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1
一、指導誦讀
1、要給學生示范,無論如何教師自己首先要敢于張開嘴,無論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親”,偶爾的使用名家錄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數時間要自己來,和學生一起成長。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課文由自己范讀。
2、要給學生時間,特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因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數同學來自農村,我在課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鐘的時間給誦讀,我稱之為鋪墊,上來就讓他們談感受,分析意象,有點空中樓閣的感覺。
3、方法要靈活多樣,要給予指導。
在朗誦《雨巷》前,要讓學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調,我采用了比較的方法。江濤有一首改編自戴望舒詩歌的歌曲《雨巷》,我找來放給學生聽,他們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較歡快,而原詩是憂傷而低沉的。
二、內容賞析:
在問題設計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直接觸及詩歌最本質的問題。
1、作者所要傳達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詩: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姑娘?也就是說詩人的希望為什么與“姑娘”意象組合?
明確:從《詩經》開始,相思、求索主題就與“伊人”意象聯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 “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都是用來表現愛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緒和精神狀態的。
一般的詩人,在理想和抱負都破滅的情況下,總要追問一些原因,向社會,向祖先,向蒼天。追問不到答案時,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離騷》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長相思》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別康橋》
詩詞中的姑娘從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體的“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發展。
3、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國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嗎? 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不好嗎? 一支春帶雨梨花不好嗎?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開花,枝頂著花,細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黃花,一簇一簇的。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盤花扣,這就是“丁香結”。
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丁香”與“愁”相結,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
繡領任垂蓬髻,丁香開結春梢。
――杜牧《代人寄遠》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
――賀鑄《石州慢》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蔡伸《柳梢春》
每個人都有許多煩心的事、憂愁的事和感傷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問題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遠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結,結是解不完的,結是解不開的。“丁香結”負載著解不完、解不開的愁,已經很久遠了!
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如何理解詩中我的形象?
詩中有一個反復的句子,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可以看出詩中的“我”如姑娘一樣苦悶、彷徨、惆悵。
波德萊爾《惡之花》第四章“一個世紀病的新患者”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歐洲資產階級文學中出現了一群面目各異卻聲氣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們是歌德的維特、拜倫的曼弗雷德,等等……他們都是頑強的個人主義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紀病:憂郁,孤獨,無聊,高傲,悲觀,叛逆。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療治心病的辦法,或自殺,或浪游,或離群索居,或躲進象牙塔,或棲息溫柔鄉。
詩人翁加雷蒂的《懷舊》對此作了詳盡的描寫:
那時
天色即將破曉
春天將臨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籠罩著
慘霧愁云
在橋的
一個角落里
我對一位
苗條的姑娘的
無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們
同病相憐
我們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詩中還有另外三個意象――油紙傘、籬墻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里的雨不是暴風雨,也不是雷陣雨嗎。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連綿不絕的,無窮無盡的,絲絲縷縷的,迷迷蒙蒙的。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蒙,無限傷感。
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墻”。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蒙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 在這里雨巷和籬墻、油紙傘一起為丁香姑娘的出場營造了一個非常朦朧而凄美的背景。
詩歌《蒹葭》中蒼蒼的蒹葭,結霜的白露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現營造了一個朦朧迷離的氛圍,這里襯托的背景和“雨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甲方:丁香一樣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現實社會, 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 因為作者在詩中寫道:“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 她被用來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 她是一個線索, 是詩中的靈魂人物, 是一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所以作者說“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為本詩包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沒有這個人是不會有那么細膩的描寫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總之詩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現時這種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 正是希望破滅后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最孤獨苦痛的時候,你的傾訴對象也許只是一個和你一樣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間的相遇與想像開啟了你情感的閘門。
與一位陌生人在街頭在雨巷在……擦肩而過。這種迷惘這種渴望在他們的心中灼燒,在他們的筆下結晶著,千百年來無限地囤積著。與波德萊爾《給一位過路的女子》一詩比較閱讀,看看二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鬧的街巷在我的周圍叫喊。
頎長苗條,一身喪服,莊重憂愁,一個女人走過,她那奢華的手
提起又擺動衣衫的彩色花邊。
輕盈而高貴,一雙腿宛若雕刻。
我緊張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那暗淡的、孕育著風暴的天空
啜飲迷人的溫情,銷魂的快樂。
電光一閃……復歸于黑暗!--美人已去,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復活,
難道我從此只能會你于來世?
遠遠地走了!晚了!也許是永訣!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啊我可能愛上你,啊你該知悉!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2
一、內容說明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第二課。新課標特別強調語文學習的人文性,在詩歌方面,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對其認知體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進行的一次美的洗禮。我們的教學設計應立足于詩歌的審美和情感這一維度,覆蓋到從內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雨巷》的教學設計也是圍繞這個教學主旨,擬探討以下兩個大層面的問題:一是從詩歌的憂郁情懷中去感悟詩人情感個性的幾種具體體現,如孤獨、幽怨、迷惘和執著的追求等。二是分析詩歌形式的獨具匠心,如意象選擇的朦朧傷感、意象構成的獨特性和語言的形象生動、含蓄蘊藉等特點,最后可以組織學生就詩歌的深層內蘊進行討論,讓學生從內容到形式全方位體會詩歌的美,并學會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
二、學生情況
對于貧困地區普通高中的高一學生來說,雖然基礎差,但在中國古代詩歌方面,基本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積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多半學生還是知道的。他們對中國現代詩歌也并不是一點不知道。部分學生對一些時下流行的美抒情歌曲也有所偏好,這些可以作為《雨巷》教學和激發學習興趣的的基礎。《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韻的和諧美,學生在誦讀及教師的點撥下應該有一定程度的領會,但對于《雨巷》意
象的朦朧隱曲以及深層意蘊的理解,可能會因學生的情感稟賦和語文基礎的差異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部分內容在教學設置上應該靈活開放一些,可創設各種情境,利用相關資料進行印證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導學生置身其間,疏通學生的思維路徑。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象征性意象的內涵和虛實相生的意境。
2、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詩歌主題。
四、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意象領悟意境的現代詩歌鑒賞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導語
江南多小巷,一條石板街,兩排古樸的老屋,顯得寂靜而幽深。在一個細雨蒙蒙的春日,一位青年獨自撐著油紙傘,走在這樣的一條小巷,他的心里又會蕩起怎樣的漣漪,我們又會感知到這青年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隨著錄音一起走進《雨巷》,走近戴望舒。
2、品讀入境
(1)教師真情范讀
(2)自由大聲朗讀。
(3)有感情地小聲讀,讀完之后紙上寫下你聽讀后的感受。感受:憂傷、惆悵、凄婉、寂寥和朦朧的美。
(4)你是如何獲得這種感受的?
明確:詩歌內容,具體說是語言。
3、課件展示:現代詩歌朗讀要領
(1)確定情感基調
(2)確立語速
(3)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4)確定詩句的停頓
(學生揣摩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4、請學生朗讀,教師評點,擇取部分進行范讀。
5、研讀詩歌,把握意象。
(1)我們的憂傷、惆悵等感受來自語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意象來表現某些情感。說說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組交流)
明確:意象、特征
雨巷、悠長、寂寥
油紙傘、古樸
丁香姑娘、美麗、惆悵、寂寥
籬墻、頹圮
(2)這些意象中哪個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討作者選擇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作用。
a、作者為何選擇丁香來描寫姑娘?
明確:丁香的特點是高潔、美麗,古人常用丁香來表現愁思(思考和聯系二),而本詩開頭就定下了這樣凄涼、憂傷的基調。b、讀完全詩,你認為丁香姑娘存在嗎?哪里看出?
明確:不存在。開頭“我希望逢著”,結尾“我希望飄過”,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現,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c、這種并未在詩歌中實際出現的意象我們一般稱為虛筆,這種手法稱作象征,那么什么是象征呢?
補充象征主義的知識(略)。
d、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到底是什么呢?(此問題讓小組討論)介紹作者戴望舒:原名朝寀,1905年3月5日出生于杭州大塔兒巷11號,上小學和中學都要走過好幾條長巷,少年時期的生活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1927年他創作了這首《雨巷》,成為他的成名作,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當時他才22歲。丁香”姑娘。詩人化用古典詩詞“芭蕉不展丁香結”(李商隱《代贈》)、“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中的“丁香”形象。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我們看到,由單純的丁香結作愁心的借喻,變成了一個含著憂愁的美好形象的化身,這個形象包含了作者對生的美感意識,這正是唯有哀傷可以安慰哀傷,唯有憂愁可以理解憂愁。“丁香”姑娘雖然“象夢一般地”飄過,“凄婉迷茫”,又“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她的芬芳和惆悵,但她的憂愁短暫地安撫了詩人的心靈。
明確: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麗、惆悵、寂寥,與“我”相近,又顯
得虛無縹緲。因此通過她表現了詩人自身孤獨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無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戀人、理想(進步知識分子對前途無望的苦悶之情)、人生(小知識分子青春期的孤獨憂郁或多愁善感)。
6、再讀詩歌,領悟意境。
(1)再讀詩歌,盡力讀出丁香姑娘的特點,也讀出作者的心境。思考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意境呢?(學生齊讀,有愿意單獨朗讀的更好)
提示:所謂意境是指一個個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的一種整體境界,它包含了詩歌的整體氛圍、作者抒發的情感。
明確:孤獨、寂寥、凄婉、惆悵、朦朧的意境。
(2)歸納:怎樣鑒賞現代詩歌?
明確:以意象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3)在此基礎歸納本詩主題。
通過丁香姑娘、雨巷、油紙傘等意象的,營造了一種孤獨、凄婉而惆悵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悶惆悵之情。(這是一個主題)
六、總結本課,拓展延伸
總結:這堂課我們主要通過意象的分析,學習了《雨巷》這首詩。而優秀的文學作品常常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請聽歌曲《丁香花》,體會一下王磊心中的你又是位怎樣的姑娘?
結束語:據說這首歌的創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響。同時,這首歌的背后還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同學們課外可去查資料了解。
七、作業
(1)背誦《雨巷》
(2)搜集戴望舒其他詩作,以《我看戴望舒》為題寫一篇短論,字數400字左右。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3
教學目的:
1、通過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體會戴望舒詩歌的特點。簡單了解現代派詩歌的特點
2、分析《雨巷》所描寫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體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學生鑒賞現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雨巷》中意象的選取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的情感;知人論世,了解時代與文學的關系
第一節
一、導入:
課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聽唐磊的《丁香花》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總能想起一位詩人,他也曾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縫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詩人簡介:
戴望舒,浙江杭縣【今余杭】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他成名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是繼徐志摩之后,我國詩壇上又一顆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詩風輕盈流麗,重象征、意象,追求詩意的朦朧含蓄。后期的詩,因受抗戰激發的影響,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也更為洗練純樸。《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寫的一首抒情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預習檢查:
1、讀準下列詞語并解釋。
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寂寥:寂靜,空曠。
彳亍:走來走去。
頹圮:坍塌,破敗。
四、誦讀感知:
1、我們常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現代古人,集體朗讀,熟悉詩歌內容。誦讀時請大家注意詩行中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2、讀完這首詩后,你體會到詩人在詩行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詩中有沒有相應的詞語?
憂傷、低沉幽怨。
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悵、凄清迷茫。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憂傷、低沉幽怨的感情?
語速緩慢,語調低沉。
4、指定學生或要學生推薦同學朗讀,教師評點。
第一節
“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長”,重疊運用,舒緩悠揚的節奏。這個詞,要讀出江南雨巷幽深、綿延、空蒙的特點。
“我希望逢著。”“希望”,應滿含深情地讀,讀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節、第三節
“丁香一樣的。”丁香,散發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詩人正以鼻嗅之,讀出心馳神往的情態。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疊運用,讀時聲音低沉舒緩,要讀出詩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回環復唱,詩歌的節奏巧妙地拉長,讀時也要盡量拉長聲音。
第四節、第五節
“她靜默地走近。”“靜默”,仿佛姑娘邁著輕巧緩慢的步履,向你走來,要讀出這份悄無聲息中的“靜默”色彩,聲音要低要沉。
“走過,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來,你熱切地注視著,眼神充滿期盼和渴望,要讀出這種驚喜。
“你夢一般的,你夢一般的凄婉迷茫。”“你夢一般的”,妙用復沓句式,形成詩歌回環往復的'效果,要讀出“夢”的飄忽、迷離。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遠了”,讀的聲音要越來越輕,讀出悵然若失,讀出迷茫失落。
5、教師范讀或聽磁帶誦讀。
6、詩文寫作、背誦思路。
① 悠長寂寥的巷子,綿綿不盡的細雨,在灰蒙蒙雨簾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究竟是怎樣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像詩人一樣冷漠、凄清、惆悵。
④終于,詩人期待的姑娘夢幻般地出現,帶著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夢幻般地飄逝,走進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讀按詩文思路力爭課堂背誦。
第二節
一、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這首詩寫得比較朦朧,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我們可以從詩里看到許多意象,并感覺那朦朧飄忽的,憂傷、纏綿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為了能營造“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的情調,表現“纖細朦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時的“雨” 應該是怎樣的“雨”?當然是細雨,細雨迷蒙,天色陰沉就易使人產生傷感。詩中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長、寂寥”來形容“巷”。“悠長”寫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這是一條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頹圮的籬墻”,“頹圮”寫出了小巷的殘破;還有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再加上蒙蒙的細雨,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
第三個是丁香: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愁怨,說丁香是愁品。開的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氛圍。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輕盈、美麗的姑娘
a、作者在詩中如何描繪她?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b、作者為什么反復地用“丁香”來形容修飾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 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丁香姑娘當然就是哀愁、淡雅、輕盈、美麗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幾種理解? 首先讓我們結合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來加深對它的理解。
1、 失戀的痛苦:
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蟄存的妹妹,后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達詩人對愛情的追求,而戀愛失敗后的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望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們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在江蘇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一詩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感。
3、 主題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四、 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五、 背誦詩歌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
重點
1、學習象征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一、導入
我們在在前階段的學習中先后學習了聞一多的《發現》、郭沫若的《太陽禮贊》。這兩首詩歌都是屬于感情激烈奔放的愛國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風格截然不同的詩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
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藝術特色
1.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2.《雨巷》的音節特色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3.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戴望舒詩歌的音韻美。
2、品味意象,體悟詩歌朦朧幽婉的意境美。
3、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學難點】
對作品中“姑娘”含義的解讀及作者身上體現的執著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
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2、現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一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賞美品美
1、品讀意象,體意境之美:
(過渡)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大家想一想,當你沉浸在憂傷之中時,是否想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憂傷之美?
⑴ 請再放開聲音朗讀,邊讀邊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⑵ 學生自由發言:
點撥: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歸納學生發言,幻燈片: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頹圮的籬墻:破敗、荒涼。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教師總結: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歌曲動聽旋律。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
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
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2、誦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過渡)有人說,詩是情感的鈾,語言的鉆石。的.確,詩就像一條流淌的河,像一首繞梁的歌
當我們沉浸在“雨巷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憂郁凄美的意境中時,是否感受到另一種美呢?
⑴ 指名朗讀,讀出情感。
⑵ 提問:我們感受到詩的總體節奏是舒緩悠揚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語言處理造成的呢?
明確:
①、每行三頓。
②、單字頓都設在行首。
③、復沓手法的運用。
④、疊詞的妙用。
⑤、詩的押韻,每節押“ang”韻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帶有很濃情緒色彩的詞: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
⑧、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過渡)文學欣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
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長的雨巷就是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義呢?
討論:《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
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點撥:
⑴ 根據本文故事情節看:
愛情詩。
⑵ 從詩歌傳統角度看:
理想。
屈原《離騷》“香草美人”象征高貴的愛國精神;
郭沫若《爐中煤》“年輕女郎”意象象征祖國。
⑶ 知人論世,課件顯示背景(“我”的補充──另一層面的“我”,將來的“我”)
教師總結:無論怎樣理解姑娘的形象,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
盡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所以,有人說戴望舒是一名略帶著一絲憂怨的尋夢者,在他身上體現著一種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四、結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別樣的美。
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課件播放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詩人戴望舒。
2、品味揣摩詩歌中的重要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教師范讀,指導學生反復讀,品味詩歌舒緩悠揚的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人論世,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與鑒賞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法、交流式
【教學用具】
課件、mp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丁香花》,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圖片,了解丁香花: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花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潔、愁怨。所以說,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運用并發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二、研讀課文
(一)、走進雨巷——泛讀,了解作者、理清思路
(出示圖片)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法國象征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作現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響,意象朦朧、含蓄。代表作是《雨巷》。后期(抗戰爆發后)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積極、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分析作品思路。(學生討論)明確:
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第7節: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寫出“我”的希望。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去-消失在盡頭
(二)、駐足雨巷——研讀,感受意象、探究情感
1.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它們各有怎樣的特點?(學生討論)明確: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下著雨
丁香:美、高潔、愁怨
籬墻: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2.“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呢?聯系全詩,找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學生討論)
明確:獨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這些詞語寫出了“我”是一個憂傷、迷茫的獨行者,但同時也有所追求,因為“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3.(出示圖片)介紹本詩的創作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4.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系,你認為作者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義。(學生討論)
明確: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三)、流連雨巷——朗讀,品味語言、賞析技法
播放名家朗誦,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品味語言,理解詩人當時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交織在一起的心情,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本詩的意象。
1.(出示圖片)這些詞語是表示動作、情緒、物態的,選出你認為用得很好的來說說。
我: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雨巷:悠長、寂寥、頹圮、哀曲、
丁香姑娘: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盡、消散了……
(舉例分析)
“希望”,寫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結著愁怨”,說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樣,有著憂愁,是為理想不得實現而憂愁。
“悠長、悠長”寫出了道路的漫長,“獨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那個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寫丁香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象征著詩人理想的美好、高潔。
“走近”“飄過”“到了”“走盡”“消散了”等詞語,寫丁香姑娘飄然而來,又飄飄而去,象征著理想的縹緲、空虛,由此可知詩人的傷感、迷惘。
2.(出示圖片)結構特點:共七個詩節,每節七行,每行長短不一;押韻位置錯綜變化;似斷實連的分節跨行。這樣寫的效果是什么?(學生討論)明確:
使全詩回蕩著一種深沉而優美的旋律,細膩而傳神的暗示了詩人低回、迷茫的心境。
3.思考探討雨巷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明確:
①象征手法,意蘊深遠。表面上寫對一個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理想破滅后的惆悵,實際上卻象征著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
②音節和諧,節奏優美。全詩7節,每節6行,盡管句子有長有短,但詩句停頓很鮮明。
③詩中運用疊句、復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
因此葉圣陶盛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三、延伸拓展
走出雨巷——選讀,比較閱讀,提升能力
都說《雨巷》這首詩美,音節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來,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在它身上體現著一種略帶著一絲憂怨的,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出示圖片)比較:賞析《雨巷》與《浣溪沙》的異同。
浣溪紗【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提示:從意象、意境、主旨、表現手法這幾個角度去比較。
相同點:都將丁香花作為主要意象;意境朦朧;都抒發內心的憂愁與惆悵;都運用象征、比喻。
不同點:除了丁香花外,《雨巷》還選了“油紙傘”“雨巷”“姑娘”,《浣溪沙》還選了“落花”“青鳥”“綠波”;意境:《雨巷》以清幽為主,《浣溪沙》結尾氣象雄偉壯闊;主旨:《雨巷》主要抒發個人的憂愁與惆悵,《浣溪沙》主要表達作者對南唐國運的憂愁與感慨;表現手法:《雨巷》除象征、比喻,還運用了排比,《浣溪沙》除象征、比喻,還運用了擬人。
四、課堂小結
回首雨巷——熟讀,復習鞏固,達到背誦
有人說,這詩如中國的水墨寫意,只盡情地渲染情感,發散著自己憂愁與迷惘,“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我銘骨你遺憾時的憂傷”。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等著你。
布置作業:請復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雨巷幽深寂靜
丁香美、高潔、愁怨
籬墻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李華民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熟讀,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詩的意象,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投影幾首現代詩《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跡。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些詩有的是大家以前學過的,有的是我們沒聽說過的,還有我們聽說過但還沒真正接觸的。提起中國的新詩,我們不能不提起這些詩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底記憶》。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講述戴望舒的《雨巷》發表的故事,簡單介紹詩歌鑒賞的幾個方面)
二、課文分析
1、這篇課文大家應該很充分地預習了,那么請大家來說說看,這首詩說了個怎樣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總結回答)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首詩我們要說出它的內容總是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要想說出詩的感情就比較容易了。的確,我們學詩,讀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詩的情感基調。
2、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導學生具體地說出這些情感,比如本詩寫了怎樣的人和事)
3、聽歌:《雨巷》(江濤)
注意結合自己的理解,體會詩的感情特征。
4、學生自讀劃分節奏,可以選擇一個小節劃分節奏。
5、準備下節課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作者、作品、鑒賞的方法、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
二、檢查朗讀以及背誦
(每一小組推薦一個人上臺表演,教師給予點評,富有情感,聲情并茂。)
三、理解詩歌的意象
1、所謂的三分文章七分讀,在誦讀中我們能夠不斷地與作者進行對話,體會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讀常新,不斷獲得新的,全面的體驗。
(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也是以誦讀為主。)
(補充詩歌的音節美,結構美)
2、詩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許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就構成了我們詩歌的意境,構成了詩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東西。就是指那些客觀的具體的事物帶上了人的痕跡,烙上了人感情印記。一句話,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
3、本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學生回答,點評)
雨巷、丁香:
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有很強的視覺沖突,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虛化為追求之路,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投影圖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來就是純潔、高貴的象征,丁香花顏色淡雅但不輕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較短,容易凋謝。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丁香花傾注了許多情感,但是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看課后的練習四,齊讀課后詩與詞,明確丁香與愁的關系。在詩歌當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較固定的含義,比如梅花象征高潔真情像梅花開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沒;松柏竹菊象征堅強;云象征游子;)
4、丁香與姑娘聯系,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將姑娘與丁香聯系起來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思考,討論)
聯系姑娘和丁香,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氣質,有丁香般的憂郁、高貴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姑娘的象征意義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現實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里(1927年張作霖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仔細閱讀課后練習四,思考并回答問題,這幾首關于丁香的詩詞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處。預習《再別康橋》
【板書設計】
雨巷:悠長、寂寥、雨的哀曲
丁香:愁怨、(顏色、芬芳、憂愁)、惆悵
姑娘:(顏色、芬芳、憂愁)、哀怨 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悵、靜默、凄婉、迷茫
我:獨自、彷徨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8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學習《雨巷》,體會典型意象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多方位情感的體驗,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和能力目標:
朗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了解背景,咀嚼詩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整體基調,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
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詩歌內涵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②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雨巷》,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詩人的正確認識,對作品的共鳴。
三、教學重(難)點
⒈、通過朗讀與鑒賞,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整體基調;
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礎上了解其象征意義,提高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感悟詩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①.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②.朗讀感悟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③.交流探討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拓展遷移法: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②.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是個有效而簡單的方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⒈同學們,上課開始之前,我們聽一首歌嗎?
播放《丁香花》
這首凄美的歌以其憂愁的音樂與塑造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而聞名大江南北,而在20世紀20年代,一位優秀的詩人同樣因一首塑造了“丁香般的姑娘”的詩歌而享譽詩壇。
(二)走進詩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他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后期的詩,因受抗日戰爭激發,詩風變得厚重剛健,語言更為洗練純樸。《雨巷》寫于1927年夏,那年詩人22歲。
(三)走進雨巷,初讀感知
⒈、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
注意:讀音、節奏、語調、情感
2、學生首次朗讀。播放《雨巷》配樂朗誦讓學生對比感知
欣賞完了這篇詩歌的朗誦,你覺得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節奏又是怎樣的呢?
感情基調是:低沉幽怨傷感的。節奏是:舒緩的。
⒊、品象征詩三部曲:明背景、索意象、析感情
知人論世及品析意象兩種鑒賞方法的基本知識介紹
(四)走進雨巷,再讀解意
1、背景資料介紹
戴望舒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獨具特色、頗有影響的詩人,是共產主義團員,左聯成員,曾被日本憲兵拘捕入獄,曾對大革命寄以美好的愿望。
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⒉、同學們,我們知道詩歌是由意象組成,一個個特殊的意象營造出詩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讓我們回到課本,走進《雨巷》的情節里,找出這首詩的主要意象,并說出這些意象給人的感受和象征意義。各個小組內部成員進行討論,派出一名同學對小組的觀點進行總結。
小組討論完畢
⒊、兩個小組的代表把他們的觀點寫在黑板上,其他小組指出這兩小組討論中疏忽、遺漏的部分。
生答:明確意象有六個:雨巷、丁香、我、姑娘。
(1)“雨巷”,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更顯迷茫。象征黑暗沉悶的社會環境,也表達了作者當時迷茫的心情。
(2)“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這是源于中國人的“丁香情結”。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姑娘”,詩人心目中戀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詩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4)“我”,詩人自己的化身。有美好追求,因理想的破滅陷于迷茫、惆悵中,卻仍帶著希望。
走進雨巷,三讀回味
在理解全詩的內容與情感的前提下,朗讀本詞,想想如何把握詞的語調與情感。
(抽取兩位同學單獨朗誦,以朗誦鞏固所學)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有選擇地品讀詩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詩內走向詩外,或展讀或創作。
過程與方法:美讀法、比較法、探究法、體驗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和內涵美,培養審美力。
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詩的情感與意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
導語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國現代詩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我初見《雨巷》,便被其詩意詩境詩情驚艷,愛不釋手,時時讀之背之思之寫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這節課,我將帶領你們走進《雨巷》,開啟一段唯美的詩歌之旅(板書課題)
導語二:要了解古代詩歌,我們不能不讀唐詩宋詞;而要了解現代詩歌,我們不能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為什么這么說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板書課題)
導語三:隨機應變,應景導入。(板書課題)
一、美讀 走進雨巷
1.教師范讀,營造氛圍;學生靜靜聆聽,靜靜感受。
2.你聽出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明確感情基調:凄美、感傷)
可以用這樣的句子表達:“我聽出了雨巷的-------之美”
3.學生試讀:挑你最喜歡的一節來朗讀一下。
(個讀,生評,師評)(注意節拍押韻,注意語調高低、語速快慢、語氣輕重)
4.配樂朗讀。
小結:化我入境,通過聲音讀出字的質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 “聲情并茂” (板書)。
二、品讀 感悟雨巷
1.請你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兩個主要意象? (雨巷 丁香或丁香一樣的姑娘)
2.請你換一換:在描寫丁香般的姑娘這一意象時,能不能用別的替代丁香?
可不可用蓮花替代?(沒有愁怨)
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沒有高潔)
插入:丁香在古詩中的含義(美麗、高潔、憂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
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王十朋《點絳唇 素香丁香》
小結:因此,選擇意象時,一定要做到“象情并茂”(板書)。
3.請你想一想:為什么要讓“我”與“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邂逅?“雨巷”象征了什么?
“雨巷”換成車水馬龍的大街如何?(太快)
“雨巷”換成燈紅酒綠的ktv如何?(太鬧)
小結:由此觀之,“雨巷”是一種意象,更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抒發感情,達到“境情并茂”(板書)。
4.請你猜一猜:老師會把上面的板書勾勒成什么?(一把雨傘或者一個雨字)
5.請你議一議:《雨巷》,有人說它是愛情詩,有人說它是政治詩,還有人說它是哲理詩?你的觀點呢?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讀者,不同的解讀,期待你的'個性解讀……
姑娘==姑娘 愛情詩;姑娘==我 政治詩; 姑娘==理想 哲理詩
插入: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學生討論探究,言之成理即可,不求好答案,只求會思考。
6.請你寫一寫:
①請你根據《雨巷》內容,改寫《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燈火闌珊處”。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從“雨巷、丁香、油紙傘、籬墻”4個意象中選擇一個,寫一首詩。
(任選一個,此處機動處理)
插入片段作文:《丁香般的姑娘》(吳品云)
《丁香般的姑娘》(鄧桃芳)
三、展讀 領取雨巷
《雨巷對話版》(吳品云)(朗讀此詩 機動)
《淚中雨巷》(吳品云)
《邂逅雨巷》(賴廣祥)
《走過人生的雨巷》(賴廣祥)
《丁香花》(歌曲 唐磊演唱)
結語
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雨巷,濕漉漉的心情,撐著油紙傘的我,丁香一樣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美麗而浪漫,朦朧而憂傷,讓我們回味綿長,久久難忘……
配樂詩朗誦視頻欣賞:《雨巷》吳品云朗誦(機動)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10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潛力目標
透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潛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這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貌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阿(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
2、讀得怎樣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就應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必須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述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述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述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阿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能夠看出,詩人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動作,描述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此刻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情緒怎樣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明白,這首詩歌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貌,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
5、而在首詩歌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為什么不行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務必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色彩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秀麗、高潔。另外一方面阿,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能夠用來象征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阿,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起。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僅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秀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見離去的。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2、了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
教學重難點: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教學設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我”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具有時代特點的心路歷程。
這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更深刻地融入詩歌的意境。教學中,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方式,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賞析詩中的三個重要意象,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再結合詩人經歷、時代背景,理解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至于本詩的語言特點,將作為背誦的要求留待下節課品味。
教學準備:
多媒體,朗誦片段,雨巷、丁香花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幾首新詩《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愛這土地》、《雨巷》)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是中國的新詩,提起新詩,我們不能不提這樣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人們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二、朗讀詩歌
1、學生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
[思考]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參考答案]憂愁的、哀傷的(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哀傷。因此,我們應讀得低沉一點,感傷一點。
[思考]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
[參考答案]低沉的,感傷的
2、指定一學生再次朗讀
[誦讀指導]感情基調把握準確,要知道憂傷并不等于無力,不能讓人覺得軟綿綿的,要從內心體會。語調節奏輕重處理:如第一節最后的“姑娘”,第二節“哀怨又彷徨”,第三節“彳亍”,第四節的“飄過”等等地方要重讀,聲音要舒緩,不要急。
3、聽示范朗讀片段 感受一下他是如何處理的,大家可以小聲跟讀
播放這首詩穿插著flash動畫的配樂朗誦片段(課件展示),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詩人當時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交織在一起的心情。
三、研讀詩歌,探究意象
通過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學習,我們知道詩歌中有許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就構成了我們詩歌的意境,構成了詩歌的情感之美。
[思考、討論]本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學生回答,點評]
[參考答案]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具體賞析]
1、雨巷: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
[思考]這時候的“雨”應該是怎樣的雨?
[學生討論,回答]
[參考答案]雨是細雨
[分析]“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細雨迷蒙,天色陰沉就易產生傷感(詩歌用“哀曲”來形容“雨”這一意象)。
[思考]如何理解“巷”這個意象?詩中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巷”呢?
[分析]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巷”可以說是他很熟悉的景。作者用“悠長、寂寥”來形容“巷”:“悠長”寫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這是一條空巷。小巷里又有“頹圮的籬墻”,“頹圮”寫出了小巷的殘破;還有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再加上蒙蒙的細雨,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出示“雨巷”圖片)
2、我:[思考]“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呢?聯系全詩,找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
[參考答案]獨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分析]這些詞語寫出了“我”是一個憂傷、迷茫的獨行者,但同時也有所追求(者),因為“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3、丁香一樣的姑娘:
[思考]濕漉漉的天氣,濕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樣也是濕漉漉的,然后“我”卻“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為什么是“丁香一樣”呢?
[教師引導](出示“丁香”圖片)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它不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潔、愁怨。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所以說,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
[思考]詩中如何描繪“姑娘”和“丁香”之間“一樣”的地方?
[參考答案]“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思考]哪些地方體現姑娘的憂愁呢?
[參考答案]“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靜默地走近”、“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充滿憂郁、哀傷
四、結合詩人的經歷、時代的背景,理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在如此幽深空寂的“雨巷”里,“我希望逢著”這樣的一個“丁香姑娘”,果然,“我”遇到了,姑娘“靜默地走近”了“我”的身旁,然而僅此而已,緊接著就“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地飄過去了……此時,我們仿佛聽到了詩人發自內心的對姑娘的呼喊,但姑娘“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思考]丁香般的姑娘是寫實的還是有象征意義?
學生可能有如下兩種答案:
A:詩人筆下的丁香姑娘是寫實的,詩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歡的對象。
B:丁香般的姑娘不存在,是詩人虛構出來的,用來寄托自己的情感。
[教師引導]戴望舒的這首詩有些人確實把它當作愛情詩來解讀,詩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喜歡的對象,但更多的人是把它當作政治詩來解讀。我想不管是政治詩還是愛情詩,我們都要知道詩人筆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憑空而來。有句話說“詩言志”,詩往往抒發的是詩人的內心情感和自我追求,詩人的生平經歷、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生活的感悟都在詩歌中有反映。那么,這個時候的戴望舒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1、作者簡介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代表作《雨巷》、《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的記憶》。
戴望舒曾在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期間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從中汲取了朦朧的意象和陰郁的情調,以及表現潛意識的隱喻、暗示、通感等藝術手法。《雨巷》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詩中營造了一種朦朧而幽深的意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詩人也因此贏得了“雨巷詩人”的美譽。
2、背景材料
此詩寫于1927年的夏天,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個,他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因此,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3、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詩中所描寫的一切都是飄忽朦朧的;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墻,一切都是那樣“凄婉迷茫”。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這里的雨巷應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的象征;丁香一樣的姑娘,正是詩人在黑暗的現實和孤寂的生活中一種美好而又朦朧的理想的象征,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不過是個幻象而已。《雨巷》再現了當時一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我們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拓展訓練
請兩位同學分別用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詩的語言簡單的為我們復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把握詩中具有深層象征意義的意象,理解詩人在迷茫中不放棄追求理想的執著。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等著你。
七、作業
1、課后完成詩歌背誦(為下節課品味詩歌語言特色做準備)
2、比讀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拓展:這是戴望舒后期詩歌的代表作,詩歌的風格有很大的改變,請同學們把它抄到摘抄本上,課外查閱一下這首詩的內容、寫作背景,體會它的情感。
八、板書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及其詩歌風格,掌握詩歌的基本內容和語言特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意象和主題,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雨巷》的意象和主題,體會詩人的情感世界。
難點:分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和表現手法,把握詩歌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雨巷的圖片或播放相關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曾經走過的雨巷,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2、自主學習
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雨巷》,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館等渠道,收集有關戴望舒及其詩歌風格的信息,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3、朗讀欣賞
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教師示范朗讀,并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等技巧。通過朗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4、分析探討
分析詩歌的意象和主題。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同時,探討詩歌所傳達的主題思想,如孤獨、迷茫、追求等。
分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和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押韻、對仗、象征等手法,分析它們對詩歌意境和情感表達的作用。同時,欣賞詩歌中優美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5、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詩歌中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背景。引導學生思考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和人生價值,如現代都市人的孤獨與迷茫、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同時,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6、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的意象、主題、語言特色和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知識點。同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7、作業布置
要求學生背誦《雨巷》,并撰寫一篇讀后感。讀后感應包括對詩歌內容、語言特色、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和評價,同時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作業,鞏固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創造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雨巷》這首優美的詩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11-22
高一語文雨巷教學設計優秀01-20
高中必修一《雨巷》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24
雨巷教學設計01-24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01-06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10-11
高一語文雨巷原文及賞析07-01
語文《雨巷》教案設計(精選10篇)04-26
高一上冊語文《雨巷》課文04-24
高一語文《雨巷》教案(精選10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