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⑵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2、能力目標:
⑴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⑵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鑒賞小說的方法。
⑶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要從少年的視角解讀,不要過分成人化,著重點是成長。
2、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仔細體會。
【教學步驟】
一、導入設計
人生旅途,并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么“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并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⑴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并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⑵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⑶小說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⑷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三、探究學習
1、主旨探究:
⑴題目《孤獨之旅》有何深刻含義?
①情感世界的孤獨。
②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
⑵概括杜小康的心路歷程:
茫然、恐懼──害怕、膽怯──感到孤獨──不再恐懼──堅強成熟
2、語言探究:
⑴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描寫,思考:
①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②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③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①心理活動的發展: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B、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C、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D、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E、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F、在心里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G、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H、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
I、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J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后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②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伙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于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可以概括為兩點:
A、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B、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情感的孤獨,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⑵品味語句:
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并點評你認為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發言,教師歸結:
①“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②“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③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④“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致,描寫周到入微。
⑤“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并在維系著家庭生計系于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⑥“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歷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⑶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表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①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助。
②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孤獨之旅》教案03-12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10-26
人教版《孤獨之旅》教案10-20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08-31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孤獨之旅》教案11-01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學反思11-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5篇04-26
人教版《孤獨之旅》教案設計10-01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孤獨之旅》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