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一厘米》教案設計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劇《咱老百姓》的節選,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在學習中應抓住矛盾沖突,在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品味戲劇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維持自己的尊嚴,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成長環境中,但你們的父母為了你的成長,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嗎?特別是偉大的媽媽們,她們背著歲月的沉沙,心靈有很多滄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長出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們的蒼涼和對你們鍥而不舍的摯愛?今天,我們就從一件小事中去體會一下吧!
[板書]一厘米 畢淑敏
(1)動彈(dòng tan):(人、動物或能轉動的東西)活動。(2)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窮困;十分為難。(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5)瞅(chǒu):看。(6)憂郁(yù):憂傷,愁悶。
(7)愣(lèng):失神;說話做事不考慮效果,鹵莽。(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連忙。(10)矜(jīn)持:拘謹,拘束。
(11)哀兵必勝:指由于壓迫而悲憤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這里是說把文章寫得打動別人,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談:理直氣壯地直抒己見。(13)靦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氣喘吁吁(xū):吁吁,喘氣的聲音。形容喘氣很急。(15)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靜,安適。(17)異口同聲:不同的嘴說同樣的話。
二、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基本內容
1、分角色朗讀(有條件者可以扮演戲劇進行表演)
人物主要有:解說、陶影、小也、張師傅、售票員、紅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園書記主任、群眾甲、乙、丙
2、學生表演要求學生每表演一個鏡頭(情節)后,學生之間進行恰當的評論,再進行下一鏡頭的表演。
3、學生討論:談談自己對陶影、小也、小也父、紅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文中相應的片斷加以印證!
第二課時
二、討論陶影的形象意義
1、學生找出課文中集中表現陶影的段落。
2、學生討論:從課文內容來看,陶影應該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關內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1)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相應段落、語句:
--一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2)執著、認真--(輕松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不夠!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么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3)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
--(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么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三、學習品味寫作特點
1、以小見大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為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節曲折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沖突中,作者寫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眾人‘呀’了一聲”“眾人哄笑”“眾人嬉笑”等圍觀群眾的反映和語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上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著。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系看,兒子小也的行為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3、烘托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沖突中,作者寫出“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眾人‘呀’了一聲”“眾人哄笑”“眾人嬉笑”等圍觀群眾的反映和語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工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著。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系看,兒子小也的行為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板書設計
一厘米
高潮結局
送票 -- “逃票” -- 投書報社 -- 矛盾解決
發展
開端
【九年級語文《一厘米》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霞》教案設計03-05
語文《離騷》教案設計03-31
語文散步教案設計05-05
語文《散步》教案設計05-05
語文《觀潮》教案設計04-06
小學語文《知音》教案設計06-20
《口技》語文教案設計08-21
語文《雨巷》教案設計03-05
《師說》語文教案設計03-31
背影語文教案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