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藝術風格和流派。
(2)理解詩歌中星星、靜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比擬、對比等修辭手法。
2.情感目標:
(1)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2)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重點詞句的學習,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準備:
1.教材配套錄音帶,或者莫扎特的《星星變奏曲》音樂帶。
2.布置學生查找有關描寫星星的詩句、文章片斷、歌詩樂曲等。
四、教學過程:
(一)朗讀詩歌,把握感情基調。
1.教師播放朗讀帶,提示學生做字詞、停頓和疑難的標注。
2.提問:通過預習和聽朗讀,能否體會到詩歌中的感情基調?
(學生討論,明確——溫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調。)
3.教師提示:除了這種感情基調,詩中還有一種不同的情感線索,請學生在詩歌的學習中能體會到。
(二)分析詩歌,把握結構和意象。
1.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可分組、分段朗讀,提問:詩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復的詩句?
提示:這些詩句就是結構標志,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詩句之間是否有不同之處。
(明確——“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和“如果……誰不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構成反復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強調前一詩節是肯定結構,而后一詩節是否定結構。
3.請學生劃出詩歌中出現的物象,請學生體會這些物象的意象。
(明確——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難的詩、冰雪、凍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節詩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義:
討論、歸納。
(明確——前一節詩中的意象營造出溫情、浪漫、自由的氛圍,后一節詩中意象描繪出寒冷和殘酷的意境。)
(三)比較閱讀,體會詩歌主旨:
1.根據分析,本詩有兩種意境:一種是光明與美好的,一種是寒冷和殘酷的,組織學生討論這兩種意境該如何理解。
討論、歸納——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詩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殘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詩人所厭棄和憎惡的`,但也是詩人所生活的現實環境。
2.問:詩題中的“變奏曲”如何理解?
(明確——本詩前后兩個詩節在結構上基本一致,但詩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發上,形成強烈的對照,這正是變奏曲。)
(四)回顧并總結全詩。
《星星變奏曲》是朦朧詩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詩作,本詩在詩歌主題、創作手法和詩歌技巧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詩由兩個基本對稱的詩節組成,每一節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一氣呵成,詩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東西,詩意、春天、溫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詩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義,它的光芒,不同于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閃現的,這正展示現實與理想相背離,寄托了詩人在現實中執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五、板書設計:
星星變奏曲
江河
變奏曲
溫情、浪漫————寒冷、殘酷
對比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來自網!,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九年級語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星星變奏曲》教案設計10-19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星星變奏曲》教案02-24
人教版《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10-17
《星星變奏曲》人教版教學設計10-16
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案03-04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11-18
九年級語文上冊《星星變奏曲》教案12-13
《星星變奏曲》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