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章的說明內容、方法、順序等。
2、能力目標: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fā)探索精神,培養(yǎng)科學意識。
教學重點
1、落日各種幻覺產(chǎn)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方法 問題驅動、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用時 1課時
學法說明 本文屬于“略讀課文”,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顯得重要。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導入課文
1、欣賞落日圖片,交流你所積累的落日詩句。
2、誦讀老師積累的詩句。
3、美麗的落日,實際上卻大多是幻覺。我們一起來學習由黃天祥先生所寫的《落日的幻覺》。
二、明確學習目標,實踐有效課堂
1、明確本文的說明內容、方法、順序等;
2、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激發(fā)探索精神,培養(yǎng)科學意識。
三、自主學習探究,整體感知課文
1、明確自主學習的要點;
2、學生自學探討。
全班分兩大組,一組探討說明內容和順序,一組探討說明方法和語言。
步驟:獨立學習,在課本上圈點勾畫,在筆記本上整理歸納;
隨時提出疑問,批注在課本上;
質疑討論。
(可隨時在黑板上板書展示。)
3、全班合作交流。
。ǜ鹘M代表組織交流。)
、僬f明內容
A試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
文章介紹了落日的幻覺這類自然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
B落日的幻覺集中在哪個小節(jié)?落日的幻覺具體有哪些?
集中在第2小節(jié),朗讀。
C產(chǎn)生這些幻覺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重點研讀第4、5兩節(jié)。見表格
、谡f明順序
A從表格來看,文章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由有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B介紹原理時為什么不按介紹幻覺現(xiàn)象的順序?
說明幻覺的原理時,從復雜到簡單,從主到次。
、壅f明方法
引用、作詮釋、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
、苷f明語言
A課文講的是科學知識,必須準確嚴謹。
B課文講得通俗易懂,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重點研究“生動形象”,課文生動形象嗎?
誦讀1、2段,說明文的語言可以是平實的,也可以是生動的。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說明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動說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寫性語言;2)善用各種修辭;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詞。
四、拓展延伸內涵,提升思維層次
學習此文,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五、布置課后作業(yè),強化知識能力
1、《兩小兒辯日》中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解釋。那么,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寫一段說明性文字,闡述“落日變大”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理。
提示:光的折射現(xiàn)象、光滲現(xiàn)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2、平時你也一定觀察過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過類似課文中所提及的幻覺現(xiàn)象呢?
提示:落日變近、落日變涼等。
3、課文質疑。
《落日的幻覺》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把握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研讀課文主體,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生自讀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多媒體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靜聽,然后請大家談談聽到哪些內容。
2、學生小聲自讀課文,提煉有關幻覺及成因的重點信息語句,教師板書小結。
。ㄒ姲鍟
3、學生獨立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 產(chǎn)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xiàn)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第2——5段內容,思考問題。)
1、第2段主要運用________的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 。
2、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 ________,在內容上起著________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钡木渥又饕\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4、第5段中的“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xiàn)象”指的是什么?
5、這四段內容在解釋落日的各種幻覺現(xiàn)象時主要遵循什么順序的?
明確:
1、描寫________生動、形象,使文章文學性、可讀性更強。
2、過渡句 承上啟下
3、舉例子、作比較 增強文章的可信度,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開頭部分)
5、由現(xiàn)象到原理的邏輯順序。
四、課堂拓展延
請同學們推薦一名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來朗讀課文第2段。大家說說這段的語言描寫如何?談談感受。(鼓勵學生發(fā)言)
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輪美奐,那么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示例:
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輝映著朝霞,賽似剛從高爐里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張開眼睛直視。過了一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繽紛,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一股勁的山風吹來,云煙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時隱時現(xiàn),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一個樣式。這樣的景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的。
黃秋耘《黃山秋行》
等著,等著,天色由黎明的魚肚白色,逐漸成淡藍色。大家全神貫注的凝視對面的山峰,中央山脈的頂峰亮了,接著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輪的旭日躍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圓、全圓,剎時萬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陽光普照大地,又是嶄新的一天!
鮑曉暉《阿里山今昔》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1篇文學性、知識性均很強的說明文。我們在了解了有關落日的幻覺的科學原理同時,也充分領略了優(yōu)美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此外,我們還了解了一些說明文的常識,課后要好好消化。
六、作業(yè)布置:完成相關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幻覺:深黃、殷紅 暗弧、亮弧 紫光 變扁 變大
落日
原理: 散射 大氣層密度不同 眼睛疊合 折射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蹖W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五位偉大的詩人。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背誦這五首詩。
3.理解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
4.理解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體會五首詩歌的意境美及情感美。
。劢虒W重點]
1.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情感。
2.名句賞析。
。劢虒W難點]
感受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
。壅n時安排]
兩課時
。劢虒W過程]
一、導人新課
古老的東方,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度,中國。在她燦爛的古代文明寶庫里,詩歌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它奪目的光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五首古詩。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賞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ㄒ唬┰娙撕喗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也稱杜拾遺、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懷有“致君堯舜上”的理想,卻因奸臣李林甫當?shù)溃瑢以嚥坏凇?/p>
。ǘ┍尘百Y料
這首詩寫于公元761年。杜甫在“安史之亂”時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肅宗,任左拾遺。759年,關內大饑,遂棄官西行至成都,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杜甫一家在親友的幫助下,終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刹恍业氖761年的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
這首詩最能體現(xiàn)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展示郭沫若先生的杜甫的評價。
(三)誦讀古詩,感悟情韻
1.聽讀古詩。
要求:
(1)先聽一遍,第二遍時邊聽邊小聲跟讀。
。2)注意讀準字音。
。3)注意節(jié)奏(用“/”在詩中標志節(jié)奏)及重音。
此詩為歌行體古詩,詩句以七言為主,其節(jié)奏一般為“二二三”
如:“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2.自由朗讀。
3.學生示范朗讀。
。ㄋ模┳g讀古詩,感知詩意
1.抓住關鍵詞語并結合課下注釋譯讀古詩。
2.名句翻譯: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在風雨中(房子)毫不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ㄎ澹┪鲎x古詩,理解情感
1.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并用一句話概括所敘述的事件。
秋風怒號草屋茅飛群童搶茅、唇焦口燥
雨腳如麻長夜沾濕
茅屋為秋風所破,長夜沾濕徹夜不眠。
2、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自身秋風破屋(國破民弱)現(xiàn)實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廣廈萬間(國勢中興)理想
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滟p析: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句句蟬聯(lián)而下,“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詞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痹娙说牟┐笮亟蠛统绺呃硐耄链吮憩F(xiàn)得淋漓盡致。
。ㄆ撸┵p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ǎ保┑谝还(jié)“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好在哪兒”三”字又怎么理解群童為何抱茅。
第一節(jié)“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xiàn)不了茅草的動態(tài)!叭笔翘摂(shù),“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里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jīng)不起風吹。
(2)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詩人飽經(jīng)戰(zhàn)亂,早已未老先衰。
雖然詩人當時只有49歲,但卻是華發(fā)早生:“白頭到更短,渾欲不勝簪”。
因而這個“老”字用得準確。
(3)第二節(jié)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么。
一嘆天公無情毀屋;二嘆兒童幼稚的惡作劇,不明人間苦楚;三嘆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4)“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有何含義。
一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5)第三節(jié)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拌F”的含義
“鐵”表示很涼、很硬(天寒冷);色彩上表明很破舊、很臟,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
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四、賞析《過故人莊》:
1.詩人簡介:
孟浩然,襄陽人。早年隱居家鄉(xiāng)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后往吳越等地漫游。
他的詩多寫山林靜趣和懷材不遇的苦悶,藝術造詣較高,寫景詩有不少刻畫入微的名句。與王維并稱“王孟”。
2.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詩中描寫了怎樣的田園風光。
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不過是綠樹青山、場圃桑麻,而這一切在詩人眼中卻是一個神奇的世界,讓他的心靈得到寧靜和快樂。這首詩既寫美麗的田園風光,也寫老朋友的友誼。
詩中充滿了喜悅——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無比喜愛。
3.名句賞析:
哪些詩句描繪了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光
明確: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環(huán)抱著村莊,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遠景。
由近漸遠,景色越來越開闊,寫出一派清幽淡靜的氣氛。
五、《游山西村》賞析:
1.詩人簡介:
陸游(1125一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是古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作品最多的。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nóng)村時所作。
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nóng)村風光,對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詩中的三、四兩句,尤其寫得流利生動,已經(jīng)成為廣泛流行的成語。
2.整體感知:
農(nóng)家如何待客。詩人游玩的心情如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農(nóng)家熱情好客,淳厚質樸,詩人陶醉于在山野風光和農(nóng)村的人情里,表現(xiàn)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
4.名句賞析: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寫出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現(xiàn)了人生變化發(fā)展的某種規(guī)律性,令人回味無窮,F(xiàn)在多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
六、《漁家傲》賞析:
1.詩人簡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蘇吳縣人。
宋慶歷三年,他對當時的朝政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但不久因保守派反對而不能實現(xiàn)。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卒謚文正。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杰然可觀。
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有《范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2.背景資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發(fā)動的戰(zhàn)爭。
他在西北邊塞生活達四年之久,對邊地生活與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shù)孛裰{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边@首詞就作于此時。
3、聽讀古詩《漁家傲》
4.譯讀古詩: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
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遠隔萬里的家鄉(xiāng),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定的功績,歸家之日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
將軍和戰(zhàn)士不能入寐,每日哀傷落淚,直等到頭發(fā)花白也難以回歸。
5.整體感知:
這首詞上闋側重于寫景,下闋則側重抒情。上闋寫的是何時何地的景色。有何特點(用文中的一個詞)。
描寫塞下秋景。 “異”表明了景色的特點。
6.析讀古詞:
、俣紝懥四男┚拔。異在哪。
衡陽雁去無留意突出邊塞的異?嗪。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邊聲連角起” “孤城閉”表明戰(zhàn)事緊急。再加上群山連綿,狼煙落日,構成一幅邊塞黃昏的蒼涼景色。
、谙麻犑惆l(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從哪些語句可以讀出。
思念家鄉(xiāng)濁酒一杯家萬里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③“燕然未勒歸無計”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一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yè)未建,將士厭戰(zhàn)思鄉(xiāng)等復雜矛盾的心情。
七、《浣溪沙》賞析:
1、詩人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2、整體感知:
這首詞寫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下闋議論抒懷,抒寫對人生的感悟。
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名句賞析: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詩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詩人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xiàn)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誦讀詩歌
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情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讀準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兩個通假字的意思
《行路難》原文和譯文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壺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盤盛著的美味佳肴價值萬文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
空閑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jīng)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行路難》教學實錄
一、導入,詩化詩仙形象
師:同學們,說起唐詩,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贊嘆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倍鸥υ凇讹嬛邪讼筛琛分羞@樣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蓖瑢W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名篇《行路難》,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
(板書:行路難 李白。)
二、誦讀,把握感情波瀾
師: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放聲地朗讀課文,并準備在全班朗誦。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
(一生讀,師帶頭鼓掌,全班掌聲。)
師:字正腔圓,掌聲是同學們對你的贊賞。但我覺得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應該還可以再長一點。
(一生主動朗讀課文,全班掌聲。)
師:我覺得節(jié)奏有點小問題!巴1/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師模仿學生讀書。)
師:這種節(jié)奏和表達作者心情的節(jié)奏不太吻合,作者這時心情是比較郁悶茫然的,所以讀時主要用四三節(jié)奏來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師范讀。)
生1:聽您朗誦《行路難》,仿佛感覺老師就是李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謝謝,我多么希望能將李白約出來,在這堂課上和大家見見面。
生2:我覺得老師讀出了感情的變化,特別是詩的后半部分讀得很有氣勢。
師:你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學生,注意到了這首詩情感的抑揚。請同學們再讀詩歌,注意結合書下注釋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歷程。
(生自由讀詩歌及注釋。)
師:在“花間一壺酒”之中,在“舉杯邀明月”之時,在意氣風發(fā)之際,在愁苦無助之刻誦讀李白的詩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誰愿意再來朗讀一遍。
(一生朗讀,全班掌聲。)
師:情感比較到位,請你說說:你是怎樣理解詩人的情感變化的?
生3:一開始是……說不出來。
師: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不著急。這首詩是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時所寫。天寶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視,一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將大展雄圖。但沒等到他“功成”便被“賜金還山”,實際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驅逐出朝了。在朋友為他送行的離宴上,他寫下了這首詩,F(xiàn)在,你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一開始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生3:應當是特別憂愁、苦悶,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辦。
(板書:苦悶。)
師:好,感覺出來了。那接下來呢?
生4:接下來寫作者想要渡過黃河,卻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卻被大雪封住了。這應當充滿著無奈。
師:感覺越來越好。其他同學愿意接著說嗎?
生5:我覺得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詩人在苦悶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來又感到道路崎嶇,不知道身在何處,迷惘無措。
(板書:希望 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認為還是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完成偉大的抱負。
(板書:自信。)
師:這首詩歌短短的82個字,生動地表達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內容變化縱橫,百步九折。在悲憤中不乏豪邁之情,在失意中仍滿懷信心。
(師完善板書成波浪狀,“苦悶”、“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師:請大家再次誦讀全詩,感悟詩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三、玩味,叩擊詩人心扉
師:在唐朝,視詩歌質量為名譽的詩人們是很注重“詩眼”打造的。一般來說,“詩眼”往往是詩人苦吟錘煉的結果,本詩的詩眼是——
生(齊):行路難。
師:“難”在何處?面對困難,又會如何?抓住詩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題內涵,可以品味詩歌藝術。我們就圍繞詩眼“行路難”,用“從___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___的李白”來說話。
生1:從“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面對行路難,憂郁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李白。
師:是啊,對于“嗜酒見天真”,“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面對如此盛宴,本應豪飲,此時此刻他卻舉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拋開。老師把這句換成“胸中惆悵不能食,眼中無路心茫然”,你們看行嗎?
生2:我覺得缺少對李白當時憂愁和迷惘的細膩刻畫,顯得大而空洞。
師:此句妙在借用動詞捕捉意象來刻畫渲染。所以,我們在朗讀時要注意處理好這些重音,語速慢些,語調低沉些,體會此處的情感。
(生齊讀句子。)
生3: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中我讀出了樂觀豪邁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時候,可見現(xiàn)實之難,行路之難。
師:這里以黃河、太行隱喻人生之路上的艱難險阻。在受詔入京,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時,卻又被賜金放還,這不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嗎?
生4:從“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中,我讀出了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李白。
師:這句詩怎樣理解?
生4:當年呂尚閑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里乘舟路過太陽邊。
師:這是用典,是指用文獻典籍中的詞語或故事來說話,表達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種手法,也給人以美感,真正的含義是詩人希望有機會得到賞識,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師,我還覺得“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一句在全詩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師:好,有眼光!坝牲S河”遇“冰塞川”,“將登太行”逢“雪滿山”,詩人似乎只能賦閑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這才有下句對政治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生6: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讀出了一個壯志難酬、仰天長嘆、慷慨悲歌的李白。
師:“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jīng)]有,這兩句在句式結構上與全詩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們試著給改一下?
(生思考討論。)
師:有沒有改好的?說說你是怎樣改的?
生1:行路難啊行路難!多歧路兮今安在?
(師生大笑。)
師:我覺得這同學改得不錯,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齊得多。大家感覺怎么樣?
(生討論,交流,思考。)
生2:改句雖然形式上整齊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覺語氣和感情好像沒有原句強烈。
師:不錯,你能從語氣和感情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語感非常好。那誰能結合原文具體地說一說,為什么原文的語氣和感情更強烈呢?
生3:請大家注意標點符號,前面用了兩個感嘆號,強烈地感嘆行路之難;后面則是用問號,有質問和詰責的意味。
(全班掌聲。)
師:多聰明!善于捕捉細節(jié),從標點符號入手來感悟情感。還有誰要補充嗎?
(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從句式特征來體會表達效果的異同,這一點以前我們提到過;貞浧饋砹藛幔块L句和短句的表達效果?
生4:短句字數(shù)少,簡潔有力;長句字數(shù)多,適合表達比較復雜的內容。
師:你說得很好。我們再請一位同學對以上幾位同學的發(fā)言作一個系統(tǒng)的總結,完整地來說說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詩不但運用了反復、反問的修辭手法,而且還注意到短句的表達效果和標點符號的運用,這些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是一致的。
師:你說得很好。此時的李白,為了自己的夢想終于來到君王側,然而只如曇花一現(xiàn)般,還沒來得及華美燦爛就凋謝結束了。他向蒼天詰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朗讀時,語調先揚后抑,語速先快后慢,頓挫錯落有致。
(師深情朗讀該句,生熱烈鼓掌。)
師:這首詩中有一個千古名句,你從中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李白?
生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李白相信:總會有一天,我還要乘長風,破巨浪,高掛云帆,渡滄海,酬壯志。我從中讀出了一個面對挫折卻自信豪邁的李白。
師:是啊,這個句子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態(tài)的、勇往直前的畫面。它表現(xiàn)出海闊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壯思飛揚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們評價說它是“千古雄句,激蕩人心”。這樣的句子已經(jīng)流傳在我們現(xiàn)在的書面語中,流傳在口語中,流傳在廣告中,流傳在我們寫文章的引用中。? )
師: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顧影自憐的李白,而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李白,一個迎風傲岸的李白,一個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對我們自信微笑的李白。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zhèn),煥發(fā)著美的理想光輝,為其折服,令人難忘。盛唐這沃土養(yǎng)育了他,他也充實了盛唐的氣象。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誦讀他的美麗華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師生齊誦全詩。)
四、拓展,延宕詩歌意蘊
師:離開長安后,李白仍關心國事,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懷著恢復國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卻因此獲罪并被流放。這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九歲,但他仍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流放歸來后,李白一度準備參加李光弼的軍隊,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兩年之后,李白在當涂去世,時年六十二歲?梢哉f,李白的一生都與失敗交織在一起。我們的未來不會一帆風順,或許當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遭遇失敗時,可以拿李白的詩句來勉勵自己——
師生(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師: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著笑對紅塵,走著辭別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里”;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释ü,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翰林遭貶,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運多舛,卻始終未停下腳?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 領會文章“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的主題。
2、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 珍視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劇重演。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內容:
文章記述了作者參加悼念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歷史和現(xiàn)實的場景交織,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強烈的愛恨和嚴肅的思考,對被屠殺的孩子們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動人的心靈,使人們不禁產(chǎn)生一個和作者同樣的愿望,反襯出法西斯強盜的滅絕人性,表達了“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的主題。學習本文,還要體味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的含義,探究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的。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概括每部分的內容
1) 在紀念地的'所見所聞;2)看紀念演出;3)記述作家的座談;4)參觀紀念館
2、本文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
3、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誠懺悔,日本作家進行自私的狡辯。
4、薩特為什么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
一天之內,七千人慘遭法西斯強盜的屠殺,這個記憶是“沉重”的;但是,面對法西斯的屠殺,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不論是那位面對槍口的威脅仍然堅持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的老師,還是那些在生命即將被殘酷剝奪之際仍不忘表達對親人的愛的人們,都表現(xiàn)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令人崇敬的,著是美的,所以說“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二、重點研討
閱讀一、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著重再現(xiàn)孩子們被屠殺的歷史?
孩子們天真無邪,一直在父母親人的關愛下幸福地生活,他們也思想單純,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對納粹“不利”的事來,滅絕人性的納粹分子卻把屠刀舉向孩子,這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屠殺的野蠻殘酷,使我們對法西斯強盜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2、西德作家明赫白為什么會得到人們的諒解/
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深刻,真誠地進行懺悔。半個世紀前的罪行是納粹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但他卻代上一代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敬他。
3、作者對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現(xiàn)持什么態(tài)度?說說理由。
充滿了鄙棄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稱之為作家,而稱之為日本人,用安格爾的話對他進行駁斥;寫許多人與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卻對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國作家對日本作家發(fā)言的否定。
三、品味語言
1、“凄風?嘤辍L旎琛5匕! 一句中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么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連用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表意功能。這里不僅寫天氣,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氣氛,使人感受到無限悲哀的氛圍。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全是”一詞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和對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3、你怎樣理解“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一句?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幸存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xiàn)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yōu)劣,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的荒謬。
4、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钡暮x。
作者強調的是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
【教學總結】
本文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殘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過人們悼念在二戰(zhàn)中被納粹殺害的遇難者的活動,再現(xiàn)了那一段殘酷的歷史,表現(xiàn)了塞爾維亞人在面對屠殺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整個民族的英勇,從而告訴人們世界上不要再有戰(zhàn)爭了。
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課前給孩子們介紹了相關的一些歷史背景,然后讓孩子們帶著對這段歷史的真切認識去閱讀課文,認真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為有對課文中所介紹的那段歷史的認識,很多學生都能說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戰(zhàn)爭了。
在這一課中我通過介紹歷史讓學生更輕松的理解了課文內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孩子們對歷史、戰(zhàn)爭、和平有了更深的認識,達成了單元目標要求。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課文生字詞
2了解人物出場的順序
3掌握人物刻畫方法和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人物刻畫方法和用詞的準確性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請你看兩段對話,然后猜猜他是誰?
一段:你猜得出嗎?二段:豬八戒
你說說你為什么說他是豬八戒呀。(一段猜不出是誰?)
學生:他寫出了人物的特點,另一段:沒有特點。
師: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學下面作家的文章。(打出幻燈)
莫泊桑是法國最突出的短篇小說巨匠。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文章《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打出幻燈)
同學們還先來讀讀這個題目,一起讀《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你能告訴我你從中獲取了什么信息?(時間、地點)
那么好,就請你用最快的速度找找:星期天在福樓拜的家中來了些什么人,你從哪里看出?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只有這幾個嗎?(不是的)你從哪里看出來?(漸漸……)
這么說,文章主要介紹了這幾個人物嘍,那假設你是房子的主人,我看你家做客,你可否何介紹一下這幾個人物?(或那你能告訴我他們都是些什么人,你可否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幾個人物的國籍及主要作品。
同學們,福樓拜的家中來的都是一些大文豪,用你們的話說,這叫超級的Cool,簡直帥呆了。那這些大文豪到福樓拜家中是他很帥嗎?(……)是他家房子很豪華(是他很有錢)擺名堂……
那都不是他這個有什么獨特的吸引的地方吧?(對……)
那么好,就請同學默讀課文,劃出福樓拜的句子,他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性格,讓這么多的文豪巨匠到他家中。(打出幻燈)
(那么好,就請同學們一起深入我的文本,一起領略一下大文豪人物的文采,好不好?)——(打出幻燈)(3-4)教師必須保持雙邊活動:
生:“這是只見……風帆”
師:你從中讀出福樓拜怎樣的性格?
生:激情
設若學生沒有讀出激情方案如下:
師:我認為自己讀出了嗎?師:激情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
生:熱情奔放
生:沒有
師:你愿再試一次
生;愿意
假設沒學生讀得還不夠好?
師:同學們你認為怎樣,有進步嗎?
生:有
師:有沒有人與他挑戰(zhàn)一下?
生:讀
如果沒有人,就讓愿學生推薦一下
生:讀
同學們,你們覺得怎么樣?(滿意嗎)
那么好,我們也帶著這種熱情把福樓拜的激情讀出來,好嗎?
同學們,我們讀也讀得也夠熱情了,但我還不是不知道這句話到底在你那里哪些詞可以看出他的熱情和激動來。誰來說說?
生:跨
師: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字用得好?(學生不能直接說出問),我們可否改成“走”?“跨”字與“走”字有哪些不同?
生:跨字是很有力度,很大步的。
師:有點意思,那你覺得他與句中哪個詞搭配起來特別有感覺呀?
生:大幅度。
師:除此之外,這個句子有沒有亮點,值得我們欣賞的。
生:鼓
師:這個字好在哪?提示:前說他就像飛起來。
生:說也飛起來。
師:對,還把他比作什么?
生:風帆
師:風帆被風起之后就是鼓鼓的對吧。
啊呀!莫泊桑寫人物還真是有一套。我們平時寫人物的時候,除了用那些人物刻畫方法之外,還可以細致到個別的字,個別的詞。(打出幻燈)福樓拜的話
除此之外,發(fā)現(xiàn)莫泊桑的熱情?
生:他分別……肩頭
師:這屬于人物刻畫中的什么描寫。
生:動作
師:哪幾個詞體現(xiàn)他的熱情?
生:分別、單獨、緊緊、熱情大笑
同學們我們除了熱情還不夠吧。我們也很熱情,為什么就沒有這么大人物到我們的家中。
同學們,如果說熱情可以吸引人的話,那我們溫州人(中國人是夠熱情的)任達華、溫兆倫、李克勤為什么就請不來大文豪呢?可見福樓拜還只是熱情吧?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你還發(fā)現(xiàn)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博寫
師:思想一下子,飛躍過縱觀——迸發(fā)出來。
師:哪些詞特別可以看出他的博學。
生:飛躍、縱觀
師:舊事物對新事物的突破
師:平時我們修辭思維都用哪個詞?
生:活躍
師:這里用上飛躍,可見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聰明
師:還有哪幾個詞突出了他的博學、聰明
生:迸發(fā)
師:迸發(fā)什么意思?
生:向外濺出或噴射,這里是比喻的說法
師:這里把什么比喻成迸發(fā)
生:把兩個類同的事物相似比較,比作兩塊同樣的石頭碰到一起一樣。
師:同學們在這句話里期實充滿了作者對福樓拜的崇敬和贊賞。
那么好,請你讀一讀把莫泊桑對福樓拜無限的崇拜之情給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你們滿意嗎?
生:滿意(不滿意)
師:有誰再來挑戰(zhàn)一次
生:讀
師:我們一起來龍去帶著這種贊賞來讀讀這句話吧。(讀完)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對福樓拜人物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刻畫人物除了肖像、動作、語言等手法,其實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不可替代的詞,這樣人物性格才能深刻,鮮明。
那么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一起來找找其他三個人物,試著找出你最喜歡人物描寫的準確而生動的詞語或句子,以驗證福樓拜對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的影響。
在找之前,先聽老師的要求:四人一小組,每個人去找自已喜歡的人物,語句、并做記號,但不可重復,剩余一個同學同時把他們三人的字詞劃出來。
(5分鐘)
師:誰先來說說
你找的是誰?
左控:生:喘:與他爬了六樓層有關。
生:歪。一進來就——與他爬樓梯里有關。
生:他很少說話——大家講,沉默
師:從這里你那些詞用得準確?
生:壓、抓、所、歪、動詞
師:如何透,如何聽
生:細心、總是
師:這說明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寓言、溫和
師:哪些地方還表現(xiàn)他的溫和?
生:聲音總是很平靜
生:當一種……等動一下大腿
別人很激動他也只是晃動一下大腳
去排除是個溫和的人之外還是什么樣的人?
在左拉的性格中除了溫和,還有什么特點?
生:堅毅
師:莫泊桑如何刻畫出他的堅毅和聰慧。
生:聰慧:發(fā)達的腦門,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
師:堅毅有毅力
師:哪些詞描寫表現(xiàn)出他的堅定毅力
生:堅毅:?豎立的頭發(fā)
(讀堅毅的句子)?固執(zhí)的面龐
直挺挺的鼻子
一刀切斷的胡五
師:有沒有同學喜歡喜歡小弗朗士嗎都德的呢?他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
生:他是個很健談的人?一來就……
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本臺廊
師:同學先讀讀這句話……
從中你還發(fā)現(xiàn)都德里個什么樣的人
生:從哪發(fā)現(xiàn)
講述這貪圖享受尋歡作樂……諷刺口吻……
生:他的頭小……胡子尖。
捋(板書)
師:這屬于什么描寫?
生:肖像
生:他的眼睛……
師:這里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
生:切開、瞇眼、射出
師:可否把這幾個詞改一下:
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線,沉出一道里一樣的黑光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提示:這與后文中提到說都德是過度近視)
左拉也是個近視者,但是莫泊桑找到的詞都完全不一樣?煞裼冒阉麄儞Q一下。為什么?
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中表現(xiàn)出他們怎樣的性格
師:聰慧,左拉的眼中除聰慧還多了一分什么?
堅毅
兩把這兩句話再進行對照著讀讀,試讀他們的不同。
師:文章來的最早的人是誰?
生:屠
師:他又是怎樣的人呢?與福樓拜關系如何?從哪發(fā)現(xiàn)?
生:狂熱的理想,醉心于這事業(yè),博學多識
博學:用一種——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醉心
二、教師總結:
用上了肖像,語言,動作等手法來,同時,他非常講究用詞的準確性。
同學們,我們與其說福樓拜偉大,有魅力能吸引這么多的`大文豪到他家來還不如是莫泊桑偉大,最精煉準確刻畫出精刻的人物性格來。
三、作業(yè):
現(xiàn)在我們也用嘗試著用的描寫人物方法做個小活動,“猜猜他是誰”。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教學反思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刻畫人物的文章,作者抓住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激發(fā)學生讀外國名著的興趣。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運用語言、外貌、行動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第一課時,我課前布置學生查找五位作家的資料,識記作家的代表作。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資料,再用課件補充資料,落實“激發(fā)學生讀外國名著的興趣”這個目標。
第二課時,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步驟:
1、作家代表作知識搶答。
2、理解、掌握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談收獲,悟寫法。
4、練筆,學習描寫人物。第二個步驟是重點,我主要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的方式來理解、掌握這個重點。
【存在問題】
1、時間安排有些倉促,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還不夠。
2、學生回答得不夠全面時,就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課文仔細查找答案。
3、板書的內容過多,不夠簡練。
4、不應對四位作家平均用時,應以點帶面,重點研討對“左拉”的描寫,其余作簡要分析。
5、應增加“人物特征比較”環(huán)節(jié)。比如:都描寫了胡子,各人的胡子有什么不同;都有動作描寫,各人的習慣動作有什么不同;都德與福樓拜都能言善辯,可是又有什么區(qū)別。如果能讓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差異,就會對莫泊桑抓住特征刻畫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6、由于缺少了對比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談收獲,悟寫法”就談得不夠深,也由于學生談得不夠深,就急于把自己的觀點展示給學生看;另一方面,是擔心“練筆”這個環(huán)節(jié)時間不夠,就草草結束。如果能讓學生在“悟寫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有所悟,寧可刪掉“練筆”這個環(huán)節(jié)。應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興奮點來取舍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和深。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課后練習題答案
中考語文課文復習: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課后練習題答案
一、熟讀課文,分別概括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語言、行動和性格的特點,并用表格說明。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練習概括能力。
參考答案:
肖像語言行動性格
福樓拜古高盧斗士式的大胡子,藍色的大眼睛。他的聲音特別洪亮,仿佛吹響一把軍號。有時雄辯過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話結束一場辯論。他的思想一下子飛躍過幾個世紀,并從中找出兩個類同的事實或兩段類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較。于是迸發(fā)出啟蒙的火花。門鈴一響,立刻把紅紗毯蓋在辦公桌上。親自去開門。像親兄弟一樣擁抱屠格涅夫。從這個人面前走到那個人面前。把客人一個個地送到前廳,談話、握手、拍肩。熱情奔放,容易激動,和藹可親,博學睿智。
屠格涅夫白皙的臉。用一種輕輕的并有點猶豫的聲調慢慢地講。講無論什么事都帶上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談話很少涉及瑣事,總是圍繞著文學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譯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仰坐在一個沙發(fā)上。懷有狂熱的理想,醉心文學事業(yè),博學多識。
都德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卷發(fā)從頭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須連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瞇縫著,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于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一來就談巴黎的事情,講敘著這個貪圖享受、尋歡作樂并十分活躍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他用他那獨特的、具有南方風味和吸引人的諷刺口吻談論著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他習慣用手捋著自己的胡子尖。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生性活躍,健談,厭惡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fā)胖。有一副樸實但很固執(zhí)的面龐。他的頭顱不漂亮,但表現(xiàn)出聰慧和堅強的性格。他那很發(fā)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fā),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都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帶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地翹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和戲謔。很少講話。發(fā)出幾聲:“可是……可是……”當福樓拜的激情沖動過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開始討論,聲音總是很平靜,句子也很溫和。爬六層樓,累得呼呼直喘。一進來就歪在一個沙發(fā)上。開始從大家的臉上尋找談話的氣氛和觀察每人的精神狀態(tài)。總是歪坐著,壓著一條腿,用手抓著自己的腳踝,很細心地聽大家講。溫和,寡言,堅毅,聰慧。
二、短短的一篇文章,寫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樣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的?語言上有什么標志?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以及表明行文順序的語言。
參考答案:
全文好像是一出舞臺劇。時間:星期天。地點:福樓拜家,六層樓的一個單身宿舍。人物:以福樓拜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個登場。主要內容:每個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人物之間的交流。全文結構好像是舞臺劇的結構。
基本上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第一個來到的往往是伊萬·屠格涅夫”,先寫屠格涅夫!斑^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再寫都德!敖又鴣淼氖亲罄,再寫左拉!皾u漸地,人越來越多”,下邊重點寫福樓拜!暗谝粋”“過了一會兒”“接著”“漸漸地”,都是語言標志,閱讀中要格外注意。
三、福樓拜是莫泊桑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蒙導師,他曾對莫泊桑說:“你所要說的事物,都只有一個詞來表達,只有一個動詞來表示它的行動,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因此就應該去尋找,直到發(fā)現(xiàn)這個詞,這個動詞和這個形容詞,而決不應滿足于‘差不多’……”試從課文中找出人物描寫的準確而生動的詞語或句子,以驗證福樓拜對莫泊桑創(chuàng)作的影響。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福樓拜關于文學語言運用的名言,并體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運用的準確而生動的語言。由于翻譯的關系,莫泊桑運用語言的高明之處在譯成中文后可能已經(jīng)失去不少,但還可以看出一些。
參考答案:
例如,“就像兩塊同樣的石頭碰到一起一樣,一束啟蒙的火花從他的話語里迸發(fā)出來。”應該說,“迸發(fā)”一詞用得準確而生動。兩塊石頭撞擊在一起,發(fā)出了火花,用“迸發(fā)”最好。
又如,“他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肮串嫛迸c“輪廓”,搭配得好!爸挥脦拙湓挕迸c“勾畫”也前后一致。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闡述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3.結合文本分析擺事實、講道理以及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注重實踐、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積極爭取做一名有開拓精神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以及對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見,實踐精神有多么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講述實踐精神的文章《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開頭點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學實驗”。
2.速讀全文,找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的特征:表判斷的陳述句;高度概括、統(tǒng)領全文的觀點。)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三、文本分析。
1.作者在文中探討了哪四個問題?初步了解各節(jié)大意及寫作思路。
(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
(2)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病?
(4)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題目即是中心論點。課文開頭先剖題,由“格物致知”的出處,帶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視的原因分析
澄清了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樣把這種精神應用到科研實際中去,最后誠摯地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2.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3.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四、論證方法。
1.引用古語。
如,開頭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自然段中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2.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
列舉事例時,采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合的說理方法。反面事例:
(1)列舉明朝大理論家王*明“格竹子”頭痛失敗的事例,闡述了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錯誤態(tài)度。
(2)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面臨實際工作卻束手無策。
(3)作者在念大學時,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正面事例:通過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了解竹子的性質。
好處:典型事例論證,說理充分,令人信服。
3.運用對比。
如,中國傳統(tǒng)教育通過內心體悟和自我檢討維護社會制度,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對比。好處:正反互陳,發(fā)人深省。
五、小結。
本文思路清晰,例證確鑿,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長了人們的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人們的思想
學完本文后,最重要的應在于積極培養(yǎng)這種精神上。
六、延伸、討論。
1.討論: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
2.有人認為:丁肇中先生將中國學子的“不愿動手”歸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
為了強調自然科學而否定社會科學,有否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請依據(jù)本文,獨立思考,做出回答。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默寫運用。
教學方法: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后錄》
二、自讀——注釋。
了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復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的句子是(比喻)(頷聯(lián))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設計的理念。
2、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為主。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文言實詞,掌握常見文言句式,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結合《三國演義》第37和第38回,引導學生了解史家筆法和小說家筆法的異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現(xiàn)文中人物的閃光點,教育學生做熱愛祖國、志向遠大、有理想有抱負有智慧有膽識的人;做尊重知識,重視人才,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人。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分析理清諸葛亮一番話的核心方針依據(jù)。
【教學難點】
教材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及背景。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討論分析法多媒體演示等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師表》和《三國演義》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寫,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已經(jīng)有一定水平,因此對教材的橫向聯(lián)系和縱向拓展可適當加寬加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課件播放《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教師提問:“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請問,你的腦海里都裝著三國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然后出示課件:杜甫《蜀相》中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提問,詩中寫的人是誰?――諸葛亮。我們學過他的哪篇文章?――《出師表》。試試能不能背誦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學生背誦之后,提問:這一段中“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講的是哪一件事?學生很容易回答:三顧茅廬。教師接著明確:對,這是諸葛亮自己深情回顧的,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同學們在小說和電視劇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歷史書上又是怎樣記載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隆中對》這篇文章,它節(jié)選自史書《三國志》。
【評價】我認為,導語不僅僅是只起導入作用,它起溫故而知新的復習作用;起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導語的設計可以稍長一些。
《隆中對》文言知識梳理
一、背景常識。
1.“三顧頻繁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堂獻策,一段千古佳話留名青史。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就記載了這段佳話。陳壽,西晉史學,他博采舊聞,綜合當時各國史料,進行考核取舍,著《三國志》,它以記言為主,集中體現(xiàn)了古代人物傳記的藝術成就。《三國志》,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合稱四史。
二、字詞歸類。
1.生字識記。
好(hào)為樂(yuè)毅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簞(dān)食壺漿
傾頹(tuí)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①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
、谧远恳褋恚骸耙选蓖ā耙浴
③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闕”通“缺”,缺點
、苁且韵鹊酆啺我赃z陛下:“簡”通“檢”,挑選
、轄杹矶幸荒暌樱骸坝小蓖ā坝帧
3.一詞多義。
①已:a.停止:然志猶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來
、谒欤篴.就:由是先主遂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③因:a.憑,憑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b于是:因屏人曰
、転椋篴.動詞,吟誦:好為《梁父吟》
b判斷詞,是:謂為信然
c.表被動,被、替:賢能為之用
d.動詞,作為: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⑤于:a.連詞,跟、和: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b介詞,在:欲信大義于天下
c.介詞,向: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4.古今異義。
、俨辏篴.古義:失敗,例句:遂用猖蹶
b.今義:兇猛而放肆
、谠S:a.古義:承認,例句:時人莫之許也
b.今義:允許,贊許
、劬停篴.古義: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見
b.今義:多用作連詞
、芸梢裕篴.古義: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b.今義:助動詞,表示可能或能夠。
、輫篴.古義:地勢,例句:國險而民附
b.今義:國家
三、重點語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常把自己比作齊國名相管仲、燕國名將樂毅,當時的人沒有承認他這種說法。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圍繞此句,安排懸念,引人入勝。寫諸葛亮自比管、樂,設置懸念,而后以徐庶推薦,劉備“遂詣亮,凡三往”強化懸念。也記述了諸葛亮胸懷大志,不同于蕓蕓眾生。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這人只可以到他那兒見他,不可以委屈(他)來。寫出了諸葛亮決不屈身俯就的品質和至高無上的尊嚴,為劉備屈身親往隆中求見諸葛亮作了鋪墊。
3.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我有諸葛亮,就如同魚兒得到水一樣。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道盡了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從側面烘托出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課外知識拓展
學了《隆中對》,你知道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其他故事嗎?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出2~4個。
七擒孟獲、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學習重點:
1. 初步了解議論文的特點,學習閱讀議論文和寫作議論文的方法。
2. 獲取文化營養(yǎng),豐富思想,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辨的習慣,享受思辨的樂趣。
3. 培養(yǎng)閱讀欣賞議論文的興趣和習慣。
4. 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所帶來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對于記敘文寫作的立意、選材也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建議
1. 本文的論點未直接提出,可組織學生討論,以提高分析課文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2.“七月流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義卻在于讀書不能望文生義。教學中可借此例引導學生認真讀書!白詈盟健保髡哒f在書面語中不能用,在口語中勉強可用,因為本文是在談論書面語。其實,用在口語中也是錯誤的,也不可取,口語也要規(guī)范。
學習內容
1. 大雅似俗的風格
王力先生的《談語言》是一個談話記錄,因此與一般的文章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風格。表面看來信馬由韁,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然而所說的內容卻是一位語言學家所深思熟慮的關于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而且脈絡清晰。因而,這篇課文實在是大雅似俗。
2. 關于課文的論點
本文談論的是書面語的使用問題,其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guī)范化”。它有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是“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第二個分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規(guī)范的”。課文的論點并沒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為兩個分論點。分論點也沒有直接提出,而是隱含在或者說滲透在具體的論述中。這種情況在文章中比較少見,但在談話中也并非絕無僅有。因為談話必須平易,而直接說出論點可能過于莊重。而且談話中,句子與語境的關系更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時,談話常常是開始的時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內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達完整。
有人習慣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為論點,可能認為本文的論點是“既要考慮規(guī)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把這話作為論點的困難在于:第一,所指不明,究竟這里的規(guī)范化和大眾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談論的是書面語與口語的關系,“大眾化”指的其實是“不能脫離口語”,只是因為上下句都談到了讀者,才說成“大眾化”。第三,作為論點,這里的“考慮”顯然是多余的,因為上文說到“不能忘了”,這里才用“考慮”與之呼應。有人可能會認為論點是“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guī)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這種認識的困難還在于,直接表達論點的句子應當較為簡約,比如說成
“口語的加工,既要考慮規(guī)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能不能認為文章的論點是“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guī)范化”?這樣也不行。因為“書面語口語化”的說法不通,所謂“化”是向某個方面某種性質轉變的意思,但口語在前,書面語在后,怎么能把后來的轉變?yōu)樵械哪?“書面語規(guī)范化”的說法也不通,因為并不是先有了一種不規(guī)范的書面語再使之規(guī)范,作者的意思是對口語進行加工,進行規(guī)范化。那么,說文章的論點是“文章要口語化,規(guī)范化”如何?那也不行。因為“文章規(guī)范化”會使人誤認為是文章形式本身的規(guī)范化。這是不是說文章的論點只有一種表述形式呢?那倒不是,比如本文的論點就可以表述為“書面語應當是經(jīng)過加工的口語”。其實,“經(jīng)過加工的口語”,就是“口語的規(guī)范化”。
3. 課文中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
因為是談話,所以本文的語言和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單句,句子結構也比較簡單。但既然是議論文,與記敘文相比,句子還是長一些,結構復雜一些,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多一些。這里只分析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該句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從結構上說,這只是一個單句。問題在于,“不懂得”的賓語是由一個復句結構充當?shù)。有的語言學家把這樣的單句叫做超句,而且這個復句結構又是一個多重復句,總體上是假設復句,前一個分句本身又是一個并列復句。作者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結構復雜的句子呢?答案只能是:表達思想的需要。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正是第一個分論點“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但在這個具體的語境中,作者不能把這個分論點寫上去,如果那樣,必然會前言不搭后語。因為這里是在批評反面現(xiàn)象,所以說“脫離了口語”。為了表意更加充分,更加飽滿,也為了句式更加流暢,作者又換個角度說“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對這種反面現(xiàn)象的最好批評,莫過于指出其結果:“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多重復句:“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而這個復句所闡明的道理與上文所批評的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那就是:那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于是作者就把這個復句結構作“不懂得”的賓語,形成了有人稱之為超句的復雜的單句:“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
關于結構
課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結構提綱如下:
(一)(1自然段)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
。ǘ2--5自然段)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1)(2自然段)某些人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2)(3--4自然段)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3)(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樸實的好。
(三)(6--12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guī)范的。
。1)(6、7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guī)范的。
。2)(8、9自然段)例證某些用語的不規(guī)范。
。3)(10自然段)既要規(guī)范,又要大眾化。
(4)(11自然段)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guī)范化。
。5)(12自然段)規(guī)范的標準是發(fā)展的。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zhàn)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zhèn)。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xiàn)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jīng)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 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顔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嫻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會消失
3、 自讀課文,并思考:
(1)“我”曾經(jīng)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xiàn)在通訊事業(yè)發(fā)達了,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tǒng)的書信聯(lián)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xù)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 接濟 唏噓 稀罕 噩耗 呵斥 詰問 焦灼 伎倆 顛沛 吊唁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低眉順眼 連聲諾諾 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 恪盡職守 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xiàn)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 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第 二 課 時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教學后記:信客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信客的品質和精神都能能較好地體會,對文章的結構基本能把握,朗讀能力有提高。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內容預覽:
《愛蓮說》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 特點。
2、反復誦讀,背誦課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 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對象。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shù)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1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并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贊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1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
、诒疚那耙欢谓榻B,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后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后語調使用的區(qū)別。)
掃清生字詞
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洗 滌 清漣 褻玩 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并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三、 研讀課文(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xiàn)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 君子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huán)境 (出 不妖) - ---高潔、質樸 體態(tài)香氣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氣質 (亭褻玩焉) ----清高 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ǘ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文章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對三種花的態(tài)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tài)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愛梅花,因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斗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 反復誦讀,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2 3
學習難點:
學習目標2
學習方法:
研讀和賞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唐朝,不能不說唐詩,說起唐詩,不能不說李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出示大屏幕。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背景。大家齊讀。
1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經(jīng)朋友舉薦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但是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久李白遭受讒言排擠,不得不離開了長安。此時李白寫了三首詩,表達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復雜心情。
2釋題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
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wǎng)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
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
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yè)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yè)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內容預覽:
《小石潭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識記下列文言(常見)詞語的意義或用法:
寂寥 幽邃 居 隸(實詞) 以 可 以為(虛詞)
理解下列語句中文言詞的活用:
心樂之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2.感受小石潭獨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樂的心情體驗,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五、預習要求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誦讀課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釋口譯全文,發(fā)現(xiàn)標記疑難詞句,并試行索解。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誦《江雪》導入,賞析詩中的景與情,引導學生領會柳氏的詩和游記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點,便于學生把握課文中的景與情。
方法二:本文抒發(fā)的是作者遭貶后的心情,可適當從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關詩文(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導入。
二、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或示范,重點是對長句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和感情的處理。
3.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討論解答。著重理解以下重點詞句:
(1)“以”的用法:全石以為底(作為,成為)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過清(由于)
(2)名詞、形容詞的活用:
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而行。
凄神寒骨(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心神凄涼,令骨子感到寒冷。(或按課文注解譯)
心樂之(意動用法):心里以之為樂(或:心中為此而高興、心中感到高興)。
、歉鶕(jù)“教學目標2”,指導學生準確、流利地通譯全文。
⑷整體感受全文的感情脈絡:作者因遭貶失意而到山水中尋求解脫,發(fā)現(xiàn)潭水便感到高興,水之清、魚之樂又帶來了片刻歡愉,但凄清的環(huán)境又勾起自己謫居生活的悲涼心境,感情由“樂”而“凄”。
三、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最具特色,特別精彩?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完成課后“閱讀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揣摩品味
1.根據(jù)上一課布置的“練習2”進行匯報交流。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進行講評,重點歸整出以下內容:
第一段:①聽覺:未見水先聞聲,喻以玉響,清脆悅耳。
②視覺:清;觸覺:洌;精練傳神。
、垡曈X:石奇,形雜,樹木青翠,富于變化。寫石寫樹,都襯托水之“清”,全段寫發(fā)現(xiàn)水潭之樂,句式整散結合,用語簡潔自然,節(jié)奏張馳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無水之境,突出“清”。
、诠馀c影:亦見水清。
、垤o與動:游魚忽靜忽動,悠然自得,可愛之至;
、堋皹贰保簲M人。全段以魚寫水,既寫出魚之可愛,也寫出水之清澈,又寫出人之歡愉。
第三段:寫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動形象,特征鮮明!岸贰迸c“蛇”,一靜一動,光線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參差錯落。
第四段:寫四面環(huán)境,突出“寒”、“清”的特點,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讀背誦
要求學生熟練而有表情地朗讀,有可能再將全文抄寫一遍。當堂背誦課文。
三、比較拓展
1.根據(jù)“練習8226;探究”一:討論本文與《與朱元思書》、《水經(jīng)注》中寫水寫魚的異同。
理解:三文都以魚寫水之清,吳文、酈文都直接寫水,柳文則作側面描寫,不著水字,卻處處寫水,以魚、石、影的清晰可見反襯水的清澈見底。柳文還移情于物,以魚之樂表現(xiàn)人之樂。
2.有條件,還可以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同寫遭貶后的心態(tài)作比較,談談看法。
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不必統(tǒng)一認識。
四、課后作業(yè)
1.選擇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相應練習。
2.閱讀《課外閱讀》(八上)中元結的《右溪記》一文,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6-14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12-29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9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16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08-27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04-07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1-26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4-22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熱)06-14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精品]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