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致大海》教案
《致大海》兩首詩在題材上有相同之處,都是詩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來表情達意的作品。《致大海》教案怎么編寫?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致大海》教案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致大海》教案
設計思想 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手段 討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要求:
1.教師可把學生分為5-7人為一組的若干小組,協調分工:朗誦討論,記錄(有專人)
2.每個同學要有自己的體會,并能表達出來(1-2分鐘)
3.從主題、內容、寫法、情感等角度進行比較
4.教師巡查、指導,注意傾聽學生們發言,給予適當啟發誘導,充分肯定
5.討論情況記入平時成績
二、明確討論題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發詩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意象雖不多樣,但卻負載著作者沉重熱烈的情感,應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充分討論理解詩歌中能突出表現大海特點的語句,并體會其中寄托著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詩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詩人把大海作為一面鏡子來表現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
兩首詩在題材上有相同之處,都是詩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來表情達意的作品。這就成為了比較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點。
三、學生討論
四、討論發言
明確: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達詩人的思想,傳達詩人的心意,此課比較閱讀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結構:
普希金詩
舒婷的詩:
聯想—人們對大海的一席感觸
回憶—兒時的生活
思考—引入對現實之思考
抒情—積極向上,熱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義: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對話,給人一種親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羈,它是天使頭上的光環,閃閃發光,不染纖塵。這是完美的海,夢中的海。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贊美及憧憬。但現實使他傷心,他雖失望但不絕望,他要把大海永記心中,把自由傳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感悟,“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變幻的生活。大海有漲有落,有風暴,有平靜;它多變,并不完美,但它真實。望著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觀望生活的戲——有悲有喜,包羅萬象。感受著大海的寬廣與靜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則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表現手法及修辭: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現手法。他所表現出的'情感悲壯豪放。詩中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如將“波光”寫作“容光”,將海浪聲聲化為“怨訴”,“呼喚”,“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與海對話,使海更像詩人的摯友,表達了作者對海——自由的熱愛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她的大海是對生活細膩的觀察,海邊的每一種風景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將自己對生活的詮釋融入對大海的描寫當中。詩中多處運用了排比,反復。
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國民族詩人,19世紀積極浪漫文學代表,是自由戰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卻被沙皇流放遠方,加上拜倫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悶。他要借大海贊頌自由!
舒婷是朦朧派的代表詩人,她以大海寫出對生活的感悟,啟發人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附錄:
致 大 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贊嘆
大海的夕陽
招惹多少詩人溫柔的懷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還由海風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灘上留下的足跡
多少次向天邊揚起的風帆
都被海濤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過咒罵,有過悲傷
有過贊美,有過榮光
大海——變幻的生活
生活——洶涌的海洋
哪兒是兒時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戀并肩的蹤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濤
能把記憶滌平
還有些貝殼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許漩渦眨著危險的眼
也許暴風張開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斷送
無數純潔的夢
也還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風雨中
疾飛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樣冷靜
冷夜的山巖死一般嚴峻
從海岸的山巖
多么寂寞我的影
從黃昏到夜闌
多么驕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裝的咆哮
任你是虛偽的平靜
任你掠走過去的一切
一切的過去——
這個世界
有沉淪的痛苦
也有蘇醒的歡欣
【高一《致大海》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致大海》教案08-25
高一語文《致大海》教案08-28
《致大海》教案03-13
高一語文教案《致大海》08-16
人教版高一上冊《致大海》教案03-08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11-24
致大海04-25
普希金《孔致大海》教案設計06-21
致大海讀后感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