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通用11篇)
通過《旅夜書懷》的教學,學會從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來鑒賞詩歌。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1
學習目標
1、賞析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與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學習重點
學會從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來鑒賞詩歌。
學習目標
1、誦讀提示:
整體語調:緩慢、低沉的。
這首詩是感嘆身世之作。前一層寫旅夜風景,其實是寓情于景,為下文抒懷作鋪墊,應當讀得緩慢一些,使聽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層直抒胸臆,“名豈”二句中上句為賓,下句為主--詩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無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讀出壓抑感。這兩句可以不按“義群”讀,仍讀作:“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最后兩句形象地概括了詩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緩緩讀出,有自傷漂泊之意。
2、背景分析:
“旅夜書懷”顧名思義就是旅途中夜里寫下的抒發自己情感的詩。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四月嚴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渝洲、忠州時寫下的。當時的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沒有著落,又行無定蹤,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他的這種心情。
賞析詩歌
(一)內容分析
1.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寫了怎樣的景?后四句抒發了怎樣的情?
2.首聯描寫旅夜處境,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和意境?
首聯點明。一個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細草微風,江上一葉孤舟,詩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營造了一個凄涼孤寂的意境。這是作者孤獨感傷之情的外化。
3.頷聯這兩句寫景的詩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無垠的星空,平曠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樣的雄渾闊大,讓人心曠神怡,難怪有人認為這兩句詩是“開襟闊遠”(浦起龍《讀杜心解》),甚至有人認為是寫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認為這兩句寫景的詩句,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其實這兩句詩是,作者正是以自然的遼闊無邊
一葉可憐小舟的孤單與渺小,命運簡直可以聽憑大自然的擺布。面對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過去,望望無光的未來,何處才是自己的歸程,悲從中來,悲憤難抑,悲憤之情躍然紙上。
4.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立意至為含蓄,含蓄表現在哪里?
這是。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說“應”當,本是不應當,這就表現出詩人
詩人是胸存塊壘,不吐不快,卻又不能直吐出來,只能采用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
5.尾聯運用什么手法來表現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請簡要分析。
詩人運用了手法表現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詩人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飄然一身像個什么呢?不過像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只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詩人孤單與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照應,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二)藝術手法
在藝術技巧上,突出的一點是。前面寫景,寫宜于表達詩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風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鮮明、境界宏闊,表現出詩人“老來漸于詩律細”的藝術成就。
導練
⑴前兩聯寫景,詩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寫了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⑵怎樣理解“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⑶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你從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2
一、課標解析
《旅夜書懷》是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推薦作品”中的第二首詩歌。新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對鑒賞詩歌作品有濃厚的興趣,樂于拓寬文學欣賞的眼界,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還要求通過閱讀,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為了“豐富文化積累”,還必須“背誦一定數量的我國古代詩文名篇。”在閱讀和鑒賞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注意從多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底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可見,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涵泳誦讀”是不可少的。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總標題已經告訴我們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發揮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二是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的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欣賞辦法,體會詩歌意境。該詩處于本單元“推薦作品”部分。
二、學習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單元的兩個教學目標,再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1.指導學生收集整理杜甫的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的生平和主要經歷及本詩寫作背景。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要求能背誦全詩,默寫名句。
3.品析詩句,體悟意境,明確情與景的關系,掌握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
4.比較賞析,進一步把握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5.發揮想象,改寫詩句,理解詩歌沉郁頓挫的特點。
6.感受詩人在孤寂漂泊中對人生志趣的堅守。
三、學情分析
擬任教年級為高二,相對高一學生而言,他們已經閱讀學習了不少的詩歌作品,學生對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但還不能熟練運用。杜甫的詩作,中學課本上出現的約有8首,因而學生對作者并不陌生,相關文學常識也有所了解。通過學習積累,詩人給學生留下了一個貧窮多病、落魄憤懣、愛國憂民的印象,但對杜詩沉郁頓挫的詩風,學生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了解一個詩人的風格對提高學生鑒賞詩歌能力是很有幫助的,所以這將成為本詩學習的難點。
四、評價方式
1.通過簡單提問,檢測學生預習內容。
2.通過小組互查,抽查演板,檢測學生背誦默寫。
3.通過分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學生互評,檢測學生對詩歌鑒賞方法的運用情況,及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把握。
4.通過設置檢測題,檢查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5.通過展示自己的改寫文字,互評檢查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對本詩沉郁頓挫特點的把握。
五、教材的使用
1.教學重點:通過反復的誦讀,鑒賞品析,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情感,重點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
2.教學難點:感悟杜詩沉郁頓挫的詩風。
3.補充資料:鑒賞詩歌的一些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和角度等資料。
六、教學方法與輔助
檢測法、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七、教學安排和過程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了解:相關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2.鑒賞:鑒賞詩句,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比較:補充詩作,感受沉郁頓挫的詩風。
4.背誦:背誦全詩,默寫名句。
5.改寫:改寫詩句,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
(二)檢查預習效果。
提問:思考一下杜甫晚年的生活狀況如何?杜甫所處的時代經歷了怎樣的重大變革?杜甫在其晚期詩作中是怎樣的形象?在其晚期的'詩作中大致體現出怎樣的情感?(要求學生用詞語概括)
(三)了解寫作背景,自由誦讀詩歌。
感知詩中深沉悲涼的情感和宏闊蒼涼的意境。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誦技巧。
(四)自主鑒賞,誦出感情。
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有助于深層次把握詩歌的情感,朗讀是將詩歌情感的一種外化。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鑒賞,發現作品的底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過程:
1.引導學生梳理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
一般方法:分析詩題、結合注釋來理解、知人論世、溫故已學的相類似的詩歌、聯系詩人的寫作風格等。
鑒賞角度:語言、形象、表現技巧等。
2.引導學生分組,任選一個角度,運用恰當的方法賞析詩歌,體悟詩境,明確情景關系,掌握以景襯情、寓情于景的寫法。
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賞析內容,其他小組補充評點相關內容。
小結補充:提醒學生要關注詩題。題目是《旅夜書懷》,這就告訴我們它是一首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詩。
過程:
1.提問:詩人在旅夜看到的景是什么樣的景?抒發的又是什么樣的情?請各用一個詞語概括。
明確:闊大宏闊的景,深沉悲涼的情。
板書:雄渾闊大
深沉悲涼
2.提問:用宏闊的景來寫這深沉悲涼的情,有沒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么手法?
明確:反襯。
3.提問:請回憶一下,已學的課文中有這種以樂襯哀的寫法嗎?
明確:《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天的那種生機勃勃春光無限的美景來反襯出展示出征時的悲壯心情。
4.提問:最后一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詩人有沒有直接抒情?那他是怎么做的?
明確:詩人在上聯的直抒胸臆后,轉而選擇了天地間的一只沙鷗這樣一個形象來委婉含蓄的表達情感。
板書:曲折委婉
(五)補充詩作,感知沉郁頓挫的詩風。
通過鑒賞、改寫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中的內容和情感。本詩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杜甫有很多詩都是用這種雄渾開闊的意境來表達深沉悲涼的情感,而且情感的表達低回曲折。針對這種寫作風格,評論家們就用沉郁頓挫這個詞語來形容。強化感知,完成《登岳陽樓》詩后的題目。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閱讀《登岳陽樓》和《旅夜書懷》兩首詩,完成下面問題:
1.請具體分析兩首詩在寫景和抒情方式上的相同點。
2.“親朋無一字”和“天地一沙鷗”兩句中的“一”字異曲同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身世處境,請分析其好處。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旅夜書懷》這首詩,掌握詩中關鍵意象的含義及其所營造的意境。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意象、情感和藝術手法,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杜甫在旅途中的孤獨、漂泊之感,以及他對國家、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掌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并能在實際中運用。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詩歌朗誦音頻、相關背景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旅夜書懷》,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展示杜甫的畫像或相關圖片,簡述杜甫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引出《旅夜書懷》這首詩。
設疑激趣:提問學生:“杜甫在旅途中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感受?他又會如何表達這些情感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
2. 誦讀感知
播放音頻:讓學生聆聽詩歌朗誦音頻,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自由誦讀: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集體誦讀:全班學生集體誦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整體感知。
3. 品讀鑒賞
意象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詩中的關鍵意象(如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等),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及其所營造的意境。
情感體會:結合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孤獨、漂泊之感以及對國家、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藝術手法探討:分析詩歌中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以及這些手法在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4. 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詩歌中的某個問題或某個意象的深層含義。
匯報交流: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全班進行交流分享。
5. 總結拓展
總結本課: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和藝術手法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思考杜甫的其他詩歌作品,比較它們在情感表達和藝術手法上的異同點。
布置作業:背誦《旅夜書懷》,并寫一篇短文分析這首詩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正確朗讀并背誦《旅夜書懷》。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學習杜甫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品味、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引導學生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體會詩人的情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杜甫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培養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意象,學習寓情于景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杜甫生平及詩歌創作背景資料、詩歌朗讀音頻等。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導入方式:通過展示杜甫的生平簡介和詩歌創作背景,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情境。
教師提問:杜甫被譽為“詩圣”,他的詩歌常常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旅夜書懷》就是他晚年漂泊時期創作的一首詩歌。那么,這首詩究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的世界。
2. 朗讀詩歌
播放朗讀音頻:讓學生先聽一遍詩歌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和語調。
集體朗讀:全班學生一起朗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整體感知。
3. 品讀鑒賞
分析意象: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象(如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等),并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和所營造的意境。
體會情感:通過分析意象和詩句,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關鍵詞句(如“獨夜舟”、“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等),理解這些詞句背后的深層含義。
藝術手法:講解杜甫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并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4.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將《旅夜書懷》與杜甫的其他詩歌(如《春望》、《望岳》等)進行比較閱讀,分析它們在寫景和抒情上的異同點。
創作實踐:鼓勵學生嘗試模仿杜甫的詩歌風格,創作一首表達個人情感的小詩。
5. 課堂總結
回顧知識: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思考杜甫詩歌中反映的憂國憂民情懷和高尚人格品質對自己的啟示和影響。
布置作業:背誦《旅夜書懷》并完成相關練習題;預習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旅夜書懷》這首詩,掌握詩中關鍵詞句的含義,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感受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杜甫在詩中表達的孤獨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揣摩詩歌的`意象,學習反襯的手法,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以及詩人復雜情感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杜甫生平簡介、詩歌背景介紹、詩歌朗誦音頻等)。
《旅夜書懷》原文及注釋材料。
學生預習材料(包括杜甫其他相關詩歌的閱讀)。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通過展示星空、江流等自然景象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的壯闊與美麗,然后引出杜甫面對這些美景卻心生悲涼的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旅夜書懷》的興趣。
2. 作者及背景介紹
作者簡介:簡要介紹杜甫的生平、詩歌成就及“詩史”之稱的由來。
背景介紹:講述杜甫創作《旅夜書懷》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遭遇,特別是他晚年漂泊無依的生活狀態。
3. 詩歌誦讀與理解
誦讀指導:播放詩歌朗誦音頻,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語調,感受詩歌的韻律美。然后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感。
詩句解析:
首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分析意象“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體會其營造的孤獨冷寂氛圍。
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分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意象,理解其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分析反語手法,理解詩人對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分析比喻手法,體會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
4. 詩歌鑒賞與討論
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詩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及藝術手法,每組選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一步闡釋詩歌的深層含義和藝術特色。
5.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比較杜甫的其他詩歌(如《春望》、《望岳》等),分析它們在寫景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寫作練習:讓學生嘗試以“漂泊”為主題,寫一篇短文或詩歌,表達自己的感悟。
6. 作業布置
背誦《旅夜書懷》全詩。
完成一篇關于《旅夜書懷》的讀后感或賞析文章。
五、板書設計
標題:《旅夜書懷》教案
作者及背景:杜甫生平簡介、創作背景
詩歌內容:細草微風岸…天地一沙鷗
意象分析: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
情感與手法:孤獨寂寞、漂泊無依、寓情于景、反襯手法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詩歌內容,識別并分析詩歌中的意象,掌握杜甫詩歌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和賞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人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感受杜甫詩歌的沉郁頓挫之美,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揣摩詩歌的意象,學習反襯的手法,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理解詩人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心境。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杜甫生平簡介、詩歌背景、相關圖片和視頻等。
學生預習《旅夜書懷》,了解詩歌大意。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導入語: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他用詩來記錄歷史,深刻反映社會現實。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他的名篇《旅夜書懷》,感受詩人當時的處境和情感。
2. 作者及背景介紹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多涉筆社會、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
寫作背景: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但第二年四月嚴武突然去世,他不得不離開成都,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漂泊。這首詩就是他乘舟行經渝州、忠州時寫下的,反映了他當時漂泊無依、心情沉重的心境。
3. 朗讀指導
指導要點:首聯宜讀得輕而稍緩,渲染出孤寂的氛圍;頷聯宜讀得更緩些,頓挫更分明,聲調高昂,讀出大自然的蒼茫壯闊;頸聯直抒胸臆,讀出壓抑感;尾聯緩緩讀出,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孤獨傷感乃至悲憤。
4. 品讀鑒賞
首聯分析:“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描繪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江邊夜景圖,通過“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獨冷寂的氛圍。
頷聯分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以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象反襯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渺小,運用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悲涼心境。
頸聯分析:“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用反語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聲名并非因文章而顯著,辭官也并非因為老病,而是因為政治理想不得實現。
尾聯分析:“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以沙鷗自況,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后半生,表達了漂泊無依、孤獨寂寞的悲涼情感。
5. 討論與總結
討論問題:
1. 詩中哪些意象體現了詩人的孤獨與漂泊?
2. 如何理解“樂景寫哀情”的表現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3. 詩人在頸聯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及《旅夜書懷》的寫作背景,深入分析了詩歌中的意象和表現手法,體會了詩人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希望同學們能夠繼續閱讀杜甫的其他作品,感受他詩歌的獨特魅力。
五、作業布置
1. 背誦并默寫《旅夜書懷》。
2. 閱讀杜甫的其他詩歌,如《春望》、《登高》等,比較它們在表現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旅夜書懷》的詩歌內容,掌握詩中的意象及其所營造的意境。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杜甫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以及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杜甫在詩中表達的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以及他對國家、個人命運的深刻感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揣摩詩歌的意象,學習反襯的手法,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及詩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引出《旅夜書懷》的寫作背景。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這首詩是他在漂泊途中所寫,集中表現了他的孤獨、寂寞和漂泊無依的心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歌多涉筆社會、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旅夜書懷》寫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杜甫在離開成都后,乘舟東下,途經渝州、忠州時所作。此時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無著落,心情沉重。
(三)朗讀指導與訓練
1. 聽錄音:先讓學生聽一遍詩歌的朗讀錄音,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 指導誦讀:
首聯:宜讀得輕而稍緩,渲染出孤寂的氛圍。
頷聯:讀得更緩些,頓挫更分明,聲調高昂,讀出大自然的蒼茫壯闊。
頸聯:直抒胸臆,上句為賓,下句為主,讀出壓抑感。
尾聯:緩緩讀出,“天地”之后稍頓,然后平平送出“一沙鷗”三字,讀出“余音繞梁”之效。
(四)品讀鑒賞
1. 詩歌意象分析:
詩中的意象包括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等。
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孤獨冷寂、雄渾闊大的畫面。
2. 情感分析:
首聯通過“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獨冷寂的氛圍。
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以樂景寫哀情,用自然的遼闊無邊反襯一葉小舟的孤單與渺小,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凄涼心境。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通過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詩人對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和對自身命運的無奈。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以沙鷗自況,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漂泊生活,傳達出深沉的孤獨和悲涼。
(五)總結歸納
《旅夜書懷》通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杜甫在漂泊途中的孤獨、寂寞和無奈。
詩歌中的意象豐富而生動,意境雄渾而深遠,體現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四、作業布置
1. 背誦并默寫《旅夜書懷》。
2. 嘗試改寫《旅夜書懷》前四句,要求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描寫。
3. 預習下一課內容,了解杜甫的其他詩歌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8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背誦《旅夜書懷》,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情感表達。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的方式,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修辭手法,探討詩人的心境與情感。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杜甫晚年漂泊無依的孤獨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分析意象與情感的聯系。
難點:深入體會杜甫晚年復雜的心境,理解其憂國憂民的思想。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以“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簡介”為切入點,引出其晚年漂泊的生活背景,進而導入《旅夜書懷》的學習。
2. 初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注意節奏和停頓。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美。
學生嘗試背誦,并分享初讀感受。
3. 精讀分析
分組討論:找出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細草、微風、危檣、獨舟等),分析它們如何反映詩人的心境。
教師引導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等),探討詩人如何通過這些手法表達情感。
深入解讀“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等句,理解詩人對命運的無奈與自我解嘲。
4. 情感升華
引導學生思考:杜甫在漂泊中為何仍心系國家與人民?這體現了怎樣的精神品質?
小組討論后,全班分享,教師總結杜甫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5.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選取杜甫其他表達漂泊情感的詩作(如《登高》),與《旅夜書懷》進行對比閱讀,分析異同。
創作實踐:鼓勵學生嘗試以“旅途中的思緒”為主題,創作一首短詩或散文,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6. 課堂總結
回顧本課學習要點,強調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
布置作業:背誦《旅夜書懷》,并撰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杜甫晚年心境的理解。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9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旅夜書懷》的字面意義與深層含義,掌握詩歌的基本信息。
2. 能力目標:通過鑒賞詩歌,培養學生分析詩歌意象、把握詩人情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杜甫晚年漂泊的孤獨與堅韌,激發學生對詩人高尚情操的'敬仰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人情感。
難點:深入理解杜甫復雜的心境變化,體會其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杜甫晚年漂泊的圖片或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簡要介紹《旅夜書懷》的創作背景,為學習詩歌做鋪墊。
2. 朗讀品味
學生齊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與節奏。
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如重音、停頓等,提升朗讀效果。
3. 意象解析
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星空、平野、江流等,分析它們所營造的氛圍。
小組討論:這些意象如何與詩人的心境相聯系?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 情感探究
深入解讀詩歌中的關鍵句,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探討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與情感的抒發。
分析詩人對命運的無奈與自我超脫的態度,理解其復雜的心境變化。
5. 情感共鳴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或閱讀體驗,談談對杜甫晚年心境的理解與感受。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旅途中或人生低谷時的思考與感悟,實現情感共鳴。
6. 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學習要點,強調杜甫詩歌的藝術價值與思想深度。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如何傳承和發揚杜甫憂國憂民的精神?
7. 作業布置
背誦并默寫《旅夜書懷》,加深記憶。
撰寫一篇讀后感,結合個人體驗,談談對杜甫詩歌及其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并背誦《旅夜書懷》,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情感表達。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等方式,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修辭手法,體會杜甫晚年漂泊無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感受詩人雖處逆境仍不失豁達的人生態度,增強對生活的熱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中的意象,把握詩人的情感變化。
難點:深入分析詩歌中的修辭手法,如借景抒情、對比等,以及這些手法如何服務于主題表達。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別是其晚年漂泊的經歷,引出《旅夜書懷》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興趣。
2. 初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節奏和韻律。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情感投入。
學生嘗試背誦,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味。
3. 精讀分析:
意象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細草、微風、危檣、獨舟等),分析這些意象如何構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圖景。
情感探究:結合詩歌內容,探討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變化,從“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壯闊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獨與渺小,到“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自我比喻,體會詩人的無奈與豁達。
修辭手法:分析詩歌中的借景抒情、對比等修辭手法,理解這些手法如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4.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比較杜甫其他描寫漂泊生活的詩作,如《登高》,探討其異同點。
討論杜甫詩歌對后世的`影響,以及他作為“詩圣”的地位。
5. 總結歸納:
總結本課學習的重點,強調詩歌中意象、情感與修辭手法的結合。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6. 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旅夜書懷》。
寫一篇短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的理解與感悟。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旅夜書懷》的基本內容,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詩歌的情感內涵和藝術特色。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杜甫晚年漂泊的艱辛與堅韌,培養學生面對困境時的樂觀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意境,把握詩人的情感脈絡。
難點:深入理解詩歌中的象征意義,體會詩人復雜微妙的情感變化。
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杜甫晚年漂泊的圖片或視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學習氛圍。
2. 誦讀品味:
學生分組誦讀詩歌,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和情感。
教師點評,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通過聲音表達詩歌的情感。
3. 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每組選取一個意象進行深入分析,并派代表分享。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意象如何共同構成了詩歌的整體意境?它們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4. 深度解析: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象征意義,如“細草微風岸”中的“細草”可能象征著詩人自身的渺小與無助,“危檣獨夜舟”中的“獨夜舟”則象征著詩人孤獨無依的'處境。
探討詩歌中的對比手法,如“星垂平野闊”與“月涌大江流”的壯闊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5. 情感共鳴: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談談對《旅夜書懷》中情感的共鳴與理解。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面對困境時的態度與做法,與杜甫的堅韌精神形成對比與借鑒。
6. 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學習的收獲與感悟,強調詩歌在情感表達與人生啟迪方面的價值。
鼓勵學生繼續閱讀杜甫的其他詩作,深入感受其詩歌的魅力與深度。
7.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撰寫一篇讀后感,結合《旅夜書懷》的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對人生、困境與堅韌精神的理解。
【高二選修《旅夜書懷》教案】相關文章:
《旅夜書懷》古詩原文及賞析11-24
杜甫《旅夜書懷》古詩賞析07-13
杜甫詩詞鑒賞之《旅夜書懷》02-06
旅夜書懷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5-04
人教版高二選修《虞美人》教案(精選9篇)01-06
高二選修《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教案09-26
高二語文選修先秦諸子08-28
李白秋夕旅懷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1
夜高二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