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的教案
導語: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孫,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他出生于趙國,所以又叫趙政。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荊軻刺秦王》的教案,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戰國策》及相關知識,把握古代記敘散文的特點。
3、 理解分析荊軻、太子丹、秦武陽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記敘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介紹相關歷史背景,讓學生在歷史大背景中觀照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2、引導學生提要勾玄地閱讀課文,學會抓住關鍵詞語,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做到綱張目舉,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 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古代散文簡潔、精煉、細節傳神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理解領會荊軻不畏強暴、不避艱險、舍生忘死、扶弱濟困的英雄精神。
2、引導學生領略英雄的才華與品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分析荊軻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為
2、積累重要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領會古代記敘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教學方法】
1、講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誦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諸多風流人物之中,有一位僅有短短兩句吟唱,而這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詩中透露出無限的悲涼和對人生的留戀,但荊軻仍然一無反顧,“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許多英雄就這樣永遠地走入歷史深處。今天,讓我們在前人的記述中再來探尋英雄的足跡,傾聽歷史的回音。(板書課題)
二、【《戰國策》簡介】
多媒體展示,學生齊聲朗讀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三、【背景簡介】
多媒體展示,教師簡述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一六國的大勢已定。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荊軻,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后遷居衛國,原叫莊坷,到了燕國以后,才叫荊軻,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課文中提到的擊筑的高漸離,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
四、【掃清閱讀障礙 】
1、讀準字音(多媒體展示,師生齊讀)
淬(cuì) 忤(w) 徵(zh) 陛(bì)
卒(cù) 提(d) 創(chung) 揕(zhèn)
拊(f) 髓 (su) 樊於(w)期 箕踞(jjù)
亢(kàng) 夏無且(j)
五、【復述故事情節,把握課文結構】
1、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課文
2、指名學生復述
3、快速梳理情節(多媒體展示)
第一部分:自“秦將王翦破趙”至“遂發”寫行刺準備;
第二部分:自“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至“終已不顧”,寫易水訣別;
第三部分:自“既至秦”至“秦王目眩良久”,寫秦廷行刺。
賞析第一部分——行刺準備
(一)第一段:狼煙四起
學生齊讀
2. 荊軻刺秦王是在怎樣的形勢下發生的?課文寫當時形勢的語言有何特點?
提示:奏軍破趙,勢如破竹,大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課丈寫形勢,連用幾個動詞短語,以短促的語氣交代逼人的形勢,渲染了緊張、危急的氣氛。“盡收其地”的.“盡”,寫出了秦軍之“強”,也應了太子丹“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的判斷。太子丹認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盡矣”,因而催促荊軻實施刺秦王的計劃,意圖抵抗秦軍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
第二段:義士請纓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第二段
荊軻刺秦王的謀劃,表現了怎樣的性格特點?寫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荊軻的謀劃抓住了如何見秦王這個關鍵問題。他提出用樊將軍首與督亢地圖為信物騙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膽識和氣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時才提出這個計劃,可見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襯了荊軻智謀非凡。
文言知識歸納
旦暮:早晚,指時間短 微:沒有 謁:拜見 無信:沒有信物
親:接近 誠:假如 說:通“悅”
有以:有用來......的方法 窮困:走投無路,陷入困境
第三——八段:求取信物
分組朗讀
2.荊軻私見樊於期,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獻身?
提示:荊軻三問樊於期,首先從秦王的刻毒殘忍說起,動之以情,進行初步試探;進而從“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方面曉之以義,引而不發,進一步觀察反映;在樊將軍急于知曉的情況下,他才和盤托出行刺打算,征詢意愿。荊軻膽大心細,自知知人,對樊將軍有著深刻的了解。荊軻舍身取義的精神,更使樊將軍激動得“偏袒扼腕而進”。樊將軍自刎獻身,既表現了他的義勇剛烈,也表現了對荊軻的理解與信任。
3.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藥淬之”、“令秦武陽為副”為何略寫?
提示:不是主要情節,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詳略得當,剪裁合理。
4.荊軻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顯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荊軻“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對俠義之土來說,無異于人格侮辱。“士可殺而不可侮”。荊軻忍無可忍,怒叱太子,顯示了剛烈的性格。
文言知識歸納
深:刻毒 戮沒:殺戮和沒收 顧:只是,表輕微轉折
善:好好地 見:被 函:用盒子裝 忤視:正眼看
遲之:意動用法,認為......遲 以:通“已”
被動句: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小結: 第一部分寫行刺秦王的準備工作,包括商議計謀、求取信物、準備匕首、配備副手、怒叱太子五個場面,其中荊軻與太子丹有三次分歧。這些分歧既表現了荊軻的足智多謀,果敢勇決,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謀事不周的弱點。
【《荊軻刺秦王》的教案】相關文章:
荊軻刺秦王教案12-26
荊軻刺秦王的教案12-26
荊軻刺秦王01-09
人教版《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12-26
人教版高二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12-26
《荊軻刺秦王》教學實錄12-08
《荊軻刺秦王》預習案06-28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06-28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