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精品教學設計
一、總體構思
《最苦與最樂》是一篇論證嚴密的議論文,作者從責任之未盡與盡,談人生的最苦與最樂,鼓勵人們勇于負責,學習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文章在結構上論證嚴密,語言流暢而又凝練,同時給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對國對民的責任感。因此,學習本課應在掌握有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學習文章流暢而又凝練的語言。在教學過程(www.3edu.net)中,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豐富的人文內涵,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二、過程設計
1?教法學法
由于學生剛接觸議論文,教師在教學過程(www.3edu.net)中,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觀點和基本內容,理清文章結構,采用座談、討論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通過語言欣賞、自主活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創新的精神。
2?教學流程
(1)導入課題:
①播放多媒體課件:中央電視臺對抗“非典”戰士鐘南山等人的采訪。當記者問他們進入疫區時怕不怕,他們的回答是“怕”,“但還是要進去,因為這是醫護人員的責任”。
②展示有關報道:有一個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絕接受隔離,導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觸被隔離的人數高達200多人。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兩則報道,使學生明確: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家庭都需要人能負責任,同時對別人負責任就是對自己負責任。?
(2)作者簡介:
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查找有關梁啟超的資料,課堂上請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教師可結合課文注釋,明確有關要點:
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
文風:流暢、犀利、凝煉
著作:《飲冰室合集》
(3)課文朗讀:
朗讀時教師加以指導,明確一些較難的字詞的音義:
①注音:
契約(qì) 攬(lǎn) 悲天憫人(mǐn)
②結合文中注釋解釋詞語:
失意、如釋重負、無入而不自得、悲天憫人
③補充解釋詞語:
莫若:不如。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契約: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任重道遠: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
仁人志士:有仁愛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4)師生討論課文內容:?
①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步: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填寫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據答案再次討論,理清課文結構,從而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②分析課文:
A?討論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
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b、接著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c、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點撥:找出論說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
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b、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c、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
點撥:關鍵詞句——“良心”的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確:1、2自然段的關系是主論與輔論的關系。第1段提出觀點,第2段進一步指出有關的種種情況和狀態。
B、討論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并講講它們的含義。
有關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c、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這一段的內容。
有關句子: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小結: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C、討論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b、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點撥: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小結: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c、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
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d、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結:學生討論填寫,從而明確苦樂與責任的關系
本文的論題:最苦與最樂
本文的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5)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①了解語言特色,鍛煉思維能力:
第一步: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點撥: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引證、例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看看它們對本文的語言由那些幫助?
點撥:修辭手法——排比、設問、反問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氣勢,設問、反問等不再與上題重復。
第三步: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把它讀出來。
第四步:句型練習——仿寫:學生可以根據示例仿寫,也可以仿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雖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積累:
a、請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教師就發表內容,予以相關的教育。
b、教師準備好一些關于責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可查資料),并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生活實例或詞語),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例:(1)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字義: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舉例:如安貧樂道的顏回、笑口常開的彌勒佛……
(2)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字義:君子一生都有尚未盡完責任的憂慮。
舉例: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遠
字義:任務繁重,而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舉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父母終身為子女付出的那份“無私的愛”……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字義: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來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師所教的課業,有沒有認真復習呢?
舉例:桃園三結義、一諾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字義:在天下人都尚未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覺得快樂之后,才覺快樂。
舉例:大禹治水、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
③學生座談,發表自己的意見:
a、居里夫人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奮斗。”
梁啟超說:“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張潮卻隨筆寫下:“人莫樂于閑”。“閑”能讀書;游名勝;交益友……
快樂是我們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細翻自己人生的扉頁,想必有許多事令你痛苦或快樂,請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b、漫談人生:
閱讀下面幾則材料,談談對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專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對自己信心,對別人盡心。
對事情用心,對朋友誠心。
對親情關心,對生命真心。
3)您雖不能左右天氣,但您可以改變心情。
您雖不能改變容貌,但您可以展現笑容。?
您雖不能逃避現實,但您可以勇敢面對。?
您雖不能樣樣如意,但您可以事事盡力。
(6)結語:
播放《說句心里話》一歌,在音樂聲中結束課程。
我們看了抗“非典”的專訪,知道了白衣戰士的責任;我們聽著《說句心里話》,了解了軍人的天職;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也都應有他的責任。只要我們盡職盡責,我們就會快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7)作業園地:?
①結合課堂所學知識,用“如釋重負、悲天憫人、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這四個詞語連詞組段,詞序不拘,字數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是一對姊妹命題,請你也試著去定三個這樣的作文題目。?
3?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最苦: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負責任:對人、對事、對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
最樂: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盡責任:人生第一件樂事
苦中真樂: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4、教學探討
本文中以盡責與否來談人生的苦與樂,旨在勉勵人們做一個勇于負責的人,并學習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文章深入淺出,見解卓越,議論的層次分明,引用例證恰當,寫來氣勢雄渾。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議論文結構的文章,八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議論文,在
理解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學中關于文本與延伸的關系的處理上,尤其值得注意。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將篇章結構仍作了常規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幫助學生分析文中的語言,并討論了苦樂觀和責任的問題,從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實現人文內涵的理解和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設計亮點
1、人文教育:責任的話題是嚴肅的,要讓學生在人生苦與樂的討論中,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2、語言積累及訓練:本文的語言流暢而又凝練,指導學生積累(含拓展)及訓練十分重要,本課教學設計通過句子的仿寫等形式,鍛煉學生的思維及表達能力。
3、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具有時代氣息的專題片、報道、音樂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更有利于學生對于什么是責任的理解。
【八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11-21
語文《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03-21
初中課文《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05-10
最苦與最樂10-20
八年級上冊《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07-29
最苦與最樂的主旨是?05-31
《最苦與最樂》反駁02-01
最苦與最樂的作文05-22
《最苦與最樂》閱讀理解05-02