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說教學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雨說》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
教學本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地感知形象,通過聯想和想像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而進入詩中的情境,自行體驗情感,感悟詩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簡介作者鄭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⑵讀準“圃”、“喑”、“襁褓”、“錮”、“滯”等詞的字音。
⑶掌握“寒淺”、“留滯”、“喑啞”、“襁褓”、“喧嚷”、“溫聲細語”、“知悉”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能力目標:
⑴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⑵揣摩詩歌中運用的擬人、象征的藝術手法,提高理解、欣賞詩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
品讀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意義,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培養學生理解、欣賞詩歌的基本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媒體】
幻燈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請學生背誦一些描寫春雨的詩詞佳句,并說一說“春雨”這一意象在中國傳統詩文中有怎樣的內涵。讓同學們走出古詩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鄭愁予的《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中的“雨”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
幻燈片展示:
1、走近作者:
鄭愁予,現代詩人。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1949年隨父至臺灣。1956年參與創立現代派詩社。他的詩作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其成名作《錯誤》1954年在臺灣首次發表時,因為該詩的最后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時間整個臺灣島都在傳誦“達達的馬蹄”之聲。
2、寫作背景:
這首詩發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臺北《聯合報》上。當時正值我國結束“文x革”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極為關注祖國大陸,這首詩既是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祖國未來的祝福。它在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的基礎上,又展現出清新動人、歡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詩一刊出,立刻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
三、初讀課文
1、提出評點要求:
要求學生對詩歌的思路進行評點,可以先評點每一章節的內容,然后再把握整體的寫作思路。
2、教師提供詩歌朗誦錄音(幻燈片展示)。
3、學生分組、分任務進行課文評點,注旁批,然后互讀互評。
4、教師范讀課文,每讀一段,學生就配合編好的對課文的評點。
5、學生讀課文,每讀一段,教師也同樣配讀對課文的評點。
6、初讀小結,幻燈片展示:
這首詩歌分為四層意思來展示,首先點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時候雨來到了大地;其次點明雨的來意和雨的親切邀請;再次點明雨的來意,要教會孩子們勇敢地笑;最后呼應開頭,點明雨的祝福。
四、文段分析
1、第二節中“像雨絲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確:“把天地織在一起”表明雨對大地的博愛,它想滋潤萬物,這首詩是為祝福兒童所寫的,因此,這其實也正是雨對所有兒童的博大的愛。
2、第二節中“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能否改成“我來了,/在雷鳴電閃中,/在狂風中我來了”?為什么?
明確:“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表明雨是靜靜地來的,因為它關愛孩子們而生怕驚擾他們。改后則表明雨來時那驚擾人的氣勢,就表現不了雨對孩子們的關愛,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綿綿、輕柔細膩的特點。
3、第三節中“當我臨近的時候你們也許知悉了/可別打開油傘將我抗拒”,這里的“我”和“你們”分別指代誰?
明確:“我”指代春雨或雨,“你們”指代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
4、第五節中雨要帶著孩子們“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雨想請孩子們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來。在這之前,魚兒是不動的,溪水是靜止的,現在春天來了,魚兒也開始活躍地跳動著,溪水也開始重新漲了起來,又活潑地流淌了起來,這些正是春天到來的象征,現在雨帶著孩子們去向魚兒“說聲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其實正是去迎接春天。
5、第九節中“雨說,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去”。聯系上下文考慮,“雨”為什么不再回去?
明確:它希望兒童們都能自由地歡笑,有著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為此而進行不懈的奮斗。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提問(幻燈片展示):
⑴這首詩通篇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么?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對詩歌的表達有什么好處?
⑵最后一節中寫道:“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這“快樂的安息”讓你聯想起龔自珍的哪兩句詩?
⑶最后一節寫道:“要記著,他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顯然,“雨”帶來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這種“甜”了嗎?請引用詩歌中的內容陳述你的理由。
⑷閱讀副標題,然后說說:這和的主旨有什么關系?
⑸你認為這首詩適合青少年閱讀嗎?談談你的感受。2、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一一討論上述問題,大膽發表自己合理的看法。
3、意象與意境(幻燈片展示):
意象,簡單地說就是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是主觀情理和客觀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況下,都可稱為“意象”,正如劉勰所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詩歌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
意境,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與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意境美,主要通過詩中的具體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實現。賞析鄭愁予《北峰上》(幻燈片展示):
北峰上
歸家的路上,野百合站著
谷間,虹擱著
風吹動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軟軟的虹橋
便跟著我,閃著她們好看的腰
而我鄰舍的頑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地抬走一個黃昏
且扶著百合當玉杯
而那新釀的露酒是涼死人的
賞析:此詩的主體意象是“野百合”。第一節一起句,便以“歸家的路上。野百合站著”將“野百合”人格化。接下來,隨著“虹”在山谷間的出現,隨著風的吹動,“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了軟軟的虹橋/便跟著我,閃著她們好看的腰”,這就進一步使“野百合”女性化。到了第二節,作者旁涉筆墨,寫“鄰舍的頑童”,寫他們“星星般地抬走一個黃昏”。這一切看似閑筆,實際上卻是為“野百合”的再度出現創造一種新的氛圍。第一節寫的是“歸家的路上”作者的所見,第二節詩的客觀空間則易之為“鄰舍”。而在這時,“野百合”也變成了頑童們嬉戲的“玉杯”了,詩末一句“而那新釀的露酒是涼死人的”,流露出一種孩提式的勸誡口吻.使人感到善意和親切,更使人由此洞見作者心靈的透明和純凈。
六、評說詩歌朗讀
要求學生對詩歌朗讀品評,邊讀邊評,看朗讀是否流暢,節奏是否合理,停頓是否恰當,語氣、語調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讀詩歌。字音要讀準,停頓要恰當,句子的層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邊讀,一邊體會每句話的完整意思。
2、互相評讀。兩人一組,一人讀,一人評,根據對詩歌的理解討論句子的停頓、語氣、語調。
3、對照詩歌朗讀錄音,談談自己朗讀課文的感受。
4、朗讀全詩。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2、課后練習第三題。
3、選用課時作業。
【課時作業】
一、注音
田圃()喑()啞()
喧嚷()襁()褓()
二、仿寫句子
例句: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的笑啊
君不見,柳條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請根據劃線部分仿寫三句話:
。
。
。
三、開闊視野,創作實踐
“雨”對你說了那么多的話,試著拿起你手中的筆。對“雨”說說你想說的話,和“雨”對唱一首歌。
。
【課時作業參考答案】
一、注音
pǔīnǎrǎnɡqiǎnɡbǎ
二、仿寫句子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例句如:“花兒見了我笑紅了臉啊”“小溪見我笑岔了道啊”等。
三、開闊視野,創作實踐
略
【雨說教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雨說》教學教案設計04-19
《雨說》教案設計04-20
《雨說》的教案設計04-14
人教版《雨說》教案設計10-20
最新《雨說》教案設計04-17
雨說精品教案設計04-18
《雨說》教案設計范文04-19
關于《雨說》的教案設計04-20
初中課文雨說優秀教學教案設計04-14
雨說最新教案設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