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教學設計
【課文說明】
《蠟燭》是前蘇聯作家酉蒙諾夫的作品。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寓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麥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惟一珍愛的結婚的花燭點在烈士墳頭,這一點火焰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永垂不朽。二戰分為兩大陣營,法西斯陣營和反法西斯陣營,法西斯陣營把人類拖入深重的苦難,反法西斯陣營的各國軍民在埋葬法西斯強盜的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在法西斯強盜的鐵蹄下飽受苦難,她視蘇聯紅軍為親人,她的恨與愛是那樣深沉。作品刻畫這位母親沒有語言描寫,只有動作描寫,顯得深沉含蓄。透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可以感受人物的心靈,感受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對紅軍烈士的至情至愛。作品突出蠟燭這個細節,賦予作品一種亮色。抒情詩般的結尾,深情贊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根據課文特點,要著力探究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心理活動,根據她的一舉一動感知她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舉例】
一、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情節
二、生成探究性學習
1、找出課文中對哪些內容反復進行不厭其煩的描寫?
交流:文章不斷對炮火、老婦人的黑色圍巾、老婦人的動作、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等內容進行了反復的交代與描寫。
2、分別找出并品讀對這些反復描寫交代的句子。
⑴ 對炮火的11次描寫。
⑵ 對蠟燭的6次描寫。
⑶ 對老婦人圍巾的4次交代。
⑷ 對老婦人爬、跪動作的3次具體描寫。
3、合作品析:
⑴ 對炮火多達11次的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出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⑵ 在這樣一個特殊環境、特殊氛圍里,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見燭光象征意義)。
⑶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和愛。
⑷ 三次寫爬具體寫出了老婦人的年老體衰,三次寫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又更生動地表達了這種愛的深沉。
三、朗讀體會
清晰響亮地、富有激情地把文章念出來,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產生共鳴。請你有表情地朗讀全文,然后談談你最欣賞的地方。(有條件的話,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配音朗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的教學設計04-18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教學設計10-17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教學設計10-12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教學設計11-06
八年級上冊語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12-16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教學設計12-24
八年級上冊《蠟燭》教學設計10-10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蠟燭》教學設計11-02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蠟燭》教學設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