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年級語文《石縫間的生命》教案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文中的幾個詞語,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涵。
2、理解石縫得的生命的生長特點,了解作者所贊美的精神與謳歌的人。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石縫間生命所體現的崇高精神,培養學生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精神。
難點:理解本文堅困境中頑強生存的生命的禮贊,更是一曲對人民中優秀分子的贊歌。
三、教學時數:一教時
四、教學步驟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并非對每個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時,有些生命所面對的生存環境是異常艱難窘迫的,而能在這種種困境中頑強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縫間的生命,就是這樣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石縫間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從中受到教益。
二、作者簡介
林希,原名侯紅鵝,1935年生于天津。1955年受“胡風反革命集團”冤案株連,被定為“胡風分子”,時年19歲。1957年又被錯劃成右派分子,從此被送到農場、工廠、農村參加體力勞動。直到1980年平 反,才重新回到文學工作崗位。現為天津市作協專業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無名河》、中篇小說《丑末寅初》《高買》、長篇小說《桃兒杏兒》等。其中《無名河》曾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高買》獲中國作協優秀中篇小說獎。1998年,他的中篇小說《小的兒》獲魯迅文學獎。
三、正音
倔強jué jiàng 采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壯zhuó
狹隘ài 貧瘠jí 潸然淚下shān 佐餐zu 遜色xùn
犀利xī 期期艾艾ài ài
四、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出語調感情,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朗讀時,以輕音樂陪襯,營造一種好的氛圍)
2、個別學生朗讀
3、學生點評
五、感知初通
1、石縫間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們如何在石縫間生長的?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說說。
2、你最欣賞哪一種石縫間的生命?為什么?
六、研讀課文
(一)問題討論
1、“石縫間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
――“石縫間的生命”具有在艱苦乃至惡劣的環境中,不失生命的尊嚴、頑強拼搏、創造輝煌的精神。
2、文章第一句話“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作者為什么“感動得潸然淚下”?這句話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原因要點:敢于去尋求、戰勝最艱苦的環境、具有震撼心靈的情感力量。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開門見山的作用。
3、作者選擇了哪些事物為代表來介紹石縫間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點?
――野草:生機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靈氣,使一切的生命在它們的面前顯得蒼白遜色。
4、文中哪一語段對題目作出概括性的詮釋和理解?
――第九段。
(二)研讀賞析
A、揣摩語言:
學生再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邊劃邊體會這些句子的作用。
B、自主、合作、探究:
劃出文章中你不理解的句子,齊討論、分析。
重點突破以下幾個問題:
①、第五段中“生命就是這樣被環境規定著,又被環境改變著”具體指什么?
――被規定著指環境使它們只能生長在石縫間,是指環境對生命成長的`限制、約束作用;又被環境改變著指環境使它們成為戰勝環境的強者,環境可以從外部來改變和影響生命的發展。
②、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煉自己,成長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華自己”中,“發現”、“認識”、“錘煉”、“升華”四個詞語有何關系?說明了什么?
――是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說明了生命適應環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規律。
③、第九段說石縫間頑強的生命,是生物學的,哲學的、美學的,如何理解?
――生物學的:生命本向是尊貴的,有權自認為輝煌,生機不可遏制。 哲學的:生命被環境規定著、改造著,適者都是強者,生命就是拼搏。 美學的:不僅裝點荒山枯嶺,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壯麗的心靈。
④、文章結尾說“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懾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從文章中看,這種“力量”表現在哪些方面?
――可從以下方面分析:創造生命奇跡、戰勝險惡環境、顯示生命頑強、增加世界活力、給人類帶來重要啟示等。
⑤、為什么文章開頭說石縫隙間的生命是“倔強的生命”,結尾說它是“頑強的生命”?首尾兩段間是什么關系?
――作者透過生命個體在與自然環境斗爭中的“倔強”,深刻認識到了生命力的“頑強”。文章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七、歸納小結:(中心內容)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過對“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縫間的生命的描述,贊美了石縫間的生命的那種倔強和崇高的品格,闡述了生命的內涵就是拼搏,啟示我們:要做駕馭生活的強者。
八、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