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案1
一、原文: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cuī):老年人須發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一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發卻已疏落、減少。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之情。
三、教學重點:
理解“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五、教學設計: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導入:
你是哪里人,離開家鄉到了寧波,會想念家鄉嗎?你的爸爸媽媽呢?(指名外地的學生回答)看(出示幻燈片:回家),每年春節人們都會趕著回家過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車站,多么感人的思鄉之情啊。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小生長的故鄉非常依戀,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鄉。
(二)揭詩題,釋題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回家的古詩《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
板書課題:回鄉偶書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范讀,聽清生字的讀音,聽清停頓。
2、自由讀:
(1)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奏地讀通詩句。
(2)借助詞語手冊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3、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與古詩朗讀情況。
A、檢查生字(幻燈片生字):讀生字卡片,重點記“鬢”的字音、字形。
B、指名讀古詩,評議要求:字音有沒有讀準(2個);停頓是否合適(2個);齊讀。
(2)說說你已經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估計學情:少小、老大;回、相見、相識、客、何處、笑問
(3)說說哪個詞你實在想不明白了?
估計:鄉音、無改、鬢毛衰
4、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說一句,幻燈出示一句詩意)用“雖然……但是……”接“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個句子。
5、齊讀:理解了詩的意思,我們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四)多種方法讀古詩,體會詩情。
1、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首詩呢?
喜悅:因為五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是多么的激動和興奮啊。
重點品讀:少小離家老大回
難過: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頭發都白了,很傷感。
重點品讀: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旁白:是啊,又高興,又傷心,這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的變化,聽著家鄉話真是悲喜交加啊。板書:悲喜交加
2、還有兩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問:如果你是村里的小孩子,看見了一個八十多歲的不認識的老爺爺來了,你會怎么問啊?
師答:是啊,離開家鄉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們都把我當作遠來的客人啦。這是賀知章老爺爺深深的嘆息啊,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
3、指名朗讀整首詩,師生共同點評,評議要點:你覺得他讀出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4、齊讀
(五)拓展:讀賀知章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六)寫字:客、何、音
六、教學反思:
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先生寫的一首詩,是唐詩中的極 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
教學時,要使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賀知章晚年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詩人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心情難于平靜。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這樣的古詩,對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不容易的,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從情感上得到美的體驗,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我通過介紹詩人的生平,指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使古詩節奏,音律明顯表現出來,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我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案2
一、導入新課
運用圖片的對比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年)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名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年輕時就以文詞知名,書法也很好,擅長草書和隸書,性情直爽,豁達健談。他寫的詩新巧自然,淡而有味。
三、詩歌背景
天寶初,因朝政日非,詩人請求退隱,得以返回故鄉。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回鄉偶書》的“偶”字,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泄露了詩情來自生活、發于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四、朗讀正音
偶(ǒu)
鬢(bìn)
衰(cuī)
(shuāi)衰弱。
五、翻譯分析
我在少年時外出,到了遲暮之年才回故鄉。我口音雖未改變,但我那雙鬢卻已經斑白。所有兒童看見我,都沒有一個認識我的。他們笑著互相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呀。
六、課堂提問
請問“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笑問”能不能改為“請問”?不能。“笑”字在這里既體現出了兒童的禮貌,又能表現出兒童的天真浪漫的好奇的特點。所以不能改。
七、中心思想
這首詩作于作者辭官后告老還鄉,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的感慨。在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逶迤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該詩還體現了作者不忘故土熱愛家鄉的好品質。本篇抒寫“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喜悅和感慨,從而表達了對故鄉眷戀和深情。樸實親切,回味無窮。
八、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把這首詩歌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當我教完《回鄉偶書》這節課后,我為孩子的表現感到很欣慰。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備課的時候,很多教學設計我唯恐孩子們不能如我設計的那樣去感悟。比如這首詩表達的是賀知章回到久別家鄉時的喜悅,同時也伴有淡淡的憂傷。作者的喜悅之情學生從自身的生活實踐還能很直觀地感受得到,可是最關鍵的'是這首詩寫得較為含蓄,要是要領會作者的那種憂傷、百感交集之情可有點難度了。我在備課時也預想的到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如何讓他們去感悟這種“憂傷之情”呢?我決定從古詩中的“客”入手。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為什么孩子們把賀知章當做“客”?
2、賀知章真的是“客”嗎,為什么?這兩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我課前預想孩子們肯定不會回答的很正確,可是在課堂上孩子卻思維活躍,能緊扣古詩和文中插圖去思考問題,還有的孩子的能結合自己生活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群二年級的孩子的出色的表現令我佩服不已,孩子在本節課竟然能深刻的領悟到作者內心隱藏的感慨。通過這節課,我覺得我們老師在課堂上應該學會放手,相信孩子們,其實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思考的角度比老師還要廣,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二年級語文《回鄉偶書》教案】相關文章:
回鄉偶書08-23
回鄉偶書08-23
小學古詩《回鄉偶書》07-06
《回鄉偶書》(改寫)07-08
《回鄉偶書》(改寫)07-08
回鄉偶書作文03-07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6-07
回鄉偶書教學設計06-11
鄉音——《回鄉偶書》改寫06-30
回鄉偶書作文【集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