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斷想》教案設計
《地下森林斷想》是我國女作家張抗抗的名作。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下面是該課文的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無垠、山崩地裂”等詞語的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張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標:
1、品味本文充滿激情、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學習詠物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體會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內化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敘事和抒情水乳x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2、體昧作品寫景語言精煉、優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注重發掘課文的人文精神資源,體會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蘊。
教學方法:1、朗讀法。2、美點追蹤法3、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地下森林的圖片,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地下森林)
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是鏡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稱火山口原始森林,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的張廣才嶺東南坡的深山中。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煙繚繞,陣陣冷氣夾著清香撲面襲來,使人神志飄忽,不知是在天上,還是在地下。初唐詩人宋之間有詩曰:“兩巖天作帶,萬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礙日暉。翳潭花似織。綠嶺竹成圃。”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就是一首對火山峽谷和地下森林的贊歌——《地下森林斷想》。
二、資料助讀
張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龍江一國營農場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第一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反映邊疆農場建設和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分界線》。1977年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反映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們對不同的婚姻愛情的認識與追求。1986年出版長篇小說《隱形伴侶》,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輾轉矛盾的心路歷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錄音帶,學生聽讀,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瘠薄(jī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戀著,不能自拔。孱(chán)弱:軟弱無能。
浩瀚無垠:形容廣大;繁多。隱姓埋名: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憤懣(mèn):氣憤,抑郁不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體會作者的感情及其變化。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①請談一談文章留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②摘錄一句你最欣賞的文句,并說說為什么摘選它。
③針對這篇文章,談談你領悟到的深刻哲理。
3、學生初步交流閱讀感受。
生1:我被作者深摯的感情感動了,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她是那樣深情地為地下森林歌唱,那么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那么欽佩峽谷堅韌的毅力。
生2:我覺得這篇文章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幾乎難以分辨哪些句子是敘述,哪些句子是抒情。
生3:她的文章能讓你感受到她思想、情感的流動。
生4:我覺得地下森林是一個神秘的世界,閃爍著智慧和信念的世界。
生5:我欽佩地下森林的品格,這是我應該學習的。
教師總結:大家回答得很好。談到了這篇文章藝術特色的方方面面。觸摸到了這篇文章的靈魂。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流動。如果用幾個詞組來概括的話,那就是語言精煉、情感濃烈、哲理深刻。
四、具體分析,討論鑒賞
1、品味語言的精美。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請選出來并作簡要分析。學生思考、吟誦、交流。
生1:我喜歡開頭一句“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用三個詞來描繪森林,雖然簡練,但很形象,蔥蔥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腦海中蔓延開來。后面兩個比喻句很美、很對稱。
生2:文章還有許多對稱句,如:“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七平的嗎?峽谷莫非不明白?”“純潔的白樺、挺拔的青楊、秀美的黃菠蘿。”這些句子讀起來很有節奏,很有韻律感,感情也加強了。
生3:不光有對稱句,還有許多疊字。如”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這些疊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暢,顯示了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
生4:“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流,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這幾句寫出了地質突變的壯觀景象,猶如親眼所見一般。
教師小結:本文運用了許多疊字、對稱句。它們具有形式上的齊勻性和朗讀上的旋律性,在回環往復間又逐步深化思想意蘊,強化感情表達的力度。
(2)學生涵詠品味這些句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仿寫。
2、體會本文敘事與抒情的xx交融。
(1)教師提示:請大家從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點明地下森林的特點——奇特,表達作者的感受——驚訝。第二部分(3~20段):描寫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突出其艱辛的特點。第一層(3~8段):寫火山爆發。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毀于—旦。第二層(9~20段):這部分極寫環境的惡劣和地下森林生長的艱辛。第三部分(21~27段):描寫親眼所見地下森林的狀貌。表達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教師小結:從理清思路入手,我們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寫作者去尋覓地下森林,其次憑想象敘寫地下森林怎樣在逆境中誕生、成長,最后寫它的勝利。但我們可以感覺到文章處處流動著作者熾熱的情感。
【《地下森林斷想》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讀《地下森林斷想》有感04-05
地下森林斷想閱讀練習04-24
《地下森林斷想》導學案03-31
地下森林斷想主旨是什么?05-24
散文《地下森林斷想》課后反思04-27
《地下森林斷想》語文教學反思03-17
九下《地下森林斷想》教學實錄03-31
《地下森林斷想》課堂實錄范例03-31
《地下森林斷想》課文教學設計實錄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