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2、引導學生研讀和品味作品,體會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風格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3、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感受母愛、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教學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閱讀、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教學目標
從文章題目和文體入手把握文章內容。
二、教學過程與教學環節
1、導入新課。
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人啊,恬然于父母鑄就的港灣,便會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夠承歡于爹媽的膝下,誰又能夠理解母愛的偉大?人們常說,“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史鐵生的《合歡樹》里蘊含著的,就是這樣一份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
2、快速閱讀課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親的形象。
問題:母親生前的哪些話、哪些事至今還纏繞著“我”?
(1)關于“我”在一次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的事,母親在“我”十歲和二十歲時有何不同的表現,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件事?
答: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競賽中得了第一,但母親沒有表揚“我”,而是急著跟“我”說她自己小時候作文做得還要好,還說“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這讓“我”聽得掃興,就裝著根本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對治好“我”的腿終于絕望的時候,發現我在寫小說,母親舊話重提,“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對同一件事,母親先后說過不相同的話,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樣。對于年少的心高氣傲的急切期待母親表揚的孩子來說,一瓢冷水可以讓孩子冷靜,不至于驕傲、自滿;對于因殘疾而絕望的青年,母親舊話重提,“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這是激勵,以此鼓勵“我”振作精神,把寫作的路走下去,以獲得生的勇氣和尊嚴,可見母親用心良苦。在這一抑一揚之間,母親的聰明和偉大展露無遺。
就內容而言,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還在纏繞著“我”的既有母親的慈愛、教子之道,還有母親的美麗和悲傷。正是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親去世多年后仍對她無法忘懷。
(2)課文描述了給“我”治病過程中母親的哪些細節?
答:“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3)母親是怎樣鼓勵“我”寫作的?
答: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推“我”去看電影:“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母愛是無條件的,無私無怨、堅強執著、寬厚仁慈、犧牲自己……
4、快速自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問題:課文為什么要以“合歡樹”做題目呢?
(1)母親為什么要栽這棵合歡樹呢?
答: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2)為什么我后來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歡樹?
答:合歡樹融入了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疚之情。母親為他付出太多太多,犧牲了一個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業、生活和愛情。如果自己不殘疾的話,母親的生活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3)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的含義?
答:母親的去世讓人悲傷,合歡樹里有作者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感傷,傳遞出人事代謝的無奈之感。但深摯的母愛卻始終溫暖鼓舞著作者,感傷過后對生活充滿更堅定的信念。
(4)小結:
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升華。
5、歸納寫法,積累閱讀經驗。
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容,主題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以物來命名的散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1)物融入了一段故事,而且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在里面,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物化。
(3)作為一種象征,借物來表現高尚的品格。如冰心的《小橘燈》,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作業
1、查找并摘抄有關“母愛意義”、“生命意義”的精彩語錄。
2、寫一篇300字的讀后感,《感悟母愛》。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2
預習目標:
1、搜集作者有關的常識。
2、閱讀課文,積累字詞,理請課文的結構,層次。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設計:
一、導入:
錄音《燭光里的媽媽》導入課題并板書,共同交流作者及其相關常識。
二、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學生讀文,說一說本文講述了哪些事?并簡要概括。
三、學生提出問題,并交流。
四、教師整合問題布置精讀課文。出示以下問題。
1、說一說本文描寫了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教師引導交流,輔導閱讀)
2、作者寫合歡樹與寫母親有啥關系?
3、你覺得用“合歡樹”作題目合適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后小結: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升華。
五、學生試寫,母親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致的關懷,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和愛戴……請你替作者抒發此時此刻的心情,并給作者寫幾句話,來安慰他。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夏日里滿樹鮮艷絢麗的合歡花,以及滿地的落英繽紛,總是吸引著孩子們欣喜、探究的眼球。基于他們表現出的對合歡花的濃厚興趣,我決定安排一堂綜合認識合歡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合歡的花、樹、皮。
2、簡單了解其各部分的功用。
3、培養鍛煉幼兒的動腦動手及想象思維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查資料,搜圖片,制作幻燈片。
2、紙筆、顏料、膠水。
3、合歡的花、葉若干(分別放在小筐里)。
【活動方法】
觀察法、講解法、引導發現法、操作法等。
【活動過程】
先放幻燈給孩子們看,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和探究欲望;然后組織全體聚到合歡樹下,從觀察入手,一步步來引導他們認識合歡樹,了解合歡樹。
1、提問幼兒合歡樹的名稱,簡單了解它的別名:夜合樹、馬纓花、絨花樹、扁擔樹、芙蓉樹。
2、對照實物,觀察、講述、認識。
樹干:樹干的顏色一般是淺灰褐色。
樹皮:樹皮輕度縱裂。
樹枝:枝粗而疏生,幼枝帶棱角。
葉子的顏色:綠色;
葉子的特性:葉奇,日落而合,日出而開,給人以友好之象征;
葉子的生長方式:葉為偶數兩面羽狀復葉,互生。
花的'形狀、顏色:花美,形似絨球,花絲上部為紅色或粉紅色絲狀,簇結成球。
花的氣味:清香襲人(讓孩子們親自聞一聞,說一說。)
果實:果實為莢果,成熟期在十月。(留下懸念:小朋友可要留心觀察啊,看它什么時候結莢。)
(對于知識點比較難的地方只讓幼兒簡單了解。)
3、簡述其價值。
合歡樹姿態美觀,花葉清奇,綠蔭如傘,氣味芳香,可供觀賞;
木材堅實,紋理通直,結構細密,經久耐用,可供制家具、農具、建筑、造船之用;
合歡樹陰陽有別,被稱為敏感性植物,被列為地震觀測的首選樹種;
合歡皮、合歡花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4、撿落花。
老師和孩子們一塊撿拾落在地上的合歡花,一邊撿一邊數數。
5、粘貼、添畫。
讓幼兒大膽想象、自由發揮,利用花、梗和葉片進行粘貼、添畫。
6、展評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繼續觀察合歡樹,并做簡單記錄。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現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了合歡樹各部分的名稱,而且對其特點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說多練。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母親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寓意。
3、體會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母愛。
二、教學重點:
1、作者母親母愛的特殊性
2、合歡樹的象征意義
三、教學難點:
“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體會作者母親對他的愛、母子情深。
聽朗讀錄音《秋天的回憶》
請學生朗讀《我與地壇》節選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著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說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并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么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著他、激勵著他?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學生默讀《合歡樹》
(第一課時結束時,布置思考題:見第二課時的三個環節)
(二)、作者母親是普通的母親,母愛的利他性與無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母愛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親她具有所有母親所擁有的母愛。同時,由于兒子的傷殘、兒子的倔強,這種母愛與一般母愛是有她的特殊性的,應當去解讀去體驗(體會文章中相關的語句包含的母愛)。
共性
(1)給“我”治病: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作者的母親為什么要用偏方為兒子治病?是希冀萬一的可能的出現,是持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自將兒子的胯部熏成燙傷后,母親一味自責,如果傷口不好的話“她非瘋了不可”。我想這就是母愛,無私、執著、堅定、寬厚、仁慈。如果醫術上有可能,任何母親都會說,把我的腿換給兒子。
(共性的愛的表現可略去,請一位學生朗讀有關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請學生找出相關段落,然后全體朗讀,體會母親語言的深層含義)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母親鼓勵兒子寫小說則是這個母親更深層次的愛心。《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早年看過一部日本故事片《狐貍的故事》,當小狐貍成年之后,母狐貍撕著咬著將小狐貍趕出家門,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樂中小狐貍孤獨的走向遠方,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其實人類亦如是。作為新陳代謝的規律,父母要早一步離開塵世,所以讓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會是千千萬萬母親的心愿,所以狐貍的“放棄”養育是母愛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親的幾句話意蘊很深。
“那就好好寫吧。”——作者的解讀是母親對他治好腿終于絕望了,因為母親別有考慮了。
“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說,“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也想過搞寫作,”她說,“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首先照應了文首作文得獎和母親自小喜歡文學的事,而深層的意思是二十來歲,無論你我,都有創作的沖動,寫小說,搞創作是一個普通人“應有之義”,不是一個殘疾人所專有,更不是僅僅為將來謀生的手段去寫小說,她用自己平靜的言語掩飾內心的不安,以這種方式去維護一個殘疾兒子做人的尊嚴。任何一個偉大的母親對自己殘疾的'孩子總希望當一個普通孩子養著,但她們又總是“為之計深遠”,所以作者說“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偉大的母愛!
(三)、可以表現母愛的東西很多,作者為何獨選“合歡樹”?文中幾次出現“合歡樹”?分別有什么作用?
合歡樹是作者情感的一種寄寓,并折射作者對母愛對命運對生命的感悟。 合歡樹,落葉喬木,夏天開紅色的花。得名由來:對稱的葉子,入夜就兩兩相合的緣故。而作品中的合歡樹是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處寫到合歡樹:
(1)通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
(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
(3)通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通過那個孩子長大后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么種的。(可略講)
深層形象,可能沒有標準答案,見仁見智罷了。大體可以作如下的解讀:
合歡樹這個象征體體現了生命現象,
合歡樹的成長經歷與作者的成長經歷有類似之處。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通過對合歡樹的描寫表現作者的命運的一種感悟。
母親是合歡樹的栽種著、呵護著,母親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母親還活在人間,就活在那棵合歡樹里,因為那棵樹是因母親的雙手、母親的心靈而存活下來、并枝繁葉茂的。合歡樹是母親曾經活在世上的見證,象征著母親的芳澤和恩德造福于兒女與他人。小孩看到的樹影,不僅僅是樹影,更是一位偉大母親的身影,母愛的恩澤已經滲透生命的深處。他對樹影兒的注視是母親的芳澤對他的吸引,是心靈的感應。
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載體,母親為他犧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殘廢,母親可能有另一種活法。合歡樹融入作者對母親無以回報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綿綿情思與合歡樹共存。合歡樹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樹想到母親的心情 這個小孩子可以理解為一種生命現象,對合歡樹庇蔭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歡樹是誰種的,怎么種的。生命對母體有與生俱來的依戀,合歡樹既是母子合歡的感情附麗,作者將自己對母親,對合歡樹,對自己命運的感懷,遷升到整個生命現象的嘆喟與感悟。人處于逆境不必驚慌,人生或許不可避免的會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許并不存在。新陳代謝不可抗拒,而生命總那樣因因相陳,敬重生命,母愛永存!!
(四)、同學介紹自己的文章《啊,母愛》
教師介紹冰心的《紙船》(朗讀錄音)和泰戈爾的《仿佛》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梳理文中的多次“錯過”,通過換詞、析詞、補詞的方法揣摩體會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來探究作者選材表達之妙。
2、借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把握“合歡樹”、“孩子”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3、通過擬寫比喻反觀自己,回味母愛,表達真實感受。
教學重點
1、通過換詞、析詞、補詞揣摩把握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
2、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探究作者選材布局之妙。
教學難點
1、借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領會“合歡樹”、“孩子”等重點語句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過擬寫比喻、課外閱讀來反觀自己,回味母愛,真實表達。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推送:微課《寒潭里盛開的花》,學生預習了解史鐵生生平及作品。)
一、導語(以史鐵生身殘志堅的事跡啟發學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鐘)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著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說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并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么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著他、激勵著他?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走近作者(檢查預習,學生自主發言談自己了解的史鐵生及作品,7分鐘)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后,于1969年插隊延安,在陜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后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后來發展成雙腿殘廢。1972年因病致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脫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后轉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后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
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知青題材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
哲理性長篇小說:《務虛筆記》
散文:《我與地壇》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
閱讀回答:《合歡樹》是一篇寫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贊同這一觀點,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如果你不贊同這一觀點,也在文中找出依據。
四、精讀課文——錯過,就是過錯!(20分鐘)
Ⅰ:尋“我”與“母親”的錯過
(一)心心相錯——抓對話
1、不相讓的斗氣
找出10歲時的母子對話,體會母親話里“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飾語“故意”的內涵。
“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母親的得意、孩子氣)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我的任性,針鋒相對)
——體會“我”少年時的叛逆。
2、不理解的隔閡
找出20歲時的對話,嘗試在兩個“說”之前加上修飾語。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說。
3、不體諒的心痛
找出20歲時的另一次隱對話,分角色誦讀,體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棄)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自責自悔)
補充材料:“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我與地壇》)
——借助填補修飾語、誦讀、補充材料,體會青年時對母愛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錯——抓虛詞
不復見的永別。
讀讀刪掉虛詞的第四段,體會修飾語所表達的情感。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獎,母親(卻)已不在人世。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
——借助對虛詞的品析,體會作者隨時間流轉對母親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現在的眼關注往事時,為什么挑選出的都是與母親相錯的時刻?
1、源于“我”的感情(錯過=過錯)
在錯過中犯下的過錯,成為悲傷愧疚的源頭。
根據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補寫詩歌,師生交流。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更是當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體會我愛你。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當你就在我面前,我不能體會你的愛,更是。
2、彰顯“我”的表達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齡人習作幫助學生理解。
習作片段:
她問我要是把詩的意境展現于微電影的鏡頭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沒有仔細思考,然后態度也不太好地教訓幾句:一首詩就那么幾個字,拍成視頻不就是一兩秒的功夫?
隨后她說不勞煩我了然后我也下了。這不是什么大事,要說就說家常瑣事吧。但是我卻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傷心。
我也想到前幾天的事。我媽有個缺點,在她講課的時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么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類的。然后不知為何傳到了同學耳朵里然后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飯我義正嚴辭地批評了她一頓:你這是強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臉委屈:我以兒子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么染發也遮不住的白鬢,再怎么化妝也蓋不了的皺紋,歲月如詩如歌如童話,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會忘事兒,也會嘆息,也會悲傷。而她始終默默地攙著我成長,在我的身后,一臉猥瑣且幸福。
母愛并不總是溫情脈脈,“愛我的人傷我最深”,世俗的母愛更多時候是爭吵、責備、埋怨、哭泣、嘮叨、代溝。而能在這樣的不和諧中發現隱秘的和音,在隔離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難言,我易言之”。
——通過補詩和作文示例,引學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經過作者情感過濾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閱讀本文不僅僅在于了解母親,更要體會“我”通過人、事、物映射出的對母親的感情。
第二課時
Ⅱ:尋“母親”、“我”與合歡樹的錯過(25分鐘)
(一)錯過花開——抓虛詞
誦讀第8段,抓住五個虛詞,仔細品讀,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領會這一段與“我”的成長虛實相應的關系。
那年竟(驚喜)
第二年還(不放棄)
又過一年才(期盼)
再過一年都(自責)
——抓住幾個虛詞,以少勝多,細細咀嚼,把握合歡樹這一虛實相生的象征。
(二)錯過相見——抓關鍵詞
文中有幾次欲看合歡而錯過?請找出來,仔細揣摩表面的“不愿”、“不能”之后的不想、不敢。
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不愿中的不敢)
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我心里一陣抖(痛),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傷痛后的面對)
想搖車進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糾結)
——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從字面滑過去,要發現潛行在字詞之下的情感涌動,體會表面平實的文字與內在強烈的感情間形成的巨大張力。
(三)為什么作者反復描述合歡樹與“我”一次次錯過?
錯過不僅是過錯,也是另一種相遇
1、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歡樹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1。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2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問:兩處“那棵樹”含義一樣嗎?
那棵樹1:“孩子”的合歡樹,孩子感受到的母愛。
那棵樹2:“我”的合歡樹,我感受到的母愛。
生命流轉,母愛輪回,合歡樹對于“我”的獨特意義,“我”對生命的獨特體驗,不會消亡。
——理解反復出現的似與文本無關的孩子是教學重點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為攻破重難點,此處緊緊抓住“孩子”最后一次出現的語句,對重復的“那棵樹”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層語意,幫助學生順利理解作者通過孩子表達的對母愛和生命的思考。
2、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藝術拓展(15分鐘)
1、展示蔣子丹對史鐵生作品的評價“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請同學們結合《合歡樹》說說“起伏”、“平靜”各指的是什么?
提示:文字(平實),起伏(感情),寧靜(思考)
2、回顧“這是一篇關于的散文”的問題,再次填充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愛。
3、師生共同填寫小詩總結全文。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錯過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揮別
生命是一筆又一筆青春任性的墨跡,在歲月的宣紙上慢慢變淡發黃——以蔣子丹對史鐵生文字的評價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推向理性認知,由一課走向一類,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打開閱讀史鐵生作品的一扇門。
六、作業(5分鐘)
1、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樣,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達。以此為標準,比較下列比喻的優劣,并寫一個關于母親的比喻,表達你所感受到的母愛。
學生作品示例比較:母親就像一把雨傘,為我遮風擋雨。
母親就像一只鴨子,嘴是硬的,心是軟的。
母親就像一縷陽光,刺目但卻溫暖。
2、推薦閱讀《我與地壇》,讀出其中的“起伏”和“寧靜”,把它寫下來,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學反思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深沉偉大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征意義。
3、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
4、體會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母愛,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文章中用平淡樸實的語言,通過各種描寫方法刻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把自己對母親真摯的感動展現出來,這正是學生應學會以小見大、平凡中見真情的寫作方法,所以我把“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作為教學重點,而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象征的寫作方法較生疏,把“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高效課堂重視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更多的是授予學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基于此,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點撥、引導、釋疑等,而學生發揮自主權,可以寫寫劃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流程:
高效課堂的標準不是看老師的教而是看學生的學,不是看老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生動,看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激發、開發、誘發、啟發、煥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為了讓學生真正實現當家作主,學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師決不包攬,所以我設計的課堂流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完成。
(一)情境激趣:
出示一張圖片,介紹圖片上的人物以及代表作,既讓學生了解作者,又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我設計的導語是:這就是《合歡樹》的作者史鐵生。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領獎典禮上,一位獲獎者是坐著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說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的主人公史鐵生。1969年史鐵生到陜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后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后來發展成雙腿殘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脫自己,最后終于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有小說《我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等。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學習這篇文章,看看母親是怎樣來幫助這位殘疾人的,同時來感受一下他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出示課題《合歡樹》)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學目標,明確達到的學習要求。
(二)檢查預習:
對于一些基本的字詞以及理解,學生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字詞典在課下獨立完成,在對課文內容感知的基礎上,簡單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我布置的預習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給下列生字注音:
嗆( ) 敷( ) 熏( ) 灸( ) 虔( )誠 瞎逛( )
2、解釋下列詞語:
茂盛: 虔誠:
安慰: 驚惶:
僥幸: 侍弄:
3、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根據這些內容劃分結構層次。
(三)、讀悟結合,自主學文: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好文章內容,我把課文的兩部分分開來講。
1、默讀1-6自然段完成如下表格 (出示幻燈片):。
時間事件對母親的描寫母親的性格特征
學生獨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完成表格,既能明白課文的寫作順序,又能理清文章事件,還能通過對母親的各種描寫體會到這種深沉偉大的母愛,這樣學生自己能完成的東西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可以進行補充,矯正。
2、小組交流合作完成7-12自然段:
小組合作學習無疑給他們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在自學中獲得的多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和小組其它成員進行無拘無束地討論交流,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很自由、很輕松。也就解除了往日課堂上常有的那種壓抑感,使他們敢于問、樂于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教師要巡視參與,成為小組中的一員,或傾聽學生的見解,或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師生間是平等、互助的關系,在不斷的'討論交流中,學生漸漸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漸漸“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氣氛自然變得十分輕松、活躍。我設計的討論問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合歡樹是怎么來的?
(2)作者為什么花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生長過程?
(3)在母親逝世后,作者對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的變化過程又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補充矯正,明確:其實可以說合歡樹就是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料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也可以說合歡樹相當于母親,合歡樹就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那么大家認為合歡樹象征了什么?(教師歸納補充并板書)
(四)延伸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肯定引起共鳴,學生肯定想暢所欲言,這樣我設計綜合性題,引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在情感上得到升華。
請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感觸。
(五)小結:
利用課堂小結,既可以理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教學環節更完整、學生思路更清晰,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是這樣設計的:課文以平淡樸實的語言,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以合歡樹為媒介,既蘊含了深刻的象征意義,又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其實母親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我們身上,就像《懂你》歌詞所唱“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讓我們珍惜這份深深的母愛吧。播放《懂你》這首歌,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合歡樹》教案。
2、從細節描寫中體味母親對我的深情。
3、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4、基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采用由散入整的組合法,在內容主旨理解的同時,對散文寫作有初步的認識。
5、品味文中細節的內涵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感受愛、表達愛、珍惜愛。而作者在對往事的追敘中,也完成了自己對親情的感悟,這種感悟除了通過細致的細節來表現之外,都集中在合歡樹這一象征物上。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內涵,就必須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內涵,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感悟親情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人類心靈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合歡樹在史鐵生的心中揮不去、抹不掉,永遠烙在他的心中。
二十歲,對你意味著什么?
二十歲,對史鐵生意味著什么?
二十歲的兒子癱瘓了,對母親意味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2、題目為合歡樹,那么作者有沒有一上來就寫合歡樹呢?哪些地方提到了合歡樹?
提示:作者一共四次提到合歡樹:(7——12自然段)
(1)通過鄰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歡樹;
(2)寫合歡樹的由來,似乎是當初誤以為的"含羞草",歷經變遷,長成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
(3)通過剛來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寫合歡樹的影子;
(4)文末,再次通過那個孩子長大后憶起童年往事時會跑去看那棵合歡樹,卻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么種的。
3、后半部分才提到合歡樹,那么前半部分寫些什么內容?仔細閱讀1-6自然段,圈畫出描寫"我"和母親的句子。
我母親性格
十歲作文比賽得第一最美的女人聰明爭強好勝,率真可愛
二十歲兩腿殘廢后母親有了白發處處對兒子隱忍退讓,堅強
三十歲小說發表母親已經去世早早的離世因操勞而早逝
母親的變化:
從一位"好看的母親"變成早生華發的母親,從一位能為自己作"藍底白花的裙子的母親"變成了生活中只有兒子的母親,從一位爭強好勝的母親變成處處對兒子隱忍退讓的母親。
4、開頭寫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沖突,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1)、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起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后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
(2)、展現母子間曾經有過的一段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合家歡樂的生活,與后來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奪魁的氣氛形成對照。
(3)、回憶母親,如此開頭非常別致,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感染力。
6、還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愛呢?
學生課文中圈畫,后交流發言。
明確: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往往顯得真實,和有感染力,1)給"我"治病: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教案《《合歡樹》教案》。"(動作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2)為"我"借書:"她到處去給我借書"
3)推"我"去看電影:"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
4)鼓勵"我"好好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v無私無怨、v堅強執著、v寬厚仁慈、v犧牲自己的愛。
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合歡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2、為什么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3、史鐵生為什么沒看成合歡樹?
4、"她心里太苦了",母親到底苦在哪里?
5、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著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6、由題目"合歡樹"的"合歡"二字,我們首先能聯想到哪些詞語?
比如:合家歡、合家歡聚、合家團聚等等。
7、文章以"合歡樹"為題,卻幾乎處處寫"悲傷"。
那么文中有體現歡樂情緒的內容嗎?有表示歡樂心情的詞語嗎?
首段:母親的率真、我的頑皮,一家人的和樂融融也莫過于此了;"悲傷也成享受"(為什么?)
問題:能回憶懷念母親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鐵生這篇文章為什么選擇合歡樹來悼念母親?
明確:母親對合歡樹的精心照料是她呵護關心我的寫照。
交流要點:
對合歡樹希望的表現: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會,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
"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
對"我"的希望表現:
●對治好"我"的希望: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
●對"我"從事寫作的希望: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母親的話中體現出的小心翼翼又滿懷希望,一方面盡力維護殘疾兒子的尊嚴,一方面激勵和鼓舞兒子寫作的信心。
比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親對我寫作的表現的不同態度。
交流后明確:母親對"我"對合歡樹都抱有無限的希望,希望合歡樹能開花,希望"我"由寫作闖出一條路以獲得生活的信心。
合歡樹象征什么呢?合歡樹其實就象征著史鐵生,象征著母親的兒子"我"。"我"的殘疾,母親的用心照顧;體現在合歡樹雖然沒有發芽,母親嘆過氣,"還舍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合歡樹茂盛了,母親認為是好兆頭,興許兒子的病從此有希望呢?于是"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在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說,找到"寄托"時,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抱了希望。鼓勵著"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只是擔心著兒子,不知道兒子的前途在哪里,他什么時候才能走出一條息的路?她擔心著,訪問演出好像念叨著"合歡樹幾年才開花一樣。"
合歡樹雖然象征看"我",都得到過母親的喜歡,受過母親的照顧,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我的小說如今常獲獎,我"走"出了一條路了,但母親已不在了。最想看合歡樹開花的人偏偏不在,最愿意看到"我"獲獎的人偏偏不在;如果說合歡樹開花是對母親的報恩,"我"的獲獎不也是對母親的報答嗎?作者期望借一個小男孩長大后,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想起他自己的媽媽,跑去看看那棵樹,替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3、我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歡樹。
要點:合歡樹是母愛的象征。
合歡樹是我的象征,承載了母親的關愛和希望,卻一度讓母親失望,不理解母親,覺得愧疚和后悔。如今,樹已枝繁葉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護我們的母親卻已撒手西歸。睹物思人,近鄉情怯,作者回避的不僅僅是樹,更是一個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一份永遠還不清的恩情。我只能用文字一遍遍懺悔,向逝去的母親志哀。
4、重點:合歡樹的象征意義
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里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弦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于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繹著,敲擊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著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著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接著,作者追憶合歡樹的由來,從追憶可見,母親無意栽種合歡樹的時候是"我"已兩腿殘廢。想來那時母親內心的傷痛是難以言表的。她挖回這棵"剛出土的綠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種生命常青的愿望。因為綠是生命的象征。
我們可以細細品味這段話"母親從來喜歡這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叼,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這似乎是母親全心為"我"找藥方到支持"我"寫作的過程的寫照。我想這位母親在料理合歡樹時定是充滿了對兒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合歡樹被棄置在路邊,在被無意栽種的一年里,無人打理。然而第三年卻"長出了葉子",還比較茂盛。這是一個頑強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來。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勇于面對才能擁有充滿陽光的將來。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著母親的影子,凝聚著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暗喻著母愛長青,母愛永恒。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合作探究“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體事件,體會各種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法
教學工具:
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意蘊深厚的敘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筆觸,記錄了一個母親對兒子所付出的艱辛,塑造了一個感人至深的偉大的母親形象,表現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過程:
導入
導語:有這樣一位母親:每天,她總是佇立在門前,看著兒子搖著輪椅遠去的背影,一動不動地站著,無論風霜,無論雪雨,這份愛戀綿長而悠遠,對于兒子,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記憶。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走進這對母子,故事中的兒子就是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
學生自由回答有關作者的知識,教師適當補充
了解作者及背景,幫助理解主題
感知課文
請同學自由讀課文
1、 勾畫生字詞
2、 引導提問
(1)課文都寫了哪些事?
(2)通過這些事表達了什么樣的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①我作文比賽得獎,引來母親對兒時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殘廢,母親幫我尋醫問藥。
③我想寫作,母親給我借書。
④母親照料合歡樹。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歡樹。
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理清文章思路
品味語句,品味感情
勾畫最令你感動的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在敘事中傳達感情的。
[示例]
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
2、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3、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4、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5、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
師生互相交流
1句:“全副心思”“到處”“總能”體會母親為了治療而奔波不厭其煩的態度。
2句:“驚惶”“晝夜守著”及語言描寫的'語句都很好地表現“我”病情不好時母親的心情及她奮力同病魔抗爭的形象。
3句:“到處”“頂著風或冒著雪”表現母親看到“我”對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無奈。鼓勵我寫作,也是對人生的激勵和勸勉,只不過能讓我擺脫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4句:“她心里太苦了”表現了母親的艱難,母愛的偉大,同時也表現了“我”對母親的深深的理解、思戀和懷念。
5句:此時合歡樹是“我”的化身,是母親希望的寄托,對生命的期待和憧憬。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母愛
看書質疑鑿深作品
老師師引導補充:
1、母親去世后,為什么“我”開始不愿看合歡樹,后來又想去看合歡樹?
2、如何理解“悲傷也成享受”這句話。
3、課文寫合歡樹的樹影,寫剛剛出生的瞪著眼睛看樹影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4、有同學說既然寫的是母親,干脆就以《我的母親》為題好了,你怎么看呢?(合歡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1、“我”此時的心情是復雜的,想去看看合歡樹,但是又怕睹物思人,幾次都借故走開了。最后終究抵擋不住對合歡樹的牽掛,對母親的懷念,又去看了合歡樹,從這一“離”一“去”的過程中折射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那份深深的眷戀。此時的合歡樹已經成了母親的化身。
2、母親的愛、母親的意志、母親的命運、母親的苦難,讓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也讓作者在逆境中更堅強。
3、有襯托渲染的作用,襯托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樹影會觸發童年的記憶,混合著幻想的詩意,關聯著難忘的親人!
4、合歡樹寄托了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對母子同歡的期望,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和思念。
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實施情感教育
拓展延伸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母愛,她沉浸于萬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間,我們的記憶中,贊揚母親的故事、詩文、名言警句有哪些?
故事: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名言警句: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詩句:《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培養學生多搜索、多積累的習慣
歌曲升華主題
《燭光里的媽媽》
欣賞歌曲
情感教育
布置作業
屏幕顯示保加利亞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雙親還在》。
直到中學畢業,我才意識到父親為我所做的一切,對他充滿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決心,只要拿到我掙來的第一筆錢,我就給他買些蘋果。因為他需要這樣的營養品,在我家居住的巴爾干山村是買不到蘋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終于在一個春日,得知了父親于夜間逝世的噩耗……直到現在,在我父親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買的蘋果依然如鯁在喉。
面對至愛自己和自己至愛的親人,你想說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作業:結合學習本文的感悟,寫一篇《重讀的愛》的隨筆,500字左右。
生讀海托夫文章
課下完成隨筆
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
提高寫作能力。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對母愛的高度贊美,引導學生理解母愛、珍惜母愛。
2、理解合歡樹的寓意和內涵。
教學過程
【預習】
導入
看題目,猜寫作內容:介紹合歡樹?寫與合歡樹有關的人和事?
默讀課文,做批注
朗讀課文
一、把握文章的結構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懷人散文。這篇散文是以什么順序來寫的?
時間順序:“10歲那年”,“20歲”,“30歲時”,“獲獎之后”……
2、全文都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嗎?
不是。第7,8段是插敘。
(注意第9段與第6段在內容上的銜接。第6段:“我搖車離開哪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
3、你認為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
教參分法:
第一部分(1—6):追憶母親。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歡樹。
教師分法:
第一部分(1-3):寫母親生前的事。
第二部分(4—12):寫母親逝世后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憶過去,哪些自然段是寫現在?
第4—6,9—12段寫現在,其它段是回憶過去。
二、體會作者的情感
1、你認為文章哪些詞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說一處。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第4段)
“母親卻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說發表了,母親卻沒能看到他的成功,遺憾,痛苦;要是母親看到了,該有多高興,該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種痛叫“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有一種遺憾是我們成功了,父母卻永遠無法知道了。讀到這句話,我有三種傷心:一為作者;二為自己;三為父親。有一天,我的女兒成功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這兒,潸然淚下。前幾天,我去弟弟的衛浴店,他艱苦創業,店面升級,投資近80萬,我當時想,要是父親還在,要是他看到了,該有多好啊!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懷念!
“母親卻已不在人世”,“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這兩句話不只是在告訴讀者這個信息,在質樸的語言中蘊涵著深切雋永(雋永,意味深長的意思)的真情。
“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第5段)
作者在寫作上獲得成功,想和母親一起分享,可母親卻早早地走了。獨自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著眼,想起母親生前的艱辛和痛苦,無法釋懷;“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多么寂寞的痛苦的想念啊!
“‘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的心一陣抖……”(第7段)
“抖”是因為“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抖”,觸動了心之一角,那里積累了深深的懷念,不敢輕易觸碰,那是心里最痛的地方。作者內心的疼痛在一個“抖”字中傾瀉而出。
“這么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待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搖車去母親曾住過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歡樹,但因過道變窄,無法搖車進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歡樹了。后悔,遺憾,自責,痛苦,愧疚,悲傷等,齊涌心頭。“情動于中而發之于外。”我認為,這就是作者寫作此文的緣由。
“悲傷也成享受”,作者因母親的去世而悲傷,又因獨自一人慢慢回憶往事,想起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溫馨,從而產生一種享受。在回憶中,仿佛時光從未走遠,母親永在!
2、作者以前(10歲,20歲時)理解母愛嗎?
沒有。
10歲,“把她氣得夠嗆”。
20歲,“別浪費時間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母親為他做的`一切,他認為是在“浪費時間”。他只想到自己的痛苦,想“死了倒痛快”,從未想過母親比他更痛苦。“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補充《秋天的懷念》)
30歲以后,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才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痛定思痛,體會到了母愛的深厚與恒久。文章讀到第4段,能夠體會到作者情感明顯發生了變化,變得深沉。
(等體會到了,想好好愛的時候,母親已不在了!因此,我們要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日子,孝順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早點讓父母看到你的進步與成功。)
三、理解合歡樹的內涵
1、文中幾次提到合歡樹?找出相關內容,品讀并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內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通過鄰居之口引出合歡樹。
第2次(第8段):講述合歡樹的來歷。“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仿佛預示著他的兒子也會像合歡樹一樣重獲健康的希望,重獲生活的希望。合歡樹寄托著母親對兒子的希望,那仿佛就是她的孩子。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歡樹。“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合歡樹是母親種的,在作者心中,它仿佛就是母親的象征;再說,這些年來,作者一直未見過那棵樹。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見合歡樹。合歡樹對“我”的意義和對那個孩子的意義不盡相同:對“我”來說,合歡樹意義非凡,它寄托著母親對“我”的希望,寄托著“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2、本文題目為“合歡樹”,為什么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
全文表達的是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合歡樹寄托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同時,合歡樹觸動了作者,是本文的寫作緣由。
3、第一段能否刪去?
不能。正是因為作者小時候作文寫得好,所以以后走上寫作道路并獲得成功,與第三段在內容上也有呼應。
從第1段中,我們讀出了母親的聰明,美麗,能干,率真,幸福。母親也曾是一個文藝青年,為了“我”,她放棄了她的詩和遠方,犧牲了全部。
4、本文為什么不用“我的母親”或“回憶我的母親”為題?
因為本文的寫作重點不在表現母親的好品質,而在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合歡樹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引發了他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且合歡樹意境優美,意蘊豐富。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母親的形象,理解合歡樹的深刻內涵,理解以小見大和象征的寫作手法。
2、情感目標: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
教學重點:
1、母親的形象。
2、合歡樹的涵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課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這個人是誰?(PPT1)——史鐵生。他的職業是什么?——作家,不對,(PPT1)他的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為什么這么說?1972年,就在他21歲生日那天,一場大病讓他住進了醫院,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此后又患有腎病,發展成尿毒癥,靠常年透析維持生命。接踵而來的疾病逼他走上創作的道路,在創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與命運,殘缺與愛情,生命與苦難,愛與被愛等精神食糧來擺脫生命的苦難。他用殘缺的生命軀體釋放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難點亮思想的光芒。用燦爛的笑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走進他的散文名作《合歡樹》,或許能得到啟發。
二、曲徑通幽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課文描寫合歡樹的段落主要是?
合歡樹是___________種的?
三、入境感受摯熱的母愛
史鐵生筆下的母親是怎樣的形象?讓我們沉浸到課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摯熱的母愛,同學們先聽一段朗誦,聽的同時用筆勾畫出最打動你的細節,從這些細節歸納母親形象的關鍵詞。
母親(偉大)
有趣聰明美麗
堅強執著樂觀
艱辛無私慈愛
(作者為什么要寫母親愛美?每個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權利,每個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更何況像母親這樣聰慧美麗的女子,她本來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隨著兒子的癱瘓而劃上句點,她開始有白發,她因心力交瘁而過早地離開人世,作為一個母親,她放棄了作為人,作為女人應有的幸福,活潑、有趣、美麗的缺失成就了母愛的偉大。)
問:面對這樣母親的愛,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
作者的對母親情感經歷從10、20歲的不理解漠視,到母親去世后的愧疚,再到對母愛的理解。
四、出關探討寫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親的'事跡寫了,我對母親的愧疚懷念也寫了,這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二部分,還要寫合歡樹,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綜觀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見大:親情是個很大的主題,母愛是種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歡樹為線記敘的那些瑣碎的小事統一了母親的深愛和兒子的真情,愛與被愛的真情借細小的片段和樸素的文字緩緩流淌,這就是以小見大,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創作手法。
象征:同學思考對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長經歷和合歡樹的成長歷程;母親培育合歡樹的經過與母親支持我的過程;我對母親的情感與我對合歡樹的情感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其實合歡樹就是我,合歡樹就是母親,合歡樹就是母子間愛與被愛達成理解后的深情,同學們思考,這叫什么手法?象征(溫固知新,我們以前學的哪些文章用過象征,《白楊樹》《行道樹》《雨巷》,什么叫象征?
五、回顧悟出愛的哲理
史鐵生把深沉的母愛和對母愛的贊頌幻化為一顆合歡樹,茂盛地長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后的時候,作者又說到了小孩和樹影,請同學把這段齊讀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孩子的“會”與“不會”?
母愛是普遍的,可以延綿
母愛是獨特的,不可復制
結束語: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愛是以何種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應該珍惜,感謝史鐵生,他提醒了我們要用心去感受愛,用理解去培養一棵愛與被愛的合歡樹;他也讓我們明白,歲月永逝,無可挽回,但母愛永存,生命不息。愛,其實你們一直都在獲得,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所以,愛你們也需要懂得,最后送一首歌給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個懂得愛別人,也懂得回報別人愛的“達人”。
【高二課文《合歡樹》教案】相關文章:
《合歡樹》教案03-08
高二課文教案02-26
高二課文《勸學》教案03-02
高二課文《有教無類》教案02-28
高二課文《過秦論》教案02-27
高二課文《師說》教案08-21
高二課文《漢家寨》教案11-11
高二課文《項羽本紀》教案02-22
高二課文《原毀》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