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經典古詩詞,在教學時怎么才能讓學生深入學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歡迎瀏覽。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2、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 討論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這一詩的國度里,宋詞是繼唐詩之后又一塊璀璨奪目、競放異彩的瑰寶。同學們知道宋詞有豪放和婉約兩派,豪放派的開創者為北宋的蘇軾,那么到了南宋是誰再舉豪放之旗呢?對,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詞, 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豪放詞風的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簡要介紹寫作背景和辛棄疾。
南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特殊時期,這是一個充滿悲情的時代,是一個讓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淚的時代,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愛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如眾所周知的岳飛、文天祥等,其中還有這樣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國統治的北方,山東濟南人。他21歲的時候金國統治的北方漢族人民發起了抗金起義,他也集合了兩千人響應,之后帶領著部隊投奔了南宋。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作者——辛棄疾。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棄疾并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自然對于辛棄疾這樣的人,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從敵占區投奔過來的武將”更不會重視,讓他擔任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棄疾的軍事才能才得到了重用,轉戰于各地,戰功卓著。但是辛棄疾因為為人有些自負,又不會拍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江西隱居。
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66歲的時候做的。當時一個很有權勢的大臣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決定北伐金國。為了籠絡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戰的老臣,辛棄疾也被任命為安撫使。但是之后,辛棄疾卻已看出了這位大臣并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也并不是真的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辛棄疾對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這首詞就是作者對于此事情況的內心感受的表達。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
三、學生初讀,了解大意:
問1:作者登亭遠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舞榭歌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問2:由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 (孫權、劉裕。)
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 言簡意賅,以一當十。 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
明確: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祠、廉頗五個典故。
四、帶領同學朗讀全文,正音正句。
注意:讀準確文中詞語的音,初步感受作品豪放的詞風及其愛國情懷。
教師正音、正句,注意“佛bì貍祠”以及“封狼居胥”的句讀。
五、賞析:
上片:
閱讀上片。讓同學分出層次,教師講析。
分兩層。
第一層,寫向四周遠眺大好河山,緬懷曾經在京口建都的孫權。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但是)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
(1)提問:辛棄疾開篇第一句,就寫的是“千古江山”,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也曾寫到:“千古風流人物”——這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體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確:蘇軾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側重人物,而辛棄疾則寫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夠掌握這片江山、保護這片江山的英雄。
(2)那么,究竟作者認為誰是保衛祖國大好河山的英雄呢?
我們看下面“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找不到孫權這英雄了。很顯然,作者將孫權孫仲謀當成了這樣的英雄。
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夠任用周瑜、黃蓋、魯肅等軍事家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家園。
辛棄疾以“英雄”一詞贊頌他,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3)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4)“覓”字換成“見”字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覓”字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孫仲謀的崇敬、仰慕與向往,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見”字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5)除了“覓”字之外,還有哪些詞表現了作者對孫權的贊揚?
(英雄、風流。)
(6)千百年來江山依然如故,可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再也沒地方去找了。
提問:想起了孫權,作者本是豪情萬丈,但這樣的英雄現在卻無處追尋了。但是,僅僅是英雄人物無處尋覓嗎?作者無處尋覓的還有什么?請用原文的話回答。
生答: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舞榭歌臺—繁華景象,風流—英雄遺風)
此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業的流風余韻,也已經沒有了。這兩句表達了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
~~~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
第二層,寫俯瞰京口街市,緬懷曾經在那里居住的.劉裕。
1、~~夕陽斜照著衰草和枯樹,一條普通的街道,人們傳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這里住過。
2、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曾經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
3、 想當年 三句:
~~~回想當年劉裕手持長槍,身跨戰馬,統領精銳北伐大軍,那氣勢象猛虎一樣,要把盤據中原的敵人生吞掉。
頌揚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辛棄疾曾在呈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應取道山東,但得不到認可。在此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績,還有希望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那么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采用了。
4、提問:作者在此處提到,“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說“斜陽草樹”。兩相對比,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了當初盡管劉裕那么英武非凡,軍隊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天,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初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著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5、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對統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推薦,要收復失地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
6、寫劉裕的,你認為哪句話最能表達辛棄疾的感情?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句中的哪些詞用得最傳神?為什么? (金、鐵、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劉裕當年率軍北伐的雄姿:橫戈躍馬,馳騁沙場,如虎如貔,何其壯哉!)
總結上片:(同學朗讀)。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一是打敗來犯者曹操,一是大舉北伐中原;這與作者的處境有共同之處。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表達了詩人對“英雄”的敬仰和向往。(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更表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本闋寫作者登北固亭,極目遠眺,觸景生情,但見山河長存,世事滄桑,緬懷歷史上建功立業的英雄明君孫權和劉裕,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那么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再看下片。 .
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第一層: 元嘉草草 句。
1、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當時派王玄謨出兵,攻打北魏拓跋燾。
2、“狼居胥”:山名,(注釋)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單于,到達狼居胥,封山而還。這里表示要在北伐中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
3、“倉皇北顧”描寫戰敗的樣子。王玄謨其實是一個光會說大話而沒有真本事的人,這一仗被北魏拓跋燾打得是大敗而歸,狼狽逃竄。
4、~~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草率發兵,想同霍去病那樣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績,卻落得個驚慌失措,北望追兵,大敗南逃。
5、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警告當朝: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1、“四十三年”三句:
四十三年,是作者歸宋后四十三年。宕開一筆,由懷古轉入回憶:站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四十三年前,當年詞人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迄今記憶猶新;
~~~四十三年了,每當眺望江山還記得我在戰火中的揚州地區同金兵英勇作戰的情景。
(沒想到南歸后南宋朝廷昏庸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2、 可堪回首,佛貍神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1)“可堪”:哪堪,怎能忍受。可堪回首”承上啟下,轉入現實。
(2)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漠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
(3)“神鴉社鼓”: 寫佛貍廟前迎神賽會,鴉飛鼓響,香火繚繞,熱鬧非凡。
(4)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樣的精神狀態?
(表明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已經模糊。)
(5)面對這樣的場面,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感情?表現在哪句話中?
(面對此景,作者無限痛心,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眾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可堪回首”一句一語重如千鈞,包含無盡悲痛,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哪忍回頭看,異族的佛貍祠旁竟是烏鴉的叫聲和社日的鼓聲,熱鬧非凡,民眾已安于異族統治。
小結: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區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貍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
第三層:最后三句,抒發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是本詞的主旨句子。
1、憑誰問:靠誰來問。
2、廉頗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后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能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但結果趙使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趙王以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3、以廉頗事做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借廉頗的典故,抒發了詞人老而彌堅、抗敵之志不衰的報國之情和老大無成、壯志難酬的憤慨。愛國之情,忠義之氣,溢于言表。
~~~現在靠誰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小結:下闋借古諷今,表達自己不被重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六、總結:
1、下面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首詞的題目。《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是——詞牌名;京口北固亭懷古是——題目。
2、這首詞的主旨是什么? ————懷古
在什么地方懷古? ————京口北固亭
3、中心主旨
全篇借古諷今,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褒貶,表現了作者堅持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反映了他對南宋屈膝媚敵、腐敗無能的最高統治集團的憤恨不滿。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 建功立業、令人仰慕 詠史抒懷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 警告當朝
下闋 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 憤斥偏安 借古諷今
詩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壯志未酬
七、詞作特色 :
1、大量用典,借古諷今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 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4)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 今昔對照,以事警世
(5)憑誰問,廉頗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典故的恰當使用可以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風格:豪放悲壯
3、另外在這首詞里面出現了多處的對比。找到并體會其作用。
A:英雄業績和可悲的現實對比
————針對的是南宋的萎靡不振
B: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的對比
————應吸取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C: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對比
————抒發的是憂國傷時的感慨
對比是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的委婉強烈,形象更加的鮮明生動。
熟讀名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贊歌。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振聾發憤的歷史教訓總結。
八、作業布置:
1. 填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選自xx,是我國xx時期愛國詞人xx的作品。詞人歸宋以后,一直xx ,始終 xx。此詞借xx針砭現實,詞風xx。(《稼軒長短句》 南宋 辛棄疾 力主抗金 壯志難伸 懷古 蒼勁悲涼)
2.下列各句中不是借代用法的是 ( B )
A.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B. 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D.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背景和作者辛棄疾的生平;
2.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3. 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2. 分析詩歌的結構和語言特點。
三、教學難點:
1. 分析詩歌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2. 理解詩歌的結構和語言特點。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通過展示一幅描繪古代戰爭的圖片,引起學生對古代戰爭的興趣,并提問:“你們對古代戰爭有什么了解?”
2. 介紹背景(10分鐘)
通過簡要介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背景和作者辛棄疾的生平,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 詩歌欣賞(15分鐘)
播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朗誦音頻,讓學生跟讀詩歌,并觀察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4. 分組討論(15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討論以下問題:
- 詩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們給你什么感覺?
- 詩歌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對這種情感有何感受?
5. 小組展示(10分鐘)
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他們的討論結果,并與全班分享。
6. 詩歌分析(1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包括韻律、修辭手法等。
7. 創作活動(15分鐘)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創作一首類似風格的詩歌,并在下節課上進行分享。
8. 課堂總結(5分鐘)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強調學生在寫作時要注重情感表達和意象的運用。
五、教學評價:
1. 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
2. 學生對詩歌意象和情感表達的理解;
3. 學生創作的詩歌質量和表達能力。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深刻含義,感受詞人的愛國情懷。
2. 讓學生學會分析詞的藝術手法,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 通過討論和分享,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辛棄疾的生平事跡,為接下來的新課做鋪墊。
2. 新課講授(20分鐘)
教師詳細講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和詞人的創作意圖,分析詞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讓學生理解詞的深刻含義。
3. 課堂討論(15分鐘)
學生分成小組,圍繞詞的主題和藝術手法進行討論,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
4. 課堂小結(5分鐘)
教師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強調詞人的愛國情懷,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
5. 作業布置(2分鐘)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寫一首詞,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1. 在新課講授環節,可以通過更多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詞的藝術手法。
2. 在課堂討論環節,可以讓學生自己主持討論,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
3. 在課堂小結環節,可以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點評,讓他們明白自己在理解詞的含義和藝術手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及創作背景,理解詞的內容和主題,學會鑒賞詞的藝術手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這首詞,讓學生感受到辛棄疾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和主題,學會鑒賞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詞中的人物和歷史事件,分析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教師介紹辛棄疾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2. 學生朗讀詞的題目和作者,理解題目的含義。
二、探究新知:
1. 學生朗讀詞的內容,教師引導理解詞的主題。
2. 學生討論詞中的'人物和歷史事件,教師點評。
3. 學生分析詞的藝術手法,教師點評。
三、鞏固練習:
1. 學生再次朗讀詞的內容,教師引導理解詞的主題。
2. 學生討論詞中的人物和歷史事件,教師點評。
3. 學生分析詞的藝術手法,教師點評。
四、課堂小結:
1.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2. 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感受,教師點評。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詞。
2. 寫一篇關于辛棄疾的短文,談談你對他的理解和敬仰。
板書設計:
1. 列出詞的題目和作者。
2. 展示詞的內容。
3. 總結詞的主題和藝術手法。
4. 強調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的生字、生詞及短語。
(2)使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講解、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2)通過分析詩歌的結構、修辭手法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了解詩人辛棄疾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2)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1)理解并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分析詩歌的結構、修辭手法等。
2. 教學難點:
(1)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詩歌的結構和修辭手法。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通過介紹詩人辛棄疾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興趣。
(2)簡要介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創作背景。
2. 學習詩歌
(1)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解釋生字、生詞及短語,確保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
(3)分析詩歌的結構,指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4)講解詩歌中的修辭手法,如對仗、排比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3. 小組活動
(1)分組討論詩歌的意境、情感以及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問題。
(2)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評價。
4. 總結與反思
(1)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強調詩歌的意境、情感以及修辭手法等方面的重點。
(2)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在本課中的學習收獲和不足之處。
四、課后作業
1. 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 仿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形式,創作一首關于自己家鄉的詩歌。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使學生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
(3)使學生掌握詩歌中的意象、修辭等手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教師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2)通過分析詩歌的結構、修辭等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感受到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
(2)使學生學會從詩歌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2)掌握詩歌中的意象、修辭等手法。
2. 教學難點:
(1)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
(2)理解辛棄疾的憂國憂民情懷。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關于京口北固亭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2)介紹辛棄疾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為學生學習詩歌做好鋪墊。
2. 學習詩歌
(1)學生自主閱讀詩歌,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教師講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
(3)學生分組討論詩歌的內容和意境,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教師點評學生的討論成果,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
3. 分析詩歌
(1)教師講解詩歌的結構,幫助學生理清詩歌的思路。
(2)教師講解詩歌中的.意象、修辭等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3)學生通過實例分析,學會運用意象、修辭等手法進行創作。
4. 情感體驗
(1)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示等方式,分享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和體會。
(2)教師引導學生從詩歌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
5. 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鞏固學習成果。
(2)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四、教學評價
1. 過程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
2. 結果評價:通過課堂小測驗、作業等方式,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內容和主題,掌握其中的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夠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培養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體會到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情懷,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內容和主題,掌握其中的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2. 教學難點:體會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教師通過介紹辛棄疾的生平背景,引發學生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興趣。
2. 朗讀欣賞:教師播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朗誦音頻,讓學生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
3. 文本解讀:教師引導學生逐句解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理解其中的重要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4. 主題探討:教師引導學生探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主題,體會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情懷。
5. 課堂小結: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強調《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重要性和藝術價值,鼓勵學生多讀古詩詞,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四、作業布置:
教師布置一些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回家進行學習和思考。
五、板書設計: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全文,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
六、教學反思:
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8
以下是一份針對高中語文課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正確朗讀和理解詞的內容,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及其詞的創作背景。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析詞的內容和形式,學生能夠理解辛棄疾的詞風及其詞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感受到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的歷史意識和文化素養。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和形式,感受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難點:
理解詞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素養。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辛棄疾的詞,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2. 新課講授:通過講解辛棄疾的生平及其詞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和形式。然后,通過分析詞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引導學生理解辛棄疾的愛國情懷。
3. 課堂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對詞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4. 課堂小結: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強調辛棄疾的愛國情懷的重要性,提醒學生注意詞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5. 布置作業:布置一些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和鞏固。
五、板書設計:
1. 在黑板上方寫上課程標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 在黑板下方留出空間,用于書寫辛棄疾的生平及其詞的創作背景。
3. 在黑板一側列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方便學生復習。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 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3. 學習詩歌的韻律和修辭手法。
4.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2. 學習詩歌的韻律和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
2. 學習詩歌的韻律和修辭手法。
教學準備:
1. 課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復印件。
2.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Step 1:導入(5分鐘)
通過展示一幅描繪古代建筑的圖片,引起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興趣,并提問:“你們對古代建筑有什么了解?”
Step 2:背景介紹(10分鐘)
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背景圖片和作者簡介,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作者楊萬里的身份。
Step 3:詩歌欣賞(15分鐘)
播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音頻,讓學生跟讀詩歌,并觀察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表對詩歌的感受和理解。
Step 4:韻律和修辭手法分析(15分鐘)
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詩歌的韻律和修辭手法的分析,讓學生了解詩歌中的押韻、對仗、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Step 5:小組討論(10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討論以下問題:
1. 你們對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有什么理解?
2. 你們認為詩歌中的韻律和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3. 你們對古代建筑有什么新的認識和感受?
Step 6:展示和總結(10分鐘)
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他們的討論結果,并進行總結。教師可以補充和點評。
Step 7:作業布置(5分鐘)
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表達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理解和感受。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含義,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學會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內容
1.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
2. 辛棄疾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
3. 古詩詞鑒賞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通過介紹辛棄疾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產生興趣。
2. 新課講授:
(1)通過朗讀這首詞,讓學生感受其韻律美。
(2)通過解析這首詞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其含義。
(3)通過分析這首詞的藝術手法,讓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3. 課堂討論:通過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對這首詞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 課堂小結:通過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5. 布置作業:布置一些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和提高。
四、教學評價
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輔導。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
(2)使學生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及其創作背景。
(3)使學生掌握詞的基本知識和鑒賞方法,學會分析詞的意境、修辭手法等。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講解、討論、賞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的意境和情感。
(2)通過小組合作、展示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感受到辛棄疾忠誠報國、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2)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1)理解并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及其創作背景。
(3)掌握詞的基本知識和鑒賞方法。
2. 教學難點:
(1)理解詞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詞中的修辭手法。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通過播放辛棄疾的生平事跡視頻,引導學生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及其創作背景。
(2)讓學生分享自己對辛棄疾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學習詩詞
(1)教師講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創作背景、意境和情感。
(2)學生朗讀詩詞,體會詞的韻律美。
(3)學生分組合作,分析詞中的意象、修辭手法等。
(4)學生展示分析成果,教師點評指導。
3. 深入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詞中的意境和情感,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等。
(2)教師講解詞中的修辭手法,如對仗、排比等。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找出詞中的修辭手法,并進行賞析。
4. 拓展延伸
(1)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對辛棄疾的理解和感悟。
(2)讓學生嘗試創作一首以辛棄疾為題材的詩歌或散文。
5. 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辛棄疾的生平事跡、創作背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意境和情感等。
(2)教師點評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教學評價
1. 過程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參與討論、展示等,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合作意識。
2. 結果評價:通過課堂小測驗、作業等方式,檢測學生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理解程度和鑒賞能力。
【高二語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堂反思01-1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典故大全01-2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文賞析09-27
高一語文必修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設計(通用10篇)09-20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賞析12-06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全文鑒賞09-05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譯文及注釋11-30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古詩原文及賞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