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學設計(精選5篇)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酒》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閱讀!
《春酒》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現的思鄉這一主旨。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2、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色。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枸杞(gou3qi3)門檻(kan3)過癮(yin3)湊(cou4)齊
酬(chou2)謝煨燉(wei1dun4)兩頰(jja2)家醅(pei1)
2、解釋下列詞語。
家醅:自家釀的酒。醅,這里泛指酒。
一馬當先: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藥劑,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落幕:閉幕。
過癮: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責。
二、導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畢業于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包括<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子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她是著名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四、學習課文
學生自主閱讀體會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課文中有許多細節寫得很有情趣,表現出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
②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④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⑥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
歷經坎坷的詩人,憂國憂民的詩人,多愁善感的詩人,將他們漂泊異地的惆悵和思念家鄉、親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們的詩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撥動著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這兩句寫的是羈旅之思。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更是道出了蘇軾對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給了天下人最誠摯的祝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推薦閱讀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蕭乾《棗核》
(三)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
六、小結
本文體現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親人、師友占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春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家的鄉民俗民風。
2、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理解對人物的細節描寫所表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文章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并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一、情境引入
春節、元宵、清明節、端午……,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目,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而逐步長大的。今天我們就看看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她過年時的快樂故事——《春酒》。
二、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力求讀出文中的情感。在勾畫出疑難字詞時候,同時來想一想文中那句話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指出生字詞。
氣氛(fēn)兩頰(jiá)煨燉(wēidùn)枸杞子(qǐ)
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
明確: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這種情感是通過什么樣的具體行動方式表達出來的呢?
明確:通過自釀八寶酒來體現自己對家鄉的懷念。
2、酒既然是作者思鄉情感的寄托,那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本文題為春酒,作者僅僅就是來寫春酒的嗎?
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
3、作者為什么選擇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個生活場景來寫呢?
明確:印象深刻、有代表性、有家鄉味(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同琦君回到她的故鄉,來體驗她的“家鄉味”。
(二)、重點研讀。
(1)請同學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所喜歡的句子。
(2)小組討論交流,請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教師巡視)
(3)小組代表發言
a、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生回答:寫出了我當時情不自禁,對喝春酒充滿期望而急切的熱情;也寫出了當時“我”很“饞嘴”、可愛的樣子。(情趣)
問:“我”當時期望的熱情和可愛,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的?
生答。
師再問:
想一想:如果把“一馬當先,不請自到”,換成了“受邀請”,會怎樣?
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換成說吃得“像小豬”呢結果會怎樣?
如果把“還”換成了“便”,效果又會怎樣?
明確:
終于到來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饞的樣子。
就是因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寫出了“我”的可愛。
“還”捧一大包說明她吃飽了后竟然還拿,也正寫出了孩子的可愛。
我們就請這一小組的同學給我們共同朗讀,注意讀出作者的情感來。
b、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生回答:“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情趣)(甜蜜的感覺)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幾回”去掉好不好?為什么?
生試著讀一遍。
明確:不好。“偷偷”而不是當著母親的面,表現“我”內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讓母親知道的隱秘心理。“好幾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見出母親的八寶酒對“我”充滿了誘惑,也顯示出“我”的可愛。
那我們請一位同學給我們讀讀看,看他是否能讀出這樣的感情來。
c、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生回答:“我”的可愛和情趣。(情趣)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能否從具體的詞語來說說呢?
明確:
“只”和“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而感到不滿足。
“走來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對撒了雖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點點后的失望。
“直”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滿是喜歡,舔個不停,煞是可愛。
“呼呼”地睡了,表現了小花貓舔碗酒后的相當滿足和陶醉的情態。
“也是”一詞,是以“我”當時的心理來揣摩小花貓的,可見“我”也同小花貓一樣饞得要命,也寫出了“我”的那種童趣。
請一個同學來給我們來示范朗讀。其他的同學注意欣賞,聽他們讀得怎樣。
師再次強調幾個重讀的詞語。
大家來共同朗讀這兩句話。
d、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生回答:寫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時候,我那企盼的神態。(情趣)
問:為什么這樣說呢?若把“眼巴巴”去掉,會怎樣?
同學們你們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這句話,再讀一遍看看效果怎樣。哪個同學發現了?
明確: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夠寫出小女孩那種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滿是期待和向往。
e、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生回答:甜蜜的神態。
問:在語句中并沒有這樣的字眼啊,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答:跟喝過酒似的。
問:那你是否能通過具體的詞語,把母親當時的心理準確地說出來呢?
明確:“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
“其實”這一副詞十足地寫出了母親做八寶酒就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嘗到其中的濃香就很開心、榮幸和滿足了。一個賢妻良母就真實地再現了出來。
好!揣摩得很準確。
那哪一位同學能給大家朗讀一下呢?
f、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生回答: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
你是怎樣體會到的呢?
師提示:
1、揣摩他當時的心理。
2、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不說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是非常高興的。
請同學們來給大家讀。
(三)、小結:
作者之所以能在幾十年之后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么清楚,描寫得那么細致是因為對故鄉有特殊感情。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一壺春酒,一場會酒,醉了年幼的“我”,醉了母親,也醉了眾鄉鄰。我想,他們也會勾起我們的許多關于新年的美好的回憶。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并用心去體會,我們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
板書:
春過新年情趣。
喝春酒風土人情思念故鄉。
(家鄉味)
酒喝會酒甜蜜。
《春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課前準備
學生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搜集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閱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閱讀她的作品《琦君說童年》。
教師
準備思鄉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游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
教學內容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建議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說一說當地有哪些民風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過年的故事
2.導語示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么?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3.教師投影學習目標和字詞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跡。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4.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a.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5.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本文記敘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贊美。就像琦君曾說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間。
6.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研讀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味道的細節、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2.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對細節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的質量。
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2.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延伸練習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并試著仿寫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春酒》教學設計 篇4
【創意說明】
這是一篇文字清新、筆調淡雅、蘊涵濃烈情韻的散文,教師宜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在反復朗讀中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住校一個星期之后,心里最想干什么?(回家)為什么?(想家了)那如果讓你離家幾十年,你會想家嗎?你會想念媽媽做的飯菜嗎?遠離故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思鄉、想家的感受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品品琦君的春酒,去體驗作者的這份情感吧!
二、識琦君,盼春酒
1、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含的情感和意蘊。
2、教師出示圖片及簡介文字引領學生走近作家。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于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赴臺灣,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是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為主,大半以她家鄉浙江溫州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一副中國農村社會的樸素生活圖景。
琦君的作品,有與人不同的獨特風格。特別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摯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筆致婉約,真篇文章散發著迷人的氣息。
三、入課文,飲春酒
1、一讀課文,讀出文章的喜慶味兒。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主要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2、二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態:
要求學生選擇最能表現人物情態的句子表情朗讀,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補氣、健脾、明目的喲!”“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以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回流鼻血,太補了。”“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等句子,重點指導學生把握好重音、語氣、語調。
3、三讀課文,讀出作家的情懷:
探究:結尾一句“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感慨可謂意蘊無窮。那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引導學生對主題深層次探討)
明確:作者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生活的深情懷念。
風俗之美:新年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元宵節后,換下的貢品堆得“慢慢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副中國傳統的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里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四、找佳句,品春酒
1、找出喜歡的語句,盡情朗誦,細心品味。把它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如“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堆回家。”──比喻新奇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新年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得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臉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運用生動的外貌描寫,形神畢肖,熱情好客、樸實大方的母親從字里行間浮現出來,栩栩如生。
“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寥寥幾筆,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從字里行間凸現出來,親密隨和、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更是讓人向往不已,讀來也像是嘗到春酒一般妙不可言。
2、教師總結:
琦君曾經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琦君正是通過這些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抒發了他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深情。
3、遷移閱讀:
讀余光中、席慕容的《鄉愁》和舒蘭的《鄉色酒》。
品析:漂泊在外幾十年的游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它是一曲悠揚的笛聲,它是一張永不褪色的郵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寶酒……
五、做積累,贊春酒
1、學生說感悟的話:
提示學生可用“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明白了(知道了、記住了)……”的句式,內容可以是文章的語言特色,可以是文章的表達技巧,還可以是作者的情感等帶給你的影響與震撼。
2、教師歸納學生積累:
例: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讀準了這些詞語的音領會了詞語的意。
甘醇 薏仁 橄欖 枸杞 酬謝 氣氛 撒開 衣襟
挑剔 家醅 一馬當先 顧名思義 如法炮制
“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記住了大量疊詞的運用可以增添文章的親切感。”
“謝謝你啊琦君,你讓我懂得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深刻內涵,一杯春酒故土情。”……
《春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理念】
語文課要充滿“語文味”,關鍵在于教學立意的明確得當。一堂課的教學立意,應依據文本特點、學生情況、編者意圖以及教師本人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來定位。“教什么”定位清晰了,“怎么教”也就得當了。于是師生互動,深入文本,浸潤在字里行間品味、感悟、鑒賞,領略文本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精神便在濡染中得以培養、積淀與提升。
【設計簡說】
《春酒》的特色是通過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家鄉的民俗風情和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琦君表達的“思鄉懷舊”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鄉愁”,她素淡、寧靜,蘊藉、溫潤,以一種洗盡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訴說著對童年、家園的深情。由此確定教學立意: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及其作用,體會生動展示民俗風情與思鄉之情的寫法,感受民風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教師應在課堂上氤氳出溫暖、甜蜜、眷戀的情緒氛圍。
讀書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讀懂作者,體悟深情;“品”至其靈性,領略韻致,讀出韻味。《春酒》文字素淡卻意蘊豐厚,更須細酌慢品。本堂課就設計了“識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享韻致”這樣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在學生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抓住文眼“家鄉味”,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探究“家鄉味”,說理解的話,原汁原味感受課文。然后組織合作探究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細部探微,個性品味,學習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和傳神詞句及其表達作用,說體驗的話,體悟琦君情懷。最后適當拓展有關“思鄉”的詩文,欣賞朗讀,領略韻致,說感悟的話,豐富自己的情懷,提升自己的境界。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理解作者通過生動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情懷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細節和傳神詞語,領悟文章的意蘊。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傳神語言及細節描寫是本堂課的核心重點。
2、領會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識春酒,知文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導入,聽女作家琦君把酒話往事,遙寄思鄉情。
2、想一想,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課文里有沒有這樣的句子?找到“文眼”。
3、家鄉味體現在哪些地方?
家家邀飲春酒的無窮情趣,會酒的熱鬧與喜慶,人情的淳厚與溫馨,童年的天真和快樂,母親的賢惠和慈愛,阿標叔的善良和淳樸……(板書)這些便是濃濃的家鄉味!
二、品春酒,懂琦君
1、課文中有很多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抓住了人物的細小動作、簡短的話語或細微的表情,寫得富有情趣,乃至一字傳神。現在,請小組合作探究、品味,分別找出關于母親、童年、風俗人情的一些細節,讀一讀,品一品。
2、用多種形式朗讀,讀懂琦君,讀出深情。
3、課文中還有一些關于家鄉自豪感的描寫,寥寥數語,開心、自豪神情畢現。你能找出來嗎?
4、“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用怎樣的語速、語調讀這句話?(泡不出家醅的遺憾,嘗不到家鄉味的惆悵)
三、醉春酒,享韻致
1、琦君就是用這樣素淡的文字,傳神的細節,絮絮地說著對童年、母親、鄉情的無限眷戀,氤氳出溫暖甜蜜的家鄉味。請用一句話概括我們品出的家鄉味。
2、還有人仿照余光中的《鄉愁》改寫了《春酒》詩,詩意地表達了對家鄉味的眷戀。請欣賞朗讀。
3、故鄉的酒,流淌著醉人的芬芳;故鄉的歌,總在想家的夜晚輕輕吟唱。借助音樂的抒情力量再次渲染、體會游子思鄉的深情。
4、介紹琦君作品風格:
“一花一木耐溫存”。
1949年離開大陸漂泊到臺灣的游子,都有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思鄉、懷舊成了這一代人心中解不開的情結。琦君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春酒》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春酒》優質教學設計05-12
語文《春酒》教學反思07-29
《春酒》教學反思范文05-12
八年級下冊《春酒》教學設計05-12
八下《春酒》學案設計05-12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春酒》教學設計11-02
《春酒》練習題05-12
《松鼠》教學設計精選04-25
《石榴》教學設計精選07-29
八年級語文《春酒》教學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