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古詩《登岳陽樓》教案設計
[目的要求]
1、品味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題。
2、體會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點。
3、分析所用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這首詩前兩聯以寫景為主,而后兩聯以抒情為主。注意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觸景感懷這一手法。
[教學難點]
如何品味“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一句?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 型]
詩歌鑒賞
[教學方法]
誦讀、質疑、探究法
[教 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位于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建筑精巧雄偉,它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初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知道了這一名冠天下的岳陽樓,大家應該記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這樣的句子,范仲淹這里所說的“前人”里就有一個杜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杜甫的那首描寫岳陽樓的詩歌《登岳陽樓》。
二、寫作背景介紹(2分鐘)
大歷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學生齊讀并背誦詩歌(5分鐘)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四、質疑、探究(8分鐘)
1、“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昔聞:渴望向往已久
今昔心情作對照,強調登樓時的喜悅。
今上:如愿以償甚喜
2、賞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關系?
景 情
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 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
詩人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而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詩人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兩句詩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
4、第五、六句寫什么?
轉寫自己的凄苦情狀。
5、第七、八句寫什么?
寫詩人憑欄眺望北方,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火和涂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又是憂國憂民的體現.
五、整體賞析(6分鐘)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憂患聯系起來,把對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壯闊的自然景色相映襯,意境宏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首聯以登樓能償宿愿為喜。“昔聞”與“今上”構成流水對(上下句的意思相關相連)。“昔聞”指詩人青年時代,正值“開元盛世”,到處歌舞升平。聞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國山河殘破,而詩人也到了暮年,歷盡坎坷,卻有幸登樓,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頷聯贊頌洞庭湖的波濤浩蕩,氣勢磅礴。“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開了吳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10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畫了出來。聯想到曹操詠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壯闊相同而心情各異。
頸聯親朋音信皆無,自己寄居一葉扁舟。(沉郁之嘆)不是登臨的喜悅,而是寄托著懷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從未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的抱負。哪曾想最終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都成泡影……
尾聯憑欄遙望北方,憂國憂民。作者開闊的胸襟與頷聯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氣象上下襯托。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想的仍是國事,為之流涕。
六、比較賞析:將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分別與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15分鐘)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試對比兩詩頷聯描寫洞庭湖景觀的妙處,并評論兩詩的主題思想。
杜詩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寫出來了;孟詩寫湖的豐厚蓄積,澎湃動蕩,極為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
杜詩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孟詩表達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個人前途,希望張丞相引薦出仕的主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李白這首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接著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翩,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去間一般;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么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實似夢幻的迷人境界.這個意境與杜甫《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有很大的不同.
在藝術風格上,杜甫的《登岳陽樓》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可用沉郁頓挫概括.李白這首詩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等手法,想像奇特,筆法灑脫,可用豪放飄逸來概括.
七、課堂延伸(5分鐘)
2005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卷 第10小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八、作業布置(2分鐘)
1.完成“探究•討論”一。
2.背誦并默寫詩歌。
【中學古詩《登岳陽樓》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登岳陽樓》的詳解03-30
初中古詩《登岳陽樓》03-27
《登岳陽樓》古詩原文及賞析05-01
古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賞析08-05
《登岳陽樓》杜甫古詩原文及翻譯03-23
杜甫七律古詩《登岳陽樓》08-17
《登岳陽樓》教案設計(通用8篇)07-23
關于《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的古詩賞析04-23
登岳陽樓陳與義其一古詩翻譯賞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