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
目標:
1、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聯系和區別
2、了解——學科的特點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專心聽)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系與區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初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高中完全系統——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小;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夠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夠在短時間內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怕記怕背,懶于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在小學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里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么現代文呢?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說現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夠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
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
2、圍繞課后練習,做出基本思考;
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
4、可以根據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夠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夠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于自己課后復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可以是抄錄的詞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現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這里“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夠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里“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后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說“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為什么不勤用工具書呢?
(五)思考和說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說話。口語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于那些公眾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于沉悶狀態,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六)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如規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并且開列了課外閱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閱讀。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同學并且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于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說,缺少課外閱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七)勤寫勤練的習慣。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作業后,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于提高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八)整理積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為”的讀音:
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
2、wèi當介詞,表示“為了”或“替”講。經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九)總結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后,一次作文評講后,一次考試后,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借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十)書寫清楚的習慣。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夠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中考閱卷、高考閱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后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后看筆記;
(6)作業天天做,不等老師布置自覺做;
(7)晚自修的語文課計劃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記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業硬完成,軟作業也要硬完成;
(10)給人看的東西書寫要清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高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2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們懷著滿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從初中跨進高中的大門時,老師已在這里等候著你們。師唱“我在興農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麗。”(根據歌曲《我在貴州等你》的高潮部分改動了一下)正如席慕蓉在《一棵開花的樹》里寫到為這個美麗的相遇時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二、教師自我介紹
師:我們的緣就從這句詩開始“玉壺裝陳釀,乘興賞芙蓉”。同學們猜猜老師的名字。
學生當堂一一即興介紹自己時間和學生才思方面都不太現實,布置當天晚上交來“詩話名字”。(文末附上部分)。
三、語文是什么
師:名字可以這么富有詩意,這就是語文的魅力。如果說一句詩只是小兒科的話,下面這首詩同學們來讀讀?
1、出示怪體詩,學生猜讀。
龍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會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激發興趣。
2、有人說:
語文是李白的詩――浪漫飄逸,想象奇特,帶你上天入地,與神仙結伴同游祖國山河。
語文是蘇軾的詞――豪邁豁達,心騖八極,帶你評古論今,與哲人攜手共探人生真諦。
語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帶你帶我游歷世界,做歷史的思考。
我說: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即興口答,但有部分學生當堂說不出來,于是布置課外寫。(文末也會摘錄一些附上)
師小結:
當我們聽到一首動人心魄的`歌時,沉浸于歌詞所描繪的幽然意境,流連忘返,這就是語文;
當我們看到一幅雄渾俊雅的書畫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搜腸刮肚,想盡華美詞藻來贊美它,這就是語文;
當我們發表演講、主持會議,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口吐連珠妙語,別忘了,這也是語文。
在語文的世界里我們可以看孔子在天下奔波,宣傳自己的思想,看屈原在上下求索,探索救國救民之路。
她能豐富我們的人生。她可以讓我們字字珠璣、口吐蓮花。她可以讓我們氣質高雅,談吐不俗;她可以讓我們胸懷天下,運籌帷幄。她可以讓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之,語文與生活同在,學好語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質量的基礎。學習語文吧!
四、本學期語文學什么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2。
看《致同學們》了解高中語文教材體系等。
1、必修5冊,不到一年半學完。高二上開始選修、高三就是復習應考。
2、必修分4部分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前三部分課內學習,最后一部分課外自主安排。
3、閱讀鑒賞:必修1現代詩歌、古代敘事散文、記敘散文、新聞和報告文學。必修2中外抒情散文、古代詩歌、古代抒情散文、演講辭。(勾畫背誦內容)
4、表達交流:本學期都是訓練記敘文寫作,口語交際訓練朗讀和演講。
5、梳理探究六個專題:漢字、對聯、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成語、修辭、姓氏文化。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學習探究。
6、名著導讀:《論語》、《大衛科波菲爾》、《家》、《巴黎圣母院》。課外有計劃進行閱讀摘抄。
五、怎樣學語文
1、初高中語文比較。
范圍、難度、方法等。
強調兩個詞:素質、自主。
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
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2、語文學習武功招式
九陽神功――苦練內功――積累知識
吸星大法――博觀約取――胸有成竹
北冥神功――轉化能力――大展宏圖
三動主義:動腦、動筆、動口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3
教學設想
為了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打響第一炮,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和鉆研。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就是備好課。我現在面對的,是一群剛剛步入高中,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歲的孩子。可以說,第一節課,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反復琢磨,怎樣才能把這看似輕松的一節課上好,怎樣才能吸引學生,讓他們通過這一節課,對高中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打下良好的基礎。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的授課方式,和學生聊天,給學生講故事,讓他們了解高中,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開場白:
同學們,大家好:火熱的八月見到火熱的你們,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鐘紅麗,鐘是一見鐘情的鐘,希望我們師生之間的初次相見,也能結下深厚的感情。紅麗二字是我母親的杰作,按她老人家的解釋是紅色而美麗的接班人的意思,很土也很有時代烙印的名字。我1998年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到現在為止,從教已整整十一年。伴隨著你們的到來,我也將開始我教師生涯的第十二個年頭了。
新的學期開始了,對于你們來講,一個新的征程也開始了。首先我祝賀各位同學順利通過九年學習成為一名高中生,成為我們六高中的一名學生。這是我們步入高中以后上的第一節語文課。可以說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畫卷有多美麗,語文就有多美麗;音樂有多么震撼人心,語文也有同樣的力量。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學不喜歡語文課,對嗎?不管有多少原因,我們還是要面對高中的語文學習,畢竟它在高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應該有了一個共同的愿望——在輕松愉悅快樂的語文課堂中,學好語文。我想,有了這樣的一個共同愿望作基礎,只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輕松的學好語文。今天的課,我不講課文,我要先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如果你有心,請記住這些故事,我想它應該對你有些啟發,同時這也是寫作文的絕佳材料。(情境創設,活躍氣氛)
二、講故事,借此促使學生思考高中的三年應該怎樣度過
1、第一個故事:一個灰心喪氣的青年人,因科舉沒考上,便頹廢不堪,一蹶不振,整天關在屋子里,抱頭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進門,語重心長地說:假如山上滑坡,你該怎么辦?年青人喃喃:往山下跑。老者仰頭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應該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對它,才有生還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說完便飄然而去。
問:這個故事很簡單,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呢?
提示:只有勇敢面對挑戰和困難,才能戰勝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學習亦如此。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定要迎難而上。
2、第二個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天長日久,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提示: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勇敢面對一切挑戰和失敗。拿破侖曾說過這樣的話: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要靠自己。請大家記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3、第三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提示: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克服。
4、第四個故事: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又用青草誘之,牛依舊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問:這則故事的啟示是什么?
提示: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高一這個新起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攀登更高的山峰。有句話說得好,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之劍,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樣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5、第五個故事: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問:要我說,這個小孩很聰明,那他的聰明表現在哪兒呢?
提示:他要學習掌握釣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也是如此,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這樣,你才會終生受益。
小結:三年的高中的生活已經開始了,如果大家都能滿懷信心,勇敢面對挑戰,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能力,我相信大家的高中生活一定會過得充實而快樂。
(目的:鼓勵士氣,明白學習的道理)
三、怎樣學好語文?
學習語文十要求
練好語文基本功,優秀詩文勤記誦,
報紙雜志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
語文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松,
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礎知識早復習,課本學習貫始終。
以下便是我上高中語文第一課時對學生提出的具體的學習要求——
1、練好語文基本功
同學們學了6年小學3年中學共9年的.語文,但語文基本功如何呢?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取決于其語文基本功是否扎實。在此,我只想問問同學們:第一、你的普通話說得如何?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你對一些常用字的讀音是否準確?第二、你的字寫得如何?第三、你寫作文或寫信是否常出現一些不應出現的錯別字?你注意糾正過這些錯別字嗎?語文的基本功所指范圍較廣,但我以為以上所問的三點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要格外留心。
2、優秀詩文勤記誦
我們有些同學小學、初中時能背誦許多詩詞美文,但到了高中就差不多都淡忘了,為什么?那是因為還沒能夠真正意識到在腦子里裝些詩詞美文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朗讀背誦的,所以考試一過,那些詩文就全丟光了,實在可惜!多讀多記些優秀的詩詞、文章,既能鞏固自己以往所學,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為自己的語言增光添彩。所以,現在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要求——
在高中三年內,早讀時要努力做到大聲讀,動手寫,用心記,勤引用,將小學階段背誦過的詩詞和初中階段背誦過的詩文,全部再作為早讀課朗讀、熟記的主要內容;按學習要求熟讀、背誦高中課本里優美的詩文及要求背誦的課文;熟讀最終能夠背誦百首唐宋詩、百首唐宋詞。并力爭做到背得滾瓜爛熟。當然,讀、背的最終目的在于用,所以在平時寫作文或說話時,要盡量引用。試想想,在寫勤儉為主題的作文時如果能引用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在寫春天的散文時能引用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在寫青年人應樹立遠大理想的文章時能引用毛澤東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在寫人際關系的文章時能引用陶鑄的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這些名詩名句,那么,閱卷的老師能不眼前一亮,心頭一喜嗎?
3、報紙雜志常翻閱
每天出版的報紙雜志里面都有大量的信息,其中亦不乏語文方面的知識。差不多每份報紙每周都會有文學版,每期都會有不少好詩文。即使是看每天的新聞、通訊,我們也可學到許多語文知識。甚至光是欣賞其中一些文章的標題,我們都能夠收益良多(所以,有看報紙雜志習慣的人,其語文基礎一定不會差。有哪些報紙、雜志值得我們欣賞呢?報紙有《中國青年報》、《語文報高中版》、《作文點評報》;雜志有《讀者》、《中學生》、《青年文摘》等。
我們還應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是看到的好語句、好文章摘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終有一天你會為自己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而驕傲。
4、看書買書做書蟲
讀書,可以使我們的情操更高尚些,眼界更開闊些,語文知識也更豐富些。為什么馬克思、毛澤東的學識那么淵博?這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只十足的書蟲。毛澤東就曾經說過:我的文學功底之所以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對書的愛不釋手。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得好: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去書海中遨游,你會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近年來高考較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寫作能力,喜歡看書、勤于思考的人,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會差的。
5、語文筆記貴堅持
以前同學們讀初中時記語文筆記,可能都習慣于記些什么課文的標題、作者、時代背景、段落及段落大意、寫作特點的,抄完后同學們不愛看,考試前對復習也沒什么幫助,久而久之反而使得同學們誤以為學語文是那么枯燥乏味。其實,語文科是中學所有學科里內容最豐富、趣味性最強的學科,語文筆記自然有許許多多值得記的東西。那么,語文這門學科有哪些內容值得我們記呢?語文知識點(含各知識點的概念、運用實例、高考例題等),詩詞名句,以前不認識或易讀錯的字,錯別字,成語及用法,病句搜集,文學常識這些都值得我們抄在自己的語文筆記簿上。所以我要求同學們準備一個語文筆記,把自己該記的記下來,我每周檢查一次。
6、課外練筆不放松
任何一個人的寫作水平,都是在勤奮練筆中提高的。雖說每學期老師會安排一定的作文訓練,但僅靠這幾次作文訓練就想把文章寫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天天練筆,我們的寫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練筆的題材廣泛得很,校園中,家庭里,社會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成為練筆內容;文體也可不限,記敘文、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劇本、對聯什么都可試試。長短也可隨意,每次既可寫全篇,也可寫片段,還可寫小說連載式的文學作品。同學們需要準備一個周記本,可摘抄美文佳作、經典語句(要寫出自己的感悟),也可自行創作,分別標明即可。每周上交一次。
7、生活處處皆學問
語文是一門每人都受用終生的最基礎的學科,語文知識并不像我們有些同學所以為的那樣,只存在于語文課本;或只能從課堂上學到。可以說,跳不出語文課本,跳不出語文課堂,我們就學不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知識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校園里的墻報,街上的招牌,旅游景點里的楹聯,報紙上的廣告,廟宇里的碑文都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皆學問。比如報紙上的廣告,其用語既要精練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時還要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廣告策劃者如果沒有較好的語文功底,就難以收到一語驚人而令人過目難忘的效果。另外看電視、聽廣播,開校會,乃至聽其他人聊天,也一樣可以從中學到不少語文知識。
8、他山之石把玉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在學習語文方面也不例外。不要以為學知識就只能是以老師為師,孔子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也說過: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平時就應多向身邊的人請教,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從而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借人所長,為己所用。比如其他同學的作文,應該多借來看看,尤其是老師推薦的范文,更應該反復品味,以學習他人的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其他同學的筆記也應該經常借閱,你一定會發現里面有許多使你獲益良多的知識。又比如有些同學的字寫得很漂亮,你平時可多留意一下他怎樣寫字,甚至請他示范示范,那么,你的書寫水平就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9、基礎知識早復習
語文考試考什么?主要是考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和運用,而直接考課本內容的則很少。雖說同學們在初中時已學習了中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點中的大部分,但高中學習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從高一起就自覺地開始復習這些知識點,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復習,那么,你就會贏得主動。
10、課本學習貫始終。
既然考試考課本的內容很少,那還有什么必要學習課本呢?或許有些同學會這樣問。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里的課文,絕大多數是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和偉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選出來的,這些課文里本身就含有許多語文知識點,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過程。同時,每冊課本的每個單元里都還有相應的新的單元知識,這些單元知識都是要求我們必須掌握的。學習課文的過程,就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所以,認真學習課文不能因考試時直接考到的內容不多而不重視。(授之以漁,培養學習的能力)
四、結束語
中國有句俗話,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職業的極至贊美。但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不管是你們遇到了我,還是你們彼此成為新的同學,請記住,這都是緣分,希望你們倍加珍惜朝夕相處的三年寶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倍加珍惜我們的友誼。同時請大家相信和放心,我視教書為事業,把語文當藝術,以后的每一堂課,我都將竭盡全力地上好,同你們一道共同遨游精美絕倫的文學殿堂!我真誠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
五、課后作業:隨筆練習
你在新學期有什么新設想?語文的弱項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決?有什么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對老師有什么要求?(結合你的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談談。寫在周記本上,我閱讀后回復)
(目的:進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寫作前理清思路、布局謀篇的重要性。
2、掌握“敘寫片斷,構筑成篇”的一些方法。
【教學設想】
1、用大量的寫作實例支撐課堂內容。
2、讓學生感知并運用“片斷成篇”的寫作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定向
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寫作流程和結構模式。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些文字表情達意的鋪展;從內在結構來看,它是作者構思寫作的謀劃。思路和結構就好像密不可分的孿生姊妹,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所謂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時思想發展、前進的路線”。所謂“結構”,則是“文章的組織構造、布局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可以說,“思路”和“結構”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理清思路又叫構思或運思,安排篇章結構又叫營構或布局謀篇。
寫作,從本質上說就是用語言文字表現作者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不進行構思,就無法寫作;不善于構思,也就不善于寫作。葉圣陶先生曾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我們平常所說的“凝神細想”、“意在筆先”也就是這個意思。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也說:“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由此可見構思的重要作用。
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整體構思,布局謀篇中“片斷成篇”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二、課內感知
快速閱讀從語文課本內選取的二則材料,談談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的結構特點,要求用列寫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內容。(下發材料)
(一)故鄉(節選)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籃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二)藤野先生(節選)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后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5
單元學習重點
1、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征,理解說明順序,探究說明方法和技巧,體會說明文語言或簡明或嚴密或生動的特點。
2、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整體把握材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學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
9、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教學重點:
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詩文。
2、學會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要點,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科技說明文的能力。
3、體會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文學性。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競賽激勵法、延伸拓展法
學法指導:
初讀課文—分組討論—跳讀找出文中引用的句子—閱讀遷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荔枝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史載楊貴妃最愛吃鮮荔枝;蘇東坡也作詩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明朝更有人對它推崇備至,作《荔枝歌》曰:“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總第一”,索性把它奉為“百果之王”了。作為“百果之王”的荔枝,它的生態結構有什么特點呢?生產培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況和問題?請看本文是如何介紹的。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寧縣人。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有《中國植物圖鑒》等專著,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他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學碎錦》。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爛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著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他的科學小品清新優美,富于詩情畫意。如果說,楊朔象寫詩那樣來寫散文,那么,賈祖璋是象寫散文那樣寫科學小品的。他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曾榮獲1976年10月—1979年12月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獎一等獎。
2、文體簡介
本文是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說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這種文章,知識性強,既有一般說明文簡明準確、條分縷析的特點,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既寄托著作者的深情,又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3、解題
文章是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題目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詩——《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確:“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個字,包含了荔枝生長的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詩作標題,能激發人豐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學氣息,同文章本身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當然比以《荔枝》作標題要好。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說明順序
全文可分兩大部分
一、(1-10)主要說明荔枝的形態和果實特點。
二、(11-14)主要介紹荔枝的生產情況。
外殼
顏色
形狀
大小
板書設計
一、引出說明對象
外部形態
內膜
果肉(假種皮)
種子(果核)
荔枝果(由表及里)
內部結構
荔枝的生態
(具體說明)
荔枝花
二、荔枝的生長特點
產地-書譜-移植-產銷
發展意見
教師總結:科技說明文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文章的觀察順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內的`說明順序屬于空間順序,從主要到次要的說明順序屬于邏輯順序。合理的說明順序可以使科技說明文條理分明,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便于把事物說準確、說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說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幾種順序配合交織;順序應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說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唯一的;科學小品的順序可借助散文構思;以此帶彼的順序能節約文字等等。
四、精讀課文,聚焦說明方法
這篇文章在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并體會其作用。
明確: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列圖表等。
本文使用的有: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引用(引用中有比喻、對偶、夸張,形象而有詩意)等。
古代詩文、文獻資料、諺語等本文引用達十余處之多。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容,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說明效果,同時又使文字生動活潑,富于變化,具有較強的文學韻味,因而也更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既能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又能獲得一種文學享受。
五、精讀課文,深層探究,自由質疑
1、文章開頭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圖序》,僅僅是為了引出說明對象嗎?
明確:不僅僅是為了引出說明對象,而且總領全文。課文從荔枝的外殼說起,照應了“殼如紅繒”句;寫果實,從殼膜寫起,照應了“膜如紫綃”句;寫果肉,照應了“瑩白如冰雪”。所以,引用《荔枝圖序》既引出說明對象,又總領全文。
2、為什么要寫荔枝不耐貯藏這一特點?能否從文中刪去?
明確:貯運固然不屬于果實本身,但與果肉關系密切,理應介紹。
3、有關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刪除?為什么?
明確:有荔枝果實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帶介紹花,給人完整的印象。
六、揣摩語言,體會本文的科學性、文學性
1、出示《辭海》中的條目“荔枝”《辭海》中的“荔枝”條目,它的文字平實,多用科學術語;而課文是一篇小品,兼用文藝性筆調。
2、本文語言的科學性集中體現在用詞準確、周密。文學性集中體現在大量詩詞典故的運用上,既使說明形象生動,又使文章詩意盎然。
七、總結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豐富的知識,饒有興味地介紹了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既有一般說明文簡明準確的特點,又有清新怡人的詩意,知識與思想并重,詩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學小品。把握說明順序,理解說明方法,探究說明技巧,感受語言魅力是學習科學小品的四大要素。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在科學小品的創作中,高度的科學性是第一位的,藝術性要為科學性服務。富于詩意的標題,形象的比喻,故事的穿插,優美詩句和珍貴文獻資料的運用,皆因揭示了荔枝世界的奧秘才得其所,皆由揭示了科學的魅力才有價值。
八、寫作特色
1、科學性和文藝性的有機結合
2、多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
3、科學性、思想性、文藝性、準確性的完美統一
九、作業
仿照課文,用文藝性的筆調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出產的一種水果(或其它特產)。廣泛搜集有關資料,力求寫出這種水果中蘊含的文化意味。
十、閱讀文侶的《花粉》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6
一、導語設計
在人類短暫的進程中,自然界有許多現象相伴而生。頭頂上的陰晴雷電,腳底下的地震火山,還有潮漲潮落、極光等等。在遠古,人們賦予它們各種神話傳說。到了今天,科學技術使一個個美麗的傳說表現出新的內涵。其中的極光,神奇在哪里?本文會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投影,明確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
學習重點——有關“極光”的重點內容;
學習方法——整體把握抓關鍵句段分析說明方法概括要點
2、初步明確
話題圍繞:極光是什么。
行文思路:古代神話傳說極光一瞥極光的來龍去脈
說明順序:認識事物的過程
3、思考問題
①文章對極光的描寫從神話傳說談起,這些神話傳說在文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列舉三個神話傳說會不會顯得重復羅嗦?
明確:文中引述這些東西方的神話傳說,雖情節不同,但都表現出人類對這一自然現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寶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燭龍的傳說,是為了從古代文獻中找出極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為了追溯“極光”一詞作為一個現代科學術語的來源,也突出了這個故事的色彩。同時也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人們的感性認識。
②閱讀第二部分,歸結一下現代人觀察到的極光是怎樣的?
明確:從課文“極光一瞥”這部分內容中看見了極光多姿多彩,變化萬千,又在寒夜無人煙的極區出現,令人驚奇,難以言盡極光之美妙。
③結合第二部分學到的極光外觀現象,說說第一部分神話傳說中的極光有什么特點?
明確:如果將三個傳說互相補充,可以發現這些故事中寫到了極光的亮度、色彩、形態,特別是寫出了極光的變幻莫測,這正是第二部分介紹的極光的全部特征。
④三個神話傳說是怎樣將極光同人類聯系起來的?
明確:第一個故事同偉大的人物聯系起來;第二個故事同敬畏的感情聯系起來;第三個故事同爛漫美麗的追求聯系起來。
⑤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對激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測?
明確:有三種推測
A、認為“極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B、認為“極光是紅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來的輝光”;C、認為極光是“極地冰雹釋放出來的太陽光”。但無論哪一種解釋,現在我們知道都是不科學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將地面觀測結果與衛星火箭探測到的資料結合起來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⑥現在的科學研究認為,形成極光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明確:大氣、磁場和太陽風
⑦今人對極光成因的科學解釋是什么?
明確:在極光發生時,極光的顯示和運動則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層中電場和磁場變化的調制造成的。——極光形成的原理——極光是根據進入高空大氣的太陽風聚集在地磁的極區上空造成的一種大氣發光現象。
投影:打比方說明極光的成因
電視機成像原理極光顯示運動原理
電視顯像管磁層
電子束太陽風粒子流
電視屏幕極區大氣
圖像極光
現象
神秘
⑧全文板書設計
(古代)古代的神話傳說——極光是神秘的(想象描述)
(近現代)極光一瞥——極光是漂亮的(直觀描述)
極光的來龍去脈
a、火光、反照光、冰雪放光推測
(現在)極光是(物理描述)
本質
科學
b、磁層、太陽風、極區大氣
作用結果實證
⑨討論、概括總結
請用下定義的方法對極光作出較為完整的科學的解說,要包括激光的分布、成因和特點。
明確:極光是太陽風粒子流在磁層的作用下,匯聚成束被極區大氣中分子和原子激發而產生的,形態各異、色彩繁多、亮度變化大,主要分布在極區附近的一種光學現象。
⑩概括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及運用特點
明確:打比方(在說明極光的形成原理時,作者恰當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說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舉例子(以具體的簡單的事物說明抽象的、復雜的事物。把抽象的具體化,把復雜的簡單化。)
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作用在于理清頭緒,具體說明。)
下定義(用簡潔明確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
三、品讀課文,感受科學小品較強的文學色彩
1、形象的描述;
2、通俗的比喻。
四、總結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記敘、描寫、說明渾然一體,并運用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使文章嚴格遵循科學的原理,語言簡潔,平實,運用了描寫和比喻的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讓人們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今天的世界,還有許多如極光一類的自然現象有待于我們去探索。如目前還在困擾著科學家的有:百慕大三角之謎、UFO飛碟之謎、金字塔之謎、火星上有無生命等等。面對這些,今天的人們或者只能像近現代人面對極光那樣作出一點直觀的描述,甚至還只能像遠古人那樣面對極光驚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我們也堅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人類一定會揭開自然之謎,認識自然,熱愛自然,最后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7
一、目的要求:
1、明確《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關于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及語文學習的特點。明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初步明確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培養學語文的興趣。
3、明確高考對語文學習的要求。
二、教學重點:
初步明確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培養學語文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明確語文學習的特點。
四、教學設想:
高中生面臨與初中階段不同的學習,要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目的,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以及應對高考的的能力,語文的第一節課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第一節課讓學生明確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高考試題,讓學生明確應考的要求,都是有必要的。第一節課的準備工作,可以將《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以及20xx年高考試題印發給學生,先讓學生預習,思考初中是怎樣學語文的,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準備工作:印發《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及20xx年語文高考試題。(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1、由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關于語文的性質導入新課: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有兩層意思:第一,交際工具,即交際性,實際上也就是它的實用性,這符合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好其他學科、今后的工作和繼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文化性,傳承人類文明,對于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談談學語文的體會。
3、講述語文學習中興趣的培養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發展健康個性和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興趣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人們對天空有興趣,才會用望遠鏡去觀察天際,用宇宙飛船去星際遨游,用無線電信號進行星球對話,進而去發現宇宙的全部奧秘。人們對足下的土地感興趣,才會建起無數宏偉壯觀的建筑,創造了金字塔、萬里長城這樣的偉績。人們對生活感興趣,才會去發掘生活的美,去謳歌生活,留下眾多不朽的詩篇。
對語文感興趣,就要多讀多寫多感悟,這樣才能提高語文的交際水平,才能使自己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其次,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是對過去的遺忘,是對現在的不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沒有創新精神,他的心靈就“如同一溝絕望的死水,春風吹不起半點淪漪”。
大家都還記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的一個節目,問羅丹的一個雕塑作品《思想者》中的人物為什么沒穿衣服,我們的大人們暝思苦想,不知怎么答為好。可孩子們卻不加思索的回答到:他大概是在想他應該穿什么衣服。例如,一位大學的`教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問這是什么,大學生們又是暝思苦想,最后有一個同學吞吐著說,大概是一個不規則的圓吧。同樣的問題讓幼兒園的孩子們回答,答案卻是豐富多彩的(太陽、月亮、地球、月餅、眼睛等等)。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們的思想被封閉了,我們越學越死了,沒有了想象力,沒有了創造力。
近年來的語文高考試題,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考查,如近幾年的全國語文作文試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面向大海”,“買鏡”等等,這些作文題目,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就很難寫好這類的文章。創新精神的顯現,在學語文中不要僵死的答案,可以發揮想象,也就是說答案可以豐富多彩。如在一道小學語文測試題中讓學生回答“雪化了變成了什么”?標準答案是“雪化了變成了水”,可有的孩子回答:“雪化了變成了春天”,老師竟判了零分。這樣做就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20xx年全國語文高考試題,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你是否同意這一說,為什么?”“是否同意”,就是說不要統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再者,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近幾年的高考題,無論是閱讀題,還是作文題,都注重了幫助學生提高識別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加大疏導正誤、優劣的力度,提高辯證思辨能力,以達到完善學生人格,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如奉獻愛國、勇敢忠貞、淡泊忍讓和儉樸改過、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的修身之道,又關心反對腐敗、廉潔愛民、剛直守正、嚴于利己、寬于待人、求賢若渴、任人唯賢的為政之法,還重視刻苦勤奮、嚴謹惜時、求真務實、注重方法、多觀察、善思考、勤積累的求學之道,更應具備自強自立、勇于探勇于拼搏、堅持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4、講述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
《大綱》規定: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可現代文閱讀的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獎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請同學們看《20xx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卷》,完全是按照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所出的試題。有關語文教學內容和要求,請同學們認真看《高中語文大綱》的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序號的黑體字部分需板書)
同學們結合老師講的,談一談初中是怎樣學語文的,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5、具體要求:
(1)《大綱》后面列出的課外閱讀的書目,有條件的同學把這些書全買到,可終身受用。也可以在班級組織圖書角,同學們將這些書集在一起,互相傳閱。還加上這樣一些篇目:《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選》、《水滸傳》等等,以及大家喜愛的優秀的書籍。必須準備的:《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
(2)準備一個周記本、練習本、作文本。
(3)成立語文興趣小組,包括:成立文學社團,辦文學小報。平常還可結合語文單元教學舉行一些語文課外活動,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口頭作文比賽、辯論賽等等。還可以開展每天講一個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詩、每天三分鐘的演講等活動。
6、結束語:宋代理學家朱熹告訴我們:“博學之,審問之,審思之,明辯之,篤行之。”這是做學問之道,在語文學習中只要我們廣泛的涉獵,一點一點的積累,深入的思考和鑒賞,我們一定感到有無窮的樂趣,到那時我們遨游在語文這個廣博的學海中,一定能收獲到許多,一定會受益無窮。
最后讓我們在散文《尋找語文》、《與語文同行》中結束今天的課。(可讓學生課前準備,然后朗誦)
7、布置作業:寫一篇體會:我這樣學語文
(附):散文
尋找語文
真正的語文應當到生活中去尋找。
天邊流過一絲云,你覺得這云真好,淡淡的,輕輕的,任意東西,自由自在。這時你就是在學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它生機勃發;如血的殘陽映紅西天,使人無限留戀,這時你也在學語文。到自然中去尋找語文吧!語文是那巍巍的昆侖,語文是那奔騰的長江;語文是名城故都里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荒郊野外隨風飄散的蒲公英;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語文是那靜謐的荷塘;語文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漁船,語文是暴風雨中高傲飛翔的海燕,語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鷺,語文是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
語文給了我們聆聽美的耳朵,發現美的眼睛,領悟美的頭腦。語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從老子的口中娓娓道來,語文伴著騰騰的殺氣被當陽橋的張飛一聲吼出。語文在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筆下流淌,語文在潯陽江頭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蕩。語文帶我們到景陽崗的青石上感受驚險,送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體驗神奇。語文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心遠地自偏”的悠閑,“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志豪情。
與語文同行
語文是一條河,綿綿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語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縱橫幾萬里的尊嚴;語文是一首詩,字里行間悸動的是獨行的靈魂;語文是一幅畫,色彩光影調和的是繽紛的世態;語文是一位純潔的天使,她閃閃的光芒招引著我們與她同行。
與語文同行,我們便開始了上下求索。詩無達詁,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潔,更激發了我們“欲窮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們這一群追趕太陽的人簇擁而至,無論是鮮花盛開、蝶飛鳳舞,還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濘,我們一樣沉勇而執著。
與語文同行,便是與快樂相擁。我們每天都徜徉在美麗富饒的文字之中,與純真的心靈溝通,與古圣先賢對話,與清風明月相伴,與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樹,矗立在古風河畔;明天,你可能與領袖一起佇立橘子洲頭,指點江山;明天,你可能走近巴爾扎克,涵詠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小說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分析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過程與方法:
1.梳理小說的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尾。
2.分析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聯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解讀小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啟迪同學們聯系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探究法、對話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著名作家錢鐘書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窗》,說人們最初建造房子的時候是沒有窗戶的,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再建造房子的時候便有了窗。透過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外面的人也窺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小說《窗》,看看里面又會有怎樣別致的故事……
二、學習目標:
1.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品析人物形象
2.梳理小說情節,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出人意料的結尾
3.聯系生活,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檢查預習結果:
消遣(qiǎn)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爭奇斗研(yán)
俯瞰(kàn)氣喘吁吁(xū)
窄小(zhǎi)五彩斑斕(lán)
手肘(zhǒu)津津有味(jīn)
挪動(nuó)扣人心弦(xián)
四、體裁:小小說
小:篇幅短小
新:立意創新
巧:構思精巧
奇:結尾驚奇
五、情景再現,復述情節:
時間:“曾住過”表明這是過去發生的事情
地點:一家醫院的病房
人物:兩位病人
環境: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兩個人,設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
開端:近窗病人和遠窗病人關系融洽
發展:遠窗病人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遠窗病人見死不救
結局:遠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六、互幫互助,共同探究:
為了幫助別的同學理解這篇小說,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幫助同學們理解文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問題
重點明確問題:
一、靠近窗戶的病人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二、為什么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三、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結尾:
故事結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
七、聯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環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輝: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
課堂總結:
一扇小小的窗戶,不僅是一簡單的“物”,還是心靈的`窗戶,映照了美與丑不同的靈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讓我們看清了人性的光輝與黯淡,一個利己,一個利他,一個熱情,一個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一張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正如北島的一句名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這美麗的風景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作業布置: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友愛之手,去幫他一把,余香就不僅僅留在手中,還會沁入你的心脾。
請結合上述內容,自選角度,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9
學習目標:
1、學習文言知識
2、體會作者感情,領悟作者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看一組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滄海一粟遺世獨立不絕如縷正襟危坐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語是我們民族語言的瑰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如此多的成語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賦》,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這篇文章。
二、誦讀。
1、讓我們在朗朗書聲中走進文本。要求標畫出體現作者感情變化的字眼,同時標畫出和你產生共鳴或者電到你的句子。
2、學生交流自己標的句子,讀給同位聽,之后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老師作出點評。同時告訴大家誦讀的幾個層次:讀準字音——學會斷句(語法結構、句首句末語氣詞)——控制語速——融入感情。
3、老師可以給學生示范背誦第二段。
前三個層次只是技術層面的,最后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需要心靈的參與。讓我們更加的接近蘇軾,走進心靈。
三、感情概況
剛才大家已經把有關情感的字眼標畫了。是哪幾個詞語呢?樂——悲——喜(考驗大家的篩選能力)。
這里有賦的寫法:往往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作者內心的一種斗爭,或者為了便于表達自己復雜在情感。那么作者為何而樂,為何而悲,又為何而喜呢?
四、賞析“樂”
1、作者為何而樂?賞到了美景。如何表達自己的樂?喝酒、吟誦、唱歌。
2、大家選取一句表現“樂”的句子。先解釋,之后賞析給同位聽。溝通交流。達到悟讀。
3、文言知識:縱……凌……:替代法翻譯。
4、指導賞析的角度:翻譯、內容、字詞的'表現力(語言)、情感、聯想(詩詞、東坡其人、自己經歷體會)。
老師示范賞析: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寫出了喝酒唱歌的場面,一個甚字寫出了自己快樂的程度,而扣舷的動作則表現了作者沉醉其中的心情。這讓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個場景,一群人圍坐篝火旁齊唱“滄海一聲笑”,當時看了非常感動,滄海?為何還笑?那種經歷江湖一切險惡之后笑看蒼生的心態體現了出來。
5、快樂到一定程度,人們都會唱起來。那么蘇軾唱了什么呢?體會唱詞,前后四人一起研討,一個同學按照自己體會的感情讀出來,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讀析融為一體。
1兮:來自屈原,屈原經常嘆息,所以此字要拉長讀,屬于長嘆。
2美人:來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詩,香草自比,美人則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賢臣的代表。對美人什么態度?從悲傷中我們體會出蘇軾那種不放棄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還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們要從悲傷的歌聲中體會出這種昂揚向上。
寫作此文,作者被貶偏遠的黃洲做團練副使,相當于被流放,遠離都城。這時他已年邁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知人論世)
五、賞析“悲”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來還喝酒唱歌的作者忽然悲從心來。那么,作者悲傷哪些內容呢?在朗讀中體會并且賞析,有體會你先別告訴別人,一會兒考考別人。提問要具體。
2、文言知識:渺:渺小。哀:哀傷。羨:羨慕(補字翻譯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結構分析(對文:結構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表達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到底算什么?這個問題引發古今中外無數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比如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比如楊慎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讀出前后情感的變化。最后一個句子重讀以表達感慨之情。
2體現了蘇軾的什么情感?有欽佩,有羨慕,有悲哀。為何欽佩?因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樣的功業,強烈的入世思想的體現。
到這里如果文章結束,那就不是蘇軾了。他的偉大之處在于能夠在這種無路可走的時候,找到一個突破口,從而超越自己,從而也就超越了別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壞。關鍵看你如何突圍。
六、感悟“喜”
蘇軾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體現在哪些方面?討論給你帶來什么感悟。
(1)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開始作者本來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歸自然,回歸純凈,回歸自我。
(2)“物與我皆無盡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為何也說永恒呢?
從儒家思想來說,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過一些途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達到三者任何一個,都算作永恒。
從道家思想來說,講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區別。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順應事物發展規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方式。
佛家思想的禪宗:講究生死輪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圓缺,生生死死循環不止,生命的輪回讓人不再感覺生命的短暫。
(3)茍非吾之所有……:輕視物質的東西,輕視有限的時空。《觀棋》: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渡海》:茲游奇絕冠平生。當別人都在關心你到底能飛多高的時候,有個人還在關心你飛的累不累,這就是友情。
(4)這里的“喜”和開頭的“樂”內涵一樣嗎?區別是什么?
樂:面對突來的美景的欣然反應,未經思考的接受,側重感官的體驗。如同當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們已經看到“樂極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達到的一種精神的解脫,是感情淬火后發自內心的欣喜,這里的喜是“喜從悲來”。
七、自我救贖
作者在入世與出世,在積極與消極的斗爭中,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儒釋道多種文化的浸潤,三種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蘇東坡的內心并達到了和諧與統一。為何會達到這種和諧?作者的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情商比較高。當然情商的來源還是一個人不斷的積累。
當年蘇軾從海南回內陸,運河夾道千萬人觀看,他們看的哪里是蘇軾,他們的表現只能解釋為對文化的敬仰,對一種豁達人生態度的執著,這觀摩的人群在空間上的延伸我們不可考,在時間的延伸上我們也是觀摩者之一。這充分的說明了蘇軾的不朽,中國文化的不朽。當年蘇軾看到這種情況,他怎么反應?既沒有揮手“同志們好”,也沒有受寵若驚。他的一句“莫非看殺軾否”,以蘇東坡式的豁達與幽默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八、背誦你最喜歡的句子。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0
教學目的:
1、認識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掌握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語文的魅力
(1)投影:語文學科的魅力在于語音的抑揚頓挫,文字的象形意會,詞語的豐富多彩,話語的妙趣橫生。--朱學坤《語文的魅力》
從各個方面舉例來說明語文的魅力。
舉例1:
漢字有很多意義聯想的組成部分,不僅有趣,也便于記憶,安,屋頂之下,一個“女”。表現女性柔弱,不宜在外,“宜室宜家”,才是安全的。家,屋頂之下,豕表示豬,代表牲畜,說明農業社會里一個家庭必須有一定的家畜。女和母在古代的甲骨文中這兩個字基本形狀是一樣的:母字比女字多了兩個點。表示乳房,象征著同是女性,不同在于生養和哺育孩子。愁字表示生產力低下的社會,秋天里人們為過冬而發愁。
舉例2:
“比”對“北”說:夫妻一場,何必鬧離婚呢!
“尺”對“盡”說:姐姐,結果出來了。你懷的是雙胞胎。
“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倆廳。
“茜”對“曬”說:出太陽了,咋不戴頂草帽?
“兵”對“丘”說:看看戰爭有多殘酷,倆條腿都炸飛了!
“日”對“曰”說:該減肥了。
“人”對“從”說:你怎么還沒去做分離手術?
“土”對“丑”說:別以為披肩發就好看,其實骨子里還是老土。
“寸”對“過”說:老爺子,買躺椅了?
“由”對“甲”說:這樣練一指禪挺累吧?
“叉”對“又”說:什么時候整的容啊?臉上那顆痣呢?
舉例3:
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對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吟詩作對,互為戲謔。有關他們的趣聞還真不少呢。有一天,兩個人共同乘船欣賞江上晚景,蘇東坡抬頭一看,忽見岸上有兩條狗正在爭搶一根骨頭,觸景生情,便對佛印說:“我說個對子給你對一下,好不好?”佛印說:“好啊!”蘇東坡便吟哦道:“狗啃河上骨。”佛印一聽,便知曉東坡在作對暗罵自己。正動腦筋準備回敬一下,一不小心,手中持著題有東坡詩句的扇子掉到江水中,佛印靈機一動,對東坡說道:“水漂東坡詩。”東坡一下子顯得分外尷尬。
還有一次,東坡去拜訪佛印和尚。路過寺門時,忽見一驢拴在山坡上吃草,心中一喜,欲作對戲弄一下佛印和尚。見到佛印后,東坡有意戲謔道:“禿驢何在?”佛印一聽,知道東坡又在出損招作對罵他,略加思考,手指窗外,道:“………………”。你知道他回答的什么啊?”
答案是“東坡吃草。”這一次東坡又未能占到便宜,羞愧萬分。
舉例4:
或者舉:
曾國藩帶領他的湘軍同太平軍打仗,總是打一仗,敗一仗,傷亡很大,特別是鄱陽湖一戰,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皇帝知道了,就下了一道斥責他的圣旨,并且要他把歷次的戰況據實奏報。曾國藩把歷次戰役的慘敗情況據實寫上,并在奏章最后用“臣屢戰屢敗,請求處分”這樣一句話。奏章寫好后,他請一位幕友看看。那幕友看了奏章后說:“中堂大人,不能這樣寫,這樣寫皇上是要加罪的。”曾國藩就向這位幕友請教該怎樣寫。幕友沉吟了一會,提起筆來,把“屢戰屢敗”這個句子改了一下。曾國藩一看,不禁暗暗叫絕。
這一改果然奏效。奏章送上去以后,皇帝覺得曾國藩雖然戰敗,但忠心可嘉,非但沒有拿他問罪,反而贊揚了他。
你知道是怎樣改寫的嗎?
答案:將“屢戰屢敗”改成“屢敗屢戰”。
屢戰屢敗,消極之至,多次打仗,從無勝利。屢敗屢戰,積極之至,多次打仗,雖無勝利,繼續戰斗。勇氣可嘉,慘烈之至,驚天動地。
(2)語文的魅力在于讀和寫。
投影:
當你靜下心來,烹一壺清茶,煮一杯咖啡,放一曲悠揚的音樂,打開書卷,一股清幽的書香撲鼻而來,書中世界,洋洋大觀,盡收眼底,可觀宇宙之大,可察品類之盛,可神交于古人,可覓知音于今人,豈不雅哉?豈不樂哉?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其實,那是一種品位的提升。
寫可以暢敘幽情,寫可以凈化心靈,升華理想,寫可以感化同類,啟迪世人,寫可以展露才華,獲得知音,寫甚至可以寫出百世之典范:“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當自己的文章能為老百姓做點什么的時候,這就是“不朽之盛事”!
王朔說自己讀書:
“我讀小說是為了使自己更悲觀。我不想變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優美小說保護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無憂一帆風順中也有機會心情黯淡、絕望、眼淚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覺得比別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這就是我的閱讀趣味,從小說中汲取墮落的勇氣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二、熱愛語文、學好語文
從以下五個方面談如何學好語文。
1、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于我們去持之以恒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2、習慣,習慣是恒久的保證。
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多看一些書,或是報刊雜志,可以培養語感,還能學到不少文學常識,以及一些新鮮有趣的觀點。現在的語文考試,閱讀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僅有文言文閱讀,還有科技文、現代文閱讀。要想在課堂上把所有這些能力統統培養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課外的努力。
看像《讀者》、《散文》之類的雜志。看《讀者》,可以了解到許多獨到的觀點,看到一些內涵豐厚的文章,使自己也變得愛思考起來。現在作文的一個很重要的評分標準就是是否有創新、有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見解,往往不是憑空就可以產生的。它取決于你的閱歷、你的人生體會。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因此讀書看報就不失為一條捷徑。而在時間金錢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看《讀者》更不愧為捷徑中的捷徑。更何況,它也是我們放松自己的好伴侶。
在寫作方面,除了多看書看報外,還可適當記點日記周記之類,鍛煉文筆,久而久之,就會越寫越順。一些喜歡聽歌的同學常常會記些喜歡的歌詞,在寫作時用一用,還真不愧為一種好辦法,最起碼在語言上就占了不少優勢。當然,也可以背一些優美的句子,使它們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常記常用,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總之,語文就像中藥,越熬越有味。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感覺”越來越準了時,你的努力就已經得到了回報。
3、明確自己所要掌握的高考能力要求和知識要點,明確考試的形式和試卷結構,明確相應的對策,平時注意積累,做個學習的有心人。
高考語文把語文的能力要求劃分為五個層級,即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鑒賞評析。五個能力層級均有難易不同的考查。語文知識要求包括五大方面:(1)語言知識及其運用(2)文學常識及文學鑒賞(3)文言文閱讀(4)現代文閱讀(5)寫作。每項知識的具體內容要求更應認真了解。至于試卷形式和結構在練習中就可了解,不必太費心思。了解了這些就好比航船有了目標和航線,那么,如果再有一個好船長就不愁到達不了目的地了。
4、書寫
書寫的要求是規范和工整。舉例向學生說明書寫對語文成績的影響。
5、使用工具書。
做拼音題時,就翻翻《新華字典》,把自己以前讀得不準確的字記在一個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較深。另外,平時聽新聞時也可多留一個心眼,注意聽聽播音員的發音,碰到哪個字他發得和你不一樣,就記下來,查查字典,看是他發得對還是你發得對,這樣做印象特別深。做詞語用法的題目時,就翻《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詞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個詞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詞都看一下,既能通過比較加深印象,又能同時學到不少新詞。這個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記幾個,積少成多。
語文有攝人心魄的力量,語文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滋潤我們的心田,似一場精彩的演出,拓展我們的'視野,如一首美妙的歌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
語文是論語說文的孔子;是逍遙云游的莊周;是投江求索的屈子啊;是壯心不已的曹孟德;她還是編織夢幻的安徒生!
語文是李太白的將進酒;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是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吳承恩的西游記;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語文是一望無際的蒹葭蒼蒼,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諸葛孔明的錦囊妙計,是用自己美麗、豐韻、嬌媚換取人生體驗的瑪蒂爾德。
語文是眩目的先秦散文、諸子百家;是皎皎的漢宮秋月、賦體先賢;是小橋流水人家里的雜劇;是誰解其中味里的紅樓一夢;是一千人眼中不同的哈姆雷特!
語文是滋養生命、凈化心靈的營養;是喚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喚;是遠離雞蟲得失和無謂爭斗的規勸;是高度凝練、充滿智慧的表達;是愉悅、輕逸、趣味、莞爾……
語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廈,文明而莊嚴;有著一條條迷人的雨線,每一根線條都洋溢著生命的真諦。語文是鮮花,悅目而幽香;是你的后花園,豐潤而嫵媚;有著一串串詩意的憂傷、溫暖、清涼。
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科不僅是工具性學科,而且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生活處處有語文
語文在現代,成了每個人生活中必須有可缺的一部分,可見語文之魅力,語文之精彩。
語文并不只是一本書,也不只是一段話,而是生活。每天人們的口語交流,報紙上的各類信息,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還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的語文。語文是上下幾千年,縱橫千萬里的記錄者,語文是生活的真實縮影。
有人說,語文是快樂的,這里有活生生的人,有曲折的故事,有詼諧的語言-------有人說,語文是美麗的,這里有美麗的風景如“春天”,有美麗的父愛如“背影”,有美麗的書法如“蘭亭”--------有人說,語文是人生,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話語,一腔圓潤的朗誦,一手美妙的字跡------都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有人說,語文是飽含生命的,它讓我們感到生命脈搏的跳動。總之,語文是如此之精彩。
語文無處不在,我們總能不自覺時接觸語文。看到繁花滿地,就想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看到驕陽如火,蟬聲鳴叫時,就會想起“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當荷花亭亭玉立,荷葉無邊,會想起:“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朋友相聚,又要告別,心中便于工作會念起“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語文,真是太精彩了!
語文陪伴著代代人,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又一個腳印。正因為有了語文,我們的智慧火花才會閃現,我們創作的熱情才會激昂。語文在生活中,不斷地讓我們體驗,給我們啟迪。
精彩的語文,如細雨過后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青綠。讓我們在清閑午后,在落日黃昏,用心靈去品嘗語文的精彩吧!
《語文的魅力》
語文是什么?語文是b-p-m-f?語文是之乎者也?語文是字詞句段?語文是聽說讀寫?語文是朗讀背誦寫作文?語文是閱讀思考加練習?啊!是的,都是的,但不僅如此。
同學們啊!語文是你的生活,語文是一個世界!
要問語文的世界有多大,你去問生活;要問語文的天地有多寬?你去問天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語文;哪里有生活的海洋,哪里就有語文的浪花!
曲,扣動我們的心弦。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1
一、教學目的
1.加強師生互相解,增強合作意識,共同構建穩定、高效的語文學習系統。
2.明確語文學習的雙重目標,掌握并運用具有高中語文學科特色的學習方法。
3.明確本學期的語文學習內容,按計劃完成高一語文的學習任務。
二、教學設計
1.學情:學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經歷了學習上的重大轉折,但在語文學習上并沒有質的提升。所以,開學初的語文課應該引導學生逐步適應高中的語文學習,實現由初中向高中語文學法上的轉變,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教法:老師介紹,師生互動。
三、教學建議
1、本教案所用實例較多,教師視個人專業水平和學生情況酌情取舍;不論引用多少材料,教師要熟練掌握,出口成章,彰顯教師的語言藝術和人格魅力。
2、有些材料用幻燈片播放,讓學生聽得清,看得見,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內容較多,可篩選材料上1課時,也可上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千里有緣幸福相會
人們常用“同過窗(同學)、扛過槍(軍人)、下過鄉(知青)”等話語說明不同形式的緣分。“十年修得同船渡”,說明緣分的重要和來之不易。為國育棟梁的人民教師和立志成才的莘莘學子,為著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緣分。老師作為我們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受人尊敬由來已久。古代人們就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并稱,并寫在同一排位上供眾人朝拜。中國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們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成為幾千年來人們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唐代大文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名言,對“師”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釋,一直被國人奉為經典世代流傳。除此而外,人們用充滿感情的多種美稱表達對人民教師的敬仰和愛戴:稱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是最富有哲理的稱謂;稱教師是辛勤的園丁,這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稱教師是慈愛的母親,這是最真摯感人的愛稱;稱教師是春蠶,這是最純真質樸的稱謂;稱教師是蠟燭,這是最溫馨動人的稱謂;稱教師是孺子牛,這是中國特色的喻稱;稱教師是春雨,這是最生動形象的默稱;稱教師是人梯,這是最光榮貼切的專稱。凡此種種,集中說明了老師在教育教學、啟迪智慧、引導成長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同學們來到學校,要倍加珍惜這不可多得的師生緣和同窗情。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學知識,學做人,“親其師,信其道”,學好教師教的每一學科,絕不能干出“厭惡和尚,恨及袈裟”的傻事,白白的耽誤自己某一科的學習。
我做大家的語文老師,有緣和大家朝夕相處深感幸運。鄙人姓李名愛民,字濟眾,號樂群,博客名為蘇河十八子。芳齡58歲,和國家領導相比,我正處青年,但和四歲就知為兄長讓梨的孔融、七歲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九歲就知為父親暖席的.黃香和十二歲就做了秦國上卿的甘羅相比,我已是老年了。從個人的情況看,上帝把我分配到人生的一個普通班,我沒有一丁點優越的家庭背景。我的智力平平,對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同齡人都要晚3—5年。我知道自己的弱點,恪守“慢牛早套場”和“笨鳥先飛”的信條,勤學不輟。我自幼愛好讀書,“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有時候讀一本好書,感覺就像是跟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尤其愛好探究性學習,有時為了弄懂、掌握一個語文知識點,都要比別人不知多花費多少時間。不管怎么說,我愿意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搞好語文教學,更愿意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和大家一起營造一種團結向上、努力奮進的語文學習氛圍。
(二)學好語文大有作為
從傳承中華民族文明的角度看,語文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字的總匯,積淀著漢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語文的蘊含猶如浩瀚無際的海洋,博大精深;語文的力量宛若連綿起伏的群峰,莊嚴崇高。語文的論辯比金鋼石更堅硬,歷千年而不朽腐;語文的描寫比錦羅緞更柔軟,呈異彩而不妖嬈。議論時,語文像長江黃河一樣奔流不息;抒情時,語文像清泉溪流一樣潺潺流淌。從美學的角度看,語文是一輪噴薄而出的朝陽,霞光萬道,輝煌絢麗;語文是一顆綴在草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清澈靈動;語文是一抹黃昏天邊如血的夕陽,映照旅人,染紅山川;語文是一簇自由綻放的花朵,姹紫嫣紅,清香馥郁。這些美好的事物,口頭描述是‘語’,傾注筆端成‘文’,譜寫出語文的華美樂章。從散文的角度看,語文是現實生活美好事物的升華。是東都洛陽城郊國色天香的牡丹,是清華園月夜下恬淡靜謐的荷塘,是古道邊長亭外悄然無聲的冷月,是那一雙看清世界尋找光明的黑色眼睛。從古詩詞的角度看,語文呈現出充滿意境的絢麗生活。是萬里長空的一行白鷺,是沉舟側畔的千點白帆,是伶仃洋九死一生的旅途中歷經千難萬險的硬漢子,是秦皇島一望無垠的大海中沖破萬傾波濤的打魚船。從小說的角度看,語文能激發千萬讀者回腸蕩氣的情感。是當陽橋下黑臉張飛石破天驚的怒吼,是水滸好漢勇闖神州的風風火火的吶喊,是林黛玉淚珠下飛紅萬點愁如海的片片落花,是古軒亭口鑒湖女俠為國捐軀的俠肝義膽。諸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表現了語文的陽剛之美;還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等體現了語文的陰柔之妙。總之,語文千變萬化、千奇百怪、千姿百態,奇極、神極、妙極。
走進語文,我們就走進了一個最真實的情感世界。語文教會我們愛,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教會我們恨,恨一切丑惡的事物。古今中外的文學家憑借語文給我們留下了數以萬計、億計的寶貴的文學遺產,使我們了解世界文學畫廊中的潑留西金、葛朗臺、夏洛克、阿爾巴貢等四大吝嗇鬼的丑惡靈魂,讓我們感受到《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和《趙氏孤兒》四大愛情悲劇的豐富內涵,體會到《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游記》四大文學名著的無窮魅力,認識到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學巨匠筆下讓人們永世不忘的藝術形象。語文是各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打好基礎,才能輕松愉快地學好其它學科。否則,處理用語文表述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應用題恐怕都會被弄得一頭霧水。即使學習英語,若沒有學好語文中的語法知識,英語中的主、謂、賓格也會把你繞得團團轉。
蘇東坡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說飽覽詩書的人的氣質自然與眾不同,事實確是如此。一個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達嶺長城,不覺感慨道:“啊,長城!”旁邊的人以為他詩性大發了,都很興致地洗耳恭聽他的下文,誰知他卻說:“咋就這么長!”這就告訴我們,語文知識的淺薄,詞匯的貧乏,常常會影響思想情感的抒發。他不是不想抒發登臨長城的感情,而是他畢竟沒有最起碼的知識積累。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跟著父母去旅行,當他們乘坐的汽車行駛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的時候,小姑娘趴在車窗玻璃上,看著茫茫的江水,奶聲奶氣地吟出了兩句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兩句詩盡管用錯了地方,但他畢竟還有些許古詩詞的積累,比那游覽長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如果學不好語文,不能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就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若你的拼音沒學好,對于混合不清的平舌音與翹舌音就不能很好的辨析,以致于“四”與“十”“今”與“京”和“似”的兩個讀音等都發不清楚。沒有學好普通話,死抱著方言不放,也會鬧出許多笑話。廣東人在出售蘋果時把“大蘋果外銷,小蘋果自己吃”說成“大*外銷,小*自己吃”;廣西人在盛贊旅游地的美景時把“坐在船上看郊區,越看越美麗”說成“坐在床上看嬌妻,越看越美麗”。這都是語文沒有學好造成的后果。
歸納起來,語文有如下功效:
1.提高運用能力增強合作交流
語文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和提高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其中包括話語過耳、旨意盡知的傾聽能力,舉止沉穩、出口成章的口頭表達能力,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閱讀能力,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寫作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不論是做人做事,都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似鳥翔空。憑借這些能力表達自己的思想,取得與別人正常的合作、交往和溝通;任何科學的發明與創造,都必須借助于語言文字來描述、推廣和應用。事實證明:好口才好文章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輝煌。在關鍵時刻,一句話、一紙文都可能影響你事業的發展,改變你人生的命運。盡管事業成功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好口才和一筆好文章,但擁有良好口才和會寫文章的人取得成功的機率更大,因此,口語交際和文章溝通能力是人們立足社會,終生受用的一種語文能力。在這幾個能力元素當中,語言理解與能力運用相當于火種,思想相當于燃料,思維近似于助燃的氧氣,思想越豐富,思維越活躍,語言能力越強。
2.提升思想境界凈化人們靈魂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豐富,語言的內涵就豐富;思想枯竭,語言自然就貧乏。從本質上講,閱讀理解能力實際上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兼容文本的思想從中獲取“養分”的能力;寫作能力實際上就是作者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一位剛剛考取的女大學生,坐著火車去大學報到。火車經過黃河鐵路大橋,正是黃昏時分,她向車窗外看去,夕陽垂在遠遠的天邊,將萬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這一側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側是極力向遠處綿延的高壓線,這些景物共同構成了一副極為恢弘的場面,深深感動著這位女大學生。她在想,多么美妙啊,這是大自然專為我設計的嗎?這是在預示著,我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也會充滿夢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就像這云霞一般燦爛。這個例子說明,景物和心境常常是融為一體的。語言內涵豐富,思想境界自然就高。
語文作為人們靈魂的凈化劑,可以剔除人內心的私欲和雜念,使人變得純潔而高尚,孔子出門見到一件“不注水時是斜的,注一半水則變正,注滿了水就要翻倒”的“奇支器”。不禁感嘆道:“哪有滿而不翻的呢?”古人教育我們做人要謙虛,千萬別自滿,否則,非翻車不可。語文可以在人的心靈深處播下善良的種子,喚醒人的良知,使人富有同情心、寬容心和仁愛心;語文可以使人心胸寬廣,志向遠大。屈原的心憂祖國顧念黎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朱自清在貧病交加中拒領美國救濟糧,這些都說明語文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替代的。
3.強化創新能力形成自主探究
人最關鍵的能力是創造創新能力,而創造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維能力。漢字是象形文字,漢語言是極易喚起人的形象思維活動的語言,是一種詞、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語言;文學作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文學作品的欣賞過程始終伴隨著想象與聯想,因為只有充分地展開想象和聯想,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繪的情境才能在讀者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才能被讀者感知和認識。因此,學習語文,可以大大豐富人的想象力,增強人的形象思維能力,改善人的思維品質,提升人的創造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課是一門創造潛能的開發課,是一門創新能力的培養課。
終身學習能力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再好的大學也不可能教給學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識,更不可能培養好學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新技術層出不窮,人們更需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習能力的核心是語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鑒于語文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工具,要逐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連母語都掌握不好的人,很難在科學上取得大的成就。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2.《邊城》情節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么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二、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生“懲罰”爺爺的念頭?(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的操持嗎?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5.翠翠的夢,有什么深刻含義?為什么平時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6.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注意此時翠翠的心理變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誰的氣呢?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7.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么“覺吹得不好”?老船夫長長的曲子,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9.關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她愛的執著。
三、分析討論
作品人物間的親情關系和愛情關系,感受湘西民間獨具的風俗美風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于純樸民風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欲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圣潔感情的表現。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準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晶。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于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占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里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意圖何在,這可能是個復雜問題,可不必在教學中深究。沈從文先生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代文明對傳統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四、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五、教師總結
六、課后訓練: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提示: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教案點評:
本教案以介紹沈從文和《邊城》情節導入,抓住翠翠的心理活動,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感受邊城的人性美。教學中應以學生品讀討論為主,教師適當點拔。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體味作者對書信的喜愛和懷念之情,對人間真情的渴盼。
2、欣賞作者古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小調查:當你想念親人和朋友時,你最喜歡、最經常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請學生舉手選擇)
A、寫信B、寫信C、打電話
(二)、請選擇“打電話”的某一兩個學生談談自己選擇的理由。
(三)師:確實,電話的方便、快捷使生活的無數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它連接了七大洲、四大洋,使諾大的世界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地球村。但在古代,人們卻只能靠書信來聯系。想念駐扎在邊塞的丈夫了,抓來一只大雁,在腳上綁上一封信,雁兒雁兒,你幫我捎封信給我的丈夫;漂泊異鄉,想念家鄉親人了,喚來一只小魚,魚兒魚兒,你幫我帶個口信給家里人。
就在七八十年前,人們也還是主要靠綠衣天使來傳情達意。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的就是一篇關于書信的文章--我國文壇著名的作家柯靈老先生的散文《魚書》。柯老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對書信的喜愛和懷念。文章內容很簡單,所以,今天我們一起從一個更能展示大家的聰明才智和文學功底的方面來學習。剛才同學們都說到最喜歡用打電話的方式,正好我這里有一些關于電話的作用和魅力的小短詩,那同學們讀了《魚書》這篇散文后,能否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也寫出一些關于書信的小短詩,來表達書信的作用和對書信的喜愛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寫出,而且一定會寫得更好。那下面就請大家先用自己的方式閱讀品味文章,然后試著寫一則關于書信的小短詩。到時侯我們請一些同學上臺來展示他們的作品。
提醒學生注意:
1、可以仿照印發材料上的小詩的句式,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創造。
2、所寫的小詩的內容要盡量以文章內容為依據,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句字,也可以進行適當改編和創造。
3、閱讀時可以根據給出的問題畫出相關的詞句,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其它詞句畫上記號、做好旁批。
(四)投影建議思考的問題和建議注意的字詞
1、為什么柯老先生如此喜愛和懷念書信呢?在他眼中,書信具有怎樣的'魅力?
2、建議注意的字詞(加點):
懶散因循風流云散的故舊友情的具體表征取償于精神的密接
推誠相與交流情愫雋品分道揚鑣惡札
二、讀
學生自主閱讀,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對書信的態度和看法,喜愛、懷念書信的原因,并將相關語句和自己喜歡的詞句畫上記號,做好旁批。教師巡查指點。
三、寫
學生依據課文內容仿寫關于書信的小短詩。
四、討論交流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所寫的小短詩,推薦出優秀作品,準備上臺展示。
五、作品展示
學生上臺展示所寫的小短詩,并解釋詩句意思,說明詩句寫作的課文根據;教師針對學生展示的作品,聯系課文思想內容作簡要評點。
六、總結
(一)情感內容
提問:從以上的展示和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了,書信在作者筆下只不過是一個傳情達意的載體,那作者到底是想借書信表達一些什么呢?
(二)語言特色
1、教師列舉仿寫短詩中的一些古雅的用詞。
2、提問:這些用詞使整篇文章充滿一種什么味道?這樣用有什么表達效果呢?
明確:作者在流暢的現代漢語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著文言詞匯,不僅使所要表達的意思言簡意賅,而且產生一種文雅、含蓄的修辭效果。這些詞語古樸典雅,典故疊現,含義豐富而又意思明白淺顯,一點也不晦澀、深奧,反而增強了表情達意的力度和深度。
七、再次品讀
師生一起品讀第四、五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對人間真情的渴盼和文章古雅的語言。
八、擴展思考和作業
同學們都知道,魚書雁足正在悄悄遠離我們的生活,那種企盼來信的焦苦,那種接讀來信的喜悅,那種深夜寫信的溫馨,都在悄悄遠離我們的心頭。難道未來的天空將會只有電波的傳遞而消失鴻雁的往來?對此,你怎么看呢?請將它寫成文字,交給老師。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寫作前理清思路、布局謀篇的重要性。
2、掌握“敘寫片斷,構筑成篇”的一些方法。
【教學設想】
1、用大量的寫作實例支撐課堂內容。
2、讓學生感知并運用“片斷成篇”的寫作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定向
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寫作流程和結構模式。從字面上來看,它是一些文字表情達意的鋪展;從內在結構來看,它是作者構思寫作的謀劃。思路和結構就好像密不可分的孿生姊妹,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所謂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時思想發展、前進的路線”。所謂“結構”,則是“文章的組織構造、布局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可以說,“思路”和“結構”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理清思路又叫構思或運思,安排篇章結構又叫營構或布局謀篇。
寫作,從本質上說就是用語言文字表現作者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不進行構思,就無法寫作;不善于構思,也就不善于寫作。葉圣陶先生曾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我們平常所說的“凝神細想”、“意在筆先”也就是這個意思。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也說:“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由此可見構思的重要作用。
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整體構思,布局謀篇中“片斷成篇”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二、課內感知
快速閱讀從語文課本內選取的二則材料,談談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的結構特點,要求用列寫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內容。(下發材料)
(一)故鄉(節選)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籃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二)藤野先生(節選)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后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5
教學目標:
了解魯迅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過程;
理解寫作《吶喊》的緣由及小說集命名為《吶喊》的含義。
教學設想: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學習他“針砭時弊”,“揭示病根”的務實文風,學習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骨氣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這應該是可以貫穿和落實到魯迅先生所有文章的教學中。
具體到本文而言,我們認為,應將重點放在魯迅先生為何要創作《吶喊》這一問題的探討上,在引導學生閱讀本文時,深入思考,探討分析,最終解決這一問題,則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講授。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本文的主要目的及所要領會
的中心。
二、自讀全文,劃出敘述個人生活經歷中列舉的典型事例,勾畫出說明寫作《吶喊》的緣由的句子。
三、完成課后“練習”。
閱讀指導內容與步驟
基本思想:《吶喊》是魯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集短篇小說14篇。《吶喊》體現了作者徹底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國現代文學具有劃時代意義。
本文是這部小說集的序言,寫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顧自己從19世紀末至“五四”時期的生活經歷、思想發展及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說明了寫作《吶喊》的緣由和自己的創作態度,表現了魯迅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閱讀練習
一、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結構。
提示: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敘述自己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思想發展過程。
兩層:1.總寫(第1自然段);
2.分敘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及思想發展過程。
第二部分(從“S會館里有三間屋”到結尾):介紹寫作《吶喊》的緣由和他為革命而創作的文藝觀、創作態度。
兩層:1.寫自己創作小說的動機;
2.說明創作《吶喊》的指導思想、小說成集時的心情和小說的命名
二、按拼音完成詞語,并解釋所填的字詞義。
(zhì)鋪(zú)業久(wéi)
不(míng)一錢不(dàn)于前驅
憤(mèn)反(xǐng)
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說的“我在年輕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這里的“夢”指的是什么?
提示:“夢”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線索,也是“文眼”之所在,通篇敘事線索可列為“好夢”——“寂寞”——“吶喊”。應著重弄清它們的含義。“夢”是指作者年輕時候的生活追求和理想。由于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實現,所以后來回憶起來,就如同夢幻一段。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 16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背景,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
2、學習本文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學習魯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關愛親人、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明確目標(自讀目標,明確本節課的方向,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課前熱身(充分利用提前學習學案的時間,對課文進行預習,感知。)
(一)背景說明及人物介紹
1、創作背景
2、關于蕭紅
3、關于魯迅
我們曾經學過魯迅的文章xxx和xxx,請說說自己對魯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二)自讀課文,做好預習批注。
1、標明本文的`18個小節。(每小節以自然段之間所空一行為標志)
2、標出讀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工具書解決并掌握,默寫在下面)
三、課堂探究
(一)自主學習(先自主學習以下問題,疑難問題在題號上做出標記。)
(二)合作研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趕快參加吧!)
小組長組織組員研討自主學習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展示講解(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抓住機會,亮出風采!)
由已經掌握的學生或老師在黑板前進行必要的講解,其他學生補充質疑。
四、鞏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煉,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必做題:xxx
選做題:xxx
五、課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發展,有思考才會有提高)
【語文高一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新生開學語文第一課教案01-13
高一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精選17篇)08-24
高一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模板(通用12篇)08-18
開學第一課高一語文教案(通用6篇)08-26
高二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