陽。
(齊讀課題)
師:讀完課題,你從課題中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們在辯太陽的什么?
生:我還想知道兩個小孩是怎么辯的?
生:我想知道他們辯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還想知道他們辯的結果怎樣?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別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文言城里。今天,我們就和孔子爺爺一起來玩個闖關游戲,好嗎?
生:好!
2、游戲闖關,學習課文
第一關:走向文言城(初讀,讀順課文)
師:那我們就來闖文言城的第一關,第一關的通行指令是: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師:同學們,平時你們是怎樣讀課文的,誰來說說?
生:平時我們讀課文是咬準字音,并有感情地讀。
師:哦,你是這樣讀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在讀古文的時候,要用古人的語氣去讀。
師:方法都不錯,老師也告訴大家一種讀的方法,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詞,我們重點讀;不熟悉的句子要注意它的停頓,再連起來多讀幾遍,開始自由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好,誰來讀讀這些字詞。
(課件出示生字及難讀的詞:
tāng
cāng
yú
盤盂 探湯 滄滄涼涼曰 孰 汝 乎)
(指名讀生字詞、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隨時正音)
師:字詞掌握得真不錯。我們再來看看句子,好嗎?
(出示課件: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師:請大家自己先試著讀讀。
(自由讀、指名試讀)
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把意思接近的詞語放在一塊,中間注意停頓!(課件演示:我以/日始初時/去人近。)
(指名試讀,讀得很好,全班齊讀)
(課件出示另兩個句子: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為汝/多知乎?)
(生紛紛舉手,全班齊讀)
師:讀得真好,請同學們用上剛才的這種方法,再試著把全文自由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后聽課文錄音,再次練習讀課文。男女生分段讀,最后一段齊讀。)
第二關:走進文言城(細讀,知曉文意)
師:緊接著,我們迎來了闖第二關的機會,請大家看第二關的通行指令: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詩文的意思的?
生:我們一般先借助課后注釋,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討論,來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我們先是預習,然后再看看注釋,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
師:同學們,用上剛才你們說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理解第一句話的意思。
(課件出示第一句話: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師:誰來說說“辯斗”、“故”在句中的意思?
生:在句中,“辯斗”的意思是辯論、爭論;“故”的意思是原因。
師:誰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句話的意思?
生:孔子去東方游學,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上前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師:說得很好。誰再來說說?
生:孔子到東方去游學,路上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于是詢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師:剛才你們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理解了句意。現在你們就選用自己的方法,一邊默讀一邊理解句子的意思吧!
(生默讀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師:好,同桌互相說說意思,不明白的同桌共同解答,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同桌互相說意思)
師:現在老師要來看看你們理解得怎么樣?
(課件出示: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湯。
3、孰為汝多知乎?)
(生分別說意思)
師:老師挑了三個最難理解的句子,你們都理解了,學得真不錯。現在連起來說說整個故事的意思。
(生自由練說)
師:誰能說說?(生紛紛舉手)
師:別急,同學們愛看動畫片嗎?
生:愛!
(課件展示動畫片)
師: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用自己的話來講講這個故事?大家注意聽,他哪里講得好,哪里要補充?
(指名講故事,非常精彩)
第三關:探密文言城(精讀,探究內涵)
師:你生動有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我們又過一關了。
(課件出示:1、弄清兩小兒辯什么,怎么辯?
2、你喜歡誰,為什么?)
(指名讀要求)
師:你們平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生:我們先是四人小組討論,如果再有不懂的,就向老師請教。
師:謝謝你,老師就是你的合作伙伴。
生:我會多看幾遍課文,再從文中尋找答案。
師:你們的方法真好,同時,老師再告訴你們一個小訣竅: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劃,答案就蘊含在文章之中。
(生勾勾畫畫寫寫)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小兒辯什么、怎么辯?
生:兩小兒辯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
生:兩小兒辯早晨的太陽離我們遠還是近的問題。
師:單單是辯早晨的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嗎?同學們再讀課文。
(生再次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到底辯什么?
生:辯日出、日中的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
師:你從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這里知道的:“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沒有。
(師相機板書)
師:他們到底是怎么辯的,誰來試一試?
(生讀第一小兒說的話)
師:你說的是這樣的一番景象(同時出示相應的課件),日出的太陽大得像車的篷蓋,到了中午就小得像個盤子。
師:請你上來板書,好嗎?
師:你想在黑板上寫些什么?能告訴大家嗎?
生:我想寫“大”、“小”兩個字。
師:為什么?
生:因為日出的太陽大,而日中的太陽小。
師:誰想來跟他辯辯?
(生讀第二小兒說的話)
師:你說的又是這樣一番景象(同時出示相應的課件)。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涼,你們看,穿了這么多衣服,而一到中午,就熱起來了,看,都出汗了。
師:請你上來板書,并告訴大家,你想板書些什么?
生:“涼”、“熱”兩個字。
師:為什么?
生:因為日出的時候涼,而一到中午就熱。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為了一個問題爭論過嗎?
生:爭論過。
師:當時你們的表情怎樣,心情怎樣?
生: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會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生:我們會爭得臉紅脖子粗。
生:我們會各抒已見,誰也不讓誰。
生:我曾經在電視里看過辯論賽,選手們個個唇槍舌劍,場面十分激烈。
師:今天我們就來個辯論賽好嗎?
生:好。
(指名辯論)
師:請記住,今天你們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兩小兒,你們是一對好朋友,相遇了,可是為了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而發生了爭論,記住你們的觀點和理由。
(兩名學生開始互相辯論,較精彩。師又讓兩生來辯論,很精彩。生紛紛舉手,要求辯論。)
師:好,把機會給每一位同學,那我們一起來辯一辯,男生做第一小兒,女生做第二小兒,記住你們觀點和你們的理由,開始吧!
(男女生都站起來熱烈地爭辯著,臺下觀眾也情緒高漲。)
師:辯得真精彩,個個面紅耳赤,不分上下,有的同學把袖子都給挽起來了。
師:日出、日中的時候,太陽到底離我們是遠還是近呢?你們想一想。
(師板書“?”)
生:一樣的。
師:為什么?結合你們課外獲得的知識講講吧!
生:我聽爸爸說過,這是視覺上的錯覺。
師:具體說說吧!
生:早晨太陽出來,后面有樹木、房屋的襯托,顯得大些;中午,太陽后面是廣闊的天空,就顯得小。
另一個學生搶著說:我還從《十萬個為什么》上看到:早晨的太陽是斜射的,中午的太陽是直射的,在相同條件下,直射比斜射熱量高。所以,溫度的高低并不能說明太陽的遠近。
師:說得真好,看,科學小博士也等不及了,要急著來告訴我們。
(出示科學小博士的課件,介紹太陽的科學知識。)
師:現在同學們都清楚了吧。其實,不管是在日出還是在日中,太陽離我們的遠近都是一樣的。
(師擦掉“?”,寫上“一樣”)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兒,說說課文中三個人物你們喜歡誰?為什么?
生:我喜歡孔子。因為孔子能夠做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會不懂裝懂。
師: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的?
生:我從文中“孔子不能決也。”知道的。
師:是啊,孔子博學多才,是位大學問家,然而,面對兩小兒提出的問題卻能實事求是,不怕丟面子,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相機出示課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還記得我們曾經學過的這句話嗎?愿意跟老師一起來讀讀嗎?
(師生齊讀)
師:誰接著說你喜歡誰呢?
生:我喜歡兩小兒。因為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所以我喜歡他們。
生:我也喜歡兩小兒。因為兩小兒能面對不明白的事物,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不斷地探究,所以我喜歡他們。
師:是啊,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種大膽質疑、不斷探究的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科技的發達,我們應該向他們……
生:學習!
第四關:放歌文言城(誦讀,吟詠積累)
師:同學們順利地闖了三關,我們齊心合力來闖最后一關!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第四關的通行指令(課件出示:反復吟詠,熟讀成誦)!
師:你們平時是怎樣吟詠古詩文的呢?
生:我平時讀古文時,會注意停頓,并讀出古人的語氣。
生:平時我在吟詠古詩文時,會學著古人的樣子,并加上動作。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不錯,現在就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做一回古人一起來吟誦吟誦,還可以加上動作。
(生自由吟詠,有的搖頭晃腦,有的前俯后仰,還有的站起來吟詠)
(指名吟詠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得較好。)
師:看到同學們的熱乎勁兒,老師也想來參加,你們歡迎嗎?
生:歡迎!
師:從第一個自然段開始,你想吟詠哪個自然段你就站起來吟詠哪個自然段。
(師生共同吟詠)
師:吟詠得真不錯,古文是古代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想記下來嗎?
(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3、布置作業,延伸課外
作業(任選一題)
1。嘗試閱讀文言名篇,如:《論語》、《左傳》、《詩經》……
2。讀有關孔子的故事,積累孔子的名言。
3。讀讀有關科學探索的小故事。
教學反思:
1、讀的目的明確、層次分明、形式多樣,課堂上書聲朗朗,氣氛活躍。
2、每次“闖關”之前,都讓學生回憶原來是如何學習的,回憶之后,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所謂“授人魚,不若授人以漁”。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堂課體現得不是太充分,尤其是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還有欠缺,今后還要在這方面努力、探索。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5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文言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設計理念:
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
教學重難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
2.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釋題
1、“辯”字入手,導入課題。
由“辯”字引導學生說出本課的辯論者是“兩小兒”,辯論的對象是“日”從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言字旁?是個什么字?(師板書“辯”字)來我們用它來組詞。區分“辯、辨、辮”。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辯論的古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告訴老師,文中辯論者是誰?辯論的對象是什么?
2、齊讀課題。說出課題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簡”。
師:簡,文言文行文簡練。我國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
二、探究閱讀方法,初讀感知
1、討論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師:面對如此行文簡練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哪些方法來學習它,來理解它?
2、學生自讀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讀懂些什么。注意讀準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重點聽。(出示課件中自讀提示。)
3、指名讀全文,問其讀后的感受,有何困難,引導學生讀古文要注意停頓得當。 師:一曲完畢,現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師:在讀的時候與白話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難嗎?
師:文言文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你們看到課本上的標點符號都是后人自己加進去的,讀文言文要注意兩點,一要慢,二要停頓的當。這樣才能讀得通順流暢,讀出古文的韻味。現在請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老師讀的時候在什么地方停頓了,注意用單斜線標記出來。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感受文言文的節律,讀出節奏。(出示課文 停頓點課件)
5、學生自行練讀一分鐘后齊讀正音。
三、精讀課文,深入讀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在理解文意后,達到熟讀成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游”和“斗”,使學生分辨出“說”和“辯”的區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斗”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師: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嗎?
師:見兩小兒辯斗。我們知道,辯的意思是?那為什么還要加個斗字?從這個斗字,你們可以看出什么?
師:辯論和說話一樣嗎?
師:回想平時你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是用怎樣的一種語氣?
師:所有同學把課本合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小結: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據意思背誦出來,文言文也不是很難,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2、學習二至五段,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1)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任務。(課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兩小兒“辯斗”的內容;
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又各自說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師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理由,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重點講解“車蓋、盤盂”,并通過觀看實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理解。
師:誰來說說兩小兒的觀點?(板書總結)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么樣?一個遠,一個近?相反,好,大家再來讀讀第二、三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注意讀出爭辯時認為自己是對是那種肯定的語氣。
小結:
師:原來啊,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早晨和中午哪個時候離人近,哪個時候離人遠。那么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兒曰……
師:第一個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
師:你在古裝電視節目中見過車蓋嗎?是什么形狀的?有多大?給大家比比?(課件出示車蓋圖片)
師:那盤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給我看看?
(課件出示盤盂圖片)
師: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只有盤盂那么小,平常我們再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嗎?”這個小孩說的有道理。來,我們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孩,讀讀他的話。
(3)兩小兒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
解決的高潮。重點講解“滄滄涼涼、探湯”,體會日初出滄滄涼涼、日中時如探湯的感覺。 師:另一個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師:滄滄涼涼是種什么感覺?在什么時候會感覺到滄滄涼涼呢?
什么叫探?誰來做做探的動作?
湯是什么?是我們今天吃飯時喝的湯嗎?
師:現在大家試想自己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里,然后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師:感覺到燙了嗎?好,現在帶著剛才想象到的感覺,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小孩說的話。一兒曰:……
師:另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們烤火的時候是“近熱遠涼”嗎?這個小孩說的也有道理。
師:所以這個小孩說得也有道理。
四、創設學習情景,誦讀表演
1、用白話文進行辯斗。
師:既然大家覺得兩個小孩說的都有道理,就請各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個小孩,同桌間用自己的話來辯論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同桌練習,后指名初辯,后學生評議。) 師:誰覺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進行辯斗。
師:白話文辯得不錯,那要是用古文來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樣,先同桌試一試。(同桌練習,學生推薦兩名同學辯論。)
3、全班“齊辯斗”。男女色分角色辯斗。
4、小結明理,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得出觀察角度不同,看一個問題出發點不一樣,而結果不同。
師: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論,其根據是什么?
師: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師;從兩個小孩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五、學生簡介孔子,課后明理
1、學習第六段。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師:在兩小兒的辯論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之時,孔子來了,兩個小孩問道,“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文中怎么說?
師:孔子不能決也,同學們,你們來說說你們了解的孔子?
師: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個小孩的問題,他是什么態度?
師:同學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如此博學的孔子也有難解的問題,所以天下有沒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師:沒有,因此,我們要像孔子學習。
師: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決也,你能說出正確的答案嗎?太陽離地球的遠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課件太陽地球圖片)
2、學習最后一段。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也采用反問句式,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明確兩小兒的笑并無譏諷之意,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松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師: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就笑了說:“孰為汝多知乎?”,“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師: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呢?
師:一起讀出小孩的活潑、天真可愛的語氣。
六、辯日小結,誦讀全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講完了,從這學習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在求知時要實事求是的,最后請同學們帶著對兩個小孩的佩服,對孔子的敬仰,在優美的古琴聲中再讀一遍課文。
七、板書設計:
一兒一兒
日初出近(大)遠(涼)
日中遠(小)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實事求是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6
課文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十一冊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選編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使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品味感悟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意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這文言文文意比較淺顯,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判斷。
設計理念: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視朗讀,在指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讀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朗讀練習,感悟語感。因為文不甚深,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難,況且學生們已有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經驗,因此,采取讓學生讀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解疑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增強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句意。
3、能復述故事,背誦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初步接觸古文,因此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兩小兒辯日圖,讓學生說說這幅畫的意思?
2、通過對畫面的理解,而明白課題《兩小兒辯日》的“辯”即為“爭辯、辯論”,他們究竟在辯論什么?
二、啟讀、試讀,體味語感
1、教師用稍慢、輕松的語調讀課文。
2、聽課文錄音,讓學生感覺你認為文言文怎樣讀?
3、學生自由發言聽了范讀后的想法。
4、用學生自己的方法試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地方畫下來,糾正后反復讀。
5、指名分小節讀。
(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朗讀中所體現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因此給足學生讀的時間,通過多途徑、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文本。)
三、通讀、參讀,潛心會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這文言文的內容,我們還需要一個小幫手,誰知道這個幫手是什么?(在此滲透學習古文的簡單方法如:查字典、問老師、看注釋等)
2、我們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聯系上下文的意思進行猜想,可以給老師提出來,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商量。
(放手讓學生探討課文中的疑難,通過各種途徑來解疑、釋疑)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通過自由探討得到的認識、理解,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補充,因此,老師在學生討論之后,要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讓學生突破疑難,從而讓學生對每個問題得到一個完整、清晰、正確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問:在你積累的詞語中有哪些詞也當“你”講?(君看一葉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爾東西南北風)文章中的“你”指誰?你對他了解嗎?
四、研讀、精讀,深入情境
1、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誰對誰錯?你支持哪一個呢?(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選擇的空間,自然形成一個辯論的氛圍)
2、現在我們就展開一個小小的辯論,一方是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方是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每組選已的代表,再讀課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觀點和理由。
3、進行辯論,弄清兩個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討論交流是探險究學習的一種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可為學生的思維表達更寬廣的空間。目的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五、背誦積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生試背課文。
3、課外延伸: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沒能回答兩個小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發達。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到了遙遠的古代遇到了兩小兒辯日,你將怎么呢?請你在課下查閱資料和同學們合作來完成兩小兒辯日續。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力求讓自已是一個等參與者,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為初學古文,學生們對朗讀的興趣很大,通過范讀、試讀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順。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有一部分學生借助注釋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師便引導學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試一試,效果很好。在理解課文之后,因觀點不同而展開辯論則更適合了學生的心理,通過辯論加深了理解和體驗。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疑問,并試圖尋找答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兩小兒辯日》,講述的就是兩個小孩對太陽的不同看法而展開的一場辯論。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字音和停頓。
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學生分組,結合注釋,互相交流,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教師巡視,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全班交流,解決疑難。
東游:向東游歷。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距離。
日中:正午。
及:到。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提出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補充和解答,教師對重點詞句進行點撥和講解。
重點理解以下詞句:
再讀課文,思考:兩小兒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他們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理由:“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理由:“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四)深入探究,體會精神
思考: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觀點?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角度、思維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
總結: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大膽質疑。
面對兩小兒的爭辯,孔子是怎樣的態度?
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孔子不能決也。”
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總結全文:這篇課文通過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問題,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推薦閱讀《列子》中的其他故事。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五、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日始出近,日中時遠 (近大遠小)
一兒:日始出遠,日中時近 (近熱遠涼)
孔子:不能決 (實事求是)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理解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
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難點
理解兩小兒辯斗的觀點和依據,以及孔子不能決的原因。
從文中得到啟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太陽的視頻或展示一些太陽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太陽的特點。
提問:同學們,對于太陽,你們有什么疑問或者想法嗎?
引入課題:在古代,有兩個小孩也對太陽產生了疑問,并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小兒辯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標注出生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孰、汝、知”等字的讀音。
教師講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作者。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對照注釋,自主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疑難問題。
教師巡視各小組,解答學生的疑問。
重點講解以下句子: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四)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思考: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兩小兒的辯斗,體會他們的語氣和神態。
提問: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為什么不能決?這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態度?
讓學生談談從兩小兒和孔子身上分別學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類似問題,以及是如何解決的。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無止境,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
教師總結: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要像兩小兒一樣善于觀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同時也要像孔子一樣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斷學習和探索。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回顧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課文。
收集關于孔子的其他故事,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思考、勇于創新
孔子:實事求是、學無止境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熟讀并背誦《兩小兒辯日》。
理解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子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感受兩小兒善于觀察、大膽質疑的精神,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
體會兩小兒的精神和孔子的態度。
難點
理解兩小兒的觀點和依據,以及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些與太陽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太陽的特點和變化。
提問:同學們,你們對太陽有什么疑問嗎?古代有兩個小孩也對太陽產生了疑問,還為此展開了一場辯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小兒辯日》。
(二)初讀課文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字音和停頓。
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評價。
(三)理解文意
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理解課文。
小組交流,互相解決疑難問題。
教師檢查,重點講解以下字詞和句子:
辯斗:辯論,爭論。
去:距離。
日中:正午。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四)深入探究
思考:兩小兒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判斷太陽離人遠近的?
討論:兩小兒的觀點誰對誰錯?為什么?
引導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認知局限性,以及現代科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
(五)體會人物
兩小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孔子不能決,你覺得孔子是怎樣的人?
(六)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怎么回答兩小兒的問題?
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引發我們的思考和辯論?
(七)總結與作業
總結課文內容和所揭示的道理。
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寫一篇自己對這個故事的感悟。
五、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觀察角度不同
孔子:實事求是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兩小兒的觀點及依據。
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兩小兒的辯論。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難點
理解兩小兒的觀點差異及背后的原理。
從文中獲得啟示,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和別人爭論過問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就是兩個小孩在爭論有關太陽的`問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和停頓。
學生再次朗讀,同桌互相糾正讀音和停頓。
(三)理解文意
學生對照注釋,自己嘗試理解課文意思。
小組合作,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探討。
全班交流,教師答疑解惑,重點講解以下內容:
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他們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理解“孔子不能決也”。
(四)深入探討
分角色朗讀兩小兒的辯論,感受他們的語氣和態度。
思考:兩小兒的觀點為什么不同?
教師介紹相關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兩小兒觀點的局限性。
(五)感悟人物
從兩小兒的辯論中,你體會到他們是怎樣的孩子?
孔子不能判斷兩小兒的對錯,你認為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六)拓展延伸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類似需要探索和辯論的問題。
推薦閱讀《列子》中的其他故事。
(七)課堂總結
總結課文內容和所學到的道理。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五、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觀點不同,依據不同
孔子:不能決 實事求是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理解故事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兩小兒的辯論觀點和依據,體會他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精神。
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
體會兩小兒的精神和孔子的態度。
難點
理解兩小兒的觀點和依據,并能用自己的話表達。
領悟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講述一個關于辯論的有趣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引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初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停頓和節奏。
學生分組朗讀,互相評價。
(三)疏通文意
學生對照課后注釋,自主理解課文意思。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疑難字詞和句子。
教師檢查,重點講解以下內容:
重點字詞:東游、辯斗、去、日中、及、滄滄涼涼、探湯、決。
句子:“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四)深入理解
引導學生思考: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他們的依據是什么?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辯論,模仿兩小兒的語氣和神態。
教師提問:孔子為什么不能判斷兩小兒的對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拓展延伸
讓學生結合現代科學知識,談談對兩小兒觀點的看法。
思考: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課堂總結
回顧課文內容,總結兩小兒的精神和孔子的態度。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題。
五、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觀點 依據
一兒:日始出近,日中時遠 近大遠小
一兒:日始出遠,日中時近 近熱遠涼
孔子:不能決 實事求是
【六年級語文《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作文05-02
《兩小兒辯日》閱讀訓練09-17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6-06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4-15
兩小兒辯日的原文及翻譯10-10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5-31
兩小兒辯日續寫09-29
兩小兒辯日課文原文08-17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04-10
《兩小兒辯日》說課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