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項鏈》教案設計(北師大版)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也是莫泊桑這位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項鏈》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項鏈》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的:
1. 以項鏈為線索,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2. 分析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對她的態度。
3. 分析瑪蒂爾德悲劇產生的原因(個人、社會)。
4. 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二、教學設想:
通過對小說情節結構及人物心理描寫的點撥研討,引導學生領略《項鏈》精巧的藝術構思,把握作品主題,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外國文學史上有三位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其中兩位作家的作品:俄國契訶夫的《變色龍》,法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還有一位是美國的歐。亨利,代表作《警察與贊美詩》。引出莫泊桑的《項鏈》。(或者:因學生在英語教材中學過莫泊桑的兩篇小說,包括《項鏈》,由此引出課文)
(二)分析課文
1、品析情節,體會情節的作用
1) 小說以“項鏈”為標題,與作品內容有何聯系?(小說原題是“首飾”。)
“項鏈”是小說情節結構的線索。
2) 小說在“項鏈”這條線索牽動下,都寫了哪些情節?(用三個字概括每一個情節)
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還債務――識項鏈
3) 品讀小說的重要情節
“失項鏈”是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找出。作者說: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段話很明顯是針對“失項鏈”這件事而發出的感嘆。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結合文中的有關片斷來談)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的發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
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4) 其實,這篇小說中只有“失項鏈”這一個“偶然”嗎?小說的結尾作者才說出這掛項鏈是假的,這個結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嗎?前面作者有沒有暗示?為什么不在瑪蒂爾德去賠項鏈的時候設置一個情節,讓瑪蒂爾德知道項鏈是假的,不用經受十年的磨難?
明確:一方面欣賞結尾的藝術,體會前面三處鋪墊的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情節的發展對于表現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讓她知道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現虛榮的代價,也無法表現作者對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諷刺。情節的發展有力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丟項鏈 識項鏈
2、當然造成瑪蒂爾德悲劇并非僅僅是個人的原因,還有其社會原因:
開頭“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是她們唯一的資格。女性只有憑著美貌與風姿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女性的意識與價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觀照下才得到承認。婦女毫無社會地位可言,她們只是作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當時的社會之中,遺憾的是瑪蒂爾德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錢萬能的資產階級思想意識及上流社會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劇的客觀原因,是制約瑪蒂爾德們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鎖。
個人原因和社會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題。
3、作者對瑪蒂爾德到底是一種什么態度?(用三個詞語概括)
諷刺(主要是諷刺) 同情 贊賞
作者在諷刺她的同時,又傾注了同情與贊賞。
4、瑪蒂爾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觀點應該是多種多樣,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如:
“誠實守信”觀。有借必有還,當尋覓無果時,她和丈夫決定賠償。即使自己只有一萬八千法郎.買項鏈就需要三萬六千法郎,她也沒動過用假項鏈偷梁換柱、蒙混過關的邪念,更沒耍起“項鏈已丟,無力賠償”“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她和丈夫的道德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用十年的心血償清債務,使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因禍得福,無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勞堅強”觀。馬蒂爾德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仆,租了小閣樓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兒: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雜貨店,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艱難的錢。盡管十年艱辛使她變成了一個美麗不再、粗壯耐勞的婦女,但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勤勞堅強。
“純潔高尚”觀。晚會上,瑪蒂爾德高雅迷人,壓倒所有的女賓。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連部長也注意她了這應該是她利用美貌改變命運的最好時機。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歡樂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于成功的光榮……”這表明,瑪蒂爾德來參加晚會只是為了展示美貌,讓自己唯一的“價值”得到承認。在那個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社會里,瑪蒂爾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賣靈魂和肉體,可她沒有這樣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潔的荷花。
“熱愛生活”觀。瑪蒂爾德社會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于現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這反映了她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自尋短見,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努力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5、討論小說的主題
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 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還在進行之中,尚無權威定論。綜合這些爭論,大概有以下五種觀點(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種,理由是什么?
A、“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課文編寫者持這種觀點,“預習提示”中也是這樣表述的,這是一般認可的看法。
B、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
C、小說表現了小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定及對他們的這種尷尬處境的同情。
D、小說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
E、對女主人公的追求奢華生活遭到失敗的不幸表示同情, 對其以誠實勞動償還債務的行為予以肯定,對主人公的虛榮心作了批評。
點撥:關于小說主題,明確從三個維度去綜合把握
A、作品本身:情節、環境、人物、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B、作品的創作背景
C、生活實際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
女主人公的命運是悲劇還是喜劇?造成其命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自身性格和社會原因是什么?)
聯系生活,說說女主人公十年的艱苦值不值得?她得知事情真相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示范:小說通過瑪蒂爾德的命運,形象地表現了人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過程,揭示了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6、題目——“項鏈”的再度審視
“項鏈”是文章的物線索,同時又富有深刻的內涵:愛慕虛榮,追求享樂是套在瑪蒂爾德脖子上的一掛“項鏈”。其實,又何嘗不是栓在我們人類精神上的一根“項鏈”或者說是一根繩索!
一波一瀾,假假真真 “大家”戲劇;三起三落,悲悲喜喜“小資”人生
四、練習:
(1)小說最后出人意料的結局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瑪蒂爾德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課文,寫一個《項鏈后傳》,不少于200字。
(2) 合瑪蒂爾德的經歷,談談女人的成功觀,或以“追求”為話題寫篇作文。
五 五、板書設計
主題 內容 情節
貪圖虛榮(但得) 一夜歡樂 借項鏈
諷刺 丟項鏈
情感傾向 同情 賠項鏈
贊揚 還債務
恪守誠信(不惜) 十年艱辛 識項鏈
【教學總結】
作品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和心理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彩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正如魯迅所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的要求具備的高度。”作為高中生接觸到的第一篇外國小說教材,可以從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義,對學生提高鑒賞小說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學、世界文學的迥異和異彩紛呈的特點。
一、選好角度,打開小說藝術之門。
《項鏈》這篇小說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鑒賞,但教學課時和知識的容納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內做到抓重點、理順難點,最大限度的有所收獲是最佳效果。為此,可以設計以文本的精巧的構思布局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作為重難點。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精心設題,深入體會。如先讓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情節簡略復述一下,理清線索,再品味“歐亨利”的筆法和空白藝術的奧妙。進而理解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的關系,那么對小說的主題進行探討和理解就會順利成章了。
二、解讀文本,沐浴文化陽光。
1.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多媒體以其強大的優勢改變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激發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優化課堂結果,提高教學效率,逐漸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趨勢。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有利資源,精心制作了《項鏈》的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參與學習,手、腦、眼、耳并用,化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進入文學的殿堂。
2.讓學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隨之動,隨之思考,隨之感悟,其中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設計問題導入,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創造能力。比如在探討小說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悲劇原因時,可以佛來思節夫人為例設題, “為什么路瓦栽夫人看望佛來思節婦人會如此痛苦?”“借項鏈時,佛來思節婦人為什么不告訴路瓦栽夫人拿的是假項鏈?她為什么要裝假項鏈?”等,從大方向把握社會文化氣候的因素。
3.在重點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寫這一教學環節時,我把小說第一部分的七個“夢想”——得請柬后的復雜心理——借項鏈前后的心理變化——舞會部分的四個“陶醉”——十年艱辛部分中的一個“回想”這五部分作為解決的教學策略。八班的宋健和劉永兩位同學還根據課本的部分情節,自導自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劇,不僅讓大家欣賞到了惟妙惟肖的生活版的路瓦栽夫婦,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學的藝術魅力。
二、遷移拓展,引發文化反思。
通過這篇小說我們了解了小說中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大師都十分注重對人物的心理刻畫,在此可以把心理描寫的分類和方法做一下歸類和對比,從優秀作家筆下那些精湛獨到異彩紛呈的心理描寫片斷中,我們可以獲得對這一表現手法的較為全面的認識和寶貴的藝術啟迪。我把心理描寫歸納為直接心理描寫和間接心理描寫兩種,前者分心理剖析、內心獨白、夢境幻覺幾種方法,后者有神態暗示、動作暗示、語言暗示、環境烘托幾種方法。把本文和《陳奐生上城》、高爾基的《母親》、契訶夫的《凡卡》、魯迅的《藥》的有關片斷做拓展和對比,可以看出中外小說慣用的心理描寫手法的差異,可以感受把握作品通過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特定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這應該成為我們打開小說進而一切文學藝術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課堂應該讓思維飛揚,張開想象的翅膀,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可以結合所學進行本課續寫心理描寫片斷練習,實踐證明這是提高學生習作的一有效途徑。
【九年級語文上冊《項鏈》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九年級語文上冊《項鏈》教案設計07-18
人教版高二語文《項鏈》教案設計03-07
《項鏈》教案設計08-16
高一語文下冊《項鏈》教案設計08-26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項鏈》教案設計03-19
九年級上冊語文《項鏈》ppt07-03
九年級語文上《項鏈》教案設計08-15
一年級語文《項鏈》教案設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