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一復習生詞
二背誦最后一段(共兩句,最后是省略號)
三課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贊美,體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四、抄寫窗外安靜的句子。(讀書讀得認真)
五、字音、字形傣昌戴(戈)舞()
六、這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美麗、團結)
第二課
一、生詞
二、課文感情:熱愛大自然,大自然給我的們生活帶來了樂趣。
三、課文寫了哪兩件事?(第一件: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第二件:我發現了草地會變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四、草地為什么會變色?(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五、一本正經:很莊嚴,很嚴肅。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課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二、生詞
三、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這段寫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爺爺和我爬上天都峰后,為什么要互相道謝?(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他們個人的奮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似乎互相
似相
SHI似的相片
園地一
一、我的發現
真假好人發現晃眼朝陽
假放假好愛好發頭發晃搖晃朝朝向
二、背《小兒垂釣》
三、記住“讀讀認認”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兩個詞造句十分:好像:
第二單元
第五課
一、讀課文
二、寫生詞
三、注意易錯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課文描寫灰雀的句子背下來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愛)
五、列寧是怎樣對待小男孩兒的,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人?(列寧尊重、愛護小男孩,小男孩是一個誠實天真的人)
第六課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二、會寫生詞
三、易聽寫的詞:擺弄清準備膠卷雜志社
四、高爾基是一個怎樣的人?小男是一個怎樣的人?(高爾基關心
愛護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
五、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明什么?(從高爾基和小男孩兩個方面去回答)
六、高爾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第七課
1、熟讀課文
2、聽寫詞語
3、容易錯的字:旅考遺
4、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坑,可它為什么沒得臥進去呢?
5、李四光是一個怎樣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好品質)
6、課后資料袋兩朵彩云
園地二
一、引用人物對話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幾條,會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會填讀記四、《聞雞起舞》意思,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第三單元
第九課
一、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解釋
蕭蕭(風聲)挑(捉)籬落(籬笆)九月九日(重陽節)山東(華山以東)獨(單獨)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
遙(遙遠)
三、詩句意思
(詩人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作者一個人客居異鄉,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地思念家鄉親人)
第十課
一、課文
二、詞語
三、課文的寫作順序(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四、找出課文中描寫心情的有關語句
(1、我們精心做著……
2、我們依舊快活……
3、風穩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4、我們都哭了……)
五、背課文40頁第二自然段
六、抄寫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
七、有關風箏的介紹
第十一課
一、讀準字音:匙繽扇頻裳
二、詞語
三、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雨的?(色彩、氣味、動植物準備過冬)
四、背第三題的兩個比喻句
五、收集描寫秋天的詞句
第十二課
振動歌韻叮嚀掠過歌吟遼闊音樂廳綻開匆匆
園地三
1、背寫表示詞語
2、背對對子
3、復習我會填
4、用關聯詞填空
1、()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累壞了。
2、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
第四單元
第十三課
一、字音(凌綻灼燥)
二、詞語
三、背課文第2自然段
四、說說為什么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溫度、光照有密切關系,跟昆蟲活動的時間關系)
五、會填下面的空格
牽牛花()睡蓮()薔薇()煙草花
月光花曇花
第十四課
一、讀準字音:試悶幾陌
二、詞語
三、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結論是:我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會有辯認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試驗分幾步,哪幾步?
五、資料袋有關蜜蜂的知識
第十五課
一、字音:看(看守看見)磨(磨面磨刀)調(調皮調轉)千里迢迢
二、詞
三、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五、資料袋關于微生物的情況
第十七課
一、字音:阜仆
二、詞
三、孔子和老子各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
四、"學無止境"是什么意思
五、孔子的名言背寫
第十八課
一、抄寫生詞
二、背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反義詞劃出來。
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
第十九課
一、抄寫生詞
二、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趙州橋有什么特點?(雄偉堅固美觀)
四、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么特點?(長度、寬度、建設材料、形狀特點)這種設計有什么好處?
五、畫一畫文峰塔(五層傘狀結構頂上護欄尖頂)
園地五
1、背寫反義詞的詞語
2、背十二屬相,會用十二屬相寫成語
3、形近字組詞
4、多音字
倒創爪長作溜乘桿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學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刻畫人物。
⑵理解細節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個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細節描寫。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有位記者采訪金岳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聽后立馬反駁:“古有秦少游,今有雙黃蛋,我汪曾祺還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考入西南聯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明確:寫人文章,并且作者對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選修課的教師。)
四、人物介紹
金岳霖先生,中國現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代邏輯的研究,并培養了許多邏輯學者。
五、簡要介紹西南聯合大學(多媒體展示圖片)
六、課文分析
1、思考:作者寫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樣的個性?
明確:有趣。
2、問題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體現在哪里呢?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
3、多媒體課件以及板書配合歸納明確: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態、眼鏡、衣著。
2、奇特的行為舉止: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問。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4、對專業理論的獨特理解: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論說二者沒有關系。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還給她過生日;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不再風趣幽默。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介紹金岳霖與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間的友誼,從中體會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體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口頭作文訓練:請你把有趣的老師描繪出來,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點。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后請代表發言,學生猜。)
小結:“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寫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綸的金岳霖形象浮現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七、布置作業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或同學寫一寫。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小說閱讀概述
教學目標:
1.明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要求(考試說明)。
2.掌握小說閱讀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江蘇高考的命題特點。
2.掌握小說閱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掌握小說閱讀的策略。
教學難點:掌握小說閱讀的答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傳統的高考命題中,很少對小說進行考查。有湖南卷《貝多芬:一個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說閱讀風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寧夏卷《林沖見差撥》,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海南寧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烏米》。江蘇也在出現小說閱讀《侯銀匠》,小說的考查已正式登陸我省試題,據相關專家講,小說閱讀將繼續保持強化態勢,我們需要認真備戰。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小說的基本知識。
二、介紹小說的基本知識
(1)小說定義: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2)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三要素”是命題的重心,下面介紹有關知識點。
(一)關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寫的方法:
(1)從描寫的內容分:
①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對容貌、姿態、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②行動描寫(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③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④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⑤神態描寫:是與外貌描寫有區別的,神態描寫是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細節描寫:是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服飾及心理活動等細小環節或細微事件的描寫。
(2)從描寫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寫(也就是直接描寫)
②側面描寫(也就是間接描寫)
2.鑒賞人物形象的幾個切入點
①從人物描寫切入。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從肖像、神態,典型的動作、行為,個性化的語言,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中折射出來,因此,通過分析作者對人物的各種描寫,能夠發掘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發掘各色人物善惡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從分析故事情節切入。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歷史。要學會在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諸多矛盾沖突中的動作、內心動機,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從分析環境角度切入。小說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個方面。自然環境對人物的命運有時也有影響,但真正決定人物命運的往往主要是社會環境。環境是小說存在的背景,為小說提供空間和時間范圍,也是小說中人物活描寫動的場所。分析環境時,必須注意社會環境中的復合的因素,應透過當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會歷史內涵。注意人物與環境的辯證關系,善于從人物在社會環境中的走向,解讀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關于小說“情節”要素。
1.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2.情節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筆,前后照應;
②側面襯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④貫穿全文,線索作用;
⑤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⑥總結上文,點明題意;
(三)關于小說“環境”要素。
1.“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也叫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場景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2.環境描寫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題;
(2)渲染氣氛;
(3)奠定作品基調;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動小說情節發展;
三、小說閱讀策略
在各式文學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體裁要算是小說,別林斯基曾說過,什么書最被人愛讀和爭購?乃是小說。同樣,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小說也有出現的趨勢,以它為命題材料,用來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關注它,那么我們該如何解答小說類閱讀分析題呢?
大家都知道,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環境描寫逼真,主題思想深刻,構思角度精巧。這樣,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題技巧。
故事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
關于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了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了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具準備:教學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簡介
2、題解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居河西節度使幕中。這首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3、課文分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訪軍情。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作者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代的邊關,像振翅北飛的大雁一
樣進入少數民族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邊疆的沙漠浩瀚無邊,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顯得那么孤獨,那么勁拔堅毅。那橫貫沙漠的黃河上,落日正圓。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寫出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被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無人行,直到蕭關才遇到騎馬的偵察兵。偵察兵告訴我,河西節度使還在前線的燕然山。
小結:
這首五律寫作者奉命出塞赴邊宣慰查訪軍情,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緒與大沙漠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象融合起來寫,寫得氣勢雄渾,充滿詩情畫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2、題解:
王昌齡是盛唐的詩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節,兩次被貶,天寶年間他被貶為龍標尉。李白聽到他的不幸遭遇,寫下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3、課文分析
楊花落盡子歸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深春時節漂泊無定的楊花已經落盡,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聲聲凄切。景物描寫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圍,表達了對友人被貶的飄零之感、離愁別恨,切合當時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敘其事,聽說被表龍標尉,爬出涉水遷謫到荒遠地區。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與共。我只有將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與明月,請明月傳情給夜郎之西的朋友。這樣寫既表達了自己的愁心憂思,又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心勸慰:朋友,在貶謫途中,不要孤獨憂傷,有我李白的愁心與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這兩句詩構思新巧,想象美妙,表達了真摯深長的友情。
4、小結
這首七絕表達了對朋友被貶的愁心憂郁。作者不寫春天中的鶯歌燕舞,而寫漂泊不定的花和聲音悲切的啼血杜鵑的描寫,是融情入景,以景襯事出有。末兩句發揮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載體,能給勸慰伴君同行。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現作者強列的感情。
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5
單元學習重點
1、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征,理解說明順序,探究說明方法和技巧,體會說明文語言或簡明或嚴密或生動的特點。
2、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整體把握材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學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
9、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教學重點:
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詩文。
2、學會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要點,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科技說明文的能力。
3、體會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文學性。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競賽激勵法、延伸拓展法
學法指導:
初讀課文—分組討論—跳讀找出文中引用的句子—閱讀遷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荔枝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史載楊貴妃最愛吃鮮荔枝;蘇東坡也作詩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明朝更有人對它推崇備至,作《荔枝歌》曰:“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總第一”,索性把它奉為“百果之王”了。作為“百果之王”的荔枝,它的生態結構有什么特點呢?生產培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況和問題?請看本文是如何介紹的。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寧縣人。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有《中國植物圖鑒》等專著,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他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學碎錦》。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爛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著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他的科學小品清新優美,富于詩情畫意。如果說,楊朔象寫詩那樣來寫散文,那么,賈祖璋是象寫散文那樣寫科學小品的。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曾榮獲1976年10月—1979年12月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獎一等獎。
2、文體簡介
本文是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說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這種文章,知識性強,既有一般說明文簡明準確、條分縷析的特點,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既寄托著作者的深情,又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3、解題
文章是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題目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詩——《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確:“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個字,包含了荔枝生長的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詩作標題,能激發人豐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學氣息,同文章本身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當然比以《荔枝》作標題要好。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說明順序
全文可分兩大部分
一、(1-10)主要說明荔枝的形態和果實特點。
二、(11-14)主要介紹荔枝的生產情況。
外殼
顏色
形狀
大小
板書設計
一、引出說明對象
外部形態
內膜
果肉(假種皮)
種子(果核)
荔枝果(由表及里)
內部結構
荔枝的生態
(具體說明)
荔枝花
二、荔枝的生長特點
產地-書譜-移植-產銷
發展意見
教師總結:科技說明文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文章的觀察順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內的說明順序屬于空間順序,從主要到次要的說明順序屬于邏輯順序。合理的說明順序可以使科技說明文條理分明,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便于把事物說準確、說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說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幾種順序配合交織;順序應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說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唯一的;科學小品的順序可借助散文構思;以此帶彼的順序能節約文字等等。
四、精讀課文,聚焦說明方法
這篇文章在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并體會其作用。
明確: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列圖表等。
本文使用的有: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引用(引用中有比喻、對偶、夸張,形象而有詩意)等。
古代詩文、文獻資料、諺語等本文引用達十余處之多。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容,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說明效果,同時又使文字生動活潑,富于變化,具有較強的文學韻味,因而也更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既能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又能獲得一種文學享受。
五、精讀課文,深層探究,自由質疑
1、文章開頭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僅僅是為了引出說明對象嗎?
明確:不僅僅是為了引出說明對象,而且總領全文。課文從荔枝的外殼說起,照應了“殼如紅繒”句;寫果實,從殼膜寫起,照應了“膜如紫綃”句;寫果肉,照應了“瑩白如冰雪”。所以,引用《荔枝圖序》既引出說明對象,又總領全文。
2、為什么要寫荔枝不耐貯藏這一特點?能否從文中刪去?
明確:貯運固然不屬于果實本身,但與果肉關系密切,理應介紹。
3、有關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刪除?為什么?
明確:有荔枝果實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帶介紹花,給人完整的印象。
六、揣摩語言,體會本文的科學性、文學性
1、出示《辭海》中的條目“荔枝”《辭海》中的“荔枝”條目,它的文字平實,多用科學術語;而課文是一篇小品,兼用文藝性筆調。
2、本文語言的科學性集中體現在用詞準確、周密。文學性集中體現在大量詩詞典故的運用上,既使說明形象生動,又使文章詩意盎然。
七、總結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豐富的知識,饒有興味地介紹了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既有一般說明文簡明準確的特點,又有清新怡人的詩意,知識與思想并重,詩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學小品。把握說明順序,理解說明方法,探究說明技巧,感受語言魅力是學習科學小品的四大要素。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在科學小品的創作中,高度的科學性是第一位的,藝術性要為科學性服務。富于詩意的標題,形象的比喻,故事的穿插,優美詩句和珍貴文獻資料的運用,皆因揭示了荔枝世界的奧秘才得其所,皆由揭示了科學的魅力才有價值。
八、寫作特色
1、科學性和文藝性的有機結合
2、多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
3、科學性、思想性、文藝性、準確性的完美統一
九、作業
仿照課文,用文藝性的筆調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出產的一種水果(或其它特產)。廣泛搜集有關資料,力求寫出這種水果中蘊含的文化意味。
十、閱讀文侶的《花粉》
10、《物種起源》導言達爾文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確認識文中的科技內容。
2、篩選重要信息和關鍵詞句,理解文章的結構和思路。
教學方法:討論點撥法、情景教學法、換位閱讀法
學法指導:初讀明確課文重點—研讀篩選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家一定記得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和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物種起源》導言。
二、解題
“導言”即“緒論”,也稱“引言”,是學術論著或一篇文章開頭的話。一般說明全書的主旨和內容及有關問題等,作出介紹、說明。這篇課文是科學論著的導言,以介紹和研究寫作經歷,說明發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必有據,沒有妄下結論;然后說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闡述理論的根據,點出主要觀點,并扼要介紹了《物種起源》一書的內容和聯系。
序言的內容寬泛,對原作內容是否具體說明對內容介紹的多少都沒有明確要求。序言寫作無定體,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或說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導言則側重于議論、說明。文學作品一般有序言無導言。學術著作有導言,還可有序言。學術著作再版幾次可以有幾篇序言,但導言只有一篇。
三、介紹達爾文及其進化論
1、查理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年),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后,以博物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做歷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并收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后出版了《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2、關于《進化論》
也稱《演化論》,舊譯《天演論》。生物進化論是研究生物進化、生物發展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部門。進化論一詞最初是拉馬克提出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而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促進了生命起源、物種分化和形成等進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認為生物最初從非生物演化而來的。現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馬克思認為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具體分析1-7段
方法:通過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通過議論交流,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篩選關鍵詞語表達。
1、整理成書的過程——長期考察
寫作過程2、提前發表的原因——實事求是
3、內容過簡的說明——謙遜審慎
4、物種由演變而來——決不輕率
基本觀點
5、介紹研究的方法——親身實踐
6、家養變異的作用——不避缺陷
7、強調觀點的正確——毫不動搖
2、欣賞、品味1-7段(思考解答問題)
①透過1-7段說明的文字即關鍵句,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的文字?(見課文標注處)
教師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遜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毫不動搖、不避缺陷
總結:從文字的表層意義的闡明深入到文字的深層含義的探究,從了解偉大的科學家的基本觀點、理論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可以看到達爾文尊重客觀現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這是值得我們青少年借鑒、學習的地方。
②《物種起源》導言主要內容集中在哪幾段?篩選出作者闡明的關于物種起源問題的主要觀點。
主要內容集中在4、5、6、7段(各段主要觀點見課文標注處)
篩選主要觀點(見第7段總結):A。“創造論”是錯誤的;B。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C。自然選擇是物種變異的最重要的條件。
③板書設計
推想:物種、變種——演變而來,不是創造
怎樣變異
外界環境、氣候、食物
《物種起源》導言內部習性、傾向
研究途徑
主要內容觀點家養動物遺傳變異
栽培植物人類選種
觀點
深信:物種不是不變的
確信:自然選擇是變異條件
五、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結構復雜的句式表達周密謹嚴的意思。
(教師選擇例句,作適當點撥)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6
掌握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1、按照“總分總”的順序說明;
2、以認識的發展或內容的深入為順序說明;
3、按照事物的性質、狀態、結構、制作、用途等幾方面依次說明事物的特征;
4、按由遠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或以空間的轉換、時間的推移,由整體到部分(或反之)等順序來說明事物;
5、以說明角度的變化為序說明事物。
掌握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1、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最突出的特點,因為準確的語言才能反映說明對象的真實面貌。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一是要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達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為唯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詞、造句的準確性;;三要分析恰當地使用修飾和限制的詞語,準確地說明事物、剖析事理。
2、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性是用明白、平實的語言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縮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辭達而已”,不求雕琢粉飾。
3、說明文語言的簡潔性是指簡練、明確,不羅嗦,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說明白。可說可不說的話一律不說,以盡可能少的語言來承載盡可能多的信息。
11、神奇的極光
教學重點:
1、了解科普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學習運用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形象性。
2、要以閱讀理解科技說明部分為閱讀目的,透過文藝性的描寫,迅速把握說明對象的本質屬性及其他特征。
3、對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據確定的標準進行辨析確認分類。
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學法指導:初讀明確課文重點—研讀篩選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在人類短暫的進程中,自然界有許多現象相伴而生。頭頂上的陰晴雷電,腳底下的地震火山,還有潮漲潮落、極光等等。在遠古,人們賦予它們各種神話傳說。到了今天,科學技術使一個個美麗的傳說表現出新的內涵。其中的極光,神奇在哪里?本文會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投影,明確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
學習重點——有關“極光”的重點內容;
學習方法——整體把握抓關鍵句段分析說明方法概括要點
2、初步明確
話題圍繞:極光是什么。
行文思路:古代神話傳說極光一瞥極光的來龍去脈
說明順序:認識事物的過程
3、思考問題
①文章對極光的描寫從神話傳說談起,這些神話傳說在文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列舉三個神話傳說會不會顯得重復羅嗦?
明確:文中引述這些東西方的神話傳說,雖情節不同,但都表現出人類對這一自然現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寶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燭龍的傳說,是為了從古代文獻中找出極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為了追溯“極光”一詞作為一個現代科學術語的來源,也突出了這個故事的色彩。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人們的感性認識。
②閱讀第二部分,歸結一下現代人觀察到的極光是怎樣的?
明確:從課文“極光一瞥”這部分內容中看見了極光多姿多彩,變化萬千,又在寒夜無人煙的極區出現,令人驚奇,難以言盡極光之美妙。
③結合第二部分學到的極光外觀現象,說說第一部分神話傳說中的極光有什么特點?
明確:如果將三個傳說互相補充,可以發現這些故事中寫到了極光的亮度、色彩、形態,特別是寫出了極光的變幻莫測,這正是第二部分介紹的極光的全部特征。
④三個神話傳說是怎樣將極光同人類聯系起來的.?
明確:第一個故事同偉大的人物聯系起來;第二個故事同敬畏的感情聯系起來;第三個故事同爛漫美麗的追求聯系起來。
⑤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對激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測?
明確:有三種推測
A、認為“極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
B、認為“極光是紅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來的輝光”;
C、認為極光是“極地冰雹釋放出來的太陽光”。但無論哪一種解釋,現在我們知道都是不科學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將地面觀測結果與衛星火箭探測到的資料結合起來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⑥現在的科學研究認為,形成極光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明確:大氣、磁場和太陽風
⑦今人對極光成因的科學解釋是什么?
明確:在極光發生時,極光的顯示和運動則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層中電場和磁場變化的調制造成的。——極光形成的原理——極光是根據進入高空大氣的太陽風聚集在地磁的極區上空造成的一種大氣發光現象。
投影:打比方說明極光的成因
電視機成像原理極光顯示運動原理
電視顯像管磁層
電子束太陽風粒子流
電視屏幕極區大氣
圖像極光
現象
神秘
⑧全文板書設計
(古代)古代的神話傳說——極光是神秘的(想象描述)
(近現代)極光一瞥——極光是漂亮的(直觀描述)
極光的來龍去脈
a、火光、反照光、冰雪放光推測
(現在)極光是(物理描述)
本質
科學
b、磁層、太陽風、極區大氣
作用結果實證
⑨討論、概括總結
請用下定義的方法對極光作出較為完整的科學的解說,要包括激光的分布、成因和特點。
明確:極光是太陽風粒子流在磁層的作用下,匯聚成束被極區大氣中分子和原子激發而產生的,形態各異、色彩繁多、亮度變化大,主要分布在極區附近的一種光學現象。
⑩概括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及運用特點
明確:打比方(在說明極光的形成原理時,作者恰當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說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舉例子(以具體的簡單的事物說明抽象的、復雜的事物。把抽象的具體化,把復雜的簡單化。)
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作用在于理
清頭緒,具體說明。)
下定義(用簡潔明確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
三、品讀課文,感受科學小品較強的文學色彩
1、形象的描述;2、通俗的比喻。
四、總結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記敘、描寫、說明渾然一體,并運用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使文章嚴格遵循科學的原理,語言簡潔,平實,運用了描寫和比喻的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讓人們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今天的世界,還有許多如極光一類的自然現象有待于我們去探索。如目前還在困擾著科學家的有:百慕大三角之謎、UFO飛碟之謎、金字塔之謎、火星上有無生命等等。面對這些,今天的人們或者只能像近現代人面對極光那樣作出一點直觀的描述,甚至還只能像遠古人那樣面對極光驚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我們也堅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人類一定會揭開自然之謎,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最后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五、探究性練習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了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了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具準備:教學方法: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五首中的前兩首。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后三首詩。
春望
1、作者介紹。
2、題解: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亂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春望,是作者億看到的長安春天的景色,抒發了憂時傷亂,憂國思家的感情。
3、課文分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聯即寫春望所見:京都淪落,長安一殘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長安城內又是春天了,草木滿地蒼蒼。此間包藏著詩人沉重的慨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頷聯寫望見花鳥時的心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時事,國都殘破,與親人分別之恨,反而使詩人對花流淚,聞鳥而驚心,表達作者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頸聯是對感時恨別的進一步發揮;自安史之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值萬金啊!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尾聯寫詩人經過戰亂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于長安,白發更見稀少。用手去搔,越來越短,短的幾乎連發簪都插不住了。'白發'為愁所致,'搔'為解愁,結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支又嘆年老力衰,則更增一層悲哀。
4、小結
這首五律結構嚴謹,情景交融,語言精練而生動,愛國、思家、憂民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不愧是膾炙人口的名篇。登飛來峰
1、作者簡介
2、題解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在浙江杭州的靈隱山上。相傳可以看到滄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飛來峰,躊躇滿志的寫下了這首熱情洋溢,富有氣魄的詩章。表現了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壯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遠大抱負。
3、課文分析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第一句點明了登高的地點,是在杭州靈隱山飛來峰的千尋塔。第二句中的'雞鳴'、'日升'一方面是寫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變法改革前景的向往,用'聞說'二字輕輕托出,表現了作者對前途滿懷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層。
這兩句是作者的抒懷言志。是根據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中'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這里表示,我不怕浮云擋住我的視線,因為我是站在浮云之上的層。他堅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張是正確的,利國利民的,頑固守舊派的阻撓和反對是不足畏懼的。作者把政敵比喻成浮云,認為它雖然可以一時遮掩人們的耳目,但是最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從而進一步表現了作者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堅定信念。
4、這首七絕借登高能望遠的描繪,抒發自己作為政治改革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全詩只有句言簡意賅,措詞委婉而堅決,表現了作者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堅定信念。
論詩
1、作者簡介
2、題解
論詩是作者以詩歌形式寫了一組詩以闡述關于詩歌創作的一些看法。
3、課文分析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作者認為詩歌創作應該具有時代特點,應該有詩人自己的獨創。即使像千古流傳的李白、杜甫的詩篇,也不能代替后人的創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作者認為每個朝代都應有才能的人出現,成為數百年后的詩壇領袖人物。
4、小結
作者運用詩歌形式闡述了詩歌應有時代感、創造性的看法。
總結:
這幾首詩都是唐以來的名篇。富有藝術感染力。從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詩。律詩分首、頷、頸、尾四聯8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登飛來峰》《論詩》是七言絕句。
作業:完成課后一、二、三題。
【九年級語文復習教案(通用7篇)】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復習教案08-22
初二語文第六單元復習教案10-04
小學語文第一冊復習教案08-03
五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08-30
六年級語文復習教案08-01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通用5篇)06-24
語文《趙州橋》教案(通用14篇)03-30
二年級語文下冊復習教案08-30
三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