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教案板書
【教學目的】
知識能力目標:
1.學習掌握作家和文體知識
2.把握文章主旨,體悟作者復雜跌宕的情思。
3.背誦全文。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高尚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駢文的音韻和句式特點,感受華麗的語言風格,進而自主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內容:
一、自讀明文意
1 、學生自讀課文,查閱工具書,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字形要重點標注。
2 、緊密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先獨立閱讀,后四人一組,協作解決讀不懂的語句。 (根據駢文鋪排渲染的特點,不必字字落實,重在意會,對文中的難理解的詞句,老師可以適當地點撥,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中的“霧”“星”名詞作狀語;“襟三江而帶五湖”中的“襟”“帶”名詞的意動用法 )
【設計說明】本文詞語豐富生疏,典故繁多,學生理解確實有難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詳細,教師不宜講讀,因此讓學生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十分必要。同時,將預習放到課堂上,提供了學生間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對預習過程的必要監控與及時指導,增強了預習效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語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本設計通過第一步的篩選、識記,第二步的合作答疑,突出重點,層層落實,既落實了文言文教學目標,又突出了針對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朗讀明音律
1.聽讀。(要求聽字音、聽停頓、聽情感)
2.仿讀。(要求讀準字音、停頓,體會情感)
3.對句讀。同桌分為兩組,一讀上句,一讀下句,讀中感悟節奏。
教師提示:不僅要讀出句內的停頓,還要讀出各句間的節奏變化。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點出秋令時節,之后以舒緩的長句描摹秋景,再以四字短句顯抑揚頓挫,登閣則用短促的三字句以顯輕快,最后用錯落的四六句寫極目所見,長短相間,錯落有致。
4.學生試著總結本文的節奏特點。
教師點撥小結:形式上《滕王閣序》采用了當時流行的駢體文傳統,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又加以散文化, 音韻和諧而又富于變化。
【設計說明】本文屬于駢體文賦,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在讀中自然體會“駢體” “賦”的對仗整齊,也要引導他們體會其“文”的錯落變化。
三、精讀明思路
1、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標題往往是文章展開的依據。本文全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大家速讀課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樣扣住題目層層展開的?
明確: 第 一 段:扣“洪府”, 寫地勢雄偉、人才杰出。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閣”,寫秋景特色、 登閣勝景
第四、五段:扣“餞”,寫宴會勝況、人生遇合
第六、七段:扣“別”,自敘遭際,謝主引賓
【設計說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會學生“解題以明文意”的閱讀技巧。
2、分角色朗讀體會。(要求讀出情景、讀出情感)
齊讀第一段,讀出氣勢,邊讀邊想象滕王閣餞人杰地靈的盛況;女生讀第二、三段,聲音清麗,體會滕王閣的雕梁畫棟、疊金鋪翠、山明水秀、霞飄鶩飛的美景;教師范讀第四、五段,聲音渾厚,表現出失意的悲愴和窮且益堅的追求;第六、七段齊讀,體會世存知音的欣慰、臨別賦詩的誠摯。
【設計說明】第二環節的聽讀、仿讀的朗讀與第三環節的分角色朗讀體會是兩個不同層面的讀。第二環節中全體學生都能在凝神諦聽中產生一種朦朧的美感,并自覺地去模仿體會,但此時學生得到的美感只是朦朧的,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教師適時設置第三環節的精讀,借助行文思路恰當地予以點撥,啟發學生進行較具體的想像和思考,使學生時時感到自己處在文意境界之中,并陶醉于文本營造的種種境界,及時深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四、品讀探主旨:
“文為心聲”。找出文中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語句,反復誦讀,要讀中見情,讀出文意。
參考: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包括描寫宴會盛況的語句,尤其是直接抒情的語句及典故的用意。
要讀出情感,如:讀“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聚,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兩句時,要讀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賞識之情,“難”“悲”“懷”“不見”“何年”需重讀。“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要讀出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語調要昂揚、高亢。
【設計說明】通過關鍵句的朗讀,領悟文章的主題在于抒發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憂傷但不消沉。
五、賞讀求鑒賞:
1、駢體文用于詩詞,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富有音樂美。它的基本特點是對仗、藻飾和用典。下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任選其中一點,自由組合成對仗、藻飾、用典三個興趣小組,深入品讀探究。
2、小組活動:
搜集整理對仗/藻飾/用典的常識知識,對課文中的典型例句進行賞讀,設計適當習題對本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做好活動記錄,準備下節課進行小組匯報展。
【設計說明】分組探究的設計,顧及了學生在原有基礎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注重個性化的閱讀,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小組匯報展示;檢測、鞏固活動成果
教學內容:
一、小組展示
各小組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其他小組學習、記錄。
二、小組交流。
各小組之間互相質疑、答疑。
三、檢測鞏固
教師給出檢測練習,檢驗全班對三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
(一)對仗檢測
1)教師根據課文情境給出上句,由學生搶答下句。
滕王閣中,高朋滿座,見秋水之浩淼,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
參考答案: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長天之一色,倚馬可待,王勃繡口錦心
2)2004年全國高考卷(魯、晉、豫、冀、皖、贛)(4分)
第一題 ①掃千年舊習 ②祖國江山好
第二題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參考答案:①樹世紀新風書 ②神州大地新 冰消雪化萬朵梅花撲鼻香
【設計說明】該設計即鞏固拓展了對仗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藻飾檢測
1)賞析“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參考答案: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水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消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現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2)名對補缺:
相傳,蘇東坡與其妹蘇小妹互相題試。蘇小妹要哥哥在 “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思索后改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道:“好是好了,但不屬上品。”你能試試填出這兩個字嗎?
最后蘇小妹念出自己的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不禁托掌稱妙。 你能說說這兩個字妙在何處嗎?
參考答案:因為“扶”字和蘇軾的“搖”和“舞”比起來使無形的風仿佛有了知覺,使其人格化了,而且與“細”的搭配別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隱”好,是因為“失”字表現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隱的朦朧美。
【設計說明】兩題既培養了學生對文字的審美情趣,也訓練了學生意境、煉字類型的鑒賞、解題能力。
(三)用典訓練
1)這篇文章是餞別序,四、五兩段大量用典抒發作者的個人心志,如果去掉這兩段,結構仍然完整。如果沒有這兩段,你認為這篇序文還會不會流傳千古?
教師點撥小結:本文打動讀者的不光是華麗的形式和辭藻,更美在大量典故表現出來的交織于作者內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復雜、跌宕的思想感情,同時,它展示出的“居逆境而思有為”的樂觀精神征服了一代代讀者,激勵無數有識之士自我完善、笑對人生。這也啟示我們,寫文章要文質兼美,要寫出情志,寫出波瀾,嘗試運用多種抒情方式。
2)才華橫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長安時,在與朋友餞別的宴會上作了一首《行路難》,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大家試試分析,他此時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參考答案:這首詩也和《滕王閣序》一樣,由宴樂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過聯想歷史人物的際遇,結尾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振起,表現了樂觀曠達的情懷。
【設計說明】通過類比加以印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用典曲折傳情的理解,同時豐富學生積累,開闊學生眼界。
四、布置作業
1、準備小組課文背誦比賽。
比賽規則:1)仍按上節課的三個活動小組進行評比;2)每組隨機抽出5人代表本組比賽,個人滿分為10分(要求能準確、熟練背誦);3)按小組參賽成員平均分給三個小組排名;
2、寫演講稿:人生難免失意。歷史上許多名人都遭逢過失意,你如何評價他們的選擇?面對人生的失意,你會如何選擇?請以“面對人生的失意”為話題寫演講稿,并在班內張貼(全體參與);自主報名參加下節語文課的演講比賽。
3、對“對子”大擂臺(本周內結束)
規則:1)在后黑板的班級論壇上張貼帖子,每人至少出兩個上句(可引用可原創),并準備好對跟帖進行評價。2)自由跟帖,被采納1帖獲1分。3)根據跟帖的得分,評選出本次活動的3名“擂臺之星”。
【滕王閣序教案板書】相關文章:
王勃《滕王閣序》12-07
《滕王閣序》譯文08-10
《滕王閣序》賞析10-10
《滕王閣序》原文及翻譯10-11
《滕王閣序》全文賞析11-17
《滕王閣序》注釋及譯文11-23
《滕王閣序》文言現象05-17
《滕王閣序》原文閱讀03-23
《滕王閣序》全文翻譯01-15
滕王閣序課文原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