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并積累重點字詞。
(2)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螞蟻的形象,并思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2.過程與方法目標:賞析文中對螞蟻的生動傳神的描寫,并學習文章由螞蟻引發思考的感悟式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悟主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螞蟻的形象,進而理解作者的感悟。
2.學習本文由螞蟻引發思考的感悟式寫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作者復雜微妙的心理變化以及對自我的深刻反思。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介紹作者
1.假如你面前出現一只螞蟻,為一粒餅干屑而奔忙,你會想什么呢?是螞蟻的勤勞,還是螞蟻的渺小,還是生命力的頑強。讓我們一起隨作家南帆走近螞蟻,去認識它,思考它。
2.介紹作者:南帆本名張帆,現任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同時為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帆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與感悟》《沖突的文學》等學術著作。他寫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與植物》《追問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南帆對于當代文學最大的貢獻在于,他獨立創造了一種散文風格并迅速風靡。他以一種冷峻的目光對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軀體做文化的思考,他的 散文是“智性散文”的典型代表。有評論家曾認為“讀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對南帆散文極富理趣、哲思又豐滿潤澤的褒獎。在他的作品中,既呈現出一個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現代知識分子與現代文明發展的多維對話,又有作者與自己開展的一場推心置腹地深度對談,還顯出作者對日常生活活潑趣聞的調侃;更運用他的學理來看待歷史,引發讀者對歷史進行形而上 的思考。他冷峻地審智,旨在超 越抒 情,突破話語的遮蔽,讀來智趣無限。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一縷 涵義 餅干屑 捻成 頃刻 戳破
蹣跚 感慨 憐憫 嗅著 打量
2. 根據意思填寫詞語:
害怕而不敢向前。( )
為了正義勇往直前,決不退縮回顧。( )
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地位。( )
用盡全部力量。( )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提示:可按照“本文通過對 的生動細致的描寫,引發了作者 ”的句式來概括。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4.明確:本文通過對一只小螞蟻發現桌面上的餅干屑并在作者的面前扛著餅干屑離開的情景的描寫,由此引發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四、品讀課文,感悟螞蟻形象
1.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小螞蟻發現桌面上的餅干屑并在作者的面前扛著餅干屑離開的 情景?(1-5自然段)默讀課文1-5自然段,畫出描寫 螞蟻的語句,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把你認為傳神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把你的感受寫在句子旁邊。
2.匯報交流,抓住重點詞句分析并相機指導朗讀。(膽小、謹慎、信念堅定、自足、幸福的螞蟻。)
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讀來感受螞蟻的形象。
3.想想作者寫螞蟻時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說說運用擬人的好處是什么?
(1)交流匯報 。(生動刻畫了螞蟻的動作、形態、心理,賦予了螞蟻人的思想、感 情,更親切、更生動,寫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2)總結:像作者一樣,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態、心理,你筆下的動物就可能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但這必須建立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
4.小結:
根據剛才的交流,填空:
書桌上的小螞蟻經歷了出發時的__________,探索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發現的__________,收獲的___________……這不正是個體生命旅程的真實寫照么?
《螞蟻》原文閱讀
一只螞蟻畏畏縮縮地爬上了我的書桌,如同一個成功的偷渡者。
一縷陽光穿過窗簾的縫隙投射到桌面上。這只螞蟻越過陽光地帶,微小的身軀透徹晶瑩,沒有一點雜質。
書桌是一塊陌生的大陸。這只孤獨的螞蟻有一點膽怯。它謹慎地左顧右盼,慢慢地朝一個方向邁出了幾步,隨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來,往另一個方向試探。它的小腦袋不停地搖晃,仿佛在認真地嗅著什么,作出某種重大的判斷。終于,它下定了決心,義無反顧地對準一個方向前進。此刻,這只螞蟻從我面前的稿紙上面爬過,信念堅定。
我在稿紙上寫下兩個字:“螞蟻”。
這只螞蟻在桌面上發現了我丟下的一粒餅干屑,它驚奇地停了下來,快樂得就要暈過去了。螞蟻圍繞著這粒餅干屑不停地打圈子,沖上去嘗了嘗,隨即又退回原處,遠遠地打量這個意外的戰利品。它在瞬息之間明白了運氣的涵義。
我在心里想,可憐的小東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僅僅是這一張桌面。它無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憐憫的眼光居高臨下地觀察它,更不知道莫一根手指頃刻之間就能將它捻成碎末。
我并沒有感到自己比螞蟻優越。也許,另一個高度上面,同樣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視著我,主宰我的命運——一切如同我之于螞蟻一樣。
這只螞蟻竭盡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餅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蹣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貨真價實的,我實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樂。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筆,在稿紙上寫下一行字:“螞蟻是令人感慨的動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嗎?
《螞蟻》練習
一、 基礎識記
1、下列加粗字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畏(wěi)縮 膽怯(qiè) 瞬(shùn)息 碎屑(xiāo)
B、圍繞(rǎo) 打量(liàng) 憐憫(mǐn) 頃(qǐng)刻
C、蹣跚(mán shān) 戳(chuō)破 從(cóng)容 載(zǎi)體
D、潛(qián)藏 捻(niǎn)碎 召(zhào)喚 強(qiǎng)迫
2、找出并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⑴書桌是一塊寞生的大陸。這只狐獨的螞蟻有一點膽怯。
⑵終于,它下定了決心,一無返顧地對準一個方向前進。
⑶我在心理想,可憐的小東西,多么緲小的幸福。
⑷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筆,在槁紙上寫下了一行字:“螞蟻是令人感概的動物。”
3、請在原文中選擇一些恰當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并在橫線上寫下自己的認識。
這是一只( )、( )、( )、( )、( )、( )的螞蟻,從它的身上,我讀懂了 。
4、在橫線處再造兩個句子,組成一個語意連貫的語段。
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
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肯學,天天都會有收獲!
二、理解運用
儲蓄人生
人們在吃飽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儲蓄,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支取它。每當我清點一張張金額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單時,心里就有一種感悟:人生,不也是儲蓄嗎?
一個人呱呱墜地,便開始儲蓄親情。這一儲蓄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
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在通訊事業發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 接濟 唏噓 稀罕 噩耗 呵斥 詰問 焦灼 伎倆 顛沛 吊唁 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低眉順眼 連聲諾諾 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 恪盡職守 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第二課時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3
教學目的:
一、理解作者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的深刻含意。
二、學習本文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熔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由描述進而引申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難點:
熔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等表達方式于一爐。
教學關鍵:
同難點。
教學方法:
設計“自讀思考和練習”,指導自讀、組織討論。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從指導學生學習“自讀提示”導入新課文的學習。
二、范讀課文。
三、出示自讀思考題,指導自讀。
(一)基礎知識
1.查字典,給下列生字、詞注音。
閑暇、愫、奐、墩、潺、胯、溝壑、竣
2.解釋詞語:
①美輪美奐
②全中情
③栩栩如生
④潺潺
⑤藐視
⑥情愫
3.造句。
①感慨
②淡妝素裹
③神韻
④遺留
(二)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三)作者在文中敘寫了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詳細描寫了哪幾座有形的橋?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為什么要寫無形的'橋呢?
(四)劃出文中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的部分,試各舉一例,說說它們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檢查“基礎知識”的完成情況。
五、組織學生就(二)~(五)開展討論。
(二)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部分(1—2)回憶巴黎的游蹤,贊美名勝古跡。
二部分(3—4)贊美巴黎有形的橋。
三部分(5)贊美巴黎無形的橋。
單元小結:
指導學習《巴》“自讀提示”,任意比較兩篇文章異同。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 特點。
2、反復誦讀,背誦課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 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對象。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并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贊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
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后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后語調使用的區別。)
掃清生字詞
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洗 滌 清漣 褻玩 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并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三、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 君子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 不妖) -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氣質 (亭褻玩焉) ----清高 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文章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對三種花的態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
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聯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愛梅花,因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斗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
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運用批注法感受本文的語言風格,品味文章語言中的情味。
2.把握傳記文章真實性、文學性的特點。
3.了解居里夫婦提煉鐳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艱苦條件下表現出的堅韌、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熠熠閃光,她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美麗的,正如她發現的鐳一樣,放射出略帶藍色的熒光。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來越光彩奪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居里夫人的世界,來感受她那美麗而偉大的靈魂。
(板書:美麗的顏色 艾芙·居里)
【設計意圖】
通過對居里夫人簡單的介紹,激發學生對她的興趣,引導學生去了解居里夫人的偉大之處。
二、預習檢查,整體感知
1.預學展示
作者簡介;字詞積累。(見《狀元大課堂》本課“作者名片”“字詞清單”欄目)
2.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課文,思考本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以“人物+地點+事件”的格式進行概括。
預設 本文記敘了居里夫婦在婁蒙路的棚屋里用四年時間提煉鐳的事情。
【設計意圖】
通讀概括,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三、批注閱讀,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品味其語言特色并做批注賞析。
1.賞析式批注
課件出示:
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無疑地在瑪麗以前沒有一個女人體驗過),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
預設 這段話中“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是指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學新征程,開始了對鐳的研究;“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是指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之路上的收獲,艱苦的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但主觀上感受的卻是快樂。
師:就讓我們順著這句話,細讀文章,看看居里夫婦經歷了哪些艱辛,又收獲了哪些快樂。
課件出示:
在夏天,因為棚頂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熱得像溫室。……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種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臺上,落在這兩個物理學家標上記號永遠不放儀器的地方。
預設 把棚屋比作“溫室”,寫出了夏天棚屋內的燥熱。“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生動的細節描寫,突出了棚屋的殘破。寫棚屋的燥熱、殘破表現居里夫婦生活、工作環境的艱苦,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從事繁重的、艱辛的科學研究,突出他們獻身科學、樂觀堅定的崇高精神。
課件出示:
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
預設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鐳”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鐳”的神秘性,以及提煉它的艱難。這里反映出居里夫婦發現“鐳”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表現了……”的答題模式來賞析語句。
課件出示:
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
預設 這里連用四個“轉向”,最后定格在“他們的鐳”上,仿佛一個慢鏡頭,把人物內心的激動、期盼清晰細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2.提問式批注
課件出示:
瑪麗在院子里穿著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發被風吹得飄起來,周圍的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
設問1: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預設 這是一段細節描寫,再現了居里夫人煉制鐳時的情景,“在院子里”“被風吹”“周圍的煙”寫出了工作環境的惡劣;“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發“飄起來”、“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寫出了她煉制鐳的勞動強度之大,工作之艱辛,突出了她不畏艱難、熱愛科學、樂觀堅定的科學精神和任勞任怨的'精神品格。
課件出示:
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
設問2:這一句可否改為“四年過去了,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
預設 不可以。原句運用頂真的手法,突出鐳的發現之旅的漫長和種種不可預料的困難,說明雖然經年累月地超負荷運轉,但居里夫婦始終勇氣十足,堅持探索。改句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設問3:第17、18兩段,從居里夫婦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他們怎樣的精神?
預設 居里夫人“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的神態,表明她對科學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心與期待。他們的對話是浪漫甚至孩子氣的,似乎與嚴肅客觀的科學研究格格不入,但這卻恰恰表現了居里夫婦醉心研究、熱愛科學的赤子之心。
設問4:第24段,對居里夫婦進行了怎樣的描寫?
預設 對他們的動作、神態進行了細致入微地刻畫。“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坐下了”“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這些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了他們提煉出鐳之后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尤其是居里夫人望著鐳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著了的孩子床頭看著孩子一樣”,足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癡迷。
設問5:在敘事的同時,作者為什么要引用傳主的話?
預設 補充歷史細節,展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文章的敘事節奏,使行文更生動靈活。如第6段的引用,補充了他們在舊棚屋的生活細節,展示了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們堅定樂觀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愛,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第15段的引用,寫出了居里夫婦在科研路上雖然孤獨、困難,但二人相互鼓勵,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學家交流,體會到的是平靜而專注的快樂,表現出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補充歷史細節,展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文章的敘事節奏,使行文更生動靈活。如第6段的引用,補充了他們在舊棚屋的生活細節,展示了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們堅定樂觀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愛,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第15段的引用,寫出了居里夫婦在科研路上雖然孤獨、困難,但二人相互鼓勵,為了共同點目標而奮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學家交流,體會的`是平靜專注的快樂。
設問6:根據本文和材料,你能概括出傳主的精神品格嗎?
課件出示:
補充材料一:居里夫人曾獲得過許多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一天,一位朋友應邀來到她家里做客,一走進屋里,就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拿著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在玩,不禁大吃一驚,說:“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的金質獎章,可是非常難得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這個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就是想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補充材料二:鐳煉制成功后,有人勸居里夫婦申請專利,壟斷鐳的制造以此獲得財富。居里夫人卻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究,不應該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該借此來謀利。可是,她自己卻因為買不起一克鐳而無法進行重要的科學研究。
預設 堅定的信念;對科學研究具有極大的熱情;時刻保持專注;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協作的重要性;任勞任怨;淡泊名利。
3.總結傳記特點
師: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總結傳記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預設
(1)真實。凡是文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準確的。
(2)為保證敘述的真實可信,有時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資料。
(3)可以適當地發揮想象,以填補事實的空隙。
(4)記錄典型語言和關鍵行為,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等。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的情感,體會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質,感知傳記文體的特點。
四、一語雙關,聚焦文題
師:這篇文章在選入教材之前,曾經有三個題目——《鐳的發現》《偉大的發現》《美麗的顏色》,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預設 最喜歡《美麗的顏色》。“美麗的顏色”一語雙關,不僅指鐳發出的光的顏色美麗,更指居里夫人高貴的精神品格、燦爛的人格魅力。
【設計意圖】
在文字里暢游后再回看題目,學生的理解和初讀相比,會更進一步。
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資料助讀1:
課件出示:
居里夫人長期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惡劣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致使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了她的身體健康,最終得了惡性貧血白血病。鐳射線在無聲地侵蝕著居里夫人的肌體,她美麗而健康的容貌在悄悄消逝,逐漸變得眼花耳鳴,全身無力。
師:重病中的居里夫人,在你們心中、在人們心中還美麗嗎?
資料助讀2:
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
——愛因斯坦《悼念瑪麗·居里》
師小結:鐳有美麗的顏色,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更是具有美麗的顏色,而且這種美將是永恒的!希望你們永遠記住美麗的居里夫人,永遠記住居里夫人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設計意圖】
資料助讀+追問,將學生對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引向了更深的層次。
【設計亮點】
本課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兩大亮點:一是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做批注的方式,自主感知文章內容、梳理文章情節,感受傳主的精神品質;二是引導學生關注傳記文體,體會傳記的文體特征。教給學生閱讀傳記這一類文體的方法,即按照傳記的方式去閱讀傳記,讀出傳記的故事、啟迪、寫法。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6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環境和提取鐳的過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艱辛與快樂。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
3、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批注等多種方法來理解作品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感受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熱愛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導入新課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篇消息,題目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誰?對,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美麗的顏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煉出鐳的過程,感受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默讀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提問1:默讀課文,勾畫出描寫居里夫人工作的環境的語句,概括環境的特點。
明確:居里夫人工作的環境是婁蒙路的棚屋,這里夏天燥熱,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凍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環境簡陋、艱苦。
提問2:居里夫婦提煉鐳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他們是怎樣分工的.?
明確:第一年里,他們共同從事鐳和釙的化學離析工作;之后,他們進行了分工,提煉鐳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個人來完成。
提問3:居里夫人是怎樣工作的?
明確:她做的是壯工的工作,穿著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在煙的刺激下,用鐵條連續幾小時攪動沸騰著的材料。長年累月的工作,一個人搬運容器,移注溶液。
提問4:怎樣理解比埃爾說的“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明確:“它”指放射性物質鐳,從“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科學的向往,對實驗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
目標導學二:細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問5: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明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迷住”一詞突出表現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癡迷和摯愛。“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張有草墊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瑪麗的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她此時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著了的孩子床頭看著孩子一樣。”“前傾”“熱切”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居里夫人對鐳的迷戀。
居里夫人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最困難的,或者說幾乎不可能的,乃是離析這極小含量的物質,使它從與它密切混合著的雜質中分離出來。”居里夫人選擇最困難的工作,付出艱苦的勞動。
居里夫人是一個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在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居里夫人終于提煉出了鐳。
提問6:“美麗的顏色”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煉的鐳略帶藍色熒光的美麗;二是指居里夫人熱愛科學、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態度和精神。
目標導學三:品讀賞析,體會引用作用
提問7:課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話,找出來讀一讀,思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樣寫,補充了歷史細節,展示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使文章的敘述節奏有所變化,使行文更加生動。
小練筆:學習本文引用傳主的話的寫法,為自己的同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傳。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本文先從諾貝爾獎來引導學生認識居里夫人,再通過反復研讀課文,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變為具體。
不足之處
由于進度問題,對課文中的一些字詞并未花太多時間去研究,以后應注意。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7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后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于在瀝青鈾礦里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于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傳記的特點,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已經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須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么,關于居里夫人,同學們了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的句子。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現:多角度的表現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敘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說,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仿佛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面表現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①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
②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說著。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范。)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 了解顏色的分類和命名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顏色詞匯。
2.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美的熱愛和追求。
教學重點:
1. 顏色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2. 描述事物的顏色特征。
教學難點:
1. 如何準確、生動地描述事物的顏色特征。
2. 如何運用顏色詞匯進行創作。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一些實物或圖片,如花朵、水果、衣服等,用于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顏色。
2. 學生準備彩筆、畫紙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Step 1:導入新課
1. 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它們的顏色。
2.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顏色有哪些分類?如何給顏色命名?
Step 2:學習新知識
1. 教師講解顏色的分類和命名方法,如基本顏色、混合顏色等。
2. 教師示范描述事物的顏色特征,如紅色、綠色、藍色等。
Step 3:實踐與拓展
1. 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種實物或圖片,觀察并描述其顏色特征。
2. 學生嘗試用顏色詞匯進行創作,如寫一篇描寫景色的短文或繪制一幅彩色畫作。
Step 4:展示與評價
1. 每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的作品,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和點評。
2. 教師總結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
Step 5:作業布置
1. 要求學生在家中觀察家中的各種物品,描述它們的`顏色特征,并嘗試用顏色詞匯進行創作。
2. 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節,準確使用顏色詞匯。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顏色的分類和命名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正確使用顏色詞匯描述事物的顏色特征。同時,通過觀察和創作,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細節,準確使用顏色詞匯,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創作,激發他們對美的熱愛和追求。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短語,如“美麗”、“顏色”、“彩虹”等。
2. 通過閱讀理解,理解顏色的美,學會欣賞不同的顏色,培養良好的審美觀。
3.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色彩,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4. 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中的重要詞匯和短語。
2. 通過討論和分享,理解顏色的美,學會欣賞不同的顏色。
3. 通過觀察和想象,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教學步驟:
1. 導入:教師通過展示不同顏色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激發學生對顏色的興趣。
2. 學習:教師講解課文,學生跟讀,教師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短語。
3. 實踐: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種顏色,進行觀察和描述,然后進行分享。
4. 小結: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顏色的美,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和欣賞顏色。
四、教學方法:
1. 導入法:通過圖片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
2. 講解法:教師講解課文,解釋重點詞匯和短語。
3. 實踐法:學生通過觀察和描述,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4. 小結法: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顏色的美。
五、教學評價:
1. 過程評價: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
2. 結果評價:通過學生的分享,了解學生對顏色的理解和感知。
六、教學反思:
1. 是否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 是否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
3. 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4. 是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顏色的分類和顏色的象征意義,能夠運用形容詞描述顏色。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寫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顏色的美麗,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顏色的分類和顏色的象征意義。
2. 難點:如何運用形容詞描述顏色。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教師展示一幅色彩豐富的畫,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畫中的顏色。
2. 新課導入:教師講解顏色的分類,包括基本顏色、中間顏色和互補色,并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
3.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每組選擇一種顏色,討論這種顏色的象征意義,并舉例說明。
4. 教師講解:講解顏色的象征意義,如紅色代表熱情、綠色代表生機等。
5. 學生活動:教師提供一些物品或場景,學生用形容詞描述它們的'顏色。
6.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顏色的美麗和象征意義。
7. 作業布置:寫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及其象征意義。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顏色的分類和象征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描述顏色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顏色的基本知識和顏色的分類,了解顏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顏色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顏色的基本知識和顏色的分類。
2. 教學難點:顏色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圖片中的.顏色,引出本課的主題——美麗的顏色。
2. 新課導入:教師講解顏色的基本知識,包括顏色的定義、顏色的分類等。
3.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每組選擇一種顏色,討論這種顏色的特點和應用。
4. 教師講解:教師講解顏色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顏色的搭配、顏色的選擇等。
5.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出一幅畫,體現出顏色的美。
6. 課堂小結:教師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強調顏色的重要性和美麗。
四、作業布置:
1. 觀察生活中的各種顏色,記錄下來。
2. 選擇一種顏色,寫一篇關于這種顏色的短文。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顏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顏色的美麗,也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顏色。但是,對于顏色的應用,學生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關鍵詞匯和短語。
2. 通過閱讀,了解作者對于“美麗的顏色”的獨特見解和情感體驗。
3.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對色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4. 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閱讀課文,理解作者對于“美麗的顏色”的描述和感受。
2. 學習關鍵詞匯和短語,如:“斑斕”、“鮮艷”、“色彩斑斕”等。
3. 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他對顏色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三、教學步驟:
1. 導入:教師通過展示一些色彩豐富的圖片,引導學生談論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激發學生對顏色的興趣。
2. 閱讀: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匯和短語的含義。
3. 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他對顏色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4.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美麗的顏色”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尋找和欣賞美麗的顏色。
5. 總結:教師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強調顏色的美麗和對生活的重要性。
四、作業布置:
1. 要求學生在家中尋找一種他們認為“美麗”的顏色,并描述這種顏色給他們帶來的感受。
2. 要求學生寫一篇短文,以“我眼中的美麗顏色”為題,描述他們最喜歡的顏色以及這種顏色給他們帶來的感受和影響。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作者對“美麗的顏色”的獨特見解,也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和分享,學生也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和欣賞美麗的顏色。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顏色的美,培養審美能力。
2. 學習描繪顏色的詞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 通過觀察和想象,體驗顏色的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顏色的美。
2. 學習描繪顏色的詞語。
三、教學難點:
1. 通過觀察和想象,體驗顏色的美。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顏色。
2. 自主閱讀: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顏色的美。
3. 教師講解:教師講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顏色的美。
4.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用描繪顏色的..詞語描述自己喜歡顏色。
5. 教師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體驗顏色的美。
6. 課堂小結:教師總結本課內容,強調顏色的美。
7. 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在家中找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用描繪顏色的詞語寫一篇短文。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顏色的美,學習了描繪顏色的詞語,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觀察和想象,體驗了顏色的美,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但是,對于一些抽象的顏色概念,學生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強化。
初中語文《散步》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學習文章巧妙構思,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二、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進一步理解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
4、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2、領悟儒家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四、導入新課
如果世上有一種水能讓你喝了會醉,那么這種水一定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讓你學到堅韌,那么這座山一定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悲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重負,他們如同風中飄蕩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上帝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五、教學新課
(一)、速讀課文,感知課文(請同學們翻開書,集體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書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
(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
(2)中年人的責任感;
(3)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
(5)互敬互愛的·家人……
(同學們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家肯去發掘,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家人營造的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洋溢著的濃濃的親情真讓人羨慕,惹人向往。那他們是怎樣營造的呢?他們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給你的印象,并從書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品味分析)
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研讀賞析
(同學們都很準確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應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確。可書中好象還有幾句寫景的句子在那顧影自憐,無人問津呢!在哪幾段?好的,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集體讀一下。語言清新明麗,景色優美動人,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沒有?是像個花瓶擺在那里,僅做裝飾,還是作者別有深意?)
4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第三段寫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潛臺詞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讓人望而生畏,當它悄然而至的時候,氣氛壓抑,令人窒息,文章在這的感情基調變得深沉的,很顯然不能讓陰云籠罩著我們散步時頭頂上的星空,作者這幾句輕描淡寫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讓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7段寫景交代了兒子走小路的原因。
(這樣美麗的景色,這樣迷人的春光,我們全家人才出來踏青,本以為風平浪靜,誰知微風拂過,湖面蕩起點點漣漪,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么這樣說?
明確: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
(好的呢,我現在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那么,母親會怎樣想?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請同學們拿起筆,任選一個題目,迅速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好的,給你們三分鐘時間)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3)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
明確: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妻子溫柔賢惠;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4)(同學們的描寫細膩生動,想象也切合情理,準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經達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說法就是“成了他們肚子里的一條蛔蟲”。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四)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散步在緩緩的進行著,作者的筆尖蘸飽了情感,親情在字里行間不經意的流淌著。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知心的人傾訴。學校12月份要舉行一個發短信比賽,現在我們就先預演一下。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五)教師小結: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初中語文《散步》教案 3
[教學目的]
1、在閱讀中體會祖孫三代之間互敬到互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內容]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孫子發現爺爺總是用木頭碗吃飯,便問爸爸:“爸爸,媽媽為什么給爺爺用木頭碗?”爸爸說:“木頭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聽高興的說:“等我長大了也給你們用木頭碗。”這一家祖孫三代是什么關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孫三代又是什么關系?閱讀是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這里運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確的愛憎感,同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學會從整體上領悟文章,避免了問題過多,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掃除障礙
1、標出自然段
2、解決字詞的音形義
訓練方法
1、 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不熟悉的字詞。
2、 投影出生字詞: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個中等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點,老師矯正錯誤。
三、 閱讀理解
“讀”
1、 跟著錄音讀
2、 自由大聲朗讀
3、 學生動手動腦,抓住自己認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讀、點評、質疑。
4、 信息反饋,矯正錯誤。
①抓住“我”這一點領會語氣、語調(年齡 家中的地位 我的責任心)
②利用語言描寫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語言:活潑、可愛
⑵“我”的語言:沉穩、溫和
⑶奶奶的語言:和藹、親切
“理解”(提出質疑、各抒己見)
1、本篇文章寫了什么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寫的?
提示: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寫散步環境情趣、表現美滿、化解分歧,體現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寫合理解決分歧,散步愉快進行。
3、 得怎樣?
細節描寫
舉例:
①我說:“走大路”(敬老)
②(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愛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尊老愛幼)
結構特色
提問:
①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關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對這一家人的責任感和處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寫母親年老為下文寫“走大路”埋下伏筆。第4段為下文寫“走小路”埋下伏筆。
四、 擴展聯想
選擇下列的一個題目討論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兩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4-22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04-07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12-29
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1-26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16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9
八年級教案語文上冊人教版12-09
八年級語文教案上冊人教版09-26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