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正確分辯: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大膽表演、質疑、想像、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青蛙是益蟲,懂得保護青蛙。
重點難點:
重點是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難點是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教具準備:
頭飾、課中操音樂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親愛的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個謎語:
1、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書:小蝌蚪
2、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板書: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板書:媽媽
4、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板書:找
齊讀課題:第33課小蝌蚪找媽媽
二、觀看動畫,理清思路:
1、先請大家看這篇文章的動畫片。
2、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媽媽,先碰到了鯉魚,又碰到了烏龜,最后才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青蛙。
(2)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故事。
隨機板書:找鯉魚烏龜變并在田字格里指導學生寫“變”字
三、配樂朗讀,初步感知:
1、師配樂范讀,學生回答: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書上標出。
2、學生配樂按自然段接讀課文后,認讀二類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頭頂披著鼓著
3、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板書:長出后退長出前腿尾巴變短
四、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那蝌蚪是什么樣?學習第一段
帯動作表演讀,突出小蝌蚪的特點,增加趣味性,加深對蝌蚪外形的認識。
2、青蛙什么樣?學習第四段:
采用換角色自述的方式,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對青蛙外形的認識。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闡述自己的特征)
3、跳課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導寫“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讀、帯頭飾表演等形式分別學習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擬和看課件演練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詞的意思;并板書:迎追游
(2)指導朗讀不同的語氣: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鯉魚媽媽的溫和烏龜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愛
(3)引導質疑:為什么把烏龜當成它們的媽媽呢?(因為烏龜也有個大嘴巴)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認錯,是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寫清楚,才造成這樣的誤會。以后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的時候一定要描寫全面和具體,把特征說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對,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書總結,回顧全文:
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找,講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鯉魚阿姨就迎上去問,看到烏龜像它們的媽媽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過去叫媽媽。同時在找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先長出兩條后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后尾巴變短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課堂練習:
小蝌蚪先長出(),過了幾天,又長出(),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的',()已經不見了,變成了()。
六、資料匯報,知識拓展。
1、青蛙:兩棲動物,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顏色因環境而不同,通常為綠色,有灰斑。趾間有薄膜相連,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幼體叫蝌蚪,主要吃田間的害蟲,對農業有益。又稱田雞。
2、青蛙的本領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愛護關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有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3、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保教育)
4、師總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青蛙。
5、填空后總結:老師明白了,原來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是自己的身體都在發生變化。
【練習】鞏固練習,理解內容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2.讀最后一段。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______________已經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