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的語言、結構特點,培養閱讀、欣賞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自覺誦讀的習慣,達到熟讀成誦。
2、掌握并積累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設喻說理的特點,明白虛心接受意見的好處。
教學重點
1、領會文章設喻說理的寫法。
2、掌握《戰國策》的行文特色。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諷喻的手法,體會本文結構安排的精巧之處。
教學方法】
研討法、點撥式。
輔助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圣君,有賢臣,政治穩定,國泰民安的時期被稱為“太平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難覓,于是才會出現忠義之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甚至死諫,在《紅樓夢》中借助賈寶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會用人的標準,那就是“武死戰,文死諫。”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諫,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聽取,怎樣使帝王能夠聽取自己的進諫呢?戰國時期齊國的鄒忌能夠使齊威王察納雅言,從諫如流,廣開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順耳”諷諫的辦法。下面我們就走近鄒忌和齊威王這對被人稱頌的賢臣、明君。
授課:
(板書課題,解題)
題目包括兩個含義:鄒忌諷諫,齊威王納諫。(掌握“諷”的含義)
二、通過預習課文,請大家說出鄒忌諷諫結果
“戰勝于朝廷”(板書)
三、齊國為何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趙、韓、魏皆朝于齊?”
齊威王納諫除蔽(板書)
四、用課文原句找出齊王納諫后齊國的變化,分析描寫方法,解釋重點實詞,積累文言知識
變化:“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三賞三變)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同學齊讀第三自然段,以“上賞”、“中賞”、“下賞”與“令初下”、“數月”、“期年之后”為綱,把握結構,為背誦作準備。
五、同學快速從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應積累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并標出有疑難的地方,同學之間討論
教師總結,多媒體展示文言知識歸納結果。
六、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君主肯于從諫如流的并不多見,為什么齊威王能夠做到呢?這恐怕應該從進諫的人談起,下面,我們來分析鄒忌的諷諫藝術
1、鄒忌諷諫的緣起?
⑴ 三問三答,提出問題。
學生自己揣摩妻、妾、客的語氣,朗讀。
⑵ 找同學范讀,注意體會語言的細微區別,以分析人物的不同心理,為背誦做準備。
2、鄒忌得出怎樣的結論?
妻──私妾──畏客──求(板書)
3、鄒忌是怎樣諷諫的?得出怎樣的結論?
巧設比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板書)
揣摩語氣,誦讀課文,注意區別人物語氣與第一自然段中的不同,注意語言的細微差別。
總結:
從齊國“令初下,門庭若市”看,足見齊國的積弊,但是,此次齊威王卻能夠納諫除蔽,使得內政修明,是由于齊威王的清醒,更是由于他聽到了“順耳忠言”,鄒忌巧設比喻,以家事喻國事,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委婉動聽。正像《古文觀止》中評價的那樣: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
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七、請同學再次在全文范圍內找出自己尚存疑義的文言知識問題,(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等),大家研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解答和歸納
總結:
1、理解11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⑴ 諷
⑵ 美(我)
⑶ 以(美于徐公)
⑷ 面刺
⑸ 書
⑹ 謗
⑺ 譏
⑻ 聞
⑼ 朝
⑽ 私
⑾ 期
2、歸納四個實詞和虛詞的義項:
實詞:修朝
虛詞:孰誠
3、掌握二個通假字:
有 孰
4、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
5、熟悉三個詞組的用法:
孰與 地方 左右
6、解釋四個文句:
⑴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⑵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⑷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7、研究兩種文言特殊句式:
⑴ 賓語前置句
⑵ 被動句
在總結文言知識的基礎上,同學們齊讀課文,鞏固學過的知識,為背誦做準備。
八、從內容、結構上看,《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怎樣的特點?這反映了《戰國策》行文上有怎樣的特點?
討論,教師總結。
1、內容上:
《鄒忌諷齊王納諫》屬于歷史寓言,即利用某些真實的歷史人物附會以虛擬的情節,從而寄予深刻的道理。因此,從本文的內容安排來看,作者先宕開筆去,從鄒忌的家事開始寫起,而將齊國大治的情況以及戰勝于朝廷的具體經過一表而過。這樣的主題,顯然是作者總結了封建社會初期統治階級在政權得失
方面的經驗教訓而得出的結論,這也正是文章思想性上值得肯定的地方。這個主題的設定,恐怕是由當時正處于各國兼并征戰的背景決定的。
我們知道,《戰國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間的古書,主要記錄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以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記載了一些歷史事實,但歷史中又夾雜了一些民間傳說,此外還保留了一些如“鷸蚌相爭”、“畫蛇添足”之類的寓言。因此從文學的角度,它的藝術性是很突出的,從歷史的角度
看,某些故事的真實性是值得研究了。因此,今后我們閱讀《戰國策》中的作品,要注意這一點。
2、結構上:
別致、有序。《鄒忌諷齊王納諫》從頭到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第一段從三問三答到“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再到“朝”、“旦日”“明日”。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從“宮婦左右”到“朝廷之臣”到“四境之內”,從上、中、下三賞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
從全文看,整個事件的發展也是三層:鄒忌以現身說法進行諷諫是第一層,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皆朝于秦”是第三層……等等,我們分明看到了散文的節奏美。文章在結構層次上的對稱美,使用排比和層遞的手法,是值得借鑒的。
《戰國策》的作者在記述歷史事件時,往往美化封建統治者,過分夸張渲染策士謀臣的作用,有時是違背歷史的真實的。在文學方面,它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章活潑恣肆,有聲有色,文采斐然,變化不測,在我國散文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同學們今后閱讀《戰國策》中的文章,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九、請同學們在理解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十、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關于齊威王、鄒忌的記載,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全體同學積累重要文言實詞,基礎較好同學要求能夠翻譯詞類活用、特殊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討論和小老師的“教”來疏通文言詞意;通過學生的各種閱讀練習,要求全體同學能夠正確朗讀;基礎較好同學掌握誦讀要領,讀出文言特點及韻味,逐步形成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4、重難點分析:
在文言學習上,已經有了初中學習的基礎,因此學習本文存在的知識方面的障礙不大,但是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和單元要求,我們確定文言誦讀為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對文言實詞的學習和各種朗誦突出重點,同時對文言實詞的學習也是對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策略分析:
綜合上述各項因素,為了盡量落實“為了每位學生的有效發展”這一教育理念,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提供學案,布置學生預習,鼓勵學生在教師提供材料基礎上自行通過課文注解、翻閱有關資料等方法,對課文重要實詞進行初步的學習,掃除生字障礙,要求達到基本會讀。
2、任務驅動教學法
第一教學模塊: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分組學習,組長充當小教師的角色,按照學案步驟,進行小組內討論教學。如有學習疑惑,讓先學會的學生教學習困難生,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這種“學后教”針對教的同學事后記憶率高達90%以上,大大增強施教同學的學習效益,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教師將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施教。
3、朗讀法
第二教學模塊:用以讀帶講的方式,既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修正學生對知識把握的偏頗之處,以及啟發學生對文本的正確理解。通過朗讀(小組內體驗式朗讀、指明朗讀,師生點評指導朗讀,錄音示范朗讀、分角色朗讀),即讓學生展示第一學習模塊的成果,同時加深大家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故而本課時的學生學法重點著重放在討論、合作、學生教、朗讀體驗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對照《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詳見附件)事先預習
正式鈴聲響后,我以任務驅動法導入新課,通過幻燈片明確了本課時學習目的:
a、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積累重要文言實詞;
b、通過學生閱讀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階段
簡單的導入新課后,就直接進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階段:分小組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按照我們課前的分組,全班同學分為6個學習小組,先由各組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解決其中問題16。
此時他們的討論,或坐、或站。結果,學習情況因各組組長和具體搭配成員不同而呈現差異:有的小組成員水平差異不大,他們就能積極開展討論,甚至出現爭論;而課代表那組因為小組內成員語文成績普遍較差,結果就出現組長在教大家做題目的現象。這時候的我只是巡視各小組學習,時而指導他們開展討論,充其量是個“劇務”“導演”,有時純粹就是個“觀眾”。
在這一階段,因為考慮學習進度的問題,我曾在12分鐘、15分鐘兩次想打斷學生的學習,結果都因大部分同學的反對而只能任其繼續。
(二)、互助“釋疑”階段
眼看著時間過半,亦有部分小組漸漸地停了下來,于是我讓大家進入“釋疑”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當小組的力量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時,向其他小組尋求幫助,或教師組織大家討論,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點撥。
在這一環節,為了激發各小組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提問質量,我們引入比賽機制,設立“最佳學習提問獎”和“最佳釋疑獎”,分別獎給提最有價值問題的小組和回答問題最完美的小組。
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而我還是始終抱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多說,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說。
最終我們共用了8分鐘來解決大家學習中的困難。
(三)、“檢測”反饋階段
結束了釋疑階段,我大聲說:“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當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說“沒有”時,我們共同進入了這節課的第三階段“檢測”階段。
為了了解大家學習掌握情況,我課前圍繞導學案出了一份《學案學習檢測》來檢查學習效果,同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借助多媒體幻燈機顯示。
這一檢測結果真如我所期望的,遠遠好于平時我教文言文時,逐字逐句地解釋翻譯時的效果。除了個別虛詞還有部分學生還是無法掌握外,課文內的重要實詞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脫離課文注釋來解答。此時,一節課已經過去了35分鐘。
第二學習模塊:
1、自由朗讀: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之后每位成員在小組內體驗式朗讀一個自然段,大家互評。
2、指名朗讀:
這樣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同時指名朗讀相關段落也是探討答案、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朗讀的要求必須得到真正的落實,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通過教師和其他同學予以糾正,做到共同提高。
教師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語音、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等方面的問題給以糾正。
教師指明第一位學生讀完第一段,發現該同學誤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想當然地讀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斷句出現偏差,這時我以讀帶講,以講促讀。此時下課的鈴聲想起。
于是我布置了這節課中沒有完成的朗讀任務熟讀課文,以及預設的作業
改編本文為課本劇,下一課時進行表演展示。
很顯然,這節課的教學計劃沒有全部完成,按照我的教學設想,接下來還有聽錄音示范朗讀和分角色朗讀兩個環節。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實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體悟鄒忌的諷諫藝術(設喻和類比推理)和諷諫成功的原因;
3、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鎖定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的1,教學難點是教學目標的2。
教學方法:
情境法、設疑法、探究法、拓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激情導語,創情境課堂
我國有句名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良藥利于病往往苦口,忠言利于行往往逆耳。然而現在有一種藥“糖衣片”,能治病但不苦。看來良藥未必苦口,那么忠言就一定逆耳嗎?有沒有既利于行又不逆耳的忠言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語文課堂。
二、解題:
諷,不是諷刺,是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三、找一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校正字音,感知內容。
(一)教師設疑: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么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得到了什么啟發?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鄒忌提出“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私我”;妾的“徐公何能及君也!”是因為 “畏我”;客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因為“有求于我”。比美反思后鄒忌認為自己受到了蒙蔽,于是想到了國家的大事。
(二)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歸納本段的知識點:
1、固定句式:孰與:譯為“與……相比,誰……”
2、賓語前置句式:忌不自信(“不”是標志,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3、重要實詞:明日(古今異義);吾妻之美我者:美是意動;孰視之:孰通熟,仔細
四、同學齊讀第二段,
(一)師設疑:鄒忌入朝是如何分析“王之蔽”的?如何諷諫齊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宮婦左右私王”如“妻私我”;“朝廷之臣畏王”如“妾畏我”;“四境之內求王”如“客求我”。鄒忌運用設喻說理的方法,用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推導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二)知識點歸納:古今異義:地方:地方方圓;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
五、鄒忌的諫言,齊威王接受了嗎?并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一)同學齊讀第三、四段。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齊威王聞鄒忌的諫言大喜,果斷下令:“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他懸賞求諫,廣開言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最終納諫強國,各諸侯國“皆朝于齊”。
(二)歸納知識點:
重要實詞:謗譏(古今異義);成語(門庭若市);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
介賓后置: 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六、師生探究:
鄒忌諷諫齊王成功的原因何在?學生各抒己見,師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作總結:
第一:得益于鄒忌的諷諫藝術: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來現身說法,切入角度好,運用設喻,拿私事比國事,進行類比推理,使齊王心悅誠服,因為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是批龍鱗,逆圣聽。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足智多謀、大智大勇、嫻于辭令 、忠于職守的良臣。
第二:得益于君臣雙方:雙方應該是賢君良臣,否則,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若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唇舌,枉運心機。自古就有屈原放逐,比干被挖心的慘例。從這里我們亦看到了一個廣開言路、懸賞求諫、從善如流、聞過則改、興利除弊的賢君。
七、拓展:
鄒忌進諫齊王,齊王欣然納諫,內政修明,齊國強大,那么我們今天再讀此文有哪些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發表意見,可引導同學總結出以下體會:
1、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
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本著對國家、對民族負責的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一旦有可行性建議,就積極大膽地向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出,摒棄個人的諸多考慮,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提出批評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的語言、語氣,抓住恰當的時機,便于別人接受采納,以提高建議效果。
4、作為領導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解讀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把握人物形象。
3、欣賞鄒忌委婉的諷諫藝術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納諫的大度胸懷。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實,人們更希望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這樣既能達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早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有這樣一位智者,他婉言勸諫齊王,使齊王廣開言路,使齊國政治清明。這位智者就是鄒忌,同學們打開書第17課,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鄒忌。
二、解釋文題。
1、“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個文題告訴我們文章寫了幾件事?如何解釋“諷”和“諫”?
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了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其中,諷:用含蓄的話勸說或指責。諫: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
2、這篇文章選自《戰國策》,通過積累中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
《戰國策》由誰整理的?劉向。
哪個時代?西漢。
內容包括哪些?多是戰國時期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
哪些成語故事來源于《戰國策》?畫蛇添足、南轅北轍、狐假虎威……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也有一個成語門庭若市,查字典積累它的含義。(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樣,形容往來的人很多,十分熱鬧。)
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是什么?門可羅雀(門前可以張網捕雀,比喻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三、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朗讀時應注意表現出人物的情態。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朗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用來表現齊威王當機立斷,馬上頒布政令的果斷。)
2、學生放聲朗讀。教師將學生易讀錯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3、提問兩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齊讀。
四、背誦環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背誦。課堂上給學生10分鐘左右的時間背誦。
五、課后作業。
1、繼續熟練背誦課文,并用小稿紙抄寫一遍。
2、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理解文意。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⑵了解《戰國策》。
⑶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⑷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學生預習,教師重點講解,輔導課堂討論。
⑵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⑶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納諫的大度胸懷。
⑵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說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借助注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⑴帙麗朝服衣冠窺鏡
⑵期年朝于齊間進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⑷聞寡人之耳者
⑸今齊地方千里
⑹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⑺鄒忌諷齊王納諫
⑻能謗譏于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⑵忌不自信。
⑶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⑷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并全班交流。
明確:
1、讀準字音: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⑵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⑶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⑷聞:使……聞。
⑸地方:土地方圓。
⑹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⑺諷:委婉勸說。
⑻謗譏:公開指責。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⑵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⑶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⑷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于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并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后,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后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后,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畏求妻妾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于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并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后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宮婦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教師范讀后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
“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悅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贊賞。由于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4、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閱瀆《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主導
1. 基礎性閱讀,即能聲情并茂地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2. 理解性閱讀,即能感知人物特點和結構特點,能初步領會自知和民主的積極意義;
3. 期待性閱讀,即能揚棄文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和不合時宜的內容;
4. 拓展性閱讀,即提供相應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內容,擴大閱讀視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重點
背誦和三個排比層疊套裹的結構藝術。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用一面鏡子做道具。教師登上講臺,顧盼照鏡,然后再略帶夸張地做凈面去污之狀。接著提示:我手中一面鏡子,起什么作用?同學們說得對極了!我的鏡子就是我的意見書,當面暴露我的缺陷,當面指出我的毛病,接受它的忠告,就是光潔我的面容,就是干凈我的肌膚。可是,一個國家的興衰得失,一個國君的統管治理又該以什么作為它的鏡子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歷史散文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一步:基礎性閱讀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于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局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里已學過長短三十余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肅清道路上的“絆腳石”開始。
1. 粗讀課文,辨清字音。先老師或錄音范讀,提請學生注意;再學生齊讀,找出容易誤讀的字加以正音,并盡可能聯系以前所學內容。
2. 再讀課文,解說詞義。提請學生全文默讀,并對照課本注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的基本意義,教師找出學生容易忽略、多義或古今意義有差異的詞予以查問。示例于下:
朝:早上;朝廷;朝拜善:善事;好的;擅長;好孰:誰;仔細;什么(《隆中對》有)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口技》有)
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私:偏愛(《出師表》有今:自私)
3. 還讀課文,復述大意。先散讀,要求學生放聲無礙。再自由組合或教師挑選,分角色演讀故事大意。某些特殊句式,予以點撥歸納。示例于下:
忌不自信。(倒裝句,賓語前置。《滿井游記》中有“城居者未之知也”。《岳陽樓記》中有“吾誰與歸”)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者。(定語后置,《馬說》中有“馬之千里者”)
4. 追讀課文,完成背誦。感悟課文排比和反復的語言修辭特點,提高記憶的效率,以先進示范或教師表率,使多數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背誦課文的任務。
第二步:理解性閱讀
一部《戰國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寫實與虛構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體現《戰國策》的特色。與其當史來讀,不如做美文來讀,當作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讀。西方有人尖銳而不無偏激地以為,歷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因此,本文閱讀理解,首先弄清故事情節:鄒忌巧用寓言、齊王虛納善言而施政有成,天下大治。這一點無須作為重點,概括歸納即可。接著,需要分析人物個性,只要鄒忌就行。鄒忌五個“一”:一個高官之位(史載此人善鼓琴,做齊相,封成侯);一副好皮囊(“形貌昳麗”可證);一個突破阿諛諂媚重圍保持清醒、具有自知之明的頭腦;一腔在位謀政、進盡忠言的熱血;一張委婉幽默的巧嘴。通過人物分析,再就文本客觀提供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明白兩點(如能感受更多信息,更好):一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二是為臣者敢于進諫、善于進諫的民主意識,為君者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形象。諸如此類,通過引導和師生互動,或板書,或學生自記筆記。用表格示例于下:
如果把《戰國策》當美文來讀,其結構層次的“三排”之法,重疊套裹,從頭至尾,實為罕見,很可細嚼精咽。順序當可按范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清理。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后來南宋理學家們倡導的八條目中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行為方式和過程而言,從問詢到比較反思再推及到君王,也是三個排比;就鄒忌自醒的情節看,朝窺、日問、晚思,再到問訊的對象和對象們的反映的細節等等,無一不是三個排比。至于“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上、中、下等級的獎賞,“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的時間推移,三個排比典型而明顯,一提便知曉。這種文章的結構層次的重疊美可以引導學生好好欣賞,深入會意。
當美文來讀,還可引導領會之處有: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從近到遠,從個人修養到朝廷天下的遞進構思;實寫家事感悟、虛寫戰勝朝廷的詳略藝術;一代國相不惜執著形貌攀比的夸張手法等等。盡可由學生有所發現和體會。
第三步:期待性閱讀
在吸取精華、繼承優良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本文置于現實世界的平臺上,為學生提供求異思維和批判閱讀的參照,引導學生用別樣的眼光讀出主體獨特的體驗。比如,“戰勝于朝廷”,且不說夸張失實的嫌疑,單論這種內斂自醒的不可靠和不可行。當今世界,無論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立足、民族的強盛,沒有真正的實力做后盾,“戰勝”純是自欺欺人的誑語,儒家走向理學死胡同的八條目的原義,是不能救國和強國的。再比如,“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的進諫情形的變化,夸張有余,信實不足;一代國相身上一天到晚流溢的脂粉夸飾,怎么也難以讓人全信,細節的失實,也直接影響整體的真誠。因此,更多地當文學作品讀可也。
這一步的學習,老師除了略加激發,無須預設和過多暗示,讓學生在成年人的是非取舍標準里縈繞;哪怕失之于幼稚和考慮欠周或存在明顯的謬誤,也當平等地交流和溝通,關鍵在培養敏銳的批判鋒芒和掌握武器的基本功。
第四步:拓展性閱讀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主完成,材料印發。目的在于感悟讀后感的一些寫法和敘述性故事材料的概括歸納和使用,以及期望學生拓寬歷史散文的閱讀視野。示例于下:
納諫與止謗(節選)
──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60年后,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驕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采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并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圣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于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贊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里,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弭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于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
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著讀,大有可以借鑒之處。
設題:
1. 本節選部分既有鮮明對比,又有嚴密的邏輯聯系。就對比說,是齊王與厲王的對比。就邏輯說,哪些語句構成這些對比之間的聯系,請找出來。
2. 本文段副標題名為“重讀有感”,重在說古,但本文段又不是全文照錄,如果依照這類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根據你的理解,后面大概會寫什么?
3. 《召公諫厲王弭謗》也是歷史散文中的名篇,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找,試通讀幾遍,并簡單概括其大意。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利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學習齊威王虛心聽取意見與鄒忌善于思考、敢于進諫的可貴品質;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文意;
2.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4.文言字詞的理解、積累。
課前預習
借助工具書與注釋,掃清認讀障礙,粗通文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朗讀全文(檢查以下讀音是否正確)
昳 間
2.文意疏通
A.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約8分鐘后請三位同學代表小組分別將前三段譯為現代漢語,不對的地方請其他同學指出、糾正)
B.教師整體梳理文意,如同學對文中的字句還有不理解的地方請舉手提問,全班同學共同探討解決。(梳理文意時強調以下字詞)
3.將全文再朗讀一遍,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一講本文的故事情節。(兩分鐘準備)抽2—3名學生講述,檢查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板書
4.指導學生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讀,直至基本成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鄒忌為什么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進諫。
2.突出了鄒忌什么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于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群臣,鄰國進行類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蒙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這突出了鄒忌的什么特點?突出了齊王什么性格?
明確:鄒忌──善于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類比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于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采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于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后其他幾個國家皆朝于齊,乃至于戰勝于朝廷。
小結:鄒忌:善于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于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遷移
1.學習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可從鄒忌與齊王二人的品德修養和鄒忌的語言藝術兩個方面來談,也可從其他方面來談。)
自己獨立思考后再全班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通過說話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類似齊威王這樣善于納諫的人還有誰?你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思考后舉手講述,教師給以鼓勵)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資料導讀
1、《戰國策》的資料:
《戰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
3、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理解詞句:
⑴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⑵ 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⑶ 一詞多義:
修:
①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②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③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朝:
①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② 于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③ 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zhāo)
孰:
①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②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誠:
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②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⑷ 古今異義:
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地點。)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國君旁邊的近臣;今義,方位名詞。)
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四、布置作業
1、掌握本節課的要點。
2、參照課后練習整體理解課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讀準字音。
2、結合注釋、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意。
3、質疑討論,明確人物形象,體會鄒忌諷諫的藝術。
4、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結合注釋,掌握部分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內容。
2、背誦全文,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質疑討論,熟悉人物形象,欣賞鄒忌諷諫的藝術。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離罷春秋激烈的戰場,我們走入了戰國的風云。今天,我們將跟隨鄒忌,一同在《戰國策》中去感受君臣間的一段軼事。
二、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注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生交流疑難字詞。
3、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詞
(投影)
形貌昳麗朝服衣冠入朝見威王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皆朝于秦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5、師糾正誤音。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節
①生結合注釋,梳理第一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來,孰視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梳理二小節
由自己個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這與諷齊王納諫有什么關系呢?
①生結合注釋,梳理第二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節
①生結合注釋,梳理第三小節、
②生質疑,師生討論共同解決疑難字詞、
③師明確第一節重點字詞﹑語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
皆朝于齊戰勝于朝廷
四、結合板書,背誦全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與學情]
1、本篇課文注釋比較詳細,學生借助注釋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變,學生通順翻譯有一定難度。
2、本文記事寫人說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值得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步驟;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工于對話、巧于設喻、精于對比、善于鋪墊和側面表現的手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策略]
建構問題,以練促讀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了解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常用方法
二、指導辨體析題
1、出示課題
2、分析題目
①“諷”鄒忌諷齊王;
②“納”齊王納諫。
三、指導問題推想:
根據①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自然過渡到對②的推想,并且點明題目中兩個意義的關系)
根據②D齊王怎么樣納諫?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四、指導檢驗問題推想并閱讀分析
對應語段第一節
⑴自讀注釋和課文,復述大意
⑵訓練一、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修八尺( )、形貌( )、朝服衣冠( )
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 )
孰視之( )、暮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⑶訓練二、試將下列短句的特點找出來,并加以翻譯
忌不自信( )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從外來,與坐談( )
五、指導歸納總結
1、齊讀課文
2、同桌互譯,聽者記下翻譯錯誤的地方,交流
3、延伸閱讀[附](課內外機動)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
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導入:
由三位同學上臺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并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二、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后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三、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細。
私:偏愛。
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
A名作狀:朝服衣冠,,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
③古今異義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厘米。
今:約33.3厘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于“與……孰”,“……與……相比,誰更”
2、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與坐談
四、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五、課堂分析
師:(1)大家觀看表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說鄒忌美于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贊美鄒忌,愛戀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為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說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師:(3)為何妻、妾、客都夸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說鄒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么樣了呢?
師:(6)好,那么回過頭來看看,第一段講什么?
生:鄒忌比美的事。
師:(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與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力氣來寫鄒忌比美的事呢?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何關系呢?(引導大家看板書及第二段)。大家看,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有,宮婦左右私齊王,朝廷之臣畏齊王,四境之內有求于齊王。
師:(8)好,那么鄒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現在齊王的情況亦與鄒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應該受蔽呢?
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那鄒忌分析出齊王受蔽這結論時,是先說鄒忘的情況與齊王的一樣,而鄒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齊王也應因此而受蔽。
師:(9)好,那么象鄒忌,這種推理方法就叫類比推理。(用幻燈機打出)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師:(10)鄒忌說到齊王受蔽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齊王受蔽這事實呢?
生:不是,他是想說齊王須納諫。
師:(11)好,那么在家看齊王最后有沒有接受鄒忌的意見呢?
生:有
師:(12)好,那么要向國君說明須納諫這個道理是比較抽象又不容易使國君接受的,正如剛才上課前的小品中的忠臣進諫,忠臣向國君說明要廣開言路,不然會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說他是想說國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殺。可是對比之下,鄒忌就顯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這件很具體的生活小事來說明了齊王肥肉納諫這個抽象的道理,使齊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說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說理”。(打出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什么叫“設喻說理”。)
六、朗讀前兩段。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注解,自行翻譯課文,提高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上網查閱專題性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劇本,自行導演的能力。
4、幫助學生體味本文勸諫的語言藝術,分析人物性格及學會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準備課
一、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句讀,確定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分解學習任務。
二、任務分解,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組成學習小組。
(1)文學常識專項組
(2)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3)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4)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三、學生上網及查閱圖書,編寫劇本和演練。
第二課時: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學常識專項組
該組學生向同學介紹《戰國策》及鄒忌和齊威王后,老師作適當的補充。
二、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該組學生合作以段為單位,一人讀一人翻譯。老師補充:
(1)對“諷”“諫”“刺”“謗”用比較分析。
(2)詞類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對實詞的注釋:“孰”“私”“間”“期”“信”“進”“方”“窺”等。
(4)特殊句式:選擇句“吾孰與徐公美”。省略句“與坐談”。賓語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該組學生上臺把第一課時排練的節目呈現給同學們,穿越了時空,把人物內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
四、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1)對劇本改編和表演組的節目作點評:如趣味性,靈活性,生動性,創新性等。老師要肯定學生的同時也作分析。
(2)對勸諫藝術分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鄒忌與妻、妄、客對話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②妻、妄、客是怎樣回答的?
③鄒忌從比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④文章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
⑤這里運用什么樣的說理手法?有什么好處?
⑥標題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重點是諷齊王,為什么還要寫齊王納諫后的結果?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2-28
《鄒忌諷齊王納諫》精品教學設計04-05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05-01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06-30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03-25
《鄒忌諷齊王納諫》高一教學設計03-20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方案設計02-21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優秀篇」08-06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匯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