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幾個創作階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對他的評價。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概括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1)了解評傳的特點,學會閱讀評傳類傳記作品,培養學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掌握作者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充滿磨難而又始終挑戰命運的一生,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貝多芬那種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大無畏精神,教育學生樹立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面對挫折不低頭,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1)評傳的特點:史述和評論相結合。
(2)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凸顯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3)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鑿壁偷光,匡衡才成為學者;呑氈飲雪,蘇武才完成使命;臥薪嘗膽,勾踐才成就帝業。很多時候,磨難和痛苦是一把雙刃劍,它讓弱者磨損意志,讓強者成就偉大。今天,我們把閱讀的視角轉向歐洲,去拜訪一位天才的音樂家--貝多芬,去聽一聽他那攝人心魄的吶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板書: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二、講解文體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傳記是以寫人為中心,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文學形式。人物傳記閱讀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頻繁出現,設題方式如下:
1、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義。
4、怎樣評價主人公?
5、文章寫作上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針對這些題型設計,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本文:
①閱讀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
②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③思考人物品質給人的啟迪。
④個性化解讀人物品質,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們進入文本閱讀。)
三、文本學習
(一)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寫,把握人物的品質特征。
1、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提問:課文哪一段主要描寫貝多芬的肖像?(明確:課文第1段。)
2、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哪些特征?
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運動家般的骨骼(強健,旺盛的生命力)
臉色:土紅到黃黃的(病態)
額角:隆起而寬廣
頭發:濃密而逆立(不修邊幅、倔強不屈)
眼神:威力而有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結實得厲害
嘴巴:細膩而下唇前突
表情:憂郁,哀傷
從寬廣的額角,狂野的頭發,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結實的牙床,作者細致地雕刻了貝多芬特異的相貌。這些描寫與其說是追求一種外部的真實,不如說是在盡力再現內在的真實,再現貝多芬非凡的個性和氣質。
3、從這些肖像描寫可以看出貝多芬怎樣的性格和氣質?
性格倔強,意志堅定、外表強悍有力、內心慈悲善良,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戰勝悲苦的資本。
(二)討論探究,概括人物事跡。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哪些磨難和挫折呢?
提示三個方面:物質生活條件身體健康狀況愛情親情體驗
物質生活窘迫身體殘疾多病精神孤獨無依
(三)分析人物形象,歸納品質特征。
1、貝多芬不是命運的寵兒,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大家設想一下,如果這些苦難落到我們身上,會怎樣?
逃避/酗酒/面對……如果出生貧窮,有人可能會埋怨:我怎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父母;如果身體有殘疾,有人可能會悲傷,甚至自暴自棄;面對困境,弱者的選擇往往讓人失望,強者的選擇才會讓人敬仰。)
2、在這苦難的深淵里,貝多芬是如何選擇的?(大家用原文語句回答)
“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屈服。”
3、這是來自靈魂的吶喊,貝多芬選擇了抗爭,他抗爭的形式是什么?
創作音樂
4、了解了貝多芬的事跡之后,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靈魂創作音樂的天才;對侄子像兒子一樣的慈善家;世界沒有給他歡樂,卻創作歡樂給予世界的大師;是與命運抗爭的強者;是戰勝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四、延伸拓展,走近生活
1、思考:我們總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其實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大家想一想,除了貝多芬,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像貝多芬那樣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也取得了成功?
例如:古代的:鑿壁偷光的匡衡、臥薪嘗膽的勾踐、“史圣”司馬遷
外國的:保爾、霍金、海倫·凱勒……
中國的:邰麗華、張海迪、半丁、楊光……
2、同學們都談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人。這些人物都很了不起!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迪?
出身卑微,如果努力奮斗,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身體殘疾,如果意志堅定,也能到達成功彼岸;
身處逆境,如果頑強拼搏,也能創造人生輝煌。
五、課堂小結
三日不眠,才有名畫《日出》震驚畫壇;十年辛酸,才有名著《紅樓》震驚文壇;一生苦難,才有名曲《命運》震驚樂壇。下面我們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體會樂曲中所蘊含的歡樂情感,汲取精神的力量。
六、作業布置
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成就突出的人,用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以自己的視角為他寫一篇簡評,60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外貌特征—特異(不同于常人)
童年回憶—不幸窘迫
撫養侄子—叛逆無情戰勝痛苦
身體素質—殘疾多病
教學反思
收獲:
一、課堂語言要干凈、精煉、準確,同時也要富有美感。此次講課的課堂語言一部分出自自己的思考,還有一部分是同事的幫助。精煉準確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更有效,也能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二、課堂組織的學生活動要有效。剛接觸新課改時,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課堂活動,但是現在想來,其中有很多都是無效的活動,既占用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又沒有讓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課堂上組織學生活動時,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活躍、熱鬧,一定要精心設計,并且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有更多的收獲。
三、課堂要圍繞文本展開。語文教材所選都是經典篇目,經得起歲月的磨洗,經得起我們細細的品味。因此課堂教學不能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脫離文本,那樣只是舍本逐末。
高一語文《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 2
一、導入:音樂導入(3分鐘)
上課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播放《命運交響曲》。聽完后,問:這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曲子,大家都聽得很認真,大家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嗎?學生:《命運交響曲》。
對,這就是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命運交響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現了貝多芬與不幸的命運頑強搏斗的精神,面對非同尋常的噩運,貝多芬發出了不屈的呼喊——這就是——(打出課題)“扼住命運的咽喉”。
二、人物簡介:
1、作者:羅曼羅蘭(見課后的P85的“有關資料”。)(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斗和終告失敗,同時對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現實,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摧殘。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2、譯者:傅雷(1908.4.7—1966.9.3)翻譯家,文學評論家。
傅雷留學法國,精通法語,翻譯了大量法國文學名著。例如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邦斯舅舅》、《貝姨》等;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和《約翰克里斯多夫》;伏爾泰的《老實人》、《天真漢》等,傅雷以他深厚的中文和法文素養,成為我國現當代最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傅雷家書》較全面的展示了傅雷的人格見識和對藝術,尤其是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對兒子的愛與期望,成為堪與古代家書媲美的著作。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云激蕩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3、傳主:貝多芬(見補充資料)
略。
三、整體感知:(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精讀課文的基礎上,泛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列出提綱梗概。)
提示:人物傳記的寫法一般是介紹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長經歷,末尾一般評論人物的功績成敗。我們可以從時間入手,從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個時期的不同經歷對我們的劃分會有所幫助。全文共70小節,評述傳主經歷大致可分為五部分:
1、(1—4)1770年—1788年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5—24)1789年—1809年貝多芬的大學、愛情生活及其創作。
3、(25—33)1810年—1815年貝多芬與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響曲創作時期。
4、(34—66)1816年—1827年貝多芬最悲慘的時期及其第九交響曲等創作。
5、(67—70)作者的詩意化評價。
課文的標題為《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命運實在坎坷,請同學們圍繞這個中心快速閱讀課文,歸納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經歷了哪些失敗挫折?
(1)貧窮的出生。(P69第2段。)
(2)艱苦(不幸)的童年。(P69第3段。)
(3)失聰的雙耳。(P71第8段,P78第37段)
(4)破滅的愛情。(P72第13段,P75第22段)
(5)重病纏身的身體。(P72第13段)
(6)無情義的侄子。(P80第46—52段)
四、探討主題(人物品質特征的概括)
1、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如此的觸目驚心!此刻你們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些形容詞把它給表達出來?(悲慘!可憐!同情!難過!……)
2、設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身處這樣的境地,我們可能會作出什么選擇呢?(逃避/自殺/酗酒/面對……)
3、各種各樣的回答都有,而貝多芬,面對著自己這苦難的一生,這悲慘的一生,他又是如何對待的?(盡量用原文語言回答)(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屈服)
提示:P73第14、15段。(學生讀這兩段)
4、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童年的不幸、雙耳失聰的痛苦、失去愛情的憂傷、重病纏身肉體折騰,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屈服。在這悲苦的深淵里,他選擇了抗爭,他抗爭的形式是什么?(創作音樂)
5、他都創作了哪些音樂呢?(在文章中找)(《月光曲》、《第九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6、在音樂里他竭力想表現的.主題是什么?(歡樂)(對,從事于謳歌歡樂,他要一生歌唱歡樂。(P80第53段,54段)。這是他畢生的計劃。)
提示:播放音樂:《歡樂頌》
7、這個一生悲苦卻極力制造歡樂的貝多芬有著怎樣的精神世界呢?我們先從外貌上來認識這位大師。課文多次寫到貝多芬的肖像,無論是直接的描寫,還是轉述畫像,都很有特色,傳神地刻畫出貝多芬的精神氣質。現在,請同學們找出這些描寫,認真加以體會它們在表現貝多芬的精神氣質方面有何具體作用?
(1)如開頭第一段對貝多芬的肖像描寫: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于里于斯裴奈狄脫說他無異“李爾王”。
描寫貝多芬的外貌時,羅蘭基本上是通過人物外在的面部特征和表情來展示貝多芬的性格和內心。從寬廣的額角,狂野的頭發,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結實的牙床,羅蘭細致地雕刻著貝多芬特異的相貌。這些描寫與其說是追求著一種外部的真實,不如說是在著力再現內在的真實,再現貝多芬非凡的個性自我。在作了靜態而不失深刻的描寫后,羅蘭接著去表現貝多芬動態的面部神情,那不慣于歡笑的笑容,憂郁的神色,突然間的變化,并把他與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相比,說明他的內心是極其的狂亂激動。通過這樣的肖像描寫,一個強悍有力、躁動不寧、令人震驚的藝術家形象躍然紙上。
(2)課文7小節:這時代史丹霍塞替他畫的肖像,把他當時的面目表現得相當準確。這一幅像之于貝多芬以后的肖像,無異葛冷的拿破侖肖像之于別的拿破侖像,那張嚴峻的臉,活現出波那帕脫充滿著野心的火焰。貝多芬在畫上顯得很年青,似乎不到他的年紀,瘦削的,筆直的,高領使他頭頸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緊張的目光。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
這是貝多芬年輕時的一幅肖像,此時的貝多芬尚未經受苦難的折磨,因此“僵直的頭頸”“睥睨一切”的目光,都生動刻畫出貝多芬的自信、傲慢。
(3)課文32小節:獅子般的臉上,牙床緊咬著,刻畫著憤怒與苦惱的皺痕,但表現得最明顯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侖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戰爭里不像在音樂中那么內行!否則我將戰敗他!”
這是一個特定時期的肖像,他受著獨立戰爭的鼓動,對于民族的獨立,他有著堅定的意志,獅子般的臉,緊咬著的牙床,都能體現出來。
(4)在曼勒替他畫的肖像上,看出些浪漫風雅,不自然的神情,愛情的滋養似乎使貝多芬改變了狂野的氣質,在他眼中有了一種深邃的和平,但是力量、任性的氣質并未隱退。
8、除了用外貌描寫來揭示人物的精神以外作者還采用了另外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先請大家瀏覽課文第8、9、10段,說說有什么感受。
明確:讀到時心突然有一種被撞擊到的感覺。讀時心像被無形的手兀地揪住了一般,狠狠地痛了一下。他像一只受了傷的獅子,躲在黑暗的洞穴中,孤單地舔著傷口。了解了那幾乎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痛,感受了那種無法割舍心愛的音樂卻又不得不遠離的錐心之痛,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一字一句述說著他的悲慘與絕望。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但發自于心就足以流出真情實感。從中我們看到他軟弱無奈的一面,但他最終堅強。
再看13、14段呢又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讀時猶如所有的不幸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心里的痛如遭針刺,酸酸楚楚的,替他難受、痛苦、不忍。貝多芬的呻吟與呼喊似乎就在耳邊回響。這里反映了貝多芬對生命的熱愛,對幸福的向往。盡管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中,貝多芬不止一次地摔倒在骯臟泥濘的地上,但他卻不斷與自己苦難的命運作斗爭。藝術家的靈魂高尚,心靈極脆弱,他們的感情豐富得細膩,細膩得唯美,唯美得不堪一擊。這兩段是貝多芬最真實的生命感言。
那么以上這些段落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都是貝多芬的內心獨白)
獨白在傳記中的作用:一則富有真實感受;二則可以細膩地展現人物內心的痛苦,彷徨和掙扎,從人物內心里流出的真情實感更能打動人;三則直接體現了貝多芬的精神。
耳聾后的貝多芬的內心獨白為什么感人,為什么在這種情形下貝多芬說出扼住命運的咽喉讓我們震撼?
9、這是一篇人物傳記,在貝多芬30年的人生中,還有許多重要事件沒有在傳記中提及,如訪問莫扎特,師從海頓等,也有很多廣為流傳的故事沒寫,如為一個盲姑娘寫《月光曲》。作者卻大篇幅寫貝多芬的故鄉的美麗,這是為什么呢?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對他今后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提示注意“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創痕”)再看第4段,作者對貝多芬的童年作出點評:童年不僅給貝多芬帶來了凄涼慘淡的記憶,也給他帶來溫柔美麗的夢境。
明確:大自然滋養了貝多芬細膩溫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從自然的美麗中得到了安慰,他終生對大自然充滿摯愛的情感,尤其他美麗的故鄉,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淳樸的旋律都來源于大自然的靈感。所以說童年生活對他的性格形成與創作風格有重要影響;同樣的,法國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對他的精神面貌和作曲風格有重要影響;耳聾、失戀等挫折對他的情感變化與音樂創作有重要影響。
總結:所以有評論者認為:這是一部“思想的傳記”,作者目標不是細致地記錄傳主的人生履歷,而是描繪他的靈魂成長軌跡。因此本文選取的都是側重于表現傳主思想感情發展變化方面的材料。
板書:敘:精選材料,表現傳主感情的發展變化(第一個特點)
10、那作者是怎樣評價貝多芬的一生的?(傳記在結尾用詩化的語言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認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學生讀最后兩段)這些評論用詩化的語言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認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就是說在他極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終在奮斗、在抗爭,在尋求歡樂,并在自己的音樂領空中創造歡樂。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于幸福、愛情的渴望與深情贊頌。雖然他自身的處境極為惡劣,他的作品卻從不缺少對于不幸者有益的歡樂。很明顯,這樣的結尾深化了全文的主題思想,深刻揭示了貝多芬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意義,他給人類創造了巨額的精神財富!他是我們永遠值得紀念和學習的楷模。
可以說“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用痛苦換來的歡樂。”這樣的句子,往往可稱之為文章的主旨句,它是我們理解文章深意的“引子”,文章的各個段落中,為了呼應這樣的句子,往往也有一些揭示段落主旨的句子,請同學們找一找,并劃出來,品味這些話的含義。
P71:最后一段(至72頁第一段完)P73:最后一段(至74頁第一段完)
P75:第二、三段P77:最后一段(至78頁第一段完)
P81:最后一段(至82頁第一段完)P83:最后一段(至84頁全文完)
要求學生試將“83頁最后一段至84頁全文完”有評論的地方細加分析。
(1)我的藝術應當使可憐的人得益。
——聯系本文主旨,可憐的人應指像貝多芬那樣遭遇很多坎坷和不幸的人,而貝多芬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扼住命運的咽喉,創作了豐富的、充滿歡樂的音樂作品,他要使那些和自己有著同樣命運的人從中感受到歡樂,獲得精神的力量和勇氣,去戰勝一切艱難困苦。
(2)無疑的,要使心靈慣于愁苦也得相當的時間。它是那樣的需要歡樂,當它實際沒有歡樂時就自己來創造。當“現在”太殘酷時,它就在“過去”生活。往昔美妙的歲月,一下子是消滅不了的;它們不復存在時,光芒還會悠久地照耀。
——這個句子真實揭示了貝多芬怎樣從遭遇不幸的愁苦中逐漸擺脫出來的心路歷程。不幸的人生更需要歡樂來滋潤,然而歡樂不是自己就跑到你面前的,貝多芬沒有等待和依賴,而是自己去尋找歡樂。
(3)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表現了貝多芬要和不幸的命運抗爭到底的堅強決心以及他并沒因自己遭遇不幸而對人生失去信心,反而對它充滿美好希望。
(4)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無可救藥的災難;他渴望痊愈,渴望愛情,他充滿著希望。
——表現了他對幸福的強烈追求愿望是他戰勝災難的信心和良藥,揭示了貝多芬戰勝疾病、克服困難、追求愛情是他不斷創作出偉大的音樂作品的力量源泉。
(5)在這悲苦的深淵里,貝多芬從事于謳歌歡樂。
——表現了貝多芬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從不把悲苦放在眼里,而是把謳歌歡樂作為自己畢生的奮斗方向,這也是對他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藝術成就的最好詮釋。
(6)在此最后幾年中所寫的音樂,雖然環境惡劣,往往有一副簇新的面目,嘲弄的、睥睨一切的、快樂的。
——表現了貝多芬對惡劣環境的鄙視,表明環境越是惡劣,他越是富有斗志,越是追求快樂,所寫的音樂作品越是充滿意境全新的歡樂,這是一個永遠不向悲苦低頭的硬漢。
這,就是評傳的特點:史述與評論緊密結合,是帶有研究與評論性質的傳記。這是傳記的另一種形式。它偏重對傳主生平事跡的評價,一般按生平順序梳理和記述,在敘述中常常插入評論。強調材料嚴謹,對原始資料進行認真的研究、考證,注明出處,不容許虛構或杜撰,如有必要的推測或推論,也要加上嚴格的論證說明。這篇評傳就是在敘述傳主的生平經歷時,經常引用傳主的書信、自述以及朋友的回憶錄等材料,把作者本人的情感與評價自然地融入歷史敘事中。這些評論,緊緊圍繞貝多芬幾部代表性交響樂及作品寫作背景,揭示了貝多芬偉大的人生意義及其作品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的精神財富,深化了傳記的主題(即評論在文中的作用)。
總結:作者對傳主的評說議論與抒情緊密結合。全文籠罩著濃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從貝多芬對羅曼的影響來時體會羅曼的感情:“曾經在人生的戰場上屢次撐持我的貝多芬”“我跪著,由他強有力的手攙扶起來”所以作者評議是飽含情感的。
板書:評:飽含感情,展現傳主的精神風貌。(第二個特點)
11、了解了貝多芬的事跡之后,在你們眼中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貝多芬強大的精神力量:用痛苦鑄成歡樂。高貴、不屈的靈魂;心靈最強大的力量(最具力量的靈魂);用痛苦締造歡樂;狂躁不屈的靈魂;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是一個敢于“扼住命運咽喉”、具有大無畏勇敢精神的偉大音樂家。)
從語言描寫(80頁50段、78頁36段)看出貝多芬的慈善,再有作者的評述(83——84頁)認識貝多芬堅韌、頑強、樂觀的一面。
五、走進生活
無獨有偶,貝多芬的悲苦遭遇,也一樣降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人身上。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貝多芬”,大家舉舉例子。
外國的:保爾、霍金、海倫·凱勒……中國的:邰麗華、李麗、楊光……
【高一語文《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氓》教案設計(通用10篇)08-14
高一語文《半張紙》教案設計(通用12篇)08-09
貝多芬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05-11
雨巷高一下冊語文教案設計01-02
關于描寫咽喉的成語及解釋12-19
貝多芬作文04-26
貝多芬說課稿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