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2.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出文章線索人手,然后圍繞這個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感教育。
難點: 1.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
2文章對母親的 不多,卻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學突破 : 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可通過演講,引導學生自己明白體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查閱資料,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從文題入手,創建情景,導入課文 ( 1.)講述讓自己悔恨的往事,進入新課學習
2.分析課文第1、2自然段
3.朗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研讀1、2自然段
4.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5.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思考相關問題
一、創建情景。導入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本課之前,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們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勵學生舉手講述,注意對學生的心結進行開導。
3.師:本文題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那么,讓這為九十多歲的老人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板書課題)
1.低頭沉思,回憶往事。
2.舉手講述讓自己至今懊惱不已的往事,注意情節的完整性。
3.聽教師講述,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對本文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分析課文第1、2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師: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學生回答。
板書: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3.思考回答。
3.師: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學生回答。 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師: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學生回答,總結。
5.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并加以點評。 生:因為它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思考回答。 生:這兩個成語說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卻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讓他感觸最深的事,因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無法解開的心結。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 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1.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2.踴躍回答。 生: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
3.師:很正確,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抽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
5.抽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 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 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組織學生討論。
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加以總結。
3.思考問題。 生:白的麥子面,黃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紅的高粱餅。
4.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5.朗讀:.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6.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作好 討論記錄。 生: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動至深。 生: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心悲涼。
7.匯報討論結果,在教師點撥下明確。
四、本課小結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1、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第二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閱讀3、4自然段,對作者家境和母親形象有初步認識
2.閱讀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3.重點研讀9-11自然段 ,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輔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一、閱讀理解3、4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學生回答,并總結。
3.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大家找出來。
4.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板書設計)
6.師: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組織學生討論)
1.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這兩段主要講述了作者貧困的 家境,將母親的大致輪廓也勾勒了出來,為后文的展開鋪墊了感情基 調。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舉目無親、背井離鄉、千辛萬苦
4.用上述詞語造句。
5.生: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討論這一句話中所飽含的深情
二、分析閱讀5-8自然段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容。
2.師: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學生回答。
3.師: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板書設計)。
4.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
5.組織學生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 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
1.細讀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
3.生:可以從家境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塊饃饃;中秋節母親會想辦法給我弄一點月餅;為二大爺割牛草也可得到一點黃的。
4.齊讀第7段,體會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組討論,匯報交流討論結果,在教師指導下領會文中自然流露的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情。
三、重點研讀9一ll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飽含深情地朗讀我在她身邊呆到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2.抽一個學生朗讀第10自然段。
3.師: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讀來都讓人有一種辛酸的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 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無奈啊!指導學生領悟這兩段作者平實的語言中蘊含的深情。
1.聽教師朗讀,感受其感情基調。
2·充滿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
3.領悟作者平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情,聯想自己的情況,體會父母對自 己的愛。
4.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 待為題組織一次小型演講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4.踴躍發言,說說自己平日是如何與父母、長輩相處的,從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對自己的愛。檢討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應該如何去回應、去 報答父母、長輩的關愛。
四、完成課堂練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見隨堂練習設計)。
2.指導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1.掌握相關知識。
2.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課后習題。
五、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按段落順序對課文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使學生對文中質樸語言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了深入體會,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動人應在于情而非文。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認識到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思索探尋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空悲切。
六、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季
羨林母親: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畢生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一輩子都沒有笑過,日日夜夜盼著自己的兒子回來,直到去世。
線索
白的:大奶奶給;中秋節母親想辦法弄
黃的:為二大爺喂牛討得
紅的: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一般的紀念性的文章都會圍繞被懷念的對象展開,但本文語言平實,對母親的描寫著墨極少,只有一處行為描寫和一處語言描寫,卻同樣能觸人心弦,讓人潸然淚下,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可讓學生課外模仿作文。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
(1)他非常懶,總愛去鄰居家憎飯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錯事,其中有二件讓他至今后悔不已。
(3)那個工作對他來說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個饅頭,扳了一塊給我。
個性練習設計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請隨意想像一個片斷(如村邊眺望、臨終思念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教學探討與反思
1.文中有許多成語,讓學生把握運用,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可以從理清文章線索人手。
3.本文寫得極其樸實,沒有對母親作過多的描寫,只一塊月餅和一句話語,就將母愛展露無遺,看不出任何修飾的痕跡。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白,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才會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重點,可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2
一、教學目標(三維):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2.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出文章線索人手,然后圍繞這個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感教育。
難點:
1.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
2文章對母親的描寫不多,卻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 課前準備。要求如下:
1.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
2. 學生收集整理有關愛母、贊母的詩詞、警句、文章。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來朗誦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子情深的由衷贊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板書:課題;作者名)
(二)活動流程
1. 簡介作者:
季羨林,1911年出生,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及中亞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等。
2. 誦讀活動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①用橫線畫出你喜歡的詞語,標出不認識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
②在順暢讀課文的基礎上放聲朗讀,體會感情。
(2)板書展示重點字詞,每個詞齊讀兩遍
迎養 盈眶 簡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錐之地 背鄉離井 懵懵懂懂 寄人籬下
(3)讀這篇課文我們應以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
(4)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痛苦、悔恨)。 思考題:
①悔什么?
②為什么悔?
③悔的表現是什么?
(5)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①作者悔的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悔的原因是母親受盡了苦難,悔的具體表現是文章的第10段。(板書:悔;作者)
②課文的結構
第一部分(第1—2段),點題——“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第二部分(第3—9段),記敘“永久的悔”的具體內容。這一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第3—5段),概括敘述家庭的基本情況。
第二層(第6—8段),詳細敘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
第三層(第9段),詳細敘述母親的艱苦生活。
第三部分(第10—11段),扣題——“永久的悔”的具體內容:作者后悔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結果造成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結果。
3. 合作、探究
作者永久后悔離開故鄉、離開母親的原因是因為母親受盡了苦難,做兒子的未能盡孝,以致于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見到母親的棺材時就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仔細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中間敘事部分作者不僅敘寫了母親受盡的苦難,更主要的敘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中間敘事部分主要敘寫了家庭的基本情況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
(2)家庭的基本情況以及作者幼年的生活情況有什么特點?與“悔”有什么關系?(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作者幼年生活情況的特點是“苦”。寫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為了烘托母親的苦,烘托母親在苦境中給與自己的疼愛,從側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寫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現母親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現母愛的偉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板書:苦;母親)
4. 品讀活動積累感悟
(1)學生齊讀并背誦文中情感最真實、最深切的句子。如:
“我們家住在村外,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立即跳下炕來向村里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里,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龍肝鳳膽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上一次。”
“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我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2)一起探討、分析課后練習二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答案。(具體答案見教參)
5. 教師小結
6. 布置作業
7. 板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識記重點字詞音、形、義,領悟詞語用法。
2、了解記敘性散文的特點,練就閱讀和寫作基本功。
過程方法
1、朗讀課文,領悟文章情感。
2、把握寫作思路,分析文章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的美德。
教學重點
1、品味重點語句,領悟作者情感。
2、把握寫作思路,分析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質樸而寓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誦“200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當代孝子捐腎救母 ——田世國頒獎詞”。(多媒體課件展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百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田世國用他的行動盡了孝,可又有幾個人可以無悔如他呢?季羨林老人的一篇《永久的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未能盡孝的孩子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出示:永久的悔 季羨林)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課件展示)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 生 于1911年,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語系。1934年畢業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 《牛棚雜憶》等。
三、初讀課文,培養感情。
1.聽寫,檢查預習情況。(字詞音義)
(掌握積累字詞,為本文學習掃清基本障礙)
2.播放課文錄音。(要求:聽準字音,領悟文章情感)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字里行間的深厚感情,獲得啟迪)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多媒體課件展示)
閱讀全文,思考并回答:
1.課文開頭說到“我永久的悔”,結尾又說“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這個“悔”字包含著作者怎樣復雜的感情?
2.課文在結構安排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
1.“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感情——“悔”字里既包含著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深切思念,又包含著因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產生的悔恨。
2.開篇設疑——點明“永久的悔”(1~2)
中間敘事——引出“永久的悔”(3~9)
結尾扣題——照應“永久的悔”(10~11)
作用——這樣安排結構,條理清晰,主題突出,感人至深。
五、品味關鍵語句,觸及作者內心
季老:一位世紀老人,對母親的思念綿綿不絕;對自己的悔恨揮之不去。他把這種復雜的感情都傾注于筆下,見證于字里行間:(多媒體課件展示)
讀下面句子,體會作者平實語言所蘊涵的感情。
1.(點明朗讀)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討論明確:母親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家鄉,離開過家,特別是結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務勞動上面了。她把畢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這個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時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盡孝。這里飽含了對母親的思念和對她一生苦難的同情。
2.(點明朗讀)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討論明確:母親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把僅有的一點好吃的都留給了兒子。作者對母親的一生艱辛感嘆不已,對偉大的母愛贊嘆不已,對生身母親懷念不已。
3. (點明朗讀)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不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一輩子都沒有笑過。
討論明確: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這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也飽含了做兒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盡孝的無窮的悔恨!
4. (點明朗讀)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歸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討論明確:年幼時不懂事,沒有想到如何孝敬母親;年輕時經濟不能獨立,雖空有雄心壯志,卻無法實現孝敬母親的愿望;沒有等到自己大學畢業,母親永遠地走了,自己永遠不能盡孝了。每想至此,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
六、合作探究(多媒體課件展示)
作者永久后悔離開故鄉、離開母親的原因是因為母親受盡苦難,做兒子的未能盡孝,以致于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見到母親的棺材時就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底下。仔細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中間敘述部分作者不僅敘寫了母親受盡的苦難,更主要的敘寫了什么內容?
討論明確:中間敘述部分主要敘寫了家庭的基本情況及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
2、家庭的基本情況及作者的幼年生活情況有什么特點?這與“悔”有什么關系?(討論)
學生回答后明確:家庭的基本情況及作者的幼年生活情況特點—“苦”。寫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為了烘托母親的苦,烘托母親在苦境中給予自己的疼愛。從側面回答了“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寫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現母親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現母愛的偉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七、拓展(多媒體課件展示)
談談你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看法。
八、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
1.通過作者回憶過去的家庭生活,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表達了因為再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2.結束全文: 永久之悔 何止季老
天下兒女 及時行孝
九、作業(多媒體課件展示)
1.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請隨意想像一個片斷(如村邊眺望、臨終思念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2.實踐——為母親洗一次腳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和成語,了解作者季羨林的基本常識。
分析文章的結構,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理解作者通過樸素自然的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法,讓學生領悟文章的情感,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悔恨。
運用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文章中的人物行為,理解正確行為與避免悔恨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行動力,使其認識到通過正確的行為和決策避免后悔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生字詞和成語。
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悔恨,理解這種情感的深刻內涵。
培養學生通過正確的行為和決策避免后悔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作者季羨林的簡介、生字詞解釋、文章背景介紹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200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當代孝子捐腎救母 --田世國頒獎詞”的多媒體課件,引發學生對親情和孝道的思考。
提問學生:你們對母親的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你們是否曾經因為某些事情對母親感到后悔?
二、作者簡介
介紹作者季羨林的基本常識,包括他的生平、成就和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三、生字詞學習
學習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和成語,通過例句和語境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
四、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和停頓。
五、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文章中的哪些情節讓你感到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悔恨?為什么?
各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
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分析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線索,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分析文章的結構,包括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尾,理解各部分之間的聯系。
七、品味重點語句
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朗讀并品味其中的深意。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樸素自然的語言所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悔恨。
八、拓展延伸
提問學生:你們認為如何避免后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孝順父母、珍惜親情?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并總結。
九、作業布置
背誦文章中的重點段落。
寫一篇關于孝順和珍惜親情的作文,字數不少于500字。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并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作者樸實語言中蘊含的復雜感情。
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掌握其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出文章線索,圍繞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運用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二、教學準備
課文《永久的悔》全文
多媒體課件(包括作者介紹、課文背景、相關圖片等)
黑板或白板、粉筆或白板筆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簡要介紹作者季羨林,以及他創作《永久的悔》的背景。
提出問題:作者九十歲高齡,還在對什么事情耿耿于懷?引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
探究課文第1、2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提問: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為什么說是“永久”的悔?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心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意: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熟悉課文內容,明了文章線索
提問: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引導學生注意“白的、黃的、紅的”這些描述食物的詞語,并理解它們作為文章線索的作用。
討論:為什么作者選擇以食物為線索來展開對母親的懷念?
小結
總結本課內容,明確文章線索,了解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意,初步感受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第二課時
溫故互查
檢查上節課所講的內容,使學生加深印象。
閱讀理解第3、4自然段
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注意描寫作者父輩生活艱辛的詞語,并找出其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
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分析閱讀第5-8自然段
學生細讀第5-8段,掌握其內容。
提問: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組織學生討論,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作者一樣因為某些原因而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我們是否也有類似的遺憾和悔意?
分享學生的經歷和感受,引導學生珍惜親情,懂得感恩和回報。
總結歸納
總結本課內容,強調珍惜親情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與父母、長輩相處。
四、作業布置
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與親人之間感人故事的短文,字數不限。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并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作者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掌握其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討論、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達。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線索,并圍繞線索逐步解析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懂得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心中“永久的悔”的含義,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思念和無法報答養育之恩的悔恨之情。
感受作者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把握文章樸實語言中蘊含的復雜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為何以“吃的”為線索來展開文章,體會這一線索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準備
《永久的悔》課文文本
多媒體課件(包括作者介紹、課文分析、重點字詞解釋等)
教學板書(用于記錄教學重點、難點和課堂討論內容)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季羨林及其成就,引出課文《永久的悔》。
提問:作者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這件事是什么?它為何在作者心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探究課文第1、2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提問: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為什么說是“永久”的悔?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因離開故鄉和母親而產生的悔恨之情。
熟悉課文內容,明了文章線索
提問: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散文是圍繞什么展開的?具體有哪些吃的?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線索“白的、黃的、紅的”,并理解其含義。
提問: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
小結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明確作者心中永久的悔和文章的線索。
布置作業:預習課文后續部分,思考作者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悔恨之情。
第二課時
溫故互查
檢查上節課所學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印象。
閱讀理解第3、4自然段
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并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提問: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分析閱讀第5-8自然段
學生細讀第5-8段,掌握其內容。
提問:作者在這幾段中通過哪些具體事例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悔恨之情?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并體會其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
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并懂得珍惜親情。
布置作業:寫一篇短文,表達自己對父母或長輩的感激之情以及未來的打算。
五、教學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提高。
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永久的悔》教案】相關文章:
《永久的悔》閱讀理解09-20
語文版二年級下冊教案11-02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教案11-02
語文版四年級下冊教案11-03
語文版六年級下冊教案11-03
初二下冊《永久的悔》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9-09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案(通用17篇)05-24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永遠新生教學教案09-07
【熱門】語文版二年級下冊教案11-27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優秀的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