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故都的秋》教案
導語:《故都的秋》分別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了秋花、秋槐、秋蟬、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下面是該課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教學目的:
⒈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⒉培養學生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
⒊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自讀——討論——點撥式
教學構想
以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為線索結構全課,以“一曲悲涼的頌歌”為課時主題。
教學重點
散文的形和神
教學難點
散文的景和情
教學媒體
投影機(備用錄音機)課件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導語設計
㈠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唱幾句歌:“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里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一逢衰草,幾聲蛐蛐叫,伴隨他度過了那灰色的年華。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他一日三餐窩頭咸菜么就著一口大碗茶……”這首歌名叫《前門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們國家的哪個城市呢?對,北京。(歌曲可以放錄音替代)
㈡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也是寫北京的散文,不過,它寫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蘆,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現在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歷史上也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達夫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北京已經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達夫把它叫做故都。(板書課題)
(三)上課之前,我已經把自讀提綱印發給了大家,并讓大家作了充分的預習和準備。下面,我們就以自讀提綱為依據,來欣賞分析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檢查預習,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㈠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主要是從哪個方面來寫故都的秋?請用一字來概括。
答:味。(板書)
⑴此問要求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回答此問無須作太多理性分析,憑語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現達八處之多。
⑵若學習思維過于分散,討論與答案差異較大,可提供幾個答案供學生選擇。如:色、聲、形、味、實、情,課文雖也寫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寫秋之味。
㈡讀第1、2自然段,分別用四個字和三個字來概括北國的秋和南國的.秋的特點。
答:北國的秋——清、靜、悲涼
南國的秋——慢、潤、淡
此問旨在訓練學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可在文段中找到。
(三)讀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分別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了秋花、秋槐、秋蟬、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記敘上述秋景時,是以時間為序來記敘的呢,還是以空間為序來記敘的?
答:既不是以時間為序,也不是以空間為序,應該說,是無序的,這正是散文形散特點的體現。作者所寫的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很自然,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這是因為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靜、悲涼”這么一個共同點,作者正是以“清、靜、悲涼”這個景物的共同點把這些景物組織在一起的,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⑴此題有意要引起學生的爭論,題干以選擇問的形式設置一個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學生能否跳出思維的二維空間。
⑵通過爭論,可使學生加深對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點的認識,此為本課教學重點。
【第2課《故都的秋》教案】相關文章:
故都的秋教案11-25
高一教案《故都的秋》08-16
關于《故都的秋》的精品教案06-29
高一《故都的秋》教案03-17
《故都的秋》教案設計03-17
故都的秋教案設計05-06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03-18
高二語文《故都的秋》教案02-28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必修Ⅱ《故都的秋》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