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我與地壇教學實錄設計
教學目標
(一)語文知識
1、把握文章脈絡線索。
2、品味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言。
(二)語文能力
1、學習借鑒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飽含感情、充滿哲理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癱瘓后那些復雜難言的真切感受,從而進一步提高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3、解讀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理清“我”、地壇、母親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德育
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珍愛健康、感悟親情、頑強求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尋找線索,把握文意,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復雜情感。
2、 解讀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理清“我”、地壇、母親三者之
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通過對全篇的感悟,引導學生分析,誦讀和討論相結合,在對全文的具體認識和透徹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播放滿文軍的《懂你》
師:有這么一個長跑運動員,他一心想出名。他的愿望是:自己的照片被展示在街頭的宣傳欄里,因為自己長跑成績突出。他頑強地跑呀跑,當他跑了第十五名時,宣傳欄里展出的是前十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七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是前六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四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是前三名的照片;當他跑了第三名時,宣傳欄里展示的只是第一名的照片。他終于跑了第一名,可宣傳欄里展出的是這次比賽的群眾場面!這個一個多么不幸運的“人”啊!(板書“人”)。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比這更加不幸的人,同學們看黑板上這個“人”字,你們知道它為什么會穩穩地站著嗎?因為它有一撇一捺,因為它有兩條“腿”,正是這兩條腿撐起了一個大大的人,大寫的人,頂天立地的人。那么,如果嚴格人失去了雙腿,他又該靠什么來支撐他的世界呢?本文的作者史鐵生,在他最風華正茂的年齡上被命運之神殘酷地奪去了雙腿,屬于他的世界轟然倒坍,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后勇敢地站立了起來。到底是什么給了他人生的支點,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內心深處的世界,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之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師:文章很長但通過小標題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文章講了兩方面的內容,
那么是哪兩部分?
生:第一部分是我與地壇,第二部分是我與母親。
師:可以說作者對于地壇和母親的認識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逐漸地想要去解
讀且漸漸讀懂的過程,是一個懂“你”的過程。下面就讓我們先去解讀一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稱它為:懂你——地壇,“我”的人生導師
師:在作者身體、心理、精神都陷入無盡的痛苦、無奈與無助之中時,他經常做一件什么事情?
生:在他最痛苦的時候,他會經常搖著輪椅去地壇。
師:那為什么作者不去別的地方而去地壇呢?
生:因為他們之間有共同點。地壇被歷史廢了而自己也被生活擺布成了殘
廢。他覺得自己與地壇有同病相憐之感。
師:于是作者說 “這古園仿佛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
四百多年。”(地壇:“廢棄”,“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師:那么,作者在地壇當中看到了些什么呢?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的
特點嗎?這樣的景物又給了作者怎樣的人生啟迪?(引導:第一部分中哪幾段是寫景的?)
生:第3、5、7段,有“琉璃”、“門壁”、“玉砌雕欄”、“古柏”、
“野草荒藤”、“太陽”、“蜂兒”、“腳印”等。
師:那么我們就以第5段為例來分析以下地壇景物的特點。
生: 在第一部分第5段,作者寫道:“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地捋著胡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來的響動,片刻不息。”作者感受到了小生靈們生命的頑強,時時、處處都洋溢著生命的律動。
生:正因為有了這些生機勃勃的景物,作者說了一句話——“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板書:地壇,“荒蕪但并不衰敗”)
*師追問:那么,這些生機勃勃的景物,這個荒蕪但并不衰敗的園子又給了作者怎樣的啟發?
生:作者領悟到:生存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事實;
生:作者還明白了: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
的節日”,關鍵是如何活下去。
師:所以作者如此說道:“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 “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我們一起把這段話朗讀一下,來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感。
生:齊讀
師: 地壇這一座荒園,正是以它特殊的環境解決了作者特殊的問題,作者對于生與死的了悟正是得益于地壇和諧、寧靜的自然關系,得益于作者獨處其間的心靈啟迪,地壇是作者棲息的精神家園,是作者人生的導師,是它給了脆弱如紙的作者活下去的勇氣。那么,除了地壇,作者還擁有生命中的其他支點嗎?
生:母親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去解讀一下母親。我們稱它為:懂你——母親,“我”生命的另一個支點。(板書:母親)
師:對于一個在風華正茂的年齡上被奪去雙腿的人來說,他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摧殘是難以言喻的。因此,此時的他最需要的是有人在精神上給他勇氣和鼓舞。那么,我們來看一下:母親給了兒子哪些精神上的關愛?你能找出這些感人的細節,有感情地讀讀它們并說說它們的好處嗎?請同學們討論并歸納一下。
生:討論并歸納
生1:“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母親知道“我”呆在家里結果會更糟,所以寧愿自己忍受著煎熬,默默地支持“我”去地壇;
生2: “母親仍站原地,還是送我走的姿勢,望著我搖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說明母親望得很出神,很專注,是看著兒子消失的背景;
生3: “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說明母親理解兒子,她擔心兒子又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她只要看到兒子安然無恙就放心了;
生4: “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感,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兒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端”字就說明了母親找我不容易,“四處張望”則表現了母親尋找我時緊張、急迫的心情……
師:我們說等待有很多種,兒子去地壇,然而真正受煎熬的卻是母親,當這位在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中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乞求的`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那種等待的痛苦時,她開始上地壇尋找她的兒子。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兒子的痛苦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下面就請全體女同學朗讀第2部分第8段,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
生:全體女同學齊讀。
師:可以說,母親的每一個舉動都表現了母親對兒子那份沉沉的愛,那么對于母親的愛兒子懂了嗎?
生:懂了
師:是母親活著的時候懂的呢還是……
生:是在母親去世之后才懂的。是啊,當兒子真正懂得母親的時候,而母親已經不在了,兒子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咀嚼著母親沉沉的愛,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懂他的母親,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讀著母親這一生質樸、真實卻又熱烈的詩篇……我想請全體男同學讀一下第2部分的第7段,老師希望你們不要做“倔強而羞澀”的男孩,讓你們的母親傷心難過。
生:男生齊讀第2部分第7段
師:是啊,當兒子真正懂得母親的時候,而母親已經不在了,這對兒子而言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彌補的遺憾,是一個無言的結局,是一個欲哭無淚的故事,兒子只能在深深的懺悔和內疚當中給母親下一個中肯卻又哀傷的定義。那么,兒子給母親下了一個怎樣的定義呢?
生:這是一個“活得最苦的母親”;
生:她有“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
師:答的非常好。這是一個“活得最苦的母親” 又是一個有著“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的母親。(板書:堅忍、毫不張揚的愛)
師:這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她自己患有嚴重的肝病,可是她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在她臨終之前她還努力的要說服兒子,要推兒子去北海看看菊花。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史鐵生關于母親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懷念》。(哽咽)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欣賞。(《神秘園之歌》)(師生一起流淚)
師: 這樣偉大的母親并不只有史鐵生的母親,她們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就去認識一下她們。(展示圖片)
1962年斯拉夫戰爭爆發后,饑餓、貧窮、疾病籠罩著非洲大地。圖片上這位母親在鏡頭前面時,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她的意識開始模糊了,可是她懷里嬰兒因饑餓而發出的啼哭聲卻又把她的意識喚了回來,她毫不猶豫的把自己乳頭塞進了孩子的嘴里;孩子滿足的吸吮著,小手還幸福的搭在母親干癟的如同枯萎的梨的乳房上,可是他不知道即將枯萎的生命之泉又怎能再涌出甘露,他更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下吸吮都將給母親帶來怎樣的痛徹心扉……然而,我堅信這位母親一定會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她是一位母親。
這是一位一千年前的母親,今天,她呈現給我們的只是一具白骨和一個 “母愛的姿勢”,哀戚的白骨記錄了一個心酸的故事——一個發生在一千年前卻又平凡的讓人早早的忘卻了的故事:一千年前,一場空前的災難降臨在了這位母親身上,母親下意識的把孩子護在了胸前,她一邊掙扎,一邊仰著頭向老天乞求著,乞求老天能給孩子一條生路……也許上天是被這位母親給感動了,他用另一種方式成全了這位母親的拳拳愛子之心,讓這對母子在地底下又一同相依了一千年。
這位母親和史鐵生的母親一樣,都有一個殘廢的兒子。有一天,懂事的兒子在方便的時候忽然聞到了一股甜甜的味道,兒子頓時驚呆了,他知道這對于一個殘疾人而言將意味著什么。母親看到這一幕,立刻明白了,她端起便盆就往外走,不一會兒,她跑著進來,興奮地喊道:“兒子,你沒得糖尿病,媽嘗過了,一點都不甜……”兒子呆住了,半晌才顫聲問道:“媽,你不嫌臟嗎?”母親搖了搖頭說:“因為我是你媽啊!”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母親都有一種獨特的“母愛的姿勢”,她們就是用這種獨特的姿勢默默地愛著她們的孩子。這不由地讓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傳說: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位天使在保護著他:這位天使會每天為他唱,為他笑;會告訴他從未聽過的最美好、最悅耳的詞語;會耐心地、仔細地告訴他生活是什么;會拼命地保護他,即使那將意味著要冒生命危險……這位天使的名字并不難記,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叫這位天使“媽媽”!(流淚)
(聽課老師及學生落淚不止)
師:地壇和母親就是作者生命中的兩個支點:地壇,作者搖著輪椅在那兒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度過了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刻思想;母親,這位沉默而不張揚、含悲而不外露,堅忍而偉大的母親,載負著心靈的滄桑血淚,在兒子面前展示了“生存”這個最基本的話題的真諦所在。正是地壇和母親,給了他生的勇氣和希望,使他在寧靜和執著中尋找到歷久而彌堅的活力,從而支撐起他那殘破的人生,最終讓他又重新“站”了起來。這正如海德格爾說的—— “人在現實中總是痛苦的,他必須尋找自己的家園,當人們通過對時間、歷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時,他便獲得了自由,變成‘詩性的存在’。”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面布置作業:
1、回家給母親泡杯茶,說聲“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媽媽!”
2、找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同時對照母親現在的樣子,用心去讀你的母親,為你的母親進行一次特殊的肖像描寫。(要求對母親兩個時間段的肖像要有比較)
下課!
板書設計
“我”
人
地壇 母親
荒蕪但并不衰敗 堅韌、毫不張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