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優秀教案設計
導標顯示屏幕
1.學習理解韓愈闡明全新師道觀念的斗爭精神和“尊師重教”的觀點;
2.學習借鑒本文事理結合論證和對比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方法;
3.積累掌握“傳”“師”“道”“受”“固”“從”“也”“則”“于”
“乎”“所以”等詞的用法;
4.背誦課文。
導學點撥窗口
【探海導航】
韓愈的《師說》一文針對性很強,具有批判現實的精神。學習中,可先參照課文注解和有關背景資料,了解本文的寫作目的和動機。然后,看注釋,通讀課文,了解全文的總體結構和主要觀點,特別要重點理解第一段觀點的新穎和第二段對比論證的有力。在此基礎上,反復讀熟課文直至背誦。背誦時要注意語氣和語句的停頓、詞語的連屬、聲調的抑揚等。如有不正確,則說明在理解上有誤差,應該及時糾正。詞語方面重點要辨析傳、師、道、惑、益、從、也、則、于、乎、所以等的意義和用法。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蹤試題。
初中學過韓愈的《馬說》,是講識別人才、愛護人才的,內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聯系。韓愈宣揚“尊師重教”,也以伯樂自許。學習中,可以回顧復習《馬說》,增強對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思路結構】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說為李蟠而作,實際上是抨擊當時那些自恃門第高貴,看不起別人,不肯從師學習,甚至對別人從師也進行嘲笑的士大夫階層。為達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須既要有理論論據又要有事實論據地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因而作者先從老師的功能角度做演繹推理立論,然后,再以現實存在的不良風氣和孔
子從師的言行作歸納推理加深論點。全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是古代論說文的典范。結構圖: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理論論據)演繹推理(觀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士大夫恥學于師(反面現象)
歸納推理(觀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孔子從師的言行(正面實例)
李蟠從師行古道(身邊活例)呼應印證(觀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疑難指津】
·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進步性?韓愈在《師說》中的創新,在內容上至少有三點: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作用認識的局限,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受(授)業”,擴大到“傳道”、“解惑”,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個對教師作用的全面而嶄新的界定,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進步,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二是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全新的從師之道的觀念:從師即是學道,惟“道”是問,凡是聞道者無論貴賤長幼都可為師。這是石破天驚的新觀念,開拓了為師者的`廣闊領域。三是在“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指導下,從“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客觀事實出發,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嶄新觀點,說明師生關系是相對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閃耀著樸素的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光輝。
··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氣勢?韓愈的論說文向以氣勢通暢著稱。就本文而言其氣勢來自三個方面:嶄新理論本身的說服力,加上嚴密邏輯的論證力和語言上奇偶駢散結合的表現力,形成文章的奪人氣勢。首段思路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的作用是“傳道受業解惑”,惑則必從師,從師即學道,“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句大有如截奔馬之勢;全段層層頂接,步步推進,邏輯嚴密,一氣呵成,更是勢不可當。次段緊承首段對師道的論述,連用三個層層深入的對比,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中流行的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批判的語氣也一句比一句加重,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問語氣,發展到“吾未見其明也”的責備的語氣,再到“其可怪也歟”的帶有強烈感情的諷刺語氣。這種語氣上的層層遞進,聲勢逼人。三段正面論述“圣人無常師”,以備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無可辯駁的言論和實踐為例,說服力極強。且為一段“古之學者必有師”、二段“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提供有力佐證,一石三鳥,精當無比。結尾又從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點明寫作目的,貫通古今,繼往開來,更有高屋建瓴之勢。全文文勢硬轉直接,陡直峭絕:開篇“古之學者必有師”突兀而起,有如橫空出世,已見出奇;中間三個對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見其奇。營造這種雄直峭兀之勢,最為韓愈所長。本文靈活多變的散句,于流暢中含頓挫,參入對偶與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詞語的排比),又于靈活中見整齊。奇偶駢散交錯運用,自然配合,錯落有致,亦增勢不少。
【語言揣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評析:劈頭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論斷,緊接著概括指出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做為全文立論的出發點和依據。然后句句頂接,推論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同時,一開頭鄭重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就隱然含有對“今之學者”不從師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為第二段埋下了伏筆。本句翻譯時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義和作用。
運用:(翻譯)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授學業、解答疑難的。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
已。
評析: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師的職能作出了理論論證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實論證之后,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進一步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對“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對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進一步批判。說明了師生關系是相對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結尾,化繁為簡,既顯見解的深辟透徹,又有一種高瞻遠矚的氣勢。
運用:(翻譯)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名題講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問題(1990年全國高考試題第二題)
田單①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②,立則丈插③,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魂魄喪矣,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娛,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戰國策·齊策六》
[注]①田單:戰國時齊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蕢:草編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鍤”,拄著鐵鍬。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為民計者,亦不過前此數法也
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傳也
⑥天地之所以養人者,原不過此數也。,
⑦此吾所以為治平之民慮也。;
⑧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幽
A.①⑥⑦B.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復音虛詞,《師說》一課出現較多,應在本課積累掌握其用法。常見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據、依靠、憑借”。題干“所以”表原因,選項中①②⑥屬“根據、依靠、憑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9.“明日乃厲氣循城”一句的正確意思是
A.第二天就激勵士氣,巡視城中。
B.第二天就激勵士氣,沿城墻巡視。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視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墻巡視。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單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勵士氣,且攻狄城是在城外進攻,所以B項不妥,AC二項也不妥。答案:D
20.魯仲子在戰前預言:“將軍攻狄,不能下也。”從原文本意來看,他這樣說的主要依據是(3分)
A.先前田單織蕢杖鍤,貧困窘迫;而今黃金橫帶,四處游樂,已經喪失斗志。
B.過去田單城廓狹小,背水一戰;如今東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現在情況是田單享有厚俸,溺于歡娛,只有士卒奮臂欲戰,當時情況完全相反。
D.目前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當時情況是田單有死之心,因而士卒無生之氣,現在情況完全相反。
解析:本題考對整體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魯仲子所講的那一長段話。攻城,關鍵在將帥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氣和必勝的決心。A項的因物質生活改變而“喪失斗志”,B項的因國土勢力改變而“尾大不掉”,C項的將帥無心作戰,“只有士卒奮臂欲藏”,這三項雖然都屬作戰勝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關鍵,所以都不可取。答案為D。
【風景剪輯】
剪輯1:
剪輯2:
唐宋八大家系由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等人提出。元末明初朱右“嘗選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為八先生文集”。《明史·茅坤傳》說:“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喜唐、宋諸大家文,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故坤選《八大家文鈔》。其書盛行海內,鄉里小生無不知茅鹿門(茅坤別號鹿門)者。”明代還形成了以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作家群。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倍受宋人推崇。歐陽修《書舊本韓文后》稱:“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稱:“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蘇洵《與歐陽執事書》稱:“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丸,萬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王安石在《上人書》中稱:“自孔子之死久,韓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能力演練題庫
【跟蹤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在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③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①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現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現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點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圣人無常師
C.吾從而師之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驚,問所從來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B.而恥學于師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時,學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傳:chuan,流傳
B.作《師說》以貽之貽:dai,贈送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dou,句中的停頓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諛:ru,阿諛,奉承
二.填空題;
5.韓愈,字_______,世稱_______,卒謚“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導者,后人稱之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課文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老師的職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擇師的標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試題】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7-10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③為惑④,終不解⑤。生⑥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⑧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也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師說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師說》教案設計12-11
師說的教案設計04-28
人教版《師說》教案設計09-23
韓愈《師說》教案設計04-06
《師說》教學教案設計02-03
師說課程教案設計02-04
關于師說的教案設計02-05
師說精品教案設計02-05
《師說》教案設計示例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